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唉……

郑爽?唉……

周冲的影像声色 内地女星 2017-04-06 20:58:59 323

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

都置顶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年初,“小仙女”郑爽“放飞自我”的新闻,频上热搜。

 

当街抽烟、大哭;

小号上大爆粗口;

向粉丝收取会员费……

 


了解郑爽的经历后,我更理解:看似任性,其实累积和压抑后的爆发。

 

幼年承载着妈妈艺术梦想,参加兴趣班、登台演出;

 

11岁离开爸妈,到外地求学;

 

受人欺负不敢告诉爸妈,只把害怕、难过藏进日记里……

 

时隔多年,她早已长大,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然而......

 

光鲜灿烂背后,深藏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

 

万众瞩目偶像背后,她依然是那个担心不被爱、害怕被“抛弃”的小女孩。

 


幼儿时期,父母是孩子的“天”。

 

这个“天”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生理意义上的“天”:婴儿需要父母照顾、抚育,才能生存。

 

这一点,郑爽父母,同很多父母一样全力以赴,只想给孩子最好的。

 

另一个是精神意义上的“天”:即,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这一点,很多父母或是不懂,或是嗤之以鼻,认为是矫情!

 

自我意识觉醒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父母将“物质给予”等同于“爱”,而对心灵感受和需求比较忽略。

 

从心灵意义上看,郑爽感受到的无条件爱,甚为缺乏。

 

她妈妈在某次接受采访时,笑着地向记者展示,她曾用来打小郑爽的道具:挠痒靶子。这一幕跟吴绮莉曾在节目上笑谈,怎么惩罚不听话的卓林,何其相似!

 

很多父母,做着伤害孩子心灵的事情,却认为“我是为了你好!”

 

看看一些更加出名而且幸福的明星,比如黄磊,就知道:情感的忽视和严苛,加上一些偶然因素,或许会让人成功;但生命的幸福、踏实,却只能从爱的滋养中而来。



《旋风孝子》节目中,聊到被欺负的经历,爸爸问她:那时,怎么不告诉我们啊?

 

她流着泪说: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说了好不好,不想让你们担心。

 

啜泣很久,她补了一句:也害怕万一说出来,你们也没什么反馈,怎么办呀?

 

那句“万一说出来,你们也没什么反馈,怎么办”,是她经历多次绝望后,深深的恐惧。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习得性无助。

 

即,无论怎么努力和尝试,都得到同样结果之后,形成绝望的信念和心理模式。

 

曾经,她也像个孩子一样,有过撒娇、偷懒、拖拉,但,爸妈不允许表达。

 

久而久之,她发现:按照爸妈要求的去做,会得到好的回应;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会得到批评甚至责罚。

 

长期累积后,害怕、难过、埋怨和绝望时,她不愿、也不敢跟爸妈说。

 

一来,她已形成讨好父母的信念:我听话,爸妈才会爱我;

 

二来,她害怕再次经历那痛苦的体验:无论我有什么感受,都被否定和忽略;与其告诉你们,让我再绝望一次,不如自己忍着。

 


但,情绪不会因为压抑或忍耐而消失,只会潜藏到心灵更深处。

 

某些时候,一些人、一些事,就使之触动。

 

《旋风孝子》节目中,郑爽和爸爸的相处,呈现了这种状态。

 

给父母写信的郑爽,化身乖孩子:你们辛苦了,我以后会懂事,爱你们。

 

真实相处中,一些微小的细节,却触发她内心那个敏感、自卑、的小女孩。

 

几个参加节目的父母聚在一起,聊得都是孩子。

 

郑爽,成了首先被“关心”的对象。

 

这个说:她太瘦了!腿还没我胳膊粗。

 

那个说:哪能不吃饭啊!你要说说她啊!

 

爽爸很尴尬,小声解释:现在比之前胖多了。

 

随后,赶紧挪步到郑爽屋里:大家都说你又没吃饭!

 

郑爽:你又没跟我一起吃,怎么知道我没吃?

 

爽爸住口,郑爽却大爆发了。

 

“你以为我想啊!”

“我要是变成大胖子,还有谁喜欢我?”

“我胖了,谁还会喜欢我?”


