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心理
全球心理咨询师资源
专业又有趣的心理学知识
几个月前,演员黄秋生通过媒体,终于找到了幼年抛弃自己的生父的下落。
然后,才发现生父有自己的家庭,而他自己是私生子。
而近日,黄秋生被媒体曝出,也有一个20岁的私生子。
他的人生,似乎是一个奇怪的剧本。
这个剧本的魔力,就是在“复制”。
1.一生受尽私生子的苦,却又生了私生子。
在今年香港媒体采访他的纪录片里,黄秋生第一句话就说:“我就是个不应该存在的人。”
这句话背后,是一个私生子的故事。
出生于1961年的他,童年比很多人想象得都悲惨。
他的母亲是广东人,外祖父很早就去世,外婆和母亲辗转多地逃难来到香港。
母亲在香港做女佣,而父亲则是当时英国派驻香港的高管。在他4岁时,父亲就抛弃了他,之后母亲还断断续续和父亲有联系。
但到了12岁,父亲就彻底从他的人生里消失了,杳无音信。
被抛弃的私生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时是这样的:
母亲在想不开时会拉着他一起自杀。
黄妈妈曾将洗衣粉当作奶粉来喂给他吃,在看到儿子口吐白沫的惨况后,才崩溃大哭将他送医,年幼的他就经历了插管、洗胃的痛苦过程。
黄妈妈当女佣也十分辛苦,长期熬夜,身体变得十分虚弱。
黄秋生还记得,有一次他陪母亲到雇主家中去“收拾衣物”:
“按门铃明知道里面有人,但就是不开。坐了两个小时后,后门开了一个缝,行李被丢出来,然后门就被关上了,就像是打发乞丐一样。妈哭了,我让她不要哭,拿起行李就带着我妈回家。”
这份屈辱也让母子俩永生难忘。
童年时,因为混血儿的特征突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打骂“杂种”“鬼仔”。
在学校被扒光衣服站在操场上被女生看到,至今仍会为此做噩梦。
青少年时为了补贴家计,黄秋生青少年时期就不得不去尝试各种工作,他去当助理、当学徒、送花、当装修工人,在中学时就主动辍学。
其实,他年轻时比现在更英俊,但什么烂片都接,变态、杀人狂都演过,使劲糟蹋自己的资本。直到美貌不再、身材走形,才在限制级电影《人肉叉烧包》里靠一个变态杀人狂角色翻身。
谈起拍了近两百部烂片的原因,他说:“缺钱,我家里人多。高片酬和彰显演技的戏,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钱,因为钱最有诚意。”
找到双胞胎哥哥后,黄秋生说:“爸爸曾要我乖乖做个 good boy。他觉得我现在是 good boy 了吧,所以就派哥哥来找我啦。”
他还说:“原来也有值得我开心的事情。”
——父亲角色的缺失给他人生带来的伤害,显而易见。
如此痛恨“私生子”标签的黄秋生,自己也生下了私生子。
这让观众很唏嘘:写在黄秋生童年的剧本,似乎又被写在了他孩子的身上。
2.谁写了黄秋生的人生剧本?
我们的人生和命运是不是真的会按照剧本来走?
这其实是心理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事。
如果你真的靠近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陷在这样的怪圈里:
童年被暴力对待的孩子,在长大后会不断重复被羞辱的场景;
童年被家长的金钱焦虑笼罩的孩子,在长大会不断制造对金钱的焦虑;
心理学家在日常的咨询工作和临床实验中,也一直在观察这种现象。
1920年,弗洛伊德发表的论文《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的“强迫性重复“这个概念。
“强迫性重复”( RepetitionCompulsion),是心理学上常见的一个现象,意指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当中,不断重复我们童年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创伤或者创伤发生时的情境。
这部分源于他多年临床实验时观察到的: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中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重复。
他认为,孩子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孩子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情境,去体验同样的情感,并通过体验来修复母亲时不时离开所带来的创伤。
我们成年后,也会被符合我们父母亲某些心理特征的人吸引,借着潜意识里的想法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
如果这些人没有出现,我们也会为自己创造这样的情境,给我们的自我治愈提供条件。
所以,弗洛伊德说:“我们人生的剧本早在童年就已经写好,如果没有觉察,余生不过是强迫性重复。”
所谓命运,就是强迫性重复。
3.你的人生剧本有没有提前被写好?
这种现象在我们人生中存在得极其普遍,也是心理咨询师们在咨询中一直面对的。
很多咨询师发现,这种命运的重复不仅局限于个人,也会实现代际传递。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这种现象反复出现。
一位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位中年男士事业成功,家庭条件也十分富裕,但家庭关系很冷淡。
说起来也没有别的矛盾。只是妻子对花钱的态度比较随意,而丈夫对于花钱总是无比地苛刻,两个人总为此而冲突不断。
以下对话经常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妻子在家中做早餐,给丈夫、孩子一共煎了三个荷包蛋。
因为一个荷包蛋煎坏了,丈夫非常焦虑:“哎呀,你这个人,怎么说都不听...”
妻子:“不就是一个鸡蛋吗,再煎一个就是了。”
丈夫:“一个鸡蛋容易吗?是那么简单就能得到的吗?”
争执了几分钟后,丈夫脱口了一句:“你这么浪费钱,我妈妈知道了可是要生气的!”
妻子听到这句话后,忽然非常生气:“你妈妈、你妈妈!你妈妈早就不在了。她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现在是和你过生活,不是和你妈妈!”
后来,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分析,才知道这位丈夫的童年过得非常贫困,整个家庭都弥漫着金钱焦虑的氛围。
现在他也不自觉地把这种焦虑带到生活中。
咨询师问:“是谁在说‘浪费钱’?”
丈夫这时才意识到:“是我妈妈。”
57岁的黄秋生,被媒体爆料私生子,继而被问起这是否重蹈生父覆辙,他坦率承认。
并称:“所以我更加要认他”。
如果他不认这个孩子,或许,孩子也会重走他的剧本:直到五十多岁还找不到父亲。
摆脱人生剧本,大部分人只有通过专业咨询师的帮助才能做到。
但每一个超越和改写了人生剧本的人,都是自身命运真正的主宰者。
扫描上方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每天10分钟-《精神分析引论》
让你轻松入门心理学-人人都应该读的心理学经典著作
共读福利
社群:超nice氛围
内容:德语未删减译本
领读:超长讲解音频
答疑:老师群内答疑
拓展:每日补充资料
共读时间
7月23日-8月24日
超长33天,干货满满
全勤打卡还赠书喔!
报名方式
扫描上方图片二维码
↙ 或猛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