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的最后一部烂片,永远是下一部

成龙的最后一部烂片,永远是下一部

新周刊 港台男星 2019-09-14 08:32:32 611

成龙的新作《龙牌之谜》,在评分上基本与流量烂片持平。


如今的成龙更像是小区里随处可见的退休大爷,没什么文化,有过不少经历,碰到一个年轻人就要开始讲道理。


有的老头儿爱遛鸟儿,有的老头儿爱钓鱼,有的老头儿爱到处给人题字。只是碰巧,成龙的爱好是拍电影。


自娱自乐倒也无妨,如果想拍点留得下来的作品,可能真得把后面的每一部电影当成最后一部了。


 

今年夏天是成龙的至暗时刻,由他和施瓦辛格联手的《龙牌之谜》经历了票房、口碑双扑街,至今在豆瓣上只有2000多条评分。


实际上,成龙的好日子在2012年就画上了句号,后面的时光只是拖出的一串可以被省略的残影。

 

那一年,58岁的成龙带着他的第101部电影《十二生肖》登陆贺岁档。看过的人都知道,又是一个“把文物交给国家”的老套故事。


然而,电影上映第一天还是收割了4420万票房,刷新了华语贺岁片首日票房纪录,因为成龙在电影宣传期放出话“这是他最后一部动作大片”。


《十二生肖》里,影帝、帅哥、美人、打星一应俱全,但这并没能挽救口碑。


翻开《十二生肖》的热门影评,不乏“再见啦,成龙大哥”“为标志性动作片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收尾”这样的话语。


显然观众们把成龙的话当真了,尽管剧情不够精彩,但功夫之王的封山之作,这份情怀就足以让观众们买单。

 

然而从《十二生肖》到今天,成龙已经接连推出了九部电影,其中多部电影都使用了“最后一部”的噱头。


成龙就像是大街小巷里永远叫卖着“最后三天,清仓甩卖”的两元店,这些电影的成色也大多如廉价小商品一样粗制滥造。


一部《红番区》,让成龙与贺岁喜剧紧密相连。


回到1995年的春节,一部叫《红番区》的香港动作电影同步登陆内地院线。


在此之前,新年看电影还没有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每到岁末年初,所有的影院都会关门歇业,一直要到大年初三才重新恢复营业。这就是当时业内著名的“灰色春节档”。

 

1995年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以分账形式向进口电影开放的第二年,《红番区》的对手有《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狮子王》《阿甘正传》,最终靠着9500万的票房稳稳拿下票房榜第二名。


这部电影是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成龙的惊天一跃搅动了一潭死水,贺岁档开始成为票房红海。也是凭借《红番区》,Jackie Chan一拳轰开了好莱坞紧闭的大门。


始于贺岁,终于贺岁,故事有着它自己的轮回。


2019年贺岁档里也有成龙,还有印象吗?/《神探蒲松龄》


成龙不是没有真正考虑过退休的事,不过一想到80岁的自己,在某部电影里客串一个爷爷的角色,然后悄无声息地不见了,这种结局令他无法接受。


更多时候他羡慕李小龙,在生命的顶峰戛然而止,留下一段传奇。“有时候想开着飞机去旅行,忽然消失不见。但又舍不得。舍不得工作,舍不得走,舍不得死。”


然而很多事情不是一句舍不得就能改变的,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时代进程,即使这个人是能上天入地的成龙。


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成龙星。/asiu1990

 

后李小龙时代

 

成龙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材料,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留级了。后来原本在香港法国领事馆工作的父母为谋生计去往澳洲,临走前,让成龙拜在了中国戏剧学院的于占元门下,这一年,成龙七岁。


戏院的生活枯燥无味,日复一日地练功和被师傅责打。不过成龙每次谈及这段往事总会忍不住给它镀上一层金粉,大概相比于在法领馆被洋人欺负的日子,这里至少是公平和团结的。


正如多年以后成龙谈到他和师兄洪金宝的关系时所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管师兄弟内部打成什么样,一旦对外的时候,他们就是坚不可摧的同盟。

 

成龙与师兄洪金宝。/豆瓣


1964年,洪金宝在训练中摔断了腿,由于在医院养伤时伙食太好,原本英俊潇洒的他吃成了大胖子。腿好了,人却瘦不回去了,无法再登台演出的洪金宝就此离开戏院。


眼光长远的大师兄给师弟们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戏曲的时代快要结束了,以后电影才是真正的事业!以后等我混出个名堂,你们就来找我!”


