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医从艺,由周显欣到“高君曼” | 人物

弃医从艺,由周显欣到“高君曼” | 人物

北京日报副刊 内地女星 2022-07-05 11:32:29 116


“大先生”“大丈夫”……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生动塑造出风雨年代英雄群像,而其中几位女性角色亦令人印象深刻,比如陈独秀夫人高君曼。她的温婉知性、包容大度、执着坚韧,闪耀着民国知识女性形象的光芒。


高君曼的饰演者是演员周显欣,这个角色带给她的感受、体悟、收获,言之不尽,品之不竭。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半路出家,弃医,从艺。其间辗转、求索、坚守,甘苦自知,冷暖自晓。正因如此,她比别人更懂得“演员”二字之分量。


时间是前行的刻度,足迹是筑梦的见证。日累月积中,她愈发对演员这个职业产生了更深层次探索的动力与激情:“一个新角色,就是一个新课题,我努力把既有经验和新鲜所学都灌注进去。演完,如被认可,亦为课题结业,而我,会更觉艺术生命力的价值所在。”


周显欣,“高君曼”,记录表演,淬炼生活,阅人阅己,芳华待灼。









字里行间“寻找”高君曼


人物要有性格,要让观众明白剧中人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演员本色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立不住的,必须要塑造人物性格。——周显欣表演笔记


“如果我因为这三两声蚊子苍蝇嗡嗡叫,就哭哭啼啼、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当初你要寻找的那个高君曼!”《觉醒年代》中,高君曼的这几句台词,坚定而果敢,鲜明体现出了她的人格特征。


“遇见”高君曼,有一丝意外。2018年,周显欣正在内蒙古拍戏,接到了《觉醒年代》总制片人刘国华的电话邀约。“我们早在2007年时合作过电视剧《雾柳镇》,他是一位非常优秀、非常有经验的制片人。如能再次合作,我当然愿意。看了剧本之后,我更觉得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角色。”


彼时,该剧开拍在即,时间紧迫。“网上关于高君曼这个人物的史料不是很多,我尽可能去多查阅资料。”周显欣还写下了一份人物小传。


在她看来,文字资料里的高君曼似乎个性更为鲜明,才情四溢、敢爱敢恨、敢作敢当,虽终以悲剧收场,却不失新知识女性勇于抉择自己命运的飒爽孤傲。而剧本中的高君曼,似乎更为平和、内敛、柔婉、随性,尤其她在情感上执着求真的锋芒,似乎被一种“大女人”特有的隐忍与宽容而软化圆融了。“好在我忽然想明白,文学作品是需要将生活与史实交融展现的,只要不丢魂魄,便是合理之存在。


周显欣觉得,每个演员都会对自己要诠释的角色作一番想象,也就是“心象”。设计好这个“心象”,活现这个“心象”,是演员的最高目标。当她看完剧本,对几场印象深刻的戏进行反复嚼味时,便又确定,高君曼这个人物形象的色调,要比之前想象的雅淡、温和、柔美一些。“沉静下来,我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诗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剧本赋予高君曼的特质,似乎一个静字便可以承托,你可以在静之上娓娓道来、徐徐走去……她看似生活化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自然流淌出去,或更贴切。”


优秀创作团队,能提升戏格。《觉醒年代》全员演技在线,离不开主创团队的功力,尤其是有一位会说戏的导演张永新。


“每场戏开拍之前,他都会给演员讲背景、历史、人物特性,出口成章、逻辑缜密。”周显欣说,“导演的要求是,演员要把人物吃透,相关历史背景知识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尽量丰富自己,然后真正走进那个年代的规定情境里。他要求我们演员之间见面时互相鞠躬,因为民国知识分子都是那样彬彬有礼的,彰显出浓厚的人文氛围。”


凭借高君曼一角,周显欣斩获2021国剧盛典“年度优秀演员奖”。这是她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收获,而通过角色她所感受到的激励,更值得珍视。跟随《觉醒年代》剧组去大学做活动,学子们发自内心对《觉醒年代》的喜欢,以及这部剧带给他们的精神感召、信仰激励,令周显欣无比感动,“这种互动是一种双向的提升、促进。我就想,今后一定要多塑造好角色,传播正能量,展现人性的光辉和精神的力量。”









“爬也要爬到目标处”


为了什么目的,心里有什么想法,最后怎么爆发出来……演员一定要动“心”,演戏的思维过程必须是非常真实的。——周显欣表演笔记


勤而不辍,周显欣至今已经出演了40多部影视剧。她很难想象,如果自己从“医”而终,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周显欣出生于贵阳,父亲是当地铁路系统的高中数学老师,母亲是普通职员。后来父亲因工作调动,全家迁往重庆。她从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妥妥的学霸一枚。


