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不听邓丽君,听懂已是不惑年

少时不听邓丽君,听懂已是不惑年

洞见 港台女星 2018-12-10 21:45:50 566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铛铛娃

来源:有书(ID: youshucc)

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传奇。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前几天看到新闻:台媒爆出电影《邓丽君传》已经在筹备中,由李安执导。

瞬间引起一片哗然!

作为“最伟大导演”评选榜单上唯一的华人导演,李安把镜头对准了——传奇歌后邓丽君

她将华人的声音传遍全世界,被美国CNN评选为:

“过去50年里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乐家”

她的影响力,跨越几个时代,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很多年轻人想知道,距邓丽君去世已经23年,为什么她的传奇还是萦绕着我们?

邓丽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有人描述:

“邓丽君的歌,是灰暗世界中的一抹鲜亮,是茫茫荒漠中的一泓清泉。”

“邓丽君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背影,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的台湾,是一个由禁忌到渐次开放的大陆。”


01

1953 年 1 月 29 日,邓丽君降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三合院中,排行第四,是父母唯一的女儿。

家人为她取名邓丽筠,“筠”字意为美丽的竹子,希望她人如其名,像竹子一样挺拔秀丽、柔韧不屈。

后来用着用着,丽筠变成了丽君,索性改名为丽君。 

她从小天真活泼酷爱唱歌,5岁时就到哪儿嘴里都哼着小曲儿。

8岁时,在一次放学路上,小小的丽君像往常一样愉快地哼着歌儿。

一切都好似冥冥之中注定。

她的歌声引来一位老者驻足倾听,她唱了一路,老者便跟了一路。后来,老者还三番几次上门要求收她为学生。 

那位老者就是邓丽君的恩师常荫椿教授,他精通声乐,在台湾音乐节享有较高声望。 

机遇总会在无意间降临,却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1963年,10岁的邓丽君在恩师常荫椿的帮助下,报名参加了“黄梅调歌曲比赛大会”。 

她一连击败数十名竞争对手,一举拿下决赛资格。

可就在决赛前夕,遭到了父母反对,因为她即将要进行升学考试。 

进退两难之际,常荫椿再次出面协调,极力说服邓爸邓妈同意此次比赛,并承诺会督促丽君好好温习功课,力争考上台北最有名的金陵女子中学。

他说:

“休要小看这场黄梅调比赛,丽君如真的取胜,她也许从现在起就可以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人生坦途!”

一语中的。

决赛当天,邓丽君靠着努力和天分,邓丽君以一曲黄梅调《访英台》惊艳现场,顺利斩获冠军,开始在乐坛上崭露头角。


02

1965年,13岁的邓丽君在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中,以一首《采红菱》一举夺得冠军。

为此获得了许多乐坛大咖的赏识。 

1966年,她正式加入“正声广播公司”,开始接受系统训练,获得台湾早期流行音乐人、作曲家翁清溪的指导。

13岁的她正式出道。 

她温婉圆润、细腻而不失韧性的歌喉,很快变身家喻户晓的“娃娃歌后”、“天才少女”。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散发着自由的光芒。” 

邓丽君就是那只闪烁着光芒的鸟儿,象牙塔早已关不住发光发热的她。

成名后的她,光芒愈盛、时间愈少,分配给学习的精力自然有限。 

她所在的金陵女子中学以她无暇顾及学业为由,对她下达最后通牒:

在读书和唱歌之间作个抉择。 

经过三个多月的挣扎,邓丽君最终选择了辍学。 

办理了退学手续后,她推出了歌唱生涯中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正式进军乐坛。

无论何时,辍学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可邓丽君似乎甘之如饴,年少如她,已然懂得了自己要什么,并为之全力以赴。

回忆起童年出道唱歌和退学的经历时,邓丽君并不觉苦涩,反而透露出无法掩饰的欣慰。

她说:

“不是大人要我唱歌,而是我自己想唱的,即使没有奖金,只要能唱歌,我就非常高兴了。” 

正如《燃情岁月》中所说: 

“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这些人要么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

邓丽君对音乐的执着,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传奇。


03

邓丽君长相清丽、歌声温婉,外表柔弱,实则内心刚强,笃定而坚韧。

她凡事都有着自己的原则,对国家民族亦怀着深切情怀。

远赴日本发展时,她要求每一场演唱会都必须穿一套旗袍,唱一首中文歌。

不论日本人是否听得懂,她只想让他们知道:邓丽君是中国人。

每当唱起《阿里山的姑娘》和《四海都有中国人》时,台下的观众掌声如雷,台上的她则泪眼婆娑。

娱乐公司为邓丽君一手打造了偶像派路线,要求她:

必须穿短裙,在发间扎大蝴蝶结,留一头长长的秀发。

生性独立爱自由的邓丽君,哪里喜欢迎合别人、束缚自己? 

