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怀旧:追星产业是如何火爆的?

深度怀旧:追星产业是如何火爆的?

约偶像 港台男星 2017-01-24 23:31:37 456

 前言

现在粉丝追星为什么那么狂热?蹲机场、包网吧通宵为偶像刷榜、包飞机轮船地铁为偶像应援是为了什么?当年的粉丝是如何追星的?追星是如何产业化的?偶像的时代变迁又是怎样的?这是小约专访虹桥一姐时(虹桥一姐独家专访 | 关于追星,我的执着依然执着),不禁想到的问题。

「风里雨里,虹桥蹲你」这句饭圈名言说的就是2016爆红的虹桥一姐,她通过集邮式蹲机场明星而走红,是追星族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娱乐明星粉丝数已达5亿之多,追星成为了中国超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组成部分。小约是数以亿计追星族中的一位,也是追星产业的长期观察者,观察了不计其数的追星现象,引发了对追星产业的深思,于是落笔成文,一一解答本文开篇的几个问题。

 

缘起:追星自古就有

追星不是现代流行的产物,这种风潮自古就有了。据记载,汉代的文学家司马长卿,是战国时期名臣蔺相如的资深粉丝,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爱他,就要把他刻在名字上。

魏晋时期的追星族也不示弱,看杀卫玠听说过吗?卫玠是个颜值爆表的清谈名士,才貌双全粉丝众多,有一次他从南昌抵达南京城,粉丝们纷纷来一睹芳容,七大姑八大姨,还有隔村的小媳妇们都来看了,身体不好的卫玠竟然被看死了,看。。死。。了。。年仅27岁。可惜啊,卫玠不是生在现代,他要是生在现代,应该可以在韩团出道。

把历史时钟拨到唐代,一代才子白居易堪称流量小生、国民偶像,他写的诗享誉长安城,他收割的粉丝人数众多还很疯狂。其中一位深度脑残粉,全身刺满白居易的诗,吃饭睡觉打豆豆,随时随地给别人安利自己偶像的作品。

秦汉、魏晋、唐代的民风开放,民众追星举止很冲动,从宋代开始,追星行为变得较为收敛。到了清朝闭关锁国,看戏都是大官人才能享受的娱乐,民众只能看看小说、听听评书,更别说什么追星了。


进化:音像娱乐风行

漫长的封建时代宣告结束,民国时期迎来了百家争鸣般的思想大迸发,民众期待的更多娱乐形式也终于到来。既有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四大名旦」,延续了上个时代的看戏热潮,也催生了风靡一时的歌星、影星。

大上海有「远东第一乐府」之称的「百乐门」,日日夜夜歌舞升平,「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的姚莉,唱着《玫瑰玫瑰我爱你》,接受来自台下粉丝们的欢呼声。彼时大上海时局动荡,听歌看戏成了民众舒缓身心、减轻压力的有效方式,一众明星脱颖而出。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黑胶唱片中放出一代巨星周璇的优美嗓音。堪称传奇的周璇,后来跨界当上演员,主演的《马路天使》成为一时佳话,其插曲《天涯歌女》的独特唱腔经久不衰,「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

看过张曼玉主演电影《阮玲玉》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无声电影时期的阮玲玉,代表着那时的表演最高水平。阮玲玉生世动荡最后死于自尽,上海二十余万民众上街为她送葬,队伍绵延三里,可见她在饭圈的影响力。

音像娱乐的盛行,与科技发展是分不开的。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而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电影皇后」胡蝶。胡蝶电影皇后的名号,来自上海《明星日报》的一次评选,她以21334票当选,此后她蝉联多次电影皇后称号,民国时期的粉丝拉票狂热度,也是可观呐!

