赵本山范伟,两条人生路

赵本山范伟,两条人生路

萝严肃 内地男星 2020-03-16 22:10:37 466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刘老根3》最初打出的宣传口号是赵本山范伟世纪重逢,再度合作,用网络流行词的话来说,这是“活久见”,“活久了什么都能见到”。因此,这曾经是我2020年最想看的电视剧。

但是等播出我就发现,被“遛粉”了,演到第六集范伟迟迟不出现,男二不是药匣子而是他的儿子药丸子。

范伟只是客串一下,跟综艺节目里搞怀旧是一个性质,扮上以前的打扮,用药匣子的口音,来个经典台词。

这段“回忆杀”戏份,没有多少人在意。在如此特殊的一个春天,一个7分不到的电视剧当然不值当上热搜。本季《刘老根》的磨叽程度直追这几年的《乡村爱情》,相信很多人已经在前六集被遛粉的愤怒中弃番了,看不到范伟客串。更何况,还有很多年轻人根本不关心这场“赵本山范伟活久见”了。

我带着怀旧打卡的心情拉了一下剧情。怎么说呢,这段戏好像是把赵本山和范伟真人的重逢演了一遍。回忆往昔、流泪、拥抱,确认彼此有一段珍贵的记忆,然后,再见。


《刘老根3》里如果还有什么可看的,就是赵本山浑然天成的演戏方式,可能也不需要演,就是他自己,一个成功了一生,老来有些寂寞困顿,对新世界渐渐无力还在保持微笑、喜欢拉二胡的老人。

谁还记得他当“小品王”的那些年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所有都市报的文娱版都对准了他。

在赵本山的时代,东北的娱乐记者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娱乐头条,那就是赵本山。赵本山的小品电视剧戏里戏外乃至他的一根头发都可以是新闻,春晚前后,一个都市报娱记只要跟赵本山团队搞好关系时时拿点回应,就可以挣够工分了。真顶流也。

张柏芝出现在赵本山的私人飞机上,网传陈乔恩可能跟赵本山合作,这被视作她在大陆娱乐行业发展极好的机会。

只要有赵本山领进门,小沈阳就能一炮而红,但人们又不厌其烦地猜测着师父多么有统治地位。

十年前,赵本山和范伟不再合作,是一个血雨腥风的大新闻。

标志性分手事件是这样的:赵本山公开含泪说打不通范伟电话。

2009年年初赵本山和赵家班的电视剧《关东大先生》开播,这个戏曾经万众期待,也被视作赵本山推弟子的重大尝试(第一男主角是他的徒弟张小飞),但在其中客串的范伟没有去开播发布会。

赵本山对着记者忽然就开启了倾诉模式,要搁热搜时代,关键词就是:赵本山含泪、范伟不接电话、赵本山范伟分手、赵本山说范伟胆小、范大腕赏光、范伟怕树叶砸脑袋。

因为发布会上记者们都问范伟去哪儿了,赵本山就直接说给范伟打过电话,找不到人,范伟是自己带出来的,但现在是“范大腕赏光”……怨念满满。

范伟最后一次跟赵本山演春晚小品是2005年的《功夫》,之后范伟再也没上过央视春晚。赵本山对此加码爆料,称宋丹丹身体不好,他想找范伟再合作春晚小品,范伟不接电话,以前做梦都盼着上春晚,“现在火了怎么就有想法了呢?”

分道扬镳金句:“范伟是个胆子很小的人,走路都怕掉下片树叶砸着脑袋。”
(△京华报:《关东大先生》首播发布会,范伟又缺席本山闪泪花

赵本山诉说着自己说话在范伟那儿不好使,再说范伟胆小,说自己心态不平衡,并定性“范伟不是我学生,是我兄弟,讽刺挖苦他根本没有必要”。——但什么“范大腕”“走路都怕掉下片树叶砸着脑袋”之类的,很难不被视作讽刺挖苦。

赵本山的态度看起来也不像是对兄弟,还是像对徒弟、对下属,埋怨的是对方竟然会逃避自己的邀请,但为什么不可以逃避呢?合作讲究个双向选择彼此尊重。

范伟对这些话题的回应从来都是很谨慎的,几个月后范伟只说自己跟“本山大哥”发过短信说不上春晚了,二人关系一直是兄弟,叫客串就会去。

(△成都晚报:回应与赵本山“不和”传言,范伟:我们关系好得很) 

事实上两个人也没有因为“掉树叶都害怕”的那次开炮怎么样,根据2010年年底《华西都市报》的报道,2010-2011深圳卫视跨年晚会上,赵本山和范伟还在休息室里有说有笑。范伟当时对媒体说的是,为了孩子受更好教育而希望调到北京工作,赵本山还帮忙了。