翻译过来就是:我只有讨好,别人才会喜欢我。

 

谈恋爱时,她整容、减肥;


作为艺人,不敢多吃,只怕对方不喜欢自己了。

 

这种信念来自哪里?

 

不正是“我要听话,爸妈才会爱我”的延伸版吗?

 

节目中,爸爸读到郑爽小时候的日记,问:现在还怪我们吗?

 

接着,他立马帮郑爽补了台词:你就说“不怪了”。

 

爸爸很心酸,但还是不愿接受被女儿责怪的事实。


听到别人谈论女儿,爸爸过来“关心”女儿;


爸爸很爱女儿,充当女儿经纪人的角色,但当了解女儿的真实感受后,不愿面对,甚至想要否定。

 

正是这种在意他人评价,而看不见女儿需求的行为,触发郑爽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女孩。



武志红在《巨婴国》一书中,谈到真自我与假自我的概念:

 

“真自我的人,心里与行为,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假自我的人,一切围绕别人的评价而构建。”

 

努力做“乖乖女”、讨好恋人和观众的她,属于“假自我”;


近期“放飞自我”的言行,则是寻找“真自我”的过程。

 

“真自我”,是承载生命价值感和意义感的核心。

 

若心灵深处,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爱的滋养足够,通常具有充足的勇气做“真自我”。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成长中或多或少,也有类似经历:

 

  • 被要求、被评价,内心的感觉却被忽略;


  • 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却找不到存在感;


  • 长期被否定、被责打,却被告知“都是为了你好!”

 

了解这些真相,不是为了抱怨,而是寻找自我突破的可能性。

 

无论光鲜如郑爽,还是普通如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缺憾。

 

这份缺憾,是生命通往幸福、轻松、滋养路上的指示牌。

 

对于已经成年的郑爽,及很多有类似成长经历的我们来说,首先要突破的一点是:

 

要清晰,我已经长大,再不是曾经那个弱小无助的孩子。

 

这就意味着,当我难过、伤心、生气,甚至愤怒时,已经拥有力量去表达。

 

我曾辅导过一位女士,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她,尽管通过努力逃离了极度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但内心深处“我不值得被爱”的信念,却一直困扰着她。

 

这份不安全感,不仅让她和父母的关系持续紧张,更影响着她跟老公的亲密关系,也让她无法如自己期待的那样,平和地对待孩子。

 

经过辅导和学习后,在那年的母亲节,她终于鼓起勇气,对妈妈说出了压抑在内心几十年的痛苦、绝望和愤怒。

 

你知道当年你们那样对我,我有多恨你们吗?


你知道每次你们问我要钱,我给你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吗?


你知道你们什么都要给弟弟,任何事情都不考虑我,我有多绝望吗?

 

她哭着说出这些话时,对面的妈妈,早已泪流满面。

 

妈妈哭着絮絮叨叨说的,却是和自己妈妈之间充满缺憾的记忆。

 

后来她告诉我:当我说出那些一直不敢说的话,妈妈竟然没有回应我的话,而是说起自己的妈妈,说起自己心里很多的痛苦,让我特别惊讶。原来,她的内心也有如此多的伤痛。

 

我们永远无法给别人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

 

我们的父母,曾经也是在被严重忽略和压抑中成长的孩子。


他们没有机会体会和学习无条件爱的价值和方法,因此,带给我们一些创伤。

 

但,当我们意识到、学习到并尝试表达时,不仅能修复自己的创伤,更是打开与父母心灵联结的全新开始。

 

这份联结,对于我们和我们的父母,都极其重要。

 

“小仙女”郑爽,如果能够了解自己心底的需求,并尝试直面父母,表达心底潜藏的诸多不安、敏感,表达自己对那份不带任何评判和期待爱的渴望,她和父母,都将在爱的滋养中,少走很多弯路。

 

可以想见,内心更踏实、自信的她,面对爱情、面对观众,也将呈现出更多真实、更多勇气。

                      

而真实和勇气,会让她在演艺上、生活中,都走得更轻松、更长久。

 


夏雪,家庭教育资深从业者,跟不同的娃玩在一起,同各种娃爸娃妈聊在一起,喜欢带着对人和教育的探索,快乐的码字。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