(影后蝴蝶)

与封建时代相比,现代追星族规模明显增加,领域也更为拓宽,从过去风雅的诗歌、国粹的京剧,逐渐转向大俗大雅的流行歌曲和电影。北京依然是正统的娱乐风格。上海则融合了西方文化,成了追星宝地。

 

改革开放:两岸三地文化交融

民国时期的文化大繁荣后,内地文娱市场长期不见起色,流行娱乐更是不受待见,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娱乐才又成为民众的生活必需品。

这时邓丽君掀起了一阵追捧狂潮。邓丽君是台湾人,她先后在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走红,她的这阵风潮也刮到了内地。邓丽君春风化雨、娓娓道来的唱法,在内地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她曾被批「黄色歌曲」,但民众对她的喜爱不减。每天从台湾短波和盒子机里飘出的「靡靡之音」成了60后青春期最美丽的梦。

尽管邓丽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港台流行文化与内地之间仍有鸿沟,直到录像带和磁带的盛行,两岸三地文化才真正开始交融。

80年代《霍元甲》、《上海滩》红遍了街头巷尾的录像厅,霹雳舞和费翔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但追星风俗的真正兴起,还要从「四大天王」说起。


90年代,《东方日报》将时下最红的四位香港男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全能偶像刘德华、电眼黎明、歌神张学友、少女杀手郭富城,四大天王是继谭咏麟、张国荣、李克勤之后,诞生的娱乐新势力,也正是因为他们,内地才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追星族。

周边产品和明星同款开始热销。大街小巷贩卖起海报、贴纸、挂历……一首「对你爱爱爱不完」红遍两岸三地的郭富城,他的郭富城头、短夹克上衣、宽松牛仔裤,引领了90年代的潮流时尚。女明星同款也不示弱,张曼玉的歪马尾一度是清纯少女的标配。

追星族们听着随身听,笔记本上、家里墙上贴满明星贴纸和海报,是当时特别普遍的现象。


香港也成了造星乐园。北京出生的王菲、黎明和李连杰,苏州的刘嘉玲,纷纷远赴香港成名。

与四大天王同时期走红于内地的,还有香港电影、TVB剧和台湾言情剧。

90年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以前的经典港片也陆续引入内地,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周星驰都是港片一代豪杰,他们至今在华语电影圈的地位依然是顶级。那时港片里的女星可谓是国色天香、绝代佳人,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关之琳、张敏……太过美丽,以至于她们现在出现,影迷都忍不住感叹一句「美人迟暮」。

除了武侠片和无厘头,《赌神》系列、《古惑仔》系列等,带着浓厚香港街头文化的电影,也受到内地观众的喜爱。

TVB剧,无论是早期的《霍元甲》《上海滩》,中期的《射雕英雄传》《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还是晚期的《寻秦记》,都在影迷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人们记得霍元甲的铮铮爱国之心,郭靖弯弓射雕,黄蓉俏皮卷辫子,白素贞被法海镇在塔底,项少龙穿越到秦朝啼笑皆非的桥段……

83射雕主演)

琼瑶影响了一个言情时代,她的小说早在7080年代就风靡于华语地区,90年代内地大量引入琼瑶剧后,全国少女几乎都沉迷于琼瑶剧。犹记得「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还有「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琼瑶捧红的林青霞、刘雪华、陈德容、蒋勤勤等,既是少女们的代言人,也是少男们心中的梦中情人。


(林青霞琼瑶剧时期)

台湾的小虎队也曾红极一时,他们的歌曲《爱》《青苹果乐园》经久不衰。听歌、看影视剧、贴海报、用明星同款……已经无法满足追星族的精神需求,他们要见真人,才能体会到真正追星的感觉。

明星们意识到内地市场的重要,内地娱乐市场也逐渐开放,港台明星来内地演出已是家常便饭。19938月,刘德华在上海连开五场演唱会,普通票面价格达到120元一张,比普通人一个月工资价格高多了,依然场场爆满。1995年,刘德华在春晚唱了一首《忘情水》,其大众偶像形象更为家喻户晓。

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内地各方面渠道打通,往来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台湾内地之间也积极加强文化交融,正是1997年,一部内地台湾合拍剧诞生了,那就是全民剧《还珠格格》。