这一年,邵氏电影公司的强大对手,包括陆运涛在内的香港电懋全体高管飞机失事,邵氏开始独霸香港电影市场。

 

1971年,学艺十年的成龙出师,香港电影也迎来了他的搅局者——李小龙。


李小龙的第一部电影、由嘉禾电影公司发行的《唐山大兄》击败了邵氏拿下了当年的票房冠军,标志着从武侠片向功夫片的转型,李小龙也成为红极一时的功夫新星。


李小龙成名时,成龙还是弟弟。/《唐山大兄》

此时的成龙还只是游走在各个剧组的一名龙套武师,一天工资五块,主要任务是演尸体。成龙演尸体很专业,无论是刀插在身上还是脸朝下泡在水里都可以一动不动,一直到大侠们打完收工。

 

后来在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成龙客串了一名很会演死人的龙套演员。演死人也要给自己加戏的尹天仇问“你在哪里学戏”,成龙拍了拍他的肩头说:“我没学过演戏,你再努力点也可以的。”


谈笑之间,往事并不如烟。

 

1973年,李小龙猝然离世,香港电影也急转直下。那时候,“谁能成为李小龙第二”的争论甚嚣尘上,用王晶的话说“一时群雄并起,人人以为李小龙死了就是我叻哂,所有武馆师父都成了主角,结果全部失败”。

 

导演罗维把宝压在了陈港生身上,邀请他担任电影《新精武门》的主角,并给这个年轻人取名成龙,意味显而易见,成为李小龙。


成龙在《新精武门》中的角色,就是《精武门》中李小龙饰演的陈真的接班人。


然而观众们并不认可由这个小眼睛大鼻子的年轻人来取代李小龙的位置,何况成龙与李小龙还短暂地在银幕上交过手。


第一次在《精武门》中他被李小龙一脚踢飞六米,破窗而出。第二次在《龙争虎斗》里他又被李小龙揪住头发饱以老拳,这次和他一起挨打的还有他的师兄洪金宝。

 

经历了几部电影的票房惨败,成龙终于明白,无论是从气质还是功夫上来说,他永远无法成为李小龙。想清楚了的成龙先后交出了他的新作品《蛇形刁手》《醉拳》。


“他踢高腿我就踢低腿;他从来不笑,我就笑个不停;他可以一拳打穿墙,我就在打穿墙后发现自己受了伤,我做鬼脸。”


 此后,成龙终于开始成为“成龙”。


这一波反向操作解构了传统功夫电影中千篇一律的硬汉形象,转而塑造了一个偷奸耍滑、会哭会痛的功夫小子。


当成龙以“老是被打的小人物”形象躺平任嘲时,影迷们终于走出了后李小龙时代的阴影,承认了这个嘻嘻哈哈的欢乐英雄。


成龙的出现还让原本仅限于直男群体的功夫电影迅速出圈,收获大量迷妹。甚至有女影迷成立了“非成龙不嫁团”,宣誓这辈子一定要嫁给成龙。

 

大哥难当

 

香港演艺圈,年轻的男明星叫仔,业绩有成的中年男明星往往称为哥,而地位超然的长者才能被尊为爷。


名利场起起伏伏,能被叫上一声大哥的,却只有成龙一个。连成龙自己也记不清,大哥这个名号是谁先开始叫的。

 

成龙的大哥形象深入人心。/《北京欢迎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黑社会横行无忌,油水丰厚的演艺圈更是重点关照对象,刘德华曾被枪指着拍戏,李连杰的经纪人直接在公司被爆头。


看不下去的成龙牵头成立香港演艺人协会,组织反黑游行,维护艺人权利,还亲自在《壹周刊》冲黑社会喊话,有意见,找成龙。


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成龙每次吃饭要带二十几个保镖把自己团团围住,随身还带两管枪、五颗手榴弹。


香港艺人们觉得成龙身上有江湖义气,于是见面都喊一声大哥。

 

拍《十二生肖》的时候,成龙顺带打破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表演特技最多的演员”“一部影片中身兼职务最多的电影人”。成龙很享受这种掌控全场的感觉,常常引以为傲。



人人都叫他大哥,成龙也开始习惯把自己放在大家长的位置。大家长的习惯,就是给人讲道理。讲道理不是问题,一个只读了两年小学一年级的人讲道理,就成了问题。

 

《十二生肖》初剪结束,王中磊代表投资人提意见,认为电影本身已经将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主旨传达得足够清楚,不需要成龙以台词的方式再讲一遍,影响电影节奏。况且,成龙在电影中的角色还是一名侠盗,不是文化部和环保局的领导,不合适。


成龙想了想说,虚心听取,坚决不从。

 

只是生活并不总能按照他的规矩运行,当年在台湾拍《龙少爷》的时候,下榻的饭店有一个转弯的位置,每天都有一辆车乱停在那里,成龙的车就进不去了。


成龙用纸写“请你尊重,不要在这种地方停车”贴在车上,对方不予理睬。忍不了的成龙转身就从饭店拿了一把餐刀,让成家班在附近看着,车主没来,成龙就把四个轮胎全部扎破。

 

在电影里,路见不平就拔刀的成龙是英雄,生活里却未必。/《龙少爷》

有记者曾问成龙,如果以后从政,想做什么职位。成龙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成立反黑组,训练特警打击黑社会犯罪;二是当交通部长,给每位交警配发榔头,不遵守交通秩序就砸车。


