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Lana Del Rey第九张专辑《Did you know that there's a tunnel under Ocean Blvd》的发行,我们看见了一个站在更私人化视角去解构自我的艺术家,她将更多的篇幅用来叙述家人、心灵疗愈以及内在反省,她慢慢拆解掉曾经复杂的制作结构,留下悠扬的人声与细腻的歌词。专辑中许多歌曲都一意孤行的冗长,在追求快节奏、歌曲时长被不断压缩的现在,Lana Del Rey依旧坚持自己的意愿,同样的自我,同样的不管不顾,正如彼时她对抗商业市场制作出的专辑《Ultraviolence》一样。
△ 《Did you know that there's a tunnel under Ocean Blvd》
专辑视觉By Neil Krug
作为流行乐坛中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Lana Del Rey游走在主流与独立音乐之间,她用另类音乐展现痛苦内核的方式不仅影响了许多小众风格音乐人,更是在某种程度上为她们铺平了道路。从首专商业不俗的《Born to Die》到口碑大爆的《Norman Fucking Rockwell!》,从每一张风格各异的专辑里我们都能够看到Lana Del Rey对不同阶段情爱关系的描写以及她人生观的更迭,而这一切的思考都被她融入进了音乐里。
△ 《Interview》Magazine By Nadia Lee Cohen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Born to Die》MV
自我剖析永远是残酷且唯美的行为,而创作则是将完全赤裸的自己用浪漫的包装展现给大众阅读。《Born to Die》这张专辑就宛如一场对她曾经放浪形骸青年生活的怀念与回望,她将不成熟且放纵堕落的过去刻录进唱片里,而这种几近真实的袒露,不免引起许多人的声讨与铺天盖地的争议。
△ 《Born to Die》专辑视觉By Nicole Nodland
青年时期的Lana Del Rey对爱情的理解是什么样的?是《This Is What Makes Us Girls》里永远把情爱放在第一位的盲目痴迷,还是《Video Games》里将彼此当作一切存在的意义,亦或是《Born to Die》里陷入一段宿命般的畸恋。Lana Del Rey用大段铺陈的管弦乐以及嘻哈鼓点,配上背景里不时出现的男声采样,用时而低沉沙哑时而性感轻挑的嗓音描绘出了一个对爱情执着到疯狂的少女形象。
△ 《Born to Die》时期MV中的少女形象
而这样一位“嗜爱如命”的少女,却有着不可救药的恋父情结。作为Lana Del Rey艺术人格里的重要构成,Daddy Issue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她的歌曲里。
《Off to the Races》的歌词就直接引用了纳博科夫代表作《洛丽塔》(Lolita)中的名句“Light of my life,fire of my loins”;《Yayo》里的“Let me put on a show for you,daddy”像是一场在昏黄暗室里缠绵暧昧的情话;《Cola》更是直言“I got a taste for men who’re older”,就问哪一个老男人能够拒绝味道尝起来像Pepsi Cola的pussy?更不用说《Ride》MV里出镜的各类Sugar Daddy与摇滚老炮了。
△ Lana Del Rey歌曲MV中出现的Old Man形象
在这些短生的情爱之下是浓重的美国文化底色。《Born to Die》的MV里两人赤裸相拥,星条旗在身后飘扬;《National Anthem》充满了对金钱、名誉与成功的赞颂,Lana Del Rey邀请到A$AP Rokcy扮演起肯尼迪,自己则一人分饰起了杰奎琳与梦露两个角色,当枪声划破人群的喧闹欢呼,一个时代也在惊声尖叫中落幕。旧时的好莱坞星光熠熠,英年早逝的James Dean和传奇摇滚明星Elvis等代表性的美国文化符号也都被Lana Del Rey用来点缀在歌曲中。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National Anthem》MV
如果说有哪首歌完美地诠释了Lana Del Rey的精神世界,《Ride》绝对当仁不让。这首公路式歌曲凭借着十分钟的MV,将美国西部戈壁、机车党与嬉皮灵魂展现地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度剖析了她追随自由的精神内核,MV中的旁白“Live fast,die young,be wild and have fun”更是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Ride》MV