 

内地流行文化偶像的诞生

琼瑶一反过去的传统言情套路,创新地用嬉笑打闹的形式,以民间格格的视角,戏说清朝的宫廷故事。《还珠格格》开拍之初,连琼瑶自己都不太看好,重金和豪华阵容都拨给了同期另一剧组《苍天有泪》。而这部新人班底、小制作的《还珠格格》却造成了空前的轰动。

电视剧《还珠格格》系列最高全国平均收拾率达65.95%,一、二部先后打破并创造了有收视率记录以来的中国电视剧收视记录,是当之无愧的全民剧。

《还珠格格》有多红?天涯曾经有这么一个帖子,引来无数怀旧评论。全楼老老小小都在看还珠格格,生活用品只要是能印上画的都有还珠格格,街头巷尾全是《当》《有一个姑娘》,报纸杂志封面内页都是还珠格格,还珠格格拯救了无数濒临倒闭的印刷厂……第二部拍摄期间,剧组每天都被群众围观,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演员想上个厕所都很难挤出去。

这部巅峰级的偶像剧,捧红了全剧组的演员,尤其是小燕子赵薇。赵薇演第一部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大二学生,因《还珠格格》一夜爆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今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明星之一。

赵薇是内地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文化偶像,琼瑶公司用港台的造星模式打造她,出个人专辑,走遍两岸三地、东南亚做路演和综艺,这在当时的内地是非常先锋的。

那时粉丝一词尚未从英文Fans音译过来,大家都以「影迷」和「歌迷」自称。1999年的金鹰奖上,赵薇以401249张选票的突出优势斩获最佳女主角奖,震惊业界。那时没有电脑,影迷无法刷票,那几十万张选票都是观众用纸质信函投票选出来的。

对于影迷来说,赵薇与那些遥远的港台日韩偶像不同,她是能见面的偶像。影迷们为了能见到赵薇一面,从各种渠道打听赵薇的行程,住什么酒店,进什么剧组……经纪公司总有影迷造访,那年北影表演系的报考人数也破了纪录。

这一时期,「追星」这个词就像「小燕子」一样,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曾经含蓄追星的人们大胆了起来,坐火车远赴北京追赵薇被视为疯狂的追星举动。追星族伴随着巨大争议,真正兴起了。

能与《还珠格格》稍较一高下的,只有《情深深雨濛濛》。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凭借此剧继续维持高热度,雪姨多年后凭剧中表情包再度走红,可见《情深深》的国民度之高。

2000年,《南方都市报》根据当年女演员战绩评选出了「四小花旦」,与赵薇同时在列有:凭借《我的父亲母亲》《卧虎藏龙》在影坛声名鹊起章子怡,饰演李少红《大明宫词》中「小太平」的周迅,主演《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徐静蕾。

「四小花旦」早已升级为「四大花旦」,加入范冰冰、李冰冰的「四旦双冰」构成国内超一线女星阵容,至今仍是影坛最有影响力的演员。

台湾偶像剧和流行歌曲

2000年前后,香港的谢霆锋和twins组合等流行音乐偶像风靡一时,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内地影迷歌迷仿效香港的说法,称自己为「Fans」。不过这股追港星的风潮,很快就被台湾偶像剧和流行歌曲席卷过去,这「台风」首先就来自偶像剧《流星花园》。

有琼瑶言情剧的强大基础,台湾偶像剧一直走在前列,到了2000年上下,台湾偶像剧更多取材自校园青春故事,服化道也偏向日剧,《流星花园》改编自日本漫画《花样男子》,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男主角F4,一经推出都掀起轩然大波。

《流星花园》是少女们的一个梦,出身草根但品学兼优的杉菜,就是少女们梦想成为的样子,她们看似平凡,却有一颗坚强倔强的心。霸道专情的道明寺,忧郁帅气的花泽类,成为少女们心中的白马王子,犹记得道明寺在家陪杉菜看流星,还有花泽类拉小提琴的模样,都是青春啊~