此外范伟还说“不和”是媒体恶意炒作。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赵本山发布会上那段曲里拐弯的话,比媒体风言风语影响力大得多。
(△范伟回应为何离开赵本山:为了孩子受好的教育)

2011年《建党伟业》里,范伟演黎元洪,赵本山演段祺瑞,“赵范再同框”也是大新闻,甚至有媒体写了“相约春晚再合作”的标题。

《建党伟业》的片场花絮里,刘德华、赵本山、范伟几个人相互看手相、看面相,貌似也是其乐融融。


本来“赵范不和”的事情差不多也就消停了,2013年忽然又爆了个重磅,赵本山合作编剧何庆魁在一个活动上,一方面说赵本山给范伟的片酬极为苛刻和抠门,一方面又说范伟这个人不懂感恩。

何庆魁说,赵本山带着范伟演出,自己拿42万,只给范伟7千,理由是“他在我这里成名了,还想挣钱?”何庆魁故意多给范伟钱,赵本山还不乐意:“那你这样,让我以后怎么给他!”

看起来分明是爆了赵本山的黑点,何庆魁最终的攻击点是范伟,说自己帮过范伟,范伟都三四年不跟他联系了,得出结论“范伟不知道感恩”“极端自私”,认为赵范分家,责任在于范伟演完《卖拐》就变脸。

但是这个爆料发到新闻里,网络上普遍意见不是范伟不懂感恩,而是:赵本山怎么对范伟这样?

各种爆料加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赵范分手的一种解释:赵本山习惯了给人当师父,不能把范伟当作平等的合作对象还抠门,所以掰了。

赵范分手后,客观上来说他的小品没有过去精致了,《策划》《火炬手》这两个已经看出疲态。但赵本山的“小品王”名号反而增强了,因为只要赵本山上春晚,他就是小品类一等奖。“赵本山上春晚必须拿奖”这种传言也开始了。

2009年的《不差钱》是赵本山最后一个引发全民轰动的小品,制造了金句、经典桥段,同时还捧红了小沈阳。好像新的赵本山时代要到来了,赵本山想捧谁就能让谁红。

但其实并不是,上文所说的《关东大先生》就是放到央视八套去捧张小飞,一败涂地。

更重要的是,《不差钱》中已经藏着败象,它只是半部佳作,其中一半多有趣,另外一半就有多粗糙。

“真没有”“可以有”是逻辑梗,耐人寻味。

另一半里,这个小品把夜场二人转里很多老梗直接搬上春晚舞台,“我感谢你八辈祖宗,做鬼也不会放过你”,这种笑料虽然热闹,放在央视里似有低俗之嫌。

最后用飙高音唱歌结尾,像编不下去了就来段才艺表演。

2009年的春节网络议题里,《不差钱》大辩论占了一大半:赵本山究竟是再攀高峰还是走向低俗了?

后面两年的《捐助》和《同桌的你》更令人失望。终于到了2013年赵本山宣布不再上央视春晚,解释还放在了郭德纲节目《郭的秀》里,说自己准备了两个本子都被央视春晚拒了,自己身体又不好,就想退出了。

观众对赵本山这位小品王的心情是复杂的。晚会有他,没有以前好看,就嫌没意思;晚会没他,好像更没意思。

但当时看起来赵本山的事业已经足够大了,可以光荣退休,他不仅是喜剧演员、也是二人转宗师和大老板,他有一套自己的“赵本山模式”。

赵本山在小品上获得最广泛的知名度,然后用知名度带其他事业。他的电视剧都用的是自己的徒弟,在老家取景,成本低却能有高收视,这些农村题材都和他的生意相结合,例如《乡村爱情》拍摄用过的村子可以旅游,《刘老根》里的“龙泉山庄”现实里也有,赵本山本人深度合作的品牌都在电视剧里有植入等等。

生意滴溜溜转,也有一份个人兴趣的理想,如赵本山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方式推广的二人转。

赵家班的师徒关系是非常传统的。徒弟磕头拜师,一切听师父的,家事也要师父调解,闹第三者他要插手。师父能让徒弟买得起房,但徒弟们跟公司不是艺人和经纪人的抽成关系,而是上班打卡拿固定工资。

郭德纲和曹云金闹纠纷,是因为曹云金红了之后,想要的是合同和商业规则;郭德纲想的是,你这个不肖徒弟,云字我给的,我要收回来。


这种剧情在赵家班不可能出现,做赵本山的徒弟要知道,师父,是父也是天。

《乡村爱情》曾经在某一季直接把长贵写死,大过年的贺岁电视剧先给观众看丧事。网传原因就是扮演长贵的王小宝不听话,这是惩罚。(请注意按初始设定长贵可是老一辈角色里的男一。)