2000年,周显欣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广州一家制药厂工作。平淡的日子,无法湮灭她内心对文艺的热诚与渴望。适逢日本富士电视台在广州举行选美比赛,想着“试一试”的她却捧回了冠军奖杯,并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回到广州后,她毅然辞去药厂工作。


“演员是青春饭,而且你也没人脉没资源,今后怎么发展?”因为不解与愤懑,父亲一年都不和她说话。然而,周显欣的执拗,无人能转圜。她来到了北京,开启表演拓荒之路,终以全校第二名成绩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研究生,并在毕业后进入中国煤矿文工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转换赛道,周显欣稳扎稳打,行而不倦,塑造出一个个荧屏角色:《誓言无声》里的许婉云、《爱本无罪》里的吴依凡、《雾柳镇》里的柳大红、《国家命运》里的秦小阳、《金战》里的罗天晴、《婚姻时差》里的赵晓菲……


2009年,周显欣出演电影《高考1977》女主角陈琼。该片获第13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大奖,第18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影片提名,第5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大奖。随之,多部影视剧投来橄榄枝,她都婉拒,而选择去上海话剧中心与吕凉、周野芒等艺术家同台主演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改编话剧《意外来客》。两轮百余场巡演下来,周显欣虽错失许多荧屏亮相机会,却收获了表演技艺的打磨与提升,以及表演艺术带给她的无与伦比的喜悦与享受,正如她在演出手记中所言——


2010年12月2日《意外来客》首演结束,观众掌声雷动,演出应该是成功的。于我而言,这真是生命中第一次之于表演艺术的真实快乐与感动,我不禁有些惊悸。舞台,真好,真美,我真希望这一生都盘桓于此。灯光下,我的眼瞳依然泪蒙,我知道这感慨当中,还有很多是留给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她一定知道,在她诞辰120年的某一天,她的剧作之魅,她的人格之美,她的人性之芳,依然浓郁满溢,依然迷耀四方。


2012年,周显欣参加了综艺节目《舞林大会》,以一曲《莫斯科的夜》挑战标准恰恰。对舞蹈基本功为零的她来说,这无异于“疯了”,而她笃定,“我就这样练了!”表演失误,终被淘汰,然而她在参与节目过程中体现出的刻苦与执着,让她成为一颗闪亮的星。现场,释然后的她泣不成声。“我尽最大努力把一个演员的本职工作做好,用作品来回馈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关注。一个人不要放弃,只要有梦想,有灯光,你就往那个方向走,爬也要爬到目标处……”倔强,不服输,展露无遗。









接近角色 成为角色 替代角色


演员的反应不是靠脸,对每个细节、事件都应该有所反应、有所态度、有所处理。演的时候不能有杂念,用思考、用情、用眼睛去表达。——周显欣表演笔记


参演《觉醒年代》,周显欣不仅收获了一部成功的代表作,更重要的是上了一堂无价的“表演课”,尤其是与于和伟搭戏,从他身上学到太多。


“和伟老师是一个很通透的人,演员基本功扎实,人文底蕴深厚,他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不仅仅停留于剧本,更多是从生活和阅历中感悟到的,提炼出来,赋予角色,融会贯通,艺术感觉特别好。”周显欣赞誉之词滔滔不绝。


在她看来,有很多演员,心里有,但演不出来,或是无法演到位,实践与积累没有统一。“和伟老师用艺术感觉去呈现角色,不受制于技巧,演员与角色合而为一。与他合作,代入感很强,拍摄时跟着他走,保证不掉队就行了。”


“舞伴”堪重,演员的表演分值,某种意义上说是取决于对手,遇强则强,遇弱显弱。用周显欣的话说,她是“看着于和伟老师的戏长大的”,“读书时看他演的《搭错车》《历史的天空》,都是反面角色,演得太好了。他特别松弛。演员的松弛来源于什么?心里的底气。”


在周显欣心目中,于和伟不失为演员努力的终极目标。“他常说,要成为一个有塑造性格能力的演员。对他来说,塑造人物,准确已非最终追求,而是生动,是打动人心。”她始终牢记于和伟的经验之谈,“他说,演员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接近角色、成为角色、替代角色。替代角色,是一种更高境界,意味着要融入演员自身的魅力。”


此外,在《觉醒年代》中饰演蔡元培的马少骅老师,也是周显欣“偷师”的对象。“他为何演谁像谁?那是因为认真,他会去参观角色人物的故居,会去做很多很多功课,为的就是寻找、把握角色人物的特质,然后化为己用。这是要下苦功夫的。大演员,几乎都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个人极限。”


其实,饰演高君曼,于周显欣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极限突破。


“你能演高君曼?”身为圈内人,周显欣的丈夫当初听闻后,有些惊愕。在丈夫眼里,周显欣的戏“太硬了”,“你的性格太强了,演不了女人戏。如果你能改变自己,能演的角色类型会多起来,戏路也会更宽。要知道,一个女演员,如果演不了女人戏,那么她的职业生涯一半就没了。”


