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个热搜很有意思:中国皮蛋进驻美国的 Costco 超市,被当地人抢购,成为「爆款产品」。很多海外网红博主和专业媒体也纷纷下场对这款来自中国的皮蛋进行评测和介绍。
不管是真爱、尝鲜还是凑热闹,这个曾经被 CNN 评为「全球最恶心的食物」的皮蛋,如今完成了华丽的逆袭。
馨馨
既然美国人开始吃皮蛋了,那咱必须要进行皮蛋知识储备了,这样能立于party不败之地(耶)
古人是怎么发现皮蛋做法的?皮蛋含铅吗?皮蛋表面的黑斑是怎么回事?有的皮蛋为什么会有「松花」?... 关于皮蛋有意思的迷思有很多!
QC菌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一次性给大家讲清楚。
看完本文,立马变身皮蛋专家!
关于皮蛋的历史,网上不同的说法很多,湖南益阳、江苏吴江、天津等地都有当地的「发明皮蛋」的传说,到底哪个在先,目前也很难去考证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和其他很多腌制食物一样,发现「皮蛋」这个做法也是出于偶然。
古人可能在偶然因素下,把鸭蛋放进了石灰或者草木灰等碱性物质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鸭蛋质地、口感都发生了变化,吃起来风味独特。这也就固定成为了一种常规做法。在这个基础上改进工艺,今天常吃的「皮蛋」就这么诞生了。
古籍中最早记载「皮蛋」的做法是在明朝崇祯年间。方以智《物理小识》:「池州出变蛋,以五种树灰盐之,大约以荞麦谷灰则黄白杂揉,加炉炭石灰,则绿而坚韧。」[1] 可以看出,距今 300 多年之前,皮蛋的制作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
馨馨
这个「偶然」貌似也没那么偶然,为什么其他地方的古人没发现呢?
这个我真的不知道,也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评论区的各位,能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吗?
QC菌
这主要由碱性物质渗入蛋内,与蛋内的各种物质互相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所导致。
一般认为,皮蛋的形成需要经历化清、凝固、转色、成熟四个阶段[2]。
首先,蛋清内的蛋白质接触碱液后变性,高级结构被破坏,释放出结合水,因此,本来浓稠的蛋清会变稀,这就是「化清」。
接着,蛋白质三级、二级结构也会被接连破坏,亲水基团通过氢键发生交联,形成凝胶态,于是蛋清凝固成了胶冻状。这就是「凝固」。
碱性条件下,皮蛋内的还原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多肽等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蛋清的褐色;蛋黄中微量存在的铁离子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硫化物反应,生成深绿色的硫化亚铁,蛋黄变为黄绿色。这也就是「转色」的过程。
随着腌制不断进行,皮蛋的色、香、味逐渐形成并积累,这就是后期「成熟」的阶段了。
按照传统皮蛋的做法,整个过程短则需要数周,长的话需要数月,才能完成从「普通鸭蛋」到「皮蛋」的变化。
馨馨
原来有美拉德反应,怪不得那么好吃!看这个步骤如此复杂,可想而知古人迭代了多少个版本的皮蛋。
传统的皮蛋制作,一般会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以及一些红茶粉,加上泥土,包裹鸡蛋进行腌制。但人们很快发现,在包裹料中加入「黄丹粉」,可以让皮蛋质量更稳定、做出来的卖相更好。
很快,这种做法稳定了下来,「黄丹粉」也成为了皮蛋加工里传统的「加工助剂」之一。而黄丹粉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铅。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皮蛋,就是「含铅皮蛋」。
为什么加氧化铅这么有用呢?
因为,在加工前期(蛋白凝固前),铅离子可以促进碱进入蛋内,在加工后期,铅离子与硫离子反应产生难溶物硫化铅,堵住松花蛋表面的气孔,阻止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也能在保存过程中延长保存期,减少变质可能性。
如果不加氧化铅的话,腌制时间一久,碱液与蛋白质反应过度,就容易导致「碱伤」的情况,此时,蛋白会重新化为液体,导致腌制失败。因此对于腌制时间的把控需要更加精确。
馨馨
原来「铅」的作用是增加容错
准确地说,一是增加容错,二是延长保存期。
QC菌
但铅毕竟对身体有害,氧化铅的添加也一定会带来食品安全和健康上很大的风险。国家在 2009 年后就已明令禁止使用氧化铅。
好在,有别的方案可以替代。现在常用硫酸铜、硫酸锌、氯化锌等作为加工助剂来代替氧化铅。这些加工助剂不仅同样好用,也远远比氧化铅更安全。铜、锌等金属离子可以发挥与铅离子相同的作用,维护产品品质,防止「碱伤」的情况。这样做出来的就是大家常说的「无铅皮蛋」。
目前,市场上早已经没有含铅皮蛋了。根据 2025 年的食品标签新规,普通的皮蛋也不能再宣称自己是「无铅皮蛋」了。
馨馨
为什么不可以做这样的宣称?