她根本不喜欢镜子里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看着就觉得很假很别扭。

于是,她遵循内心、做回自己,趁着经纪人不注意,拿起剪刀就将自己的长发给剪了,并直接以一头清秀的短发出现在节目上。

虽是自作主张的形象打扮,观众却非常认可,公司只好妥协。

邓丽君保护着自己的尊严和骄傲,她不攀附、不迎合,怀揣深深的梦想,笃定而坚持。


04

邓丽君一生中演唱了400多首歌,终身为爱而唱,却一生未能找到爱的归宿。 

事业辉煌与顺遂,而情路却坎坷与孤独。

两任男友皆因意外而去世,初恋即永别的悲恸,在她心上无情地划开一道口子。

她把自己最深切的情感寄托在歌声中,情到浓时竟是泣不成声。

比起死别,或许生离的离愁别绪更难释怀。 

邓丽君终身未婚,唯一一段即将结为连理的感情也如泡沫般幻灭。

1981年,她与糖业大王郭鹤年之子郭孔丞秘密订婚。 

可就在此时,郭家老祖母对邓丽君提出三个条件: 

  1. 要以书面形式,把以往的个人历史、身家资料“交代”清楚;

  2. 嫁到郭家之后,立刻退出演艺圈,停止唱歌;

  3. 必须断绝和以往演艺圈里所有朋友的来往。 

三项条件,缺一不可。

音乐是她毕生追求的梦想,岂能说放弃就放弃?

骄傲如她,僵持了一年后,选择主动退婚,毅然结束了这段爱而不得的感情。


05

  • 异国他乡求知路,终身学习,挑战自我。

70年代是华语乐坛转折点,原创作品开始崛起,竞争激烈。 

但当时文化隔阂、资讯封闭,为了让自己走出去,她努力学习多门语言,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

文化程度弱,她就自学,自费到美国念大学,去伦敦进修。

没有固定的住所,就租酒店的客房,白天档期排满,她就早起挤时间在房间练声,晚上回酒店继续练。

在日本,母亲为她请日语老师,不料才几天,邓丽君就敢用日语跟邻居侃侃而谈,还不带卡壳的。

只是,若不是为了收获更好的自我,谁又真的喜欢在异乡漂浮如浮萍般的感觉呢?

邓丽君的弟弟写过:“回到家中,见姐姐独自一人,望着窗外的异国街道,泪流满面......”

一次演唱会中,她哽咽不止:“我这一生,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这中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

她就是这样一个外表甜美,却心若磐石的女子。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音乐风格及自我形象上,永不停止探索。 

她跳出舒适区,大胆挑战古风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模式,这是当时其他当红歌星都不敢尝试的。 

1983年发行的《淡淡幽情》12首歌全是唐诗宋词,其中《独上西楼》和《但愿人长久》流传至今。

在外乡她接触了不同的文化风情,曾有几时,她也一改往日的甜美形象,梳起小脏辫,唱起摇滚,在舞台上发光发亮。 

她勇敢挑战,用眼泪、毅力、时间,堆砌了最优秀的自己,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巨星。


06

  • 丰盈美好,遇见真实的邓丽君。

“十亿个掌声”几乎是对一个歌者最尊贵的荣誉称号,远超于“歌后”、“歌神”、“天王”等。 

然而,邓丽君却并不在意这些,她能赢得世人的尊重喜爱,更在源于她那美好丰盈的灵魂。

是的,她从不在乎所谓名利,也不摆明星架子,待人友好真诚。

艺人经纪官伟华回忆: 

——那时候他们做表演,邓丽君从不住酒店的豪华套房,只要一间干净整洁的房间就好。 

——有时还像个男孩子,与经纪人第一次见面,就大大咧咧要人家教她游泳,死活把人家拉进了游泳池,还跟男孩子一起比划肌肉,打成一片。 

姚厚生说邓丽君永远是心怀感恩在工作,

——彩排时多会慰劳伴舞、灯光等工作人员,演出完后,会邀请同事们一起去她家,吃妈妈亲手包的饺子。 

——更有趣的是她难得的“孩子气”,非要跟姚厚生比谁的饺子吃得多,结果两人硬是吃完6大盘,惹得众人狂笑。 

不傲娇,不摆谱,真性情,这就是生动的邓丽君,仿佛又看见曾经那个在眷村,呼朋唤友去听戏的小女孩。 

生为“零食狂人”的她说:

“人生就像零食,要多唱唱不同的滋味。”

正是这种“苦辣酸甜皆成生活”的通透态度,才让邓丽君在音乐路上,走得那么沉稳自信,波澜不惊。 

我想,这世间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抒写邓丽君的美好与可贵。

她这一生短暂却充盈,许是上帝也太爱这个精灵,才请了她去为天使歌唱。

她拼尽一世努力,最终成就了属于她自己的芳华绝代。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喜欢就为洞见点个赞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