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礼安,重启

韦礼安,重启

呆若木一 港台男星 2020-05-07 12:23:52 23



《Sounds of My Life》是韦礼安的第五张创作专辑。距离上一张《硬戳》已过去四年的时间。

 

韦礼安是个起点很高的歌手。自2006起便不断在Street Voice上传个人原创的他,创作不断被范玮琪、张韶涵、郭静等歌手收入专辑中。在2008年,韦礼安被唱片公司挖掘,正式开始歌坛生涯。那时他在Street Voice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200万。



从2010年发行的《首张同名全创作专辑》在次年为他斩获了金曲奖年度新人。首专见初心,韦礼安在那张专辑中呈现出的就是他在音乐上最核心的部分——旋律导向,groovy,生活化。无论后面曲风怎么变,这三者混合成的跳跃、清新与亲和力是贯穿他创作的主轴。


现在回顾他的首张专辑,依然让人觉得清新、流畅又不失格调。那种让旋律不落俗的本领以及对R&B的吸收,让人在其中听到方大同的影响,只不过当时的韦礼安并未过度强调歌曲R&B的一面,而是以吉他牵引着都市民谣的路线,牵引出细腻的生活化面向。这一点又有点类似卢广仲。


但韦礼安的音乐野心显然不止于此。毕业于台湾大学的他有着旺盛的学习欲,以至于后面三张专辑,几乎每张都有鲜明的“转型之作”。比如第二张专辑《有人在等》里玩起了Funk/Soul的《轰炸》就相当亮眼,类似作品的出现让专辑的音乐性显著地活泼、丰富起来。



第三张、第四张专辑以韦礼安自己的比喻,就是一张做了“恐怖片”,一张做了“喜剧片”。我会认为第三张专辑《有所畏》是他之前在歌曲深度挖掘上做得最成功的一次,《狼》营造的恐怖气氛结合摇滚的推进感,为他拿下了金曲奖最佳作曲奖的荣誉。


而诸如《江郎》、《格雷的画像》等作品中对典故的借用,以及专辑中更为开放的曲风尝试,看得出他持续的音乐企图心。


至于《硬戳》,或许是出于参加王力宏《盖世音雄》的影响,大量电子舞曲元素的加入让他脱离了以往的质朴唱作人角色,显得更为都市,更为流行化,可听性略有下降。

 

如此梳理,从第一张到第四张专辑,韦礼安以一个弹着吉他的唱作人为起点,逐渐丰富、逐渐融于流行乐的错综潮流,在音乐制作、元素掌控上的进步是可见的。



随之而来的是因合约纠纷等原因带来的近4年沉寂。最新专辑《Sounds of My Life》中,他仿佛以一种回到原点的姿态唱着歌,一如十年前那个记录生活的纯粹模样。

 

而这“记录生活”的灵感起源于2017年韦礼安在英国进修时学习的Ableton Live,这套方便对生活场景进行采样、制作的软件使他萌生了做一张“声音相簿”的想法。当时韦礼安的外公外婆即将迈入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他以此为念记录下的生活,最后成为了这张专辑的养分。

 

这种记录周遭的开放性让专辑回到了一种随机而自然的生活化氛围之中。经过前四张专辑在曲风把握、多题材写作上的锻炼后,他得以自如地描绘起某个阶段、某个时刻的境遇,信手拈来地把音乐元素如同画家用色一般放进歌中。



专辑以“总-分-总”的逻辑排布而成。开场的《Sounds of My Life》充当序曲,汇集最广阔的人生片段拉开帷幕。专辑中穿插的三次《I Wrote a Song for You》的Interlude,分别代表不同的人生时间点。第三轨的Interlude以韦礼安母校信义国小的儿童合唱,暗示他的孩童回忆,在回忆母校的《See You on Monday》后接起《房客》里对故乡的回望。第七轨的Interlude由韦礼安自己的弹唱,暗示他个人情感的倾诉,接起《一口一口》开启的独居生活描写。第十三轨的Interlude则由歌迷演唱,接起自己对音乐、对听众的话。

 

最后,《I Wrote a Song for You》才完整唱出,像一部纪录片的结尾曲一般,回归自然,道出音乐初心。三首Interlude中不同场景的《I Wrote a Song for You》片段到结尾的全曲,仿佛贯穿了他从懵懂的成长、独居的孤寂一路走到在音乐中得到救赎的历程,像一场救赎之旅。

 

最后一轨《Credits》则以参与专辑的工作人员各自的录音自我介绍拼合而成,以声音做成感谢名单,洋溢着爱与治愈的气氛。



专辑没有追求假大空的概念,也没有追求盲目前卫的制作。我听完《Sounds of My Life》最大的感受是“诚恳”,这种诚恳来自他对生活的分享,也来自他在音乐中贯彻的某种亲和感,这种亲和感有时来自慵懒松弛的氛围,有时来自不时插入的生活采样,有时来自他温暖导向的音色选择,共同营造出了这种没有侵略性的亲和感。

 