那年特别流行看流星,恰巧又爆发了几十年一次的流星雨,跟同学们裹着被单在阳台上守流星,还在广场上和路人一起守夜等流星雨,因为流星就是「梦」呀。

大街小巷传唱着「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男生们拽拽地说「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吗」,很遗憾的是,这部现象级偶像剧依然没在内地电视台播出,但这没能阻止F4在亚洲范围的走红。

不得不说,《流星花园》制作非常精良,剧作本身自不必说,《我要的爱》《情非得已》等经典曲目也传唱至今。

之后又有《薰衣草》《爱情魔发师》《MVP情人》《终极一班》《公主小妹》《海豚湾恋人》等一茬接一茬的偶像剧出现,捧红了明道、吴尊、杨丞琳、张韶涵、林依晨等一众台湾偶像明星,那真是偶像剧的一个时代啊!

跟随着偶像剧一同大热的,还有「偶像」这个词汇,以前民众都习惯用「明星」来形容他们,后来大家发现,那些被仰慕被崇拜的,也许就是「偶像」吧。

2000年周杰伦的周氏唱腔横空出世,21世纪第一位华语乐坛巨星诞生。这种中西合璧的唱法有极大颠覆性和争议性,爱他的人将他视为一种文化,迷恋不已,不爱他的就觉得他是在念经。

周杰伦的早期现象级作品以R&BHiphop为主,一首《双节棍》唱出了80后的态度,他本人狂拽酷炫的风格特别受年轻人喜爱,口头禅「哎哟,不错,这个屌」也成了金句。后来他将中国风做到极致,《菊花台》《青花瓷》这种古色古香的歌曲经他演绎,也有了一番独到风韵。

那时的周杰伦、王力宏、陶喆撑起了台湾音乐的半壁江山。王力宏的西式发音本就独特,拥有学院派扎实功底的他,创作演唱的《唯一》曾传唱一时,民族风的《心中的日月》、京剧新唱的《盖世英雄》《花田错》、饶舌的《在梅边》,都是中西音乐结合的产物。陶喆更西方一些,《小镇姑娘》《melody》中有他个人的创作色彩。

张惠妹、蔡依林、孙燕姿、萧亚轩、张韶涵、SHE、梁静茹、林俊杰……这些台湾出道的歌手,有不少来自东南亚,包容的台湾流行音乐,引领了华语音乐的一个黄金时代。

2000年后,我们渐渐抛弃了随身听,用上了CD机。但是CD价格比磁带至少贵上两倍,不是每个学生党都能负担的。MP3兴起后,华语乐坛却逐渐走向没落,这是后话。

 

韩团、韩剧和应援文化

前些日子韩国总统朴槿惠遭受非议,韩国人山人海的民众上街游行,步调、口号整齐划一,灯牌、手幅等一应俱全,中国网友们纷纷调侃「应援只服大韩民国」。比应援文化更早影响到中国的,是韩国的男子偶像团体,90年代末爆红的韩团H.O.T堪称是开创性的。

H.O.T当年火到什么程度?街上卖的追星杂志、海报除了《还珠格格》就是H.O.T;学生党为见到偶像真人,争着抢着报名韩国夏令营;西单华威商场的韩国城是北京最早开始售卖韩国正版周边的地方,2000年上下,H.O.T海报经常被下课的中学生买断货。

追星杂志里不得不提的一本就是《当代歌坛》,当年网络不发达,《当代歌坛》的偶像资讯又快又多,还深谙Fans心理,每期更新大幅海报和人气榜单,「大嘴鳄鱼俱乐部」也是最早的追星俱乐部之一。


学生们疯狂传阅《当代歌坛》,每册8元的定价对学生来说很高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争相购买。可以说《当代歌坛》是「潮」文化的一种象征,那么遥远的日韩偶像,这本小小杂志里应有尽有。