△ Lana Del Rey in 1998
堕落、动荡、流离失所,青年时期与家庭的疏远关系,对酒精的依赖与对药物的滥用,Lana Del Rey用浪漫的口吻向我们复述她曾经颇具摇滚意味的放纵生活。这段黑暗破碎的经历为Lana Del Rey埋下了不少心理隐患,随着名利掌声而来的谩骂与捏造更是排山倒海般向她涌来,一切的一切都将她推到了抑郁与自杀的边缘。
△ “27 Club”中的传奇音乐人
“我希望我现在已经死去,就像那些英年早逝的Rock Star一样。”Lana Del Rey曾在一次采访中偶然提到这句话,虽然事后她极力否认自己对死亡的浪漫臆想,但华丽湮灭的“27 Club”的确是极具传奇与惋惜色彩的存在,或许对残酷死亡的唯美化是种畸形的本能。
△ 《Ultraviolence》专辑视觉By Neil Krug
在首专《Born to Die》获得了不俗的商业成绩后,Lana Del Rey开始思考自己与音乐的关系,她想要成为被认真严肃对待的艺术创作者,而并非一位流行歌手,充满着反叛意味的《Ultraviolence》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诞生。
在摒弃了浮华的巴洛克风格、弱化首专里泛滥的弦乐以及削减快节奏的Hip-hop元素后,取而代之的是更为Slow-Tempo的迷幻摇滚与电吉他。The Black Keys乐队主唱Dan Auerbach以制作人的身份加入,为这张专辑带来独立另类音乐的视角和摇滚姿态。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与跨掉的一代、极致的混响效果、颓废又迷离的氛围、雾气朦胧的吉他音墙。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Ultraviolence》MV
畸形的情感关系在这专中得到另类延续,同名歌曲《Ultraviolence》代表了Lana Del Rey曾经历过的一段充满暴力但又弥足深陷、无法自拔的的痛苦情感;《Shades of Cool》则是尝试挽救濒临破裂的亲密关系,但最后徒劳无功的心碎;《Sad Girl》与《The Other Woman》描述的是一位永远见不得光也得不到对方承认的卑微情妇。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Shades of Cool》MV
这张专辑里Lana Del Rey不再扮演那个懵懂的少女角色,相反《Ultraviolence》弥漫着强烈的愤怒情绪,与心智更为成熟后对情感关系与自我价值的发问。《Cruel World》长达七分钟的吟唱与嘶吼像是一场痛快的发泄;《Brooklyn Baby》歌颂了充满自由与叛逆的跨掉的一代;《Fucked My Way Up To the Top》更是说出“I’m a dragon,you’re a whore”的女王言论。专辑《Ultraviolence》就像是一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描摹与窥探,更是对她黑暗经历的具象表达。
△ 《Ultraviolence》Trailer
而到了《Honeymoon》这张专辑,悲哀的情绪也蔓延到了顶点,这种悲哀是所有浪漫表象之下的底色,是一种永远无法逃离也不可能逃离的梦魇。专辑虽然回归了首专的Baroque Pop风格,但却将管弦乐与Hip-hop元素以一种更为克制的方式融入到歌曲的旋律里,梦幻Dream Pop的加入让整张专辑呈现出极高的统一性。
△ 《Honeymoon》专辑封面
蜜月,听起来浪漫美好的字眼,宝丽来质感的专辑写真带来温暖朦胧的视觉欺骗,和充满极致哀死气味的歌曲形成强烈反差,在这种氛围之下暗藏着的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阴森与幽怨悲戚,一种不安的情绪始终笼罩着每一位听众的耳朵,仿佛时刻提醒着你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转瞬即逝摇摇欲坠。
△ 《Honeymoon》专辑视觉By Chuck Grant
同名歌曲《Honeymoon》的听感奠定了整张专辑的氛围,甜蜜的Honeymoon之旅宛如头七上坟;《God Knows I Tried》是用尽千方百计后的精疲力竭,与一声声迷惘无助的祷告;《24》则是看穿恋人所有的伎俩与谎言,经历一次次无用的质问和争吵过后的心灰意冷。仿佛一切都在走向尽头、无法挽回。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 《Honeymoon》MV