但在这种亲和感之下,专辑的曲风却并不单调。开场《Sounds of My Life》在他孩童时的自我介绍、演唱会时的欢呼、他人呼唤的名字、朋友的讲话声中,串起了集约化的人生故事线。他经过效果器调试的人声仿佛来自更高处对自己的观照,在Trap节拍砸出的下潜与吉他的质朴中开启专辑的叙事。



《See You on Monday》对母校时光的回顾笼罩在复古R&B/Soul散射出的光晕中,对弦乐和环境声采样的使用让人想到Marvin Gaye的《What’s Going On》,弦乐与和声带着某种怀旧的光泽感,而节奏与人声的律动有着活泼的跳动感。最让我喜欢的是最后一段借助孩子们的欢呼声助推情绪的处理,那种自由无拘的天真岁月在他的演唱和吉他的即兴中变得越来越鲜活。


《房客》在相对简约的处理下有着情感浓厚的切入点,即故乡成为“客房”的感受,是韦礼安最擅长的生活化R&B。


《猫咪共和国》在作为单曲发行时,曾让我相当担心专辑的走向。毕竟“便便和尿尿给你”、“来舔舔我的屁屁”之类的歌词初听多少有点让人皱眉。但放在专辑的主题下倒是显得合理,爵士元素润泽之后的R&B为专辑提供了难得的可爱瞬间。



《不用告诉我》起始于朋友一段情感倾诉的采样,又是韦礼安最为擅长的R&B抒情歌,旋律漂亮,其中第二段处“一直走一直走一直错一直走”用反复的情绪助推加剧了歌曲的波澜。


《一口一口》作为专辑另一支先行曲,看名字说的是“吃”,讲的其实是一种麻木的独居生活感受。“一口一口”本身就有种机械吃喝的麻木气息,编曲上drunk beat主导的骨架加强了这种麻醉色彩,整体透出的慵懒、空虚恰恰是都市中人的写照,从旋律到演唱他都捕捉到了那种微妙的呆滞感。


 

《没有你的世界》是站在外婆的角度怀念去世的外公,没有大鸣大放的悲伤,更多是一种被掏空后的低落与怅然。木鱼般的beat音色暗示着天人永隔难以直接交流的悲哀,但韦礼安做得内敛,直到结尾“一生能承载多少离别,一眨眼度过几次轮回”时的低吟搭配诵经声时,悲伤的情绪才毫无征兆地借助场景的勾画释放出来。

 

《而立》是典型的“自白曲”,来自他对自己30岁的总结,民谣吉他的主线仿佛回到了首专的风格,融入了自己的脚踏在地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行进感,生活采样的加入给人一种恍然如梦光影掠过的感受。《这样好吗》又是一首他最擅长的R&B情歌,类似《有没有》,只是在制作上又有巧思,比如第二段主歌后不断趋于失真的键盘音色,营造出一种奇异的迷幻色彩。

 

《听我的》是专辑中少有的摇滚,做得很lo-fi,说的是自己面对外界评论时的态度,混入了许多杂音呼应专辑主题,和声的加入使整体有种stadium rock的恢弘感。《Brand New》又是典型的韦礼安R&B。



《记得回来》是专辑中情感相对浓烈的曲目,说的是道别,真挚的民谣抒情让专辑在结尾有了情绪上的高潮,“生命太短暂,不值得你屈就平凡”的金句成为专辑最值得quote的瞬间。

 

《I Wrote a Song for You》的乡村气息继续引出怀旧色彩,以这种松弛的氛围作为韦礼安希望自己音乐带给人的感受。结尾《Credits》拼起工作人员们的录音片段的致谢,是继去年王以太的专辑以说唱感谢所有工作人员后华语专辑最让人感动的致谢瞬间。



纵观整张专辑,韦礼安在“声音相簿”的概念下,以极简R&B为主要材料,辅以摇滚、乡村元素,构造了一张整体听感舒适、陪伴感强烈的作品。专辑中没有像《狼》、《有没有》那样一听抢耳的强势单曲,所有的作品在采样的加入、以及制作中的“随机因素”中具备了一种自由而生活化的气质。慢热而细致,越听越觉得温柔,越听越能体会到他在众多细节中注入的心血。当这种“相簿”的概念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时,就很容易给人电台般的同在感。

 

就音乐元素上而言,它并不先锋。但这种对氛围、整体感、情感联结的注重,于韦礼安而言却也是一次新的突破。他仿佛回到了起点,从头开始分享自己的人生,如同一本私人日记,只不过他所写就的内容,是身处都市的每一个我们都可能碰到的课题。



听这张专辑时,我不断想到Frank Ocean在2012年发行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channel ORANGE》。同为以众多生活场景采样串联起的R&B专辑,《Sounds of My Life》有着相似的私人感,不断打破工业流行的给人造成的疏离,仿佛在声音的夹缝中听到了生活的味道。

 

如是的陪伴,是专辑之所以为专辑的意义。


推荐曲

《一口一口》

《See You on Monday》

《记得回来》

《不用告诉我》




THE END




作者:木一     编辑:洗澡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