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行动 | 教务口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交流会

悦读行动 | 教务口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交流会

阳光学院教务处 内地男星 2022-12-05 15:50:08 3


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促进阅读活动深入开展,11月29、30日教务口分成四个小组以线下形式开展了第三次读书交流会活动。本次读书交流会以小组共读一本书或者各读一本书的形式开展,交流会上各位老师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并进行观点碰撞交流。


读书心得分享

观点及启发分享


教务口第一小组


谢其光(《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外不愧人,内不愧心,为祖国贡献一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詹敏杰(《傅佩荣译解庄子》):

庄子的思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游。”对于人生,庄子的策略是:先区分内与外,再重内而轻外,然后有内无外。“内”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外”是有形可见且变化不已的外在世界。外在言行与世俗同化,内心则保持对“道”的体认。庄子以其对“道”的领悟而达到“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的境界。他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原理与源头,认清这一点,就可以与他一起逍遥而游了。

卢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职业承载更深层次的可能--发挥天赋、找到自己、理解和发现工作背后的意义。工作本身给我们带来意义和价值--能激发我们的热情与好奇,能发挥我们的天赋,能实现我们内心的价值,让我们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能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有所不同。如果我无法一下子看到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目标,那么我能做的就是先找到一个值得一试的目标,在达成的路上修炼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眼界一一反复重复这一过程一一逐渐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郑穆深(《把自己当回事儿》):

追求极致的负责任,不管是自己的工作上,和别人的沟通上,还是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上都是百分之百致力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那也是我的个人价值观,成年以后的人生是怎么样都是我们自己选择而来的,如果生活对你不公也是自己选择的。但是选择错或者选择不适合并不代表人生就game over了,我们可以随时对糟糕的生活按下暂停键,重新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就好了。很多人都会害怕放弃目前的安逸作出变迁,但如果生活已经让你疲惫不堪那坚持下去的意义是要继续折磨自己吗?

邱梦媛(《山月记》):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这句话真正触及很多人内心最真实的自己:一直因害怕失败而放弃努力的自己。一方面因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某些小的天赋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却又因为不是最优秀的而怀疑否认自己,既不愿意就此沉沦,却又极具抗拒不屑于和一般人交流,因而最终白白埋没了自己的天赋。孤立地脱离人群是不可取的。
如果想在特定的领域发光发热,首先要有一个谦卑的心态,虚心像他人学习,闭门造车终究还是难以成大器。





教务口第二小组

分享书籍《我的二本学生》                              

小组成员

朗读所爱

以物喻爱



陈菲

读书改变命运?小概率能跨越阶层(底层一中层),但不读书会更惨。只有成绩分数,没有人生的目标。学生们被压力更早地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重职业技能、重分数不重人文通识,抹平个性,像流水线上的工具和产品。
启发:将新生专业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现在要准备什么,想学些什么,充分发挥内驱力。

王林杰

导师制举措:落脚于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写作(十万字的写作量),结果: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
启发:学校导师制的出发点和目标:建立师生互信、师生互学、师生共赢;导师制是学校落实以父母之心办学的最有力体现;导师制中对导师完成情况的考核:让导师讲学生故事。

林剑秋

原生家庭很重要,几乎决定了学生毕业时的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考研,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即使换多分工作也有家庭兜底,试错成本低。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毕业时身上承担的压力更大,找工作时需要考虑家庭因素,毕业后的选择比较少。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作者的同龄人恰恰是升学失败、又搭上时代的列车,到广东打工才实现了人生的弯道超车。

林与苗

高考制度下学生逐渐丧失内驱力;信息时代下带来的教学困境;内卷时代下二本学生需正视自己平凡却不平庸的人生。
启发: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有创造力的。
信息时代如何平衡课堂与信息化时代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在自媒体发达、信息泛滥的时代学会甄别、判断信息的真伪和有效性、不轻易被舆论引导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功力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肆虐之下,学生浮躁焦虑、盲目跟风、无所适从,竞争压力极大。拥有勤奋、认真、淡定的人生态度,我们的生活还是有无限的可能。

孟鲁川

残酷的应试教育-大学生变成工厂的标准化构件。
学生成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制于家庭的溢出效应。
启发: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认知不同,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同,面对就业的时候每个人的“生命力”不一样。
培养了实践能力就一定能帮助他们实现高薪就业么?基于学校这个助力学生高薪就业的好的出发点,我们是否可以多问问学生“来路”。

何瑞珠

教育改变命运型——石磊、王国伟。
家境助力成长型——曾银欢、陈柳鸿。
努力依然无力型——杨胜轩、吴志勇。
启发:不能用共性的标准去衡量全部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不同的原生家庭背景下,绝大部分的学生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务口第三小组