从愤怒到心死、从极端激烈到心灰意冷、从黑暗的燥热到温暖的阴森,Lana Del Rey的“悲核美学”在这两张专辑里得到最完满的呈现。
△ 《Flaunt》By David Lachapelle
经历黑暗犹如穿过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隧道,在其中苦苦摸索撞得头破血流。当乐迷们都开始期待Lana Del Rey会在《Honeymoon》之后带来怎样的暗黑作品时,她反而开始走向了一段自我疗愈的虔诚之旅,曾经被悲哀痛苦浸没的她选择用和解的姿态拥抱与消化过往的种种。
△ 《Lust for Life》专辑封面
《Lust for Life》在粉丝心中或许是存在感最低的一张专辑,虽然在创作中加入了政治思考和更为宏大的议题后导致歌曲混乱割裂,但在Lana Del Rey的音乐生涯中它却标志着个人风格的转变。彼时川普执政的美国处于一种政治混乱的局面,国际局势同样动荡不堪,一直以来都在歌曲中传递着嬉皮精神的Lana Del Rey,在这张专辑里展现出崇尚自由和平以及反战的精神内核。
△ 《Lust for Life》专辑视觉:
左上、右上、中:By Neil Krug;左下、右下:By Chuck Grant
歌曲《Love》和《Get Free》为我们带来了Lana Del Rey不同以往的一面,“To be young and in love”充满着温暖与希望的力量;《Heroin》则是对现实极度不满只好通过药物逃避这一切的厌世人格;《Coachella - Woodstock In My Mind》《God Bless America - And All Beautiful Women In It》《When the World Was at War We Kept Dancing》等歌曲表达了她对政治纠纷、战争局势下人类未来该何去何从的担忧。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 《Love》MV
如果说《Lust for Life》让我们看见Lana Del Rey突破了情爱层面的局限,转而将视角落在更为宏大的维度,那么随之而来的《Norman Fucking Rockwell!》则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更加温柔从容、成熟理性的自我。
△ 《Norman Fucking Rockwell!》专辑封面
专辑以记录美国变迁的著名画家Norman Rockwell为名,迷幻摇滚与民谣另类结合,忧郁的唱腔在钢琴旋律中流动。
△ 点 击 动 图 播 放 音 乐 △
△ Lana Del Rey - 《The Greatest》MV
《Venice Bitch》用近十分钟的迷幻电吉他将复古的夏日落幕氛围诠释得淋漓尽致,“Nothing gold can stay”也说出繁华终将落幕的无尽唏嘘;《The Greatest》充满了对文化、时代的感叹和过往岁月的怀念,可以说是Lana Del Rey叙事最为宏大的一首歌曲;《Fuck it I love you》、《Love song》和《California》等讲述爱情的歌曲则不再像以往那样尽是痛苦挣扎,而是决定积极享乐与拥抱当下。
△ 《Norman Fucking Rockwell!》专辑视觉By Chuck Grant
出版的朗诵诗集《Violet Bent Backwards Over the Grass》与此后的专辑一方面延续了Lana Del Rey愈加成熟的人文思考与精神关怀;但另一方面略带同质化的制作风格使得听感上多少有点疲惫,毕竟回顾前期的专辑可以说每一张都各有特色。
许多乐迷或许都在期待一张新的《Ultraviolence》,但如果要通过献祭自我的痛苦才能换来,何尝不是一种残忍。Lana Del Rey通过现在这种更舒适的途径疗愈曾经家庭、媒体给她带来的伤痛,希望对所有经历黑暗的人来说都能够成为一种殊途同归。
△ 左上、右上:《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
专辑视觉By Neil Krug
右中、下:《Blue Banisters》专辑视觉By Neil Krug
也许曾经那个充满悲核美学的Lana Del Rey已经不再,但那些心甘情愿被她“蛊惑”的时刻,那些为她的音乐沉迷的时刻,那些把她的旋律听进骨骼里的时刻,每一个时刻在过去看来如此破碎,但现在看来却又如此完整。
撰文 / 排版:ZX
视觉设计:Öil Nature
- END -
想和LOFi交朋友记得扫码添加微信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