Fans深深迷恋着H.O.T的酷炫造型,彩色的长发,Hiphop的穿着,颜值担当Kangta的中性美,这些新鲜元素冲击着Fans的视觉。


韩国娱乐业的兴旺要归功于政府和大财团的重视,韩国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本土资源匮乏,出口导向型经济极易产生依赖性,于是从80年代起,娱乐业便成为振兴韩国经济的一大支柱。

韩国娱乐业带来的这股潮流称为「韩流」,SM公司是韩流的重要开拓者,开启了韩流练习生制度。H.O.T成员就是第一批学员,H.O.T的意义不仅是它走出了韩国,更厉害的是,它开创了韩国应援文化的先河。

H.O.T的应援色是白色,当时另一当红韩团水晶男孩的应援色是黄色,两家粉丝打起了应援战「黄白大战」,十分轰动,韩剧《请回答1997》中表现了当时的激烈场面。应援就是这样,只有一家不够热闹,家数多了就会撕得不可开交。

内地主流Fans还在班级里、报纸上吵嘴仗的时候,「韩饭」就已经火并到了线下,不仅如此,韩饭还更有组织性,在演唱会等线下应援场合,韩饭们手举荧光棒大喊口号,在死忠粉的带领下汇聚一片灯海,视听效果相当惊人。

20002月,H.O.T在北京工体开唱,这使H.O.T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开演唱会的韩团。2001H.O.T的解散令粉丝唏嘘不已,但韩流才刚拉开序幕,后来的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JuniorEXO,一代又一代延续着韩团的荣耀。

与韩团一起走向中国的还有韩剧。《星梦奇缘》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安在旭剧中长刘海的形象吸了好多女Fans。之后的《蓝色生死恋》《人鱼小姐》《浪漫满屋》……韩国偶像剧开发了灰姑娘与贵公子的旷世虐恋故事原型,独创了车祸、癌症、失忆三大套路,多年来令中国观众欲罢不能。


(蓝色生死恋)

而今韩剧题材愈发多元化,倡导「旗鼓相当爱情」的《太阳的后裔》,就是典型的告别傻白甜、女性自强也能赢得真爱的成功案例。

一部热剧捧红一个男神,元彬、宋承宪、张东健、Rain、李敏镐、金秀贤、宋仲基、李钟硕……女神倒是比较稳定,全智贤、宋慧乔还是那么多产,也还是那么美。

韩饭的实力真是没的说,从金秀贤前年来华赚走一亿就能看出来,内地韩饭的购买力和狂热程度有多惊人。2016年宋仲基中国巡回见面会也是现象级事件,门票卖到天价,买不到门票的也要看直播,无数APP蹭了仲基欧巴的流量。

(宋仲基见面会)

韩国的造星和追星产业如工业体系一般成熟。韩国出道的中国明星韩庚、吴亦凡、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宋茜等,在内地受到热捧,如今各自闯出了一片天。

国产影视剧的新纪元

2002年,张艺谋导演电影《英雄》的内地票房达到2.5亿,是21世纪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开启了国产电影的「大片时代」。那一年,内地全年总票房为10亿。

自此,票房过亿不是梦。超豪华阵容的商业片成为大片标配,《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夜宴》《赤壁》《画皮》……大片口碑参差不齐,但无一例外收获了高票房。港片风光不再,港台甚至国外演员,都相继参演内地电影,港台艺人几乎都将事业重心放到了内地。

赵薇周迅等昔日的电视剧偶像,到大银幕谱写他们的光影人生,也培养出新的影迷群。从此追星族多了一个支持自己偶像的渠道,那就是进影院看大片。明星们的「票房号召力」亦成为他们商业价值的重要砝码。

「粉丝经济」兴起后,偶像在票房上的号召力尤为凸显,鹿晗主演《重返二十岁》《盗墓笔记》,吴亦凡主演《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原来你还在这里》,所创造的高票房,离不开粉丝的努力。

(吴亦凡粉丝包场)

单个粉丝N刷电影都不算什么,强大的粉丝包场、粉丝特制观影须知、全网宣传等,一次次刷新路人的认知极限,追星还可以这么玩?追星多年的16岁少女小约表示(咦为什么有臭鸡蛋飞来~)一切皆有可能!

