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出差常驻国外,就辞职回家,如此引发“财务危机”,这让那些常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情何以堪。
文/王天定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篇讲述所谓“中年财务危机”的帖子。大致内容是说,在深圳某大公司上班的一个中年男人,月入3万多,有车有房,刚生了二胎。妻子也不工作,本来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但因不愿出差常驻国外,于是从公司拿了补偿后辞职。结果发现离开大公司后再要找个同样薪资的工作并不容易,想把贷款买的第二套学位房卖了吧,但也没法卖个好价钱,于是手头一下紧了起来,养家似乎变得有了困难。
这个帖子据说很火,很多大众媒体,也炒作得非常起劲,各路理财专家、成功人士都出来为陷入类似“中年财务危机”的人支招。但细考究,就会发现,其实关注这个话题的,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都市金融、互联网、科技界等城市白领圈子里,炒得再热,恐怕也没法引起社会底层、乃至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共鸣。
不愿意出差常驻国外,就辞职回家,如此引发“财务危机”,这让那些常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情何以堪;拿一笔可观的补偿辞职,还要喊“财务危机”,这让辛苦一年下来,费尽心力讨不回工钱的农民工情何以堪;妻子不工作,却喊财务危机,这让夫妻为生计都要外出打工,子女只能在乡村做留守儿童的农民工情何以堪。
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教育程度、职业分工、所掌握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社会机遇等的不同,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这即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某种意义上,只要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社会流动渠道通畅,适度的阶层分化,还会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不同阶层的人,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水准,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一个良好的社会,要实现阶层之间的和谐融洽,政府需要在提供社会保障、救济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做大量工作,让社会大多数人跻身中产行列,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但同时,社会精英白领阶层,要更多关注社会弱势阶层的境遇。尤其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出现相对固化的现状下,政府、媒体应更多考虑弱势阶层的感受,否则会加大弱势阶层的痛苦。
像本文开头提到的类似城市白领关于“中年财务危机”的讨论,于相当多的城市白领,可能确也感同身受。但放在眼下中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上,这样谈论类似话题可能就少了点同理心。这样煞有介事地谈论所谓“财务危机”,在大量社会弱势阶层看来,近乎一种矫情地炫耀,实为不妥。所有对弱势群体感受的漠视和刺激,都会让一个社会为之付出代价,让全社会为之买单。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我们给
有价值的留言
理直气壮发稿费
欢迎别出心裁
拒绝一本正经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关注大时代的变革与公民命运
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新京报社论”公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新京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