直言不讳,字字锥心,周显欣一时难以接受,但理智告诉她,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于是,她尝试从说话方式开始改变。“我得找一个小的突破口,哪怕装也得装出来。再加上后来,孩子的出生,让我变得柔软,发自内心的柔软,整个人平和很多。”点滴改变,投射于角色塑造,包括塑造高君曼,她更能从内心去触摸到这个角色的女性特质。


生子为母,改变了周显欣,但也带来挑战。产后复出,时移世易,她发现自己只能演“孩子妈妈”了,转变之突然,令她深感无措,“记得有一部戏,让我演十几岁男孩的妈妈,我当时就拒绝了,心理上接受不了。同时,那几年行业是唯流量论,流量明星受到极度追捧,留给我这样年龄女演员的空间很小了……”


身处其中,周显欣唯有转变心理,调试状态。“你要清醒,你现在这个年龄段,基本上也就只能演配角了。”丈夫一语中的,条分缕析,“但能成为金牌配角,哪怕只有一两天的戏,也能演得很出彩,那就是好演员,艺术生命就能一直延续下去。”


2018年,周显欣参演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与萨日娜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合作。剧中,她饰演中年智力缺陷女性林智燕,其智力水平相当于5岁孩童。为了接近角色,她在医科大学同学的帮助下,去老年医院智障科体验生活,仔细观察病患们的一言一行。她在肢体上找到一个切入点——歪着脖子,然后再模仿儿子的说话神态,最终找到了演戏的“抓手”。


“这样的角色我都能演了,以后任何角色我都敢接,而且有信心演好。”周显欣说,不论演主角还是配角,只要是角色就得看实力、靠功底。









“打破那堵‘墙’ 觅得化境之感”


演员要有自己的味道,要有文化底蕴,要显出个人魅力。演员所有的表现都应该让观众明白是怎么回事,表演上要有所丰富,人物上要呈现厚度。——周显欣表演笔记


耕耘其中,周显欣对角色的塑造能力日臻纯熟,细品一回回的苦与乐,精研一次次的失与得。


从理工科转向文科,转向表演,周显欣一直在努力褪色,褪掉过多的理性色彩。“学医尤其严谨,思维方式要求精准,艺术不是这样,更多时候需要放空,把很多东西扔掉,不着痕迹,意味着不能有太多杂念。要在一种纯粹的底色上再去着色。我遵循这个方向努力去做,希望有一天能打破那堵‘墙’,彻底通透自如,觅得一种化境之感。”


回首来路,周显欣塑造的角色,各式各样,各具差异,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磨练,“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


现如今,每遇重要角色,周显欣仍会写人物小传,但写完就“扔”了,因为她“吃”进去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按照小传演,照本宣科。演员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随着能力提升,自由度就会提升,演戏状态会越来越松弛。”


茶杯在手,背包在肩,不带助理,独行剧组,不在意交通工具,眼下的周显欣,状态放松。这其实是一种自信与从容。“我就是琢磨怎么发挥出自己全部潜能,把角色演好,并从中感受到愉悦。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表演,是一件有意义、有光彩的事情,要享受其中。”



在她心目中,演员是载体,亦如做工艺,“产品要更新换代,如何更新?就是通过一个个角色。不管是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很了解自己,一个人要不断探索自我。演员这个职业,给了我更多认知自我、完善自我的可能。

人,贵在自知,智在自省,自言“知天命”的她越来越认同于此,“每个人的价值体系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精神、灵魂深处的积淀,那是最正向、最有能量的。演戏,是我的梦想,是我最充沛的生命能量,再苦再难,不放弃。


从医,是治病救人,是救赎身体;演戏,是呈现角色,是形塑精神。周显欣时常想起表演艺术家李雪健的一次获奖感言:我一直以来致力于让别人看得起演员这个职业。


她当即被深深触动,“我也想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永不放弃对这个行业、这份职业的追求,真希望我老的时候也能像秦怡老师,那样美丽,那样美好,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生命价值感。生命的真谛,在于对生命价值的验证,如果连验证都没去做,何谈其他?就像一本书,没有认真细读,就没有发言权。”


读百本书,不如读一本书,百百遍遍;读一个人,不如读自己,里里外外。阅人,不如阅己。


“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杨绛先生曾言。世界繁芜,无论时代变幻、人世沉浮,永远知道自己是谁,并在不断的醒悟、成长、沉淀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拾级而上,望见明媚与清朗。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行时。周显欣,履践致远,欣赏着人生路上的风景,亦在描摹着内心的风景……


END



本文刊发于7月5日北京日报人物版

新媒体编辑   陈涛





北京日报副刊


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

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



北京日报副刊部出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