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梓杉19岁恋爱引争议:粉丝为何对养成系偶像又爱又恨?

荣梓杉19岁恋爱引争议:粉丝为何对养成系偶像又爱又恨?

搞笑倒计时 内地男星 2025-06-15 16:17:59 8

"朱朝阳"长大了,童星的成人礼为何总是被放大审视?

"电子烟、混血女友、街头热吻",当这组关键词与《隐秘的角落》中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眼神阴郁却聪慧的"朱朝阳"联系在一起,网友们炸锅了!

19岁的荣梓杉被拍到与女友亲密互动的照片迅速登上热搜,互联网瞬间一分为二:支持者高喊"正常恋爱何罪之有",反对者则痛心疾首"人设崩塌"。

这一幕似曾相识。

从前有个叫蒋依依的小姑娘,因为《爸爸去哪儿》被全国观众疼爱,十几年后她谈恋爱时,网友纷纷感叹"我的童年结束了"。

张子枫18岁生日会上说出"我长大了"时,粉丝们泪流满面。

林妙妙的扮演者沈月谈恋爱时,竟有粉丝留言"林妙妙怎么能谈恋爱呢"。

问题来了——童星们的青春期,为何总被放大审视?19岁谈个恋爱,真有这么大的争议吗?

"学霸滤镜"破碎,粉丝为何如此震怒?

翻开荣梓杉的履历,简直是"别人家孩子"教科书:

童星出道、《小别离》《隐秘的角落》《庆余年》一路走红、中戏表演系艺考文化双料第一、母亲严格教育下的"牛奶男孩"。

"他连喝咖啡都不敢,怎么可能抽电子烟?"一位粉丝在社交平台愤怒留言。

清冷学霸人设为荣梓杉积累了大量死忠粉,他们投入的不仅是打榜时间,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投射——将自我期待完全寄托在偶像身上。

微博大V"娱乐圈真相"分析:"当电子烟与亲密照同时曝光,部分粉丝产生强烈背叛感,这实际反映出内娱市场对童星的双标——既期待他们长大,又希望他们永远停留在角色里的纯真状态。"

某娱乐博主的评论扎心了:"我们爱的从来不是真实的荣梓杉,而是想象中永远不会长大的'朱朝阳'。"

当"妈粉"遇上偶像的青春期

"19岁谈恋爱很正常"成为支持荣梓杉的头号金句。

这部分粉丝多为"妈粉",他们的心态类似:"孩子长大了就该有自己的生活"。

有趣的是,这种包容背后依然是一种隐形掌控——只不过从"严格管教"变成了"溺爱纵容"。

"你还记得自己19岁时在做什么吗?"知乎热门回答这样写道:"我19岁时早已谈过两段恋爱,抽过烟,喝过酒。为什么明星就不能有正常人的生活?"

更令人玩味的是舆论对荣梓杉混血女友的特殊关注。

从"撅屁股拦人"的亲密互动到挽手同行的甜蜜,这段跨文化恋情被部分粉丝解读为"学霸人设崩塌"的证据。

有网友翻出荣梓杉早年"恋爱观开放"的采访,笑称:"原来朱朝阳的阴暗面是热情如火?"

这种角色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意外为荣梓杉吸引了新一批"事业+CP双担粉"。

养成系偶像的艰难转型路

荣梓杉面临的困境,是所有童星必经的转型阵痛。

当他从《咸鱼飞升》中的孟河泽需要诠释爱情戏码时,观众却对他戏外的真情流露大惊小怪。

这就是内娱最大的悖论:市场渴求"有生活积淀的演技派",却又对演员的私人生活横加干涉。

张颂文曾在合作后高度赞扬荣梓杉的"即兴表演层次"。在专业人士眼中,荣梓杉的演技成长才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很多人没发现的是,这场恋情风波与《咸鱼飞升》的播出形成了有趣的互文——戏里孟河泽经历前世今生的蜕变,戏外荣梓杉正完成从童星到成熟演员的蜕变。

小红书一位用户的评论获得上万点赞:"童星转型最难的不是戏路,而是摆脱观众的固有印象。"

为什么19岁的正常青春,在内娱成了需要辩护的"原罪"?

明星永远活在镜头与期待的夹缝中,而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镜头之外。

当我们讨论荣梓杉该不该恋爱时,或许更该扪心自问:为什么19岁的正常青春,在内娱竟成了需要辩护的"原罪"?

一位资深娱评人一针见血:"粉丝对偶像的热爱,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恋——他们爱的是自己投射在偶像身上的那个完美幻影。"

《荣梓杉恋情风波社会学分析》一文指出:"养成系偶像与粉丝间的关系,本质是一场微妙的心理博弈。粉丝通过打榜、应援获得参与感和控制感,偶像则以符合期待的人设换取流量和商业价值。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冲突就不可避免。"

下一次再看到"XX岁明星谈恋爱"登上热搜,不妨先问自己:我们追星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爱的究竟是那个有血有肉、会成长会犯错的真实年轻人,还是自己想象中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完美符号?

或许,真正成熟的粉丝文化,应该是允许偶像以自己的方式长大。

毕竟,朱朝阳已经19岁了。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