国产剧也成了造星的一大摇篮,偶像剧《像雾像雨又像风》《金粉世家》是文艺卦的,陈坤、周迅身上总有脱不掉的文艺气息。

2004年,《仙剑奇侠传》捧红了胡歌、刘亦菲,5年后,《仙剑奇侠传3》再续辉煌,从这两部仙剑剧走出来的「仙剑四美」:刘亦菲、杨幂、刘诗诗、唐嫣,仍是如今的当红花旦。剧中几位男主角:胡歌、霍建华、彭于晏今天也依然稳坐一线小生地位。

古装仙侠剧的火一直烧到今天,《古剑奇谭》捧红了李易峰、陈伟霆,《花千骨》助推赵丽颖、霍建华晋升一线,《青云志》的网络播放量也超过200亿,20172018年将有大量仙侠剧问世,全都是流量小生+小花的配置,不知能否再创奇迹。

相比仙侠剧和《宫》《步步惊心》等古装偶像剧,现代偶像剧的现象级作品就不多了。早期的《青苹果乐园》《一起来看流星雨》,近年的《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制作确实越来越精良,但需突破玛丽苏、傻白甜的传统套路,偶像剧才能再造经典。

一些并非偶像剧的精良剧作,比如《咱们结婚吧》《琅琊榜》等,依然让高圆圆、胡歌、王凯人气大涨,可见观众不是只为颜值买单,制作和演技也很重要。

网剧的涌现又让观众的选择更多元,《太子妃升职记》捧红的张天爱已晋升到大银幕,《最好的我们》给小鲜肉刘昊然又添一把火,他们都拥有大量粉丝。网络时代信息更加开放,是金子总会发光,制作精良的作品哪怕只有网络平台,也终会受人追捧。


选秀、综艺和养成系偶像

又是2004年,是的,这一年不仅有《仙剑奇侠传》,还有第一届超级女声。超女最火爆的是第二届,就是李宇春、张靓颖那届,那年夏天,超女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疯狂,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撰文怀念那年超女的青春: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05超女的青春永不谢幕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这首歌唱出了平凡女孩心中的明星梦,观众们在电视机前和舞台下,见证了「超女」们从海选开始,一步步走向星光闪耀的舞台。直至今日若有人提到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还会联想到她们共同的名字——超女。

「粉丝」这个词是从2005年超女开始大量使用,超女粉丝们还热衷于用各种谐音称呼自己,李宇春粉丝是玉米,张靓颖粉丝叫凉粉,何洁的则是盒饭。超女开创了短信拉票的先河,粉丝有权力决定偶像的未来,这种划时代的创意,调动了粉丝们高昂的热情。

有的粉丝为短信拉票省吃俭用,土豪粉丝则甘愿为偶像一掷千金,某粉丝为「人气王」李宇春花10万拉票的新闻屡有报道,最终超女赛事也顺应民意,将冠军殊荣颁给李宇春,这不仅是李宇春个人的胜利,也是粉丝的胜利。

赛事的热度除了靠吃瓜群众大量围观,还有赖粉丝们无死角的狂热应援。粉丝们在全网发铺天盖地的拉票贴子,走街串巷号召民众为偶像投票,在比赛现场更是声嘶力竭为偶像呐喊。那喊声叫一个震天,为证明自己的偶像最红,大家都玩了命地喊,现场掐架的事儿数不胜数。盆友,还记得当年你拉的票么?