因为铅属于「污染物」。GB 7718 新规规定,所有的「污染物」,都不可以用「无」或者「0」来做宣称了。所以除了无铅外,无砷,无塑化剂之类的也都不允许宣称。因为这些「污染物」现在都不会是主动加进去,而是由于环境污染而带入。任何商家都无法保证「一定没有」。如果刻意宣称,可以看作是不正当竞争。
QC菌
现代食品工业中,做皮蛋也往往不需要把草木灰等腌制料做成泥去包裹皮蛋,往往直接用已经配好的,含氢氧化钠的碱性腌渍液去直接腌制鸭蛋,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与传统味道没什么区别的皮蛋了。
皮蛋的氨味是蛋白质水解产生的。皮蛋中的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氨类物质,引发氨味。
而臭鸡蛋味/泥土味等往往是含硫有机物的味道。这是已经水解的蛋白质与鸡蛋的脂肪之间发生比较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生的一系列的含硫有机物的综合气味。
当然,皮蛋中的气味来源非常丰富。美拉德反应、脂肪的水解等其他反应也会贡献一部分皮蛋的特殊香气。
馨馨
皮蛋的味道又是氨又是硫的,会对人体有害吗?
这些物质含量都很低,氨类物质又容易挥发。正常吃皮蛋不用担心这些物质导致的中毒问题。
QC菌
蛋壳上的黑斑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它的多少跟这颗蛋安不安全没有关系。
首先,碱性物质会使蛋白质水解,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硫化物。接着,一部分硫化物会进入蛋壳,与蛋壳里微量存在的的铜离子反应,产生硫化亚铜。硫化亚铜聚集多了,皮蛋蛋壳上就会呈现黑斑。
腌渍液中如果有意加入更多的铜离子(比如用硫酸铜作为加工助剂),那硫化亚铜可能会产生得更多,黑斑可能会多一些。
馨馨
额...我又有了关于健康的担心,会不会吃了太多铜不好?
不用担心,因为能进入蛋内部的铜是极少的,绝大部分都在蛋壳内。吃进去的量是不会导致安全问题的。
QC菌
有些科普文章会说「松花」是蛋白中的氨基酸盐结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松花」的真实成分是「氢氧化镁结晶」。[3]
蛋壳和蛋膜上本来就存在天然的二价镁离子。在腌制过程中,这些天然存在的镁离子会从蛋壳和蛋膜中部分溶解到周围的蛋清中。
在蛋清的高碱性环境中,溶解的镁离子很容易与碱液中丰富的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比较低的氢氧化镁,从溶液中析出并形成树枝状结晶。
皮蛋属于腌制食物,不能看做是「熟」的,只能说「可以直接食用」。与此相似的食物有西班牙火腿、意大利的 Salami 香肠等,经过腌制但没有加热步骤,但也是可以直接吃的。
皮蛋可能是我们日常食用的碱性最强的食物之一。成熟的皮蛋的 pH 值通常在 9.5 以上,甚至可能达到 10 左右。而沙门氏菌最适宜生长的 pH 值在 6.6 到 8.2 之间,在皮蛋中,沙门氏菌无法生长。
虽然沙门氏菌无法生长,如果皮蛋存放过久,还是会有其他耐碱微生物生长,导致皮蛋变质的。皮蛋变质主要表现为异味、外观异常和手感变化。若皮蛋有刺鼻异味(不是氨味),表面有裂纹或黏液,或者蛋白软散,则需要尽快丢掉,不能再吃。
馨馨
感觉和蜂蜜一样,天然就能抵抗很多微生物。
确实如此。不过,蜂蜜不容易长微生物是因为水活度太低;皮蛋不容易长微生物是因为pH太高。具体机理还是不一样的。
QC菌
偶尔吃可以,但建议大家不要多吃皮蛋。但大家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添加剂问题,而是「过高的钠含量」。
皮蛋经过腌制后,钠含量能达到腌制前 5 倍多,但本身咸度不高,吃皮蛋时往往还要另外加盐来调味。如果经常吃皮蛋,摄入的钠会相当可观。
高钠饮食对身体的危害,这个我们已经讲过很多遍了,这里不再赘述了。
如果把皮蛋的营养价值与新鲜鸭蛋横向对比,皮蛋肯定是更低的。因为很多维生素和微量营养(比如维生素B1等),在腌制过程中都会被碱液所破坏[4]。
馨馨
所以其实前面提到的金属元素都问题不大,就是钠的含量太高了,这个反而成了问题
是的。所以偶尔吃是没问题的,但还是建议大家不要长期吃太多皮蛋。
QC菌
参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A%AE%E8%9B%8B
参膏入水松花绿——皮蛋的奥秘
https://www.dxhx.pku.edu.cn/article/2023/1000-8438/20230417.shtml
https://chemedu.ecnu.edu.cn/CN/Y2024/V46/I8/92
https://mp.weixin.qq.com/s/-OvvkanMW_AY1BYM4_R-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