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被嘲脸残,戳破了一条残忍的潜规则

林心如被嘲脸残,戳破了一条残忍的潜规则

洞见 港台女星 2018-06-22 22:07:56 661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洞察|见解
每晚十点,1000万人陪你读洞见。

作者:槽小妹

来源:槽值(ID: caozhi163)

形象的威力是很大的,但形象也是表面的。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春宴朗读音频

“美人迟暮”四个字对明星来说,真的很残忍。

照片再碰上一个不走心的摄影师,简直就是灾难现场。

昨天视觉中国拍摄的林心如出席电影节照片被曝光。

这组图,让林心如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感慨女神也脸残了:

“天呐!这还是我们的不老女神林心如吗?简直形同鬼片!”

摄影师技术如何暂且不论,不能接受老去,痴迷少女脸的风气,或许才是导致这次吐槽的关键。

林心如的微博回应

因为看多了盛世美颜,明星稍微一个暴露年龄的照片出来,人们就接受不了。


01

  • 社会逼着女明星年轻,明星对大众负有责任。

宋丹丹曾说:“我到了三四十岁,基本上没人找我拍戏了。”

一句话暴露了国内女演员的“中年危机”。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女演员就该光鲜亮丽,貌美如花,要求更高还得鲜嫩可口,秀色可餐。

“不老女神”的称号就像击鼓传花一样,传到谁头上就是无形的冠冕,金光闪闪被万人艳羡。

先有“赵雅芝”,后有“俞飞鸿”,她们被盛赞的,往往离不了那张不老的容颜。

看客们羡慕,对于女演员们来说,其实是一种紧迫感。

欲承这“不老”的皇冠,她们只能拼命保持年轻,而不敢优雅地老去。

美国女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如今年近70岁,依旧活跃在好莱坞。

2006年,她凭借《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这部电影获得巨大关注,那年她57岁。

这样的她,没有被喷,反倒因为年龄带来的成熟感,白了的头发也显得特别出彩。

国内却鲜有女演员敢将这样的状态示于人前,她们清楚那样大概只会招来吐槽。

于是三四十岁的女演员在荧幕前的角色,不是故作可爱的少女,就是和家长里短纠缠的妈妈婆婆。

曾经在《大明宫词》中有过优秀表现的归亚蕾,在杂志采访中说:“作为有了年纪女演员的悲哀,就是所有能接到的角色都是‘婆婆’。”

另一个“婆婆“专业户潘虹也说:

“我已经厌倦了扮演婆婆,然而我只能接到这样的角色。

即使我在美剧中看到的最标签化的婆婆,她们也拥有自己千奇百怪的感情生活,而不是只拥有自己的儿媳妇。”

看到她们的现状,就能清楚地明白一件事。

中国,至少电视荧屏上,几乎没有欣赏“上年纪”的传统,只有永远年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众审美禁锢了明星,同样,明星行为也影响着大众。

《战狼2》女主角卢靖姗在戛纳电影节上走红地毯时,被网友吐槽腿太粗。

霸气回应的她,顺带揭露了演艺圈的一个现实。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我们这个圈子,你们每天把我P得我白白的、腿长长的、皮肤好好的。

那些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就好比以前的我,不开心,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其实我们是有责任的。”

满屏充斥着不老美人与小鲜肉,普通人似乎没了存活之地。

之前范冰冰在节目上提到一款面膜,随之而来的是这款面膜被疯抢,购物app瞬间上架数不清的同款。

为了年轻的容颜常驻,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去整容医院,使用各种高昂的护肤品。

因为大家都喜欢“少女脸”和“冻龄”,而不是与“油腻”挂钩的中年大婶。

女明星光鲜亮丽,普通大众追逐美丽。

这样的相互作用,看上去就像是一对感情消失的情侣,互相妥协迁就维持现状,谁都不能做真正的自己。


02

  • 畸形审美标准,对明星、普通人都是折磨。

当今社会越发畸形的审美标准,无论是对林心如们,还是对邻家女孩,都是种折磨。

身高169cm的林允发博称已经完成目标体重88斤,但仍觉腿粗。

105斤时她说“瘦14斤玩玩”,也在大号时不时发健身照。

小号却记录着她减肥的辛酸,完全靠一个字——“饿”。

后来,林允甚至自嘲“瘦脱相”。

女明星们苛刻的自我要求,一方面彰显了现代女性审美的艰难,健康美在人工美面前依然逊色,另一方面也产生着晕轮效应。

普通女孩争相加入明星们标榜的审美行列,纷纷踏上了忽视自我,寻求审美共同体的道路。

看看之前网络上兴起的以瘦为美之风。

锁骨放硬币、锁骨养金鱼;

胯骨桥、后背蝴蝶骨等此消彼长;

再后来又被A4腰刷屏;

这还没消停,又有iPhone腿

......

