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怎么一不小心就过完了,知著君的心情是这样……
不过话说昨天元宵节也发生了一件趣事,在CCTV15音乐频道“2016星光璀璨-元宵节晚会”直播盛典上,歌手萨顶顶露了一手反拿话筒的绝技……
尽管萨老师这手速不得不让人想打满分,但是对于显而易见的“假唱”,观众们非常愤怒。
更有甚者错把CCTV15音乐频道元宵晚会误以为是CCTV1的元宵晚会,再一次骂了导演吕逸涛,额,这次吕导这锅背得也是有点心酸。
当然,也有人说萨老师还是有良心的,不像这位,从头到尾就没把话筒调正。
甚至还有网友贴心地送上了新设计的双头话筒。
萨老师心也是大,当天回应说“下次要演的更精细些”……excuse me?
知著君想问,假唱真的就不可饶恕吗?
并不是。
早在几年前,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演出处起草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
但央视的很多晚会,例如春晚,并不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歌手身体不舒服或者发生技术故障,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启用假唱,并非完全不可以接受。
但是,这一次萨顶顶假唱事件却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频道专业化下的更高要求
萨顶顶参加的元宵晚会是CCTV-15音乐频道举办的,而非CCTV-1综合频道的晚会。
如果说今年春晚上场的刘涛、胡歌、杨洋只是为了体现央视综合频道在晚会嘉宾的取舍上的热点回归,而非从演唱本身来确定人选。那么央视音乐频道应当承担起为观众奉献现目前更精良更优质的音乐节目和形式的责任。
退一万步说,我们可以原谅综合频道中非专业歌手因为捉急的唱功而不得不假唱,但是不能原谅职业歌手在一个本该强调音乐的音乐频道节目中埋没现场演唱的本质。
“安全牌”不应滥用为“遮羞布”
不可否认,对一些节目主办方和一部分歌手而言,重要大型直播中的假唱的确是一张稳妥的“安全牌”。
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小节目却借此将“安全牌”滥用成了“遮羞布”。歌手不需要过多准备,不用刻苦训练,不用磨练演唱技巧,现场表演不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简单的口型重复。
萨顶顶的这次出丑,展现了许多“无假唱必要的假唱”的弊端:将演唱视作了表演,体现的是对歌手演唱形象的重视而非歌手演唱质量的重视。
戏谑回应是智慧不是美德
萨顶顶有错吗?当然有,她不是把话筒拿反了暴露了假唱么。她值得责怪吗?现实如此,行业如此,骂她一人似乎太过分了点。
面对严肃的音乐表演现状,萨顶顶给出了玩笑一般的回答——下次要演的更精细些。这当然是面对谩骂时的一种智慧,但这并不是作为优秀歌手的美德。
拿错一次话筒当然不要紧,可怕的是行业里觉得“只要拿对话筒就好了”的共识。与其用玩笑化解玩笑,还是用现实来改变现实比较好。
毕竟
要是演出只是对口型的话
让本知著君整个容上去演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