分享书籍《成事》                                  

小组成员

朗读所爱

以物喻爱



何锡梗

行胜于言,质胜于华。为人做事,务必务实、实干。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活做事。
耐得住。为人做事,务必耐苦、耐劳,更要耐烦。分利聚义,推功揽过。为人做事,务必做事抢在前,争利益躲在后。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人处事,务必要宏观上有大格局,落实上有细节。

黄立平

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网罗人才,但必须慎用人才。人才,朴实为先,不贪为要。花里胡哨,说比做更漂亮的人,实在用不得。谈钱不伤感情,但事事趋利者,同样不堪大用。真正的人才,朴实且不贪,如再有长处,一定值得放心用;反之亦然。

毛佳昕:

所谓“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志,指方向,向上的方向;识,指见识,开阔的视野;恒,指毅力,坚持一个好习惯。这三者任何时候培养都不算晚,重要的是要持续、要贯穿之后的人生。
首先是方向,方向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在方向,一种是精神方向。实在方向可以落地为生活、工作的走向或发展计划,应顾全大局,三思而行,踏实勤勉,避免盲目决定,冲动行事,眼高手低;精神方向是一种美学的、正向的、积极的眼光,避免怨天尤人、作茧自缚。其次是见识,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让眼界充盈,让行动充分,让思考充沛,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不以一得足,才能更好地进步。最后是毅力。要坚持在摸索一个适合己的办法。比如通过逐渐拉长某个习惯的时间,先坚持7天,21天,1个月等等。

张璐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成事者的共性便是扎扎实实做事,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到极致,便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便是不平凡。或许我们的学历、能力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忠于工作,本分做事,便是我们的成事之本。要坚守我们那份“实在”,本本分分做事,干干净净挣钱。要相信尽人意,天意随,越是倾注心血聚焦的事物,越有把握去掌控想要的结果。行动,永远是成事的前提!

陈香玲

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不详。忘机,就是忘记,把力气花在能使得出力气的地方,难得糊涂,吃得下,睡得着。绝大多数的心眼和心思如浮云散去,绝大多数的矛盾和不祥会在置之不理的懵懂中消失。
耐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常常因为缺少耐心,不耐烦,心情浮躁,或多或少的伤害过自己身边的人。也经常因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没有被他人接受,而挫折感倍生。很多时候,也许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那么一点耐心,那么一点坚持和诚心,很多事情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姚巧惠

成事的前提:既然要成事,就要做事,要行动起来。畏难,不做,永远不成。要勇敢向前。做事和用人都要行胜于言、质胜于花。
成事的关键:渺小的个人如果想成事,能靠什么?只能靠人。首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没必要的麻烦。其次,要做事抢在前,争利益躲在后,重事实、说实话、不作假、不拍马屁的人,永远是稀缺的。
最后,要避免做一个中年油腻的人,重点在管理自我:做事,第一要专心,由专心而专业,然后跨界。所以要用研究的态度搞工作,积极钻研,跳出来看看自己,要在技术上或内容上更加精进和专业。


教务口第四小组

分享书籍《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小组成员

朗读所爱

认知突围



蔡永铨

重新认识自己,从解决“懒”开始,如何解决做事懒散,分解任务是首选。目标分解时要让自己足以感知到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这样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供给自己一部分坚持下去的动力。

钱庭霖

从源头上对最重要的六件事(自己、人际关系、钱、学习、时间、成功)的基础认知,搞清楚它们的内在逻辑,直指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道理,让你思维开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曾丽娥

分享的过程,是自己对知识的自我记忆和强化的过程,能倒逼我们搭建知识体系。分享过后,将别人的反馈进行归类和收集,找到自己的不足,再完善知识体系。

沈兵

通过对当代社会的“人”进行了层次上的解剖,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碰撞来介绍“人“的共性,重点突出了”认知“的概念。通过各种”认知”来解构自我,进而解决对复杂世界认识的问题。

陈贵星

成功最重要的三要素是运气、智慧和努力。运气是可以被创造的,因为你的智慧和努力,让之前不属于你的世界跟你联结在了一起。于是,那些“意外”的机会就有更大的概率落在你的头上。

冯立彬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在于认知能力受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与其将时间浪费在原地踌躇和等待,不如先做起来。



看到这里,

小伙伴有没有启发呢?

 本期读书会内容分享今天就到这里了,

相信下期读书会还会更加精彩。



图文供稿 | 教务处、课程专业建设处、教质教研处、智慧校园与信息化建设中心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