总结起来,一个字——瘦。

115斤的小梦相亲被拒,依靠节食在一个月内暴减30多斤,体重从115斤降至80斤。

危害也悄然而至:厌食、恶心、大小便失禁,出门不得不穿戴尿不湿。

到底是什么驱使着女孩们在审美歧途中渐行渐远?

从 Meaghan Ramsey 的演讲中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有一群女孩,她们每天都在线上聚会,每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来源于点赞数和收获的评论。

她们难以区分出现实和虚拟环境,分不清日常生活和精彩时光,只能在从众效应中寻求自我存在感,才不至于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经媒体搭建形成的“象征性现实”,最终形成人们对世界偏移的主观认识。

简而言之,现代女性把媒体所营造的“以瘦为美”的风气,逐渐变成普遍认知,并在这个看似共同的价值体系中,寻求自我安慰以及自我定位。

新闻中所“凸显”的励志减肥故事,倡导的“安娜运动”(支持厌食),与流行文化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公然物化不无相关。

看到一段话说得很形象:

"中国呆久了,会对美有很狭隘的偏见,觉得美就是年轻,是白皮大眼长发细腿。"

当然,除了大众传播带来的认知偏差,个人的心理诉求同样相关。

伦敦商学院教授 Thomas Mussweiler 认为:“社交比较,也就是和别人做对比,是我们用来认识自我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你在公园跑步,会不自觉地和周围跑步者比较身材之类的。

当身边的人以瘦为美,女孩自然会强加心理暗示。

就像林允说的,当有千万人都说你胖的时候,月经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03

  • 自我接纳,也自我欣赏。

没有小V脸、A4腰从来不是原罪,带来的压迫感却实实在在地折磨着我们。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改变正在发生。

 “形象的威力是很大的,但形象也是表面的。”

超模 Cameron Russell在TED演讲中如是说。

穿着性感裙装的她在众目睽睽下,脱下高跟鞋,套上舒适的毛衣和长裙。

只用了几分钟,就颠覆了人们对她的印象。

意大利美学集大成者 Benedetto Croce 根据“艺术即直觉”、“艺术即表现”推导出“美即直觉”、“美即表现”。

简单来说,美应当是自成一格的。

“我觉得我挺好的,凭什么你一撇嘴,我就得否定我自己?”

没有人能同时取悦所有人,这也是我们该接纳自己的原因。

至于那些不同,与他人的差别也好,与绝代美人标准的距离也罢,都不足以成为困扰。

由于它们,每个人才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剑桥博士王若菊同样是审美标准的反叛者。

在所有人都追求“要么瘦,要么死”的人生目标时,她做起了大码女装,希望帮助胖女孩们找回生命力。

“这个世界大概有九千多种鸟,两万多种鱼,怎么就只有一种女孩儿是美的呢?”

王若菊不能理解,凭什么胖子不能爱美,凭什么胖子就该整天愁眉苦脸。

她的女装店里的那些大码模特,无一不真实、自信、阳光、快乐;而携带家族肥胖基因的王若菊本人,也选择接纳这一切。

爱自己的能力,这些姑娘们从未失去过。

就像那个在《奇葩大会》上,向这个存在审美偏见的社会喊话的大码女孩儿赵庆喜:我胖,但我过得很好。

跳出既定的审美框架,还意味着“欣赏自己”。

2015年,一个叫做“真美画像”的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中,素描师在不观察被画对象的前提下,首先根据女孩儿们对自己长相绘制一幅肖像,再根据他人对这个女孩儿的描述绘制一幅肖像。

于是,神奇的事发生了。

女孩儿自己口中的“下颌很宽”,在别人眼中变成了“瘦瘦尖尖的,很好看”;

一张自己看来只是“圆圆、富有肉感”的脸,别人却觉得“鼻子很可爱”;

自己只注意到“脸上的雀斑很多”,别人却看到了一双“美丽的蓝色眼睛”。

事后当这两幅画被呈现在被画对象眼前时,女孩儿们都吃惊了。

无一例外地,第二幅画明显比第一幅更乐观,更友善,当然也更美。

这也是中国女孩儿身上缺少的东西。

一份横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的中国女性认为自己是美丽的。

跳脱不了既定的审美标准,使我们无法发掘美丽。

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就是尝试自我欣赏,取悦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让那些畸形审美见鬼去吧。

给文章点个赞,愿姑娘们都不会被标准所困,做最美的自己。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