赵本山一边说范伟不是自己的徒弟是兄弟,一边又认为范伟跟自己演出只能拿7千,范伟不跟他合作了就别别扭扭,可能也是因为赵本山习惯了当那个说一不二的人。

离开赵本山的创作者,其实不止范伟一个。从赵本山早期的电视剧和小品,到现在的乡爱系列,只看内容和意味就知道,那些负责深入思考和观察的人,走了。

一度赵本山成为了一个大亨式的人物,北京的刘老根会馆开在前门,开业时名流大腕各路大人物云集。新闻上说他买了飞机,媒体猜测他要进军地产生意,女明星们有的拜他当师父有的积极跟他合作。

(△张柏芝坐赵本山私人飞机)

(△黄圣依拜师赵本山)

王家卫到东北拍《一代宗师》有他帮忙,赵家班的吴云飞(赵玉田扮演者)小沈阳等人都参与了这部高规格电影。


但2014年之后,赵本山身上的光环渐渐黯淡下去。大电视台退掉过他的电视剧,靠赵家班搏收视的东三省卫视砍掉了他徒弟们的固定节目。2015年春节,电视里没有《乡村爱情》。这个长寿电视剧在2015年12月归来,从此开始网播。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乡爱》愈发随便,车轱辘剧情来回转,好像没有编剧似的那么自然演下去。

赵本山IP的灵魂人物赵本山真正进入养老模式了。

这个时候再转头看当初跟赵本山分道扬镳的范伟,他早就变成了一个合格的电影演员,说一句艺术家好像也可以。

2003年,范伟主演《看车人的七月》就得了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4年他在《天下无贼》里的笨贼台词流传至今:“IC卡IP卡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等会儿,我要劫个色。”

他的脑袋大脖子粗,也可以在文艺电影里有所建树。
(△《芳香之旅》)

2016年,这个曾经梦想做相声演员的男人,激动又克制地捧起了金马奖杯,讲话斯斯文文,圆脑袋也可以把西服穿得绅士妥帖。

很多人是这几年才发现,范伟是知识分子吧,是有精英心态的吧。

赵范合作经典电视剧和小品里,就能看出来,赵本山是有出类拔萃的天赋,把农村生活里的一切化到自己身上。而范伟则更带有创作的自觉。他试图做相声演员时,就会自己写剧本了。

赵范小品的第一个阶段,范伟是演城里的干部、秘书等形象,配合赵本山演的农民。

《红高粱模特队》里,他是戴着头巾穿丝绸衬衫,精致做作的模特教练。

后来才是“脑袋大脖子粗”,他讲话的口音成为一种恶搞的范本。

电视剧里,《乡爱》,范伟为“王木生”创造了大舌头和爱作诗两个属性,且憨且油腻。

后来替换的田娃模仿的大舌头没有他有趣,角色所作的诗更是看出“一个积极的拙劣的作诗爱好者”和“彻底没文化”有什么不同。

范版王木生是:“小河流水哗啦啦,长贵我婶戴红花,爸爸你也争争气,明年给我找个妈。”

到了田娃(以及他的作诗对手宋晓峰)这里,押韵也顾不上,词汇量不是“放屁”就是“老母猪”。

《刘老根》里的药匣子官瘾大,戴眼镜假模假式研究中草药,自诩为村里的知识分子,心思还老活络。

《马大帅》里的范德彪则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吸引年轻人,水库浪子、辽北第一狠人。

赵本山和范伟是两种演员。赵本山演他自己又不完全是他自己,但他的自我是很大的,哪怕在表演里。范伟则是把自己收起来,不断变换、思考、探索。

几年前看金马范伟领奖时我就忍不住想,今时不同往日的赵本山会看到这条新闻吗,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是自己令范伟成名的吗?赵本山看了《不成问题的问题》吗?

范伟2003年到蒙特利尔拿过影帝之后,回来跟赵本山继续有密切合作,公开新闻里赵本山力挺范伟有此实力。但私下民间传说中,赵本山对此颇为在意,总是要故意指着范伟说“影帝来了”。

由于赵范的事业走向愈发不同,关于他们不再合作的原因又很容易被归纳为:赵本山的事业是喜剧电视剧,范伟要做电影演员,所以无法继续合作。

有了互联网,陈年往事皆留下痕迹。但公众的记忆总是相对的。

这几年,网络上再也看不到赵本山多么跋扈多么霸气的新闻,只有他会出现在女儿和徒弟们的直播里,像每个普通人家里都有的慈祥老人。再加上年复一年对赵本山小品的怀念,人们看赵本山的眼睛都不自觉蒙上一层温柔忧伤的滤镜。