赛后没多久的超女巡回演唱会,走向了各大城市的万人体育场,无论是6万人还是8万人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此后的超女再也无法继续05届的辉煌,停办了几年后,2016年超女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再上征程,可惜关注者寥寥,冷清收场。

我型我秀、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中国好声音等草根选秀,都捧红过一些偶像,正当红的李易峰、井柏然、张杰等,都是从选秀中脱颖而出。选秀的意义在于造星渠道拓宽,草根出道的门槛更低了。更重要的是,「偶像」、「粉丝」被社会接纳和重视,娱乐业不再高冷。

选秀热度过去后,综艺节目的风向一直在变。经典综艺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是一直都火,前两年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明星真人秀成为观众新宠,Angelababy、郑恺等一跃而成人气偶像。

最近大火的真正男子汉,因明星们艰苦接地气的话题而成功。观众的口味总是在变,中性美看久了,也想为硬汉和女汉子捧场,还得双商高才能抢占话题榜,偶像也是蛮拼的!

如果说四大天王、《还珠格格》、周杰伦是大众偶像时代,也是粉丝1.0时代;大众传媒转向分众传媒后的选秀是草根造星时代,也是粉丝2.0时代;那么互联网狂潮所带来的互联网造星时代,就是粉丝3.0时代。TFboysSNH48便是互联网时代的先锋,也是养成系的胜利。

「粉丝养成偶像」的概念,从超女开始就初见端倪,只不过那个时间太短,只有比赛那几个月在养成,根本不能发挥粉丝们的全部热情。于是TFboys诞生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TFboys的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当练习生的时候才十岁出头,小小年纪就一边上学一边苦练。他们翻唱《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洋葱》等歌曲迎来了小爆点,TF粉丝在QQ群、微博里裂变式的壮大,直到他们登上《天天向上》,这个组合真的红了。

粉丝们一天天看着他们长大,《TF少年Go》的他们那么稚嫩,《青春修炼手册》他们年少的面庞刷遍全网,他们的粉丝号召力引起业内关注,主演《超少年密码》等网剧,参演《长城》《爵迹》《青云志》等一线影视剧,每每都会造成轰动。

生日会是粉丝应援实力的年度检验,2016厉害了我的TF,纽约时代广场LED已经不算什么,粉丝们能承包的都承包了,地铁、公交、轮船、飞机……陆海空全包围式应援,买房、买岛、买环球机票,还有全面的公益应援,真是亲人一般的粉丝啊!

TF家族的运营模式借鉴了日本杰尼斯事务所,TFboys之后还有众多少年养成系偶像,不过他们都没能复制TFboys的成功。


同样走养成路线的还有少女团体SNH48,这个沿袭自日本AKB48的女团,2016年举办的第三届年度人气总选举上,仅投票一项就创造了过亿的现金收入。总选举现场一浪高过一浪,偶像一出现在舞台上,粉丝们就用日式应援给她们加油打气,日式应援比韩式应援更为细致和热血,粉丝们站立高举荧光棒,不仅要喊口号,还要跟着歌曲节奏摇摆。

SNH48将「偶像」这个词根深蒂固,48系打造的是「触手可及的偶像」,公演、握手会、总选举、金曲大赏都是近距离接触,以偶像为职业的她们来说,粉丝就是最重要的,她们甚至为粉丝施展「钓术」(为吸引粉丝而出现的特殊技能或个人特质,如wink)。

SNH48的另一美称是塞纳河,她们有时也被戏称为「村姑」或「小偶像」,如果偶像红到了塞纳河之外,就是「出村」了。

第一个出村的是鞠婧祎,她因「四千年美女」事件广为人知,不仅当选2016人气王,还主演了玄幻剧《九州天空城》《轩辕剑之汉之云》,星途一片光明。

(《天空城》鞠婧祎)

SNH48李艺彤、黄婷婷也拥有不俗的人气。



SNH48姐妹团BEJ48 GNZ48 SHY48也呈星火燎原之势,誓要将养成系进行到底!


