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历史,似乎总是与路有关,而茶马古道则最能解读这种历史。对茶马古道的找寻,其实就如同历史之路的找寻。
起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穿行于高山深谷、隐现于万水千山,遍布云南全境。如果以易武为首的六大茶山是茶马古道上普洱茶生产和采购、贩运的起点,那么普洱则是茶马古道上普洱茶的集散中心。
在六大茶山,由于普洱茶名重于天下,是云南之首列,明清至民国入山做茶的滇川茶客纷至沓来,使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的边远茶山空前繁荣,高山深谷中出现了许多曲折崎岖的采茶、贩茶古道。由于当时贩运茶叶全靠马帮、牛帮驮运,所以人们把茶山通向各地的山道称为茶马古道。
从前驮运茶叶销往四川、西藏的茶马古道,主要由西双版纳茶山经思茅、普洱、临沧、大理、丽江、迪庆进入川藏。至清朝乾隆年,西双版纳六大茶山所产元宝茶除内销外已远销南洋,外运茶叶的茶马古道也不断出现。
主要有易武至老挝勐悻、磨丁、丰沙里、皇堡等地,以及经老挝乌德至越南莱州等通往国外的4条只要驿道,成为国际商道。
由六大茶山通向内地的茶马古道,早就散见于各种志书上,有官道、有山间小道,茶用马帮、牛帮运往普洱再销往内地。从文献看,1845年普洱府为了方便贡茶的运输,用官银修了一条宽六尺长240公里的石板道,从易武一直铺到普洱,此道至今在易武及附近的茶山仍可看到。除官道外,还有很多将各茶山连接的山道。
《滇系》中记载道:“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
交通是开展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条件。思茅经倚邦至易武茶马驿道的开通,不仅使六大茶山茶业更加兴旺,且保证了贡茶、官茶的及时采办,也为各地茶客进入六大茶山打开了方便之门。连四川、江西、西藏等地客商也不远万里到茶山购买茶叶,谓之为“赶茶山”。
各地客商以马帮为运输工具将内地的毡毯、布匹、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沿茶马驿道运进茶山,再将茶山所产之茶运往内地。茶叶贸易的兴旺也带来文化的繁荣。
如今在六大茶山,残破而断断续续的茶马古道及文化遗址仿佛还传唱着昔日的繁荣。倚邦茶山、易武茶山是当年古六大茶山之首和茶马古道的辐射中心。
在倚邦街的正街,还保留着东西长约250米,宽约12~16米的茶马古道。东边街头的东北向有石屏街,东南向有曼松街,西边街头沿西北向有出普洱、思茅的茶古马道,西南向有出易武和景洪版纳的茶马古道。沿正街两旁,曾茶号林立,先后有茶号十余家,逢街(赶集)交易,人喧马嘶,有过历史的辉煌。
莽枝茶山牛滚塘(现称安乐),曾为喧嚣一时的茶马古道要冲。今街道遗址是昔日用青石铺的街道有一公里多长,街道两旁,茶号商铺排立,居民房屋成片,五日一市,逢街(赶集)交易,人群密集,茶、盐、布、土特产等物的内外交流异常热闹。
以茶为主的贸易曾活跃了一方经济,提高了生产发展,各族安居乐业。
备注:文章中的插图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知识无价,乐在分享!本期陈升学堂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一期!
热线:400-107-2007
网址:www.cspuer.com
陈升号,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