对于《乡爱》这个IP、还有现在的《刘老根3》,我都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赵氏出品”是硕果仅存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当都市剧拍着样板房充斥着名牌,我至少能在这些电视剧里找到把镜头对准农村的视角,找到一群绝不标榜自己国际化的人,找到最土,土到难能可贵的台词。

忍不住想黑这些剧,是因为创作再也不过脑子了。带着一种惯性往前走,磨磨叽叽狗血无穷无尽。赵氏电视剧是乡村,它又是不可能存在的乡村,另一种悬浮的架空的乡村。跟最初那种观察和刻画完全不是一个水准的。


但黑着黑着,很快又原谅了。哪怕是悬浮的乡村剧,也是几乎唯一可看的乡村剧。哪怕它再不走心,赵四刘能谢广坤随便演出来的小气、算计、官瘾、装腔作势,是某一种必要的极致的刻画。自然而然带进去的小视频、直播等元素,也是今日的东北民间文化。《刘老根3》絮絮叨叨地拍着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提到了去年开原刮了龙卷风,它跟现实依然丝丝点点联系着。

赵本山过去有再多争议新闻,至少他真的是从不离开土地的人。《刘老根》里那种对乡村的热爱,在城市化过程里对乡村的珍惜,是一种很质朴的热情。

《马大帅》里有来自赵本山视角的城市化观察,到现在看,还是会心一笑,那是我们的现实,一个城乡结合部开的土味娱乐城非要叫“维多利亚”,农民进城的尴尬,小人物想要牌面,努着努着都变成了范德彪。

笑完了是会痛的,包办婚姻、农民进城、村霸、失学儿童……各种问题次第闪过。

赵本山走的是一条来自土地、皈依土地的路。他的才华源自于此,他的负面也源自于此。他是永远能抓住机会的机灵人;但也是那个迷信权势、努力要热闹、要场面、要忠诚的徒弟,一定要掌握话事权的人。这是一条淳朴的不向城市低头的路,同时也固执地洋溢着农耕文明里对热闹、张狂、面子、乡土秩序、父权威严的极致追求。

而范伟走的是一条克制谨慎、追求艺术的路。他最初说相声,爱的是精致的幽默。演喜剧,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人间观察。走到电影里,是因为电影里有他最喜欢的表达:认真、细致、不张扬。他尚有很多机会,可以轻轻松松,只动用自己才华的十分之一就让大家乐翻天,但他连这个也不要,他要艺术。但是野心是什么,范伟都会避开,对于一个克制到极点的人来说,野心是不可以说出口的。

因为赵范二人走了不一样的路,所以他们才如此互补。范伟精妙地变换着角度衬托赵本山独特而张扬的个人风格,赵本山的农村题材也给了范伟足够的不同寻常的空间去探索。

也正因为他们不同,也注定了他们无法长期合作。赵本山不能离开土地,不能不娱乐大家,不能不向下兼容。范伟不能放弃更多可能,不能只局限在“让人笑”这一件事里,不能不往上看。

赵本山收了一个又一个徒弟,他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也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本山宇宙。

范伟没有经纪团队,只有编剧团队,他团队里有个头衔,叫“文学总监”。他说,希望艺术电影发展好一点。

《刘老根3》里,药匣子抛下了龙泉山庄的一切远走高飞寻找新生活,但他可以为刘老根回来,只有他唤醒老年痴呆的刘老根。

“上哪儿了”“出国了”,也是赵本山和范伟在现实里重逢的对话吧。


过去种种,只剩一句“全明白”了,边上人也跟着哭作一团,他们就是在看赵本山和范伟的和解。

连药匣子的结局都是现实里的,唤醒了刘老根,他就要走了。匆匆会面后,范伟也还是要走的,他的根在东北,但他的事业已超出这里。

多少年过去,范伟的范德彪已成为B站显学。我们如此留恋他给我们逗乐的时候,希望他能再多给我们提供一些这样的笑料多好,但也无法因为他有更高远的理想而指摘他什么。

赵本山不再是“小品王”。你要说他现在凄凉吧,当然不是。最需要调试心态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赵本山梗常年出现在所有网络段子里,他一个人就等于一种表达方式。

豆瓣的信息页面里,好多人对着《刘老根3》的剧照上《春光乍泄》台词:“德彪,不如我哋由头来过。”

不可能啦。

人生其实是没有什么选不选择的问题,你的优点即是你的缺点,你的成功即是你的失败。

丁连山有云:“人啊此一时彼一时,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自己选的裤衩,自己穿到最后。回望过去,那时那刻若由头来过,还是会那样,大概也没有什么后悔,也不可能再走第二条路。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给你严肃的八卦

想要复习以前的推送,直接点这里就好~
↓↓↓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