SNH48第三届金曲打赏中,丝芭传媒公布了男团创立计划,受到粉丝的一致抵制,SNH48的成功能否复制给男团,还是一个未知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养成系偶像们深知这个道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明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以薛之谦为代表的当红歌手也走下神坛成为段子手网红,网红与明星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2016掀来一股直播和短视频的巨浪,新媒体的热潮还在延续,以罗振宇、Papi酱、咪蒙为代表的网红,其号召力丝毫不逊于娱乐明星,还有体坛的张继科、傅园慧也是如此。偶像不分行业、粉丝不分地域年龄性别,如今的追星产业,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更精彩纷呈。


粉丝力量崛起,追星产业化

影迷、歌迷、Fans都曾是粉丝的名字,粉丝都叫偶像为爱豆、wuli谁谁或更亲昵的称呼,粉丝啊,就是把偶像视为家人、朋友一般的存在,互相陪伴着成长。你看,本文的这么多偶像,是不是陪伴你度过了温馨的青春岁月?

粉丝力量的崛起,要从三个方面说起:

第一,粉丝舆论力量的兴起。没有网络的时候,粉丝只能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发声渠道极其有限。网络时代信息透明化后,粉丝社区从最早的天涯论坛、贴吧、明星个站、博客,升级到现在的QQ、微博、微信、视频网站、兔区、虎扑、各娱乐APP和自媒体。吐槽无处不在,娱乐业能第一时间听到粉丝的声音,促使粉丝话语权实现飞跃。

第二,粉丝对明星演艺事业的影响。粉丝是衣食父母,明星们小到穿着打扮,大到演戏唱歌和经纪团队,都得参考粉丝的建议。片方、广告商启用当红偶像,就是因为看中他们的粉丝号召力。粉丝有多强?看李易峰粉丝手撕经纪人就知道了。

第三,粉丝社会地位的提升。过去你要说自己是个追星族,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卖血卖肾的异类,似乎公开说自己喜欢明星,是一件很low的事。时过境迁,追星越来越司空见惯,粉丝们终于不用藏着掖着,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娱乐新闻了。我是粉丝我光荣!

追星产业,也是顺应互联网潮流而生的新兴产业,主要分这三类:

一类,经纪公司延伸的追星产业链。SNH48就是此类一大代表,业务收入几乎都来自粉丝,形形色色的周边产品,活动门票、唱片EP、写真、文具、服饰、饰品、应援品……粉丝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二类,大平台延伸的追星产业链。百度贴吧、新浪微博、QQ、微信都属于此类。微博的「粉丝嘉年华」、「明星势力榜」、「爱豆抱抱」等,满足了粉丝的见面和打榜需求。贴吧、QQ群、QQ部落入驻了几乎所有的粉丝会。只是大平台很难将追星当作一个专门的生意去做,目前处于浅尝辄止阶段。

三类,独立的追星平台。国内涌现出了大批追星软件,阿里星球、音悦台、Owhat、爱豆、偶扑、粉丝网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吸引粉丝的关注。约偶像也在努力成为国内第一追星媒体。接下来的两年内,追星平台必将迎来血雨腥风,只有同时具备资源和原创能力的产品,才能从乱军中杀出。

约偶像立志陪伴全国数以亿计的娱乐粉丝一起追星,永远倾听粉丝的心声,尽力实现粉丝需求,不断生产受广大粉丝喜爱的内容和产品,也为娱乐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年前夕,小约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哦!



正在送的福利

易烊千玺抱枕


黄景瑜的星空灯


(点击相应文字即可通往福利页面)


点击“阅读原文”有游戏玩,也有福利拿哦




随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往期内容回顾

专访张天爱|美艳老干部,我要的坚强,不是谁的肩膀

虹桥一姐独家专访 | 关于追星,我的执着依然执着

专访蒋劲夫|硬汉就是,卖血也要给女友买包

专访张一山 | 当明星太累,演好戏就够了

专访曾轶可 | 从绵羊狮子座到惊艳黑天鹅,猫性女子的重生之路走的低调却漂亮!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