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焦虑》序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焦虑之中

《克服焦虑》序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焦虑之中

365读书 欧美女星 2018-01-14 21:04:56 603

 每天15分钟,每周带你读完一本书,

成为更好的自己




领读人|兰川

主播|潮羽


《克服焦虑》共读序言

开始语:突然袭来的对自己的陌生感,让我们的内心一下没有了寄存的空间。于是,我们在一种不理性不能自控的忧虑或者恐惧中苦苦挣扎,不知道哪里才是离海的岸。平复内心,我们一直都不是无能为力的。


新一周,我们在微信公众号365读书,与您共读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苏黎世大学心理学教授维蕾娜·卡斯特的心理学著作——《克服焦虑》。


此时此刻,你是在拥挤的地铁上,还是在排队买饭中?抑或是,为某件尚未完成的工作而头疼?还是在为家里的一件应该做却迟迟没有去做的事情而烦恼?无论哪种情况,都预示着,你处在焦虑之中。

 

焦虑是什么?为什么它好不容易走开,但过不了一会儿又换一种方式回来?焦虑由何而生?我们是否还有摆脱焦虑的可能?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维蕾娜·卡斯特为解决焦虑问题,专门写过一本书,就叫《克服焦虑》。


她不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何谓焦虑、焦虑如何产生,还从哲学的高度帮我们把握焦虑的特征,同时指出克服焦虑的种种方法。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与焦虑朝夕相处。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就是,人的出生就是日后一切痛苦与焦虑的源泉,他将生之创伤视为焦虑的原型。而《克服焦虑》的作者维蕾娜·卡斯特指出:

 

焦虑这个词来源于日耳曼语“angh”,与“狭窄”、“受束缚”有关。

 

人这一生,何其漫漫,害怕的多,焦虑就多。怕不被爱,怕被遗弃,怕久病不愈,怕经济不独立,怕依赖别人,怕一事无成,怕终止生活的死亡,怕被不喜欢的事物捆绑,怕和自己爱的人生离死别……每一个怕都会带来焦虑,引发痛苦。

 

人这一生,何其短暂,但又有不竭的欲望,有不竭的欲望,就有无穷的焦虑。


一个人在欲望产生之前,有一个漫长的焦虑不安的时期,他有所欲望,又不知道他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血液激烈地沸腾起来,过剩的生命力要向外奔放。眼睛灼灼有光,频频地观看别人。


他开始对我们周围的人发生兴趣,他开始觉得他生来不是要单独一个人生活的,这时候,他就和很多人建立起了联系,人际之间的亲疏远近逐渐形成。与此相伴而生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焦虑。

 

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焦虑,都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生理反应:呼吸不畅,胸闷等。这些都是因为焦虑封锁了我们的咽喉,不允许我们自由呼吸。当焦虑得到解决,我们又能感受到人生之乐,能自在生活了。

 

不过,焦虑难道就一无是处吗?心理学家巴林特创造了“焦虑性乐趣”这一表达,用来说明轻微的焦虑给我们的乐趣。


这种说法并非没有根据。据分析,在轻微的紧张焦虑下,我们做事能更加专注,将注意力集中到该做的事情上,并从中获得快乐。

 

合理的焦虑会引发一种积极的效应,也就是鲶鱼效应


据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窒息而死。但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这条渔船的船长对此严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食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其实是通过适当焦虑激发人生命活力的一种方法,它的积极意义不可小觑。只有当焦虑变为一种障碍,让一个人在生活中无所适从,变得笨手笨脚、马马虎虎时,才成了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敌人。


处在这种情况中的人,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正处在严重的焦虑中。严重焦虑的人在世界中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仿佛做什么都是错,他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我,丧失了自我同一感,陷入幼稚状态,同时将别人放置在权威的位置上,赋予他们发言权,让他们对自己发号施令。

 

焦虑的人常常说“这件事我做不了”,“这次肯定又不行”“他总是比我强”“我是不是很没用”“我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整个人变得不自信,也会格外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丢脸。更严重的焦虑甚至会让人产生幻想,感觉自己被吞噬、被吸入、被咀嚼。

 

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焦虑之中。我们生活在不同时空,却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焦虑。


小县城里的人,因为觉得自己没出息而焦虑;在北上广的人,因为每天飞一般的生活节奏而焦虑。


住房、教育、工作等等都可能是焦虑的源头。感觉所有人都在进步,只有我原地不动,为了缓解停滞不前带来的焦虑,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结果是更为焦虑,根本无法专心去自我提升。


如此这般,恶性循环,情况越来越糟。 

 

追根溯源,焦虑究竟从何而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克服焦虑?关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细读《克服焦虑》一书来解决。在这个为期一周的阅读里,我们将读到以下内容:

 

第一天:第一章(P1——P11)

快乐仅仅是对焦虑的防御吗?

第二天:第二章前半部分(P12——P43)

焦虑究竟有几张面孔,我们为什么怕它?

第三天:第二章后半部分(P44——P82)

焦虑与愤怒:暴力螺旋线

第四天:第三章(P83——P140)

这些病症也和焦虑有关?

第五天:第四章(P141——P200)

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能随时引发焦虑

第六天:第五章(P201——P229)

那些不会与焦虑共存的人,生活于他将是一场噩梦

第七天:第六章并总结全书(P230——233P)

焦虑的人迫切需要的是这个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生活不易,应当把握好节奏。知道自己止于何处,便能定,能静,能安,能有所虑,有所得。

 

作家阿城曾以老虎捕食的事揭露人类的可笑之处——没见哪只老虎逮不着猎物就像满足不了欲望的人一样撒泼打滚、东砸西砸的。


老虎只是歇息一下,养精蓄锐继续捕食就是了。它知道此时的节奏是歇息,而歇息是为了采取下一步的节奏——奔跑、猎食。至于跑不动,捕不到,倒是其次的事,这并不影响它奔跑、捕食的兴致。


它深知自己的目标所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它时刻把握节奏。

 

希望我们在读完《克服焦虑》后能明白有关焦虑的种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节奏,变得自在且从容。

结束语:人的一生可能都避免不了要做很多掩耳盗铃的事,而对自我的放纵和丢弃,心有不甘却还不加抗争地投入麻木的怀抱,让我们变得可怜又可悲。你的心怎么了?为什么焦虑?怎么克服焦虑?欢迎您关注微信公众号365读书,和我们用一周的时间,通过共读《克服焦虑》,完成一次对自我内心的认真思考。我是潮羽,明天见。



END

往期精彩

梁晓声:人活着,需要一点敬畏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贾平凹:我们从未如此富裕,也从未如此焦虑


领读人:兰川,本文由365读书(ID:dus365)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音频配乐:

1.Goldmund-In a Notebook

2.Fabrizio Paterlini-Conversation With Myself

3.海猫-简白

4.Sarah McLachlan-Angel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