至于议员是万万不会做的,“要斯斯文文的,被人家质问,骂人的话又不敢讲,打能解决问题最好,又不能打,我受这个罪干什么”。

 

大约造化弄人,崇尚秩序与控制的大家长成龙,最失控的却是自己的子女,儿子进了看守所,女儿在加拿大拾荒。


这两年,成龙在电影里常常饰演一位关心女儿的老父亲形象,他演得尴不尴尬没人知道,观众看着确实挺尴尬的。


其实成龙的成就已经够多了,就连动画片都以他为原型。/《成龙历险记》


成龙暗老

 

老舍生前只写过一篇武侠题材的小说,是一个短篇,叫《断魂枪》。


小说的主人公镖师沙子龙曾凭借一手五虎断魂枪名震江湖,然而在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前,传统武术以及上面所附加的一切,终究是要被新时代淘汰的,就像被狂风吹走。


历史的新陈代谢,并不总是温情脉脉,沙子龙清醒地知道这一切,并从容地接受他的结局。

 

当我们今天看向成龙,看着他日渐老迈的身躯还在固执地辗转腾挪,翻飞的身影里处处都是沙子龙的影子,唯一不同的是,成龙拒绝这个结局。


一旦接受英雄的设定,就很难容忍迟暮的命运。/《龙牌之谜》

一个65岁的老人想要凭借自己的肉身抵抗电影工业的迭代,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悲壮感。也是这种英雄暗老的悲壮,将观众们引向电影院,和陪伴他们长大的龙叔一次次道别。

 

可以说,成龙电影的魅力正在于这种对个体尊严的强调,还未当上大哥的成龙其电影中保持着对宏大叙事的距离和对平凡生活的赞美。


如果将成龙早期的电影进行比较会发现,大多都在讲述一个过着平静生活的小人物,突然被外力打破平衡,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用拳头将外力打退从而恢复平静生活的故事。



他从不主动出击,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那些镜头都是在边跑边打。换言之,成龙扮演的从来不是什么大英雄大豪杰,而是努力保卫自己平凡生活的普通人。

 

成龙喜欢在片尾作总结陈词是他电影一直以来的通病,但之前的作品并不让人反感,是因为那时候的成龙采用的仍然是一种符合他角色定位的朴素的底层表达。


它不是什么大道理,却是能引起每一个普通人共鸣的小愿望: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成龙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好好读书,成名以后,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摆好笔墨让他题词,他进门只要一看到,马上扭头走掉。


教育的缺失使得他理解世界的方式仍然是从戏院里学来的忠孝节义。这种旧式价值在讲述小人物时,成龙还能依仗底层出身的经历和赤诚完成一个不错的成人童话。


披上将军战甲,不再是小人物的成龙仿佛没那么生动了。/《神话》


然而一旦成龙做了大哥,爱上了通过电影谈论国际冲突、文明进程等公共议题,这些不成体系的价值观就显得捉襟见肘,整个电影也就沦为了复读机式的单调说教而与每一个普通观众渐行渐远。

 

与黑泽明、宫崎骏、萨蒂亚吉特·雷伊并列,成为第四个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可以说成龙已经达到了动作类型片的极致。


如今的成龙更像是小区里随处可见的退休大爷,没什么文化,有过不少经历,碰到一个年轻人就要开始讲道理。


有的老头儿爱遛鸟儿,有的老头儿爱钓鱼,有的老头儿爱到处给人题字。只是碰巧,成龙的爱好是拍电影。


自娱自乐倒也无妨,如果想拍点留得下来的作品,可能真得把后面的每一部电影当成最后一部了。

 

参考文献:

陈墨. (2000). 功夫成龙:从港岛走向世界──成龙电影创作历程述要. 当代电影(1), 72-78.

成龙 陈墨(2015).还没长大就老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戴国斌. (2011). 不同历史时期武术影视明星发展特征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4(6), 37-40.

何辰.(2019).成龙故事.盖饭人物

鲸书.(2015).成龙:金刚不坏.人物杂志(4).

刘珏欣.(2012).大哥成龙.南方人物周刊(12).

刘悠翔.(2017).成龙:名找我,利找我,奥斯卡来找我,我还是我.南方周末

梅雪风.(2018).越来越高大上的成龙不是好成龙.枪稿

吴涤非. (2002). 成龙电影:英雄、喜剧与文化. 文艺理论与批评(3), 117-122.

徐元.(2018).成龙的坍塌.腾讯大家

袁书 徐建生. (2005). 美国语境中的功夫片读解:从李小龙到成龙. 世界电影(1), 4-19.

张恒 李莎.(2017).愤怒的“老粉红”成龙.Vista看天下

 

 

✎作者 | 曹徙南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回力,回天乏力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我太难了,酒店竟然连牙刷都不给了


都在说高铁,别忘了还有很多中国人只能坐大巴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