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作为音乐人的李霄云30岁。这一年她开启了一场名为《三十禁》的流浪展演。开着一辆蓝色的车,带着一块划掉30字样的路牌、200幅画作以及所有的音乐家当,李霄云用9个月的时间自驾走过了26个城市,完成了52场live展演。
©《三十禁》
2020年,李霄云在南半球家中的衣柜里录音,自给自足完成了一张个人专辑《浪漫 病》,并随后展开了名为《浪漫扩散》的全国巡演,这场主打沉浸式体验的巡演也被她记录进了《浪漫解药》的影像中。
U2 by UCCA“HiShorts!音乐影像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三十禁》到《浪漫解药》,身为创作人的李霄云在音乐、艺术等方便的跨界尝试中,试图完成自己的改变与进化。本期#U2 Friends,U2 by UCCA与李霄云聊了聊关于她的「三十禁」,以及她对于音乐艺术跨界的想法。
©《三十禁》
LXY/蓝色/丑画
狗、车和琴是你的重要家当,生活中的你除了和他们相处之外,还喜欢以什么方式度过时间?
李霄云
除了和他们相处之外,我还会画画、创作音乐,或者躺着发呆、欣赏大自然。因为我属于在家里面住一段时间,就会想改变一下家中格局的人,所以最近正在家里给自己做「工人」,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换脑。这类事情需要很认真地做,但又不会十分消耗情绪。
读书是我觉得需要坚持的事情,最近在阅读的书是Peter Brook的《空的空间》。当然有时候也会看一些与工作相关的内容,比如看看新的合成器应该怎么玩、吸收一些新的知识。
Peter Brook《空的空间》
我尽量不让自己在这其中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主要还是希望可以换换头脑。因为有时候自己与自己相处久了、就想要从中跳出来一下。所以总体上我是一个基本没什么社交、很「窄」的人,
从专辑封面到你的座驾“大蓝”,大家想到你、看到你或者和你有关的东西,总会有蓝色的元素。为什么如此中意于一个颜色?蓝色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霄云
小时候第一眼看到蓝色就很喜欢,基本上从挑选文具、第一辆自行车、过年的衣服、鞋子…基本上都维持着蓝色直到长大。以至于到现在做自己的音乐,依然保留了蓝色的元素。
©《三十禁》
因为我的名字是霄云,总觉得云就应该跟蓝天待在一起。所以我可能自然而然会找到其中的连接,并且看到蓝色的物品就会一眼爱上。
©《浪漫解药》
当然我也不是只喜欢蓝色,也会喜欢别的颜色。但如果需要从中进行抉择,我还是会选择蓝色。就和音乐一样,尽管我也会尝试其他的事物,但它永远位于心中的金字塔尖。
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画「丑画」的呢?
李霄云
很早之前就开始画画了,但那时只是创作音乐无聊时,随手拿起纸画画写写的消遣,很快就会被扔在一边,比如我会在餐厅吃饭时随手拿起餐巾纸涂涂画画。
久而久之我会将拍下的「丑画」与朋友们分享,他们说为什么不找一个本子画下来呢?所以现在家里各个地方都散落了一些本子,只要无聊了我就会拿起画笔随手画一下。
部分「丑画」©李霄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有意识的把控自己的专辑、舞台和造型等方面的视觉呈现吗?你的考量因素和偏好是什么?
李霄云
在这些方面,我本身并不是专业的,但因为其都是从音乐作品所延展出来的,所以我会先与设计老师们进行交流,告诉他们我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浪漫解药》
在这其中我感到开心的是老师们会给到我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如果其中会有一点偏离我本身初衷的想法,我也会提出我对其本身的想法与理解。
©《浪漫解药》
就拿《浪漫 病》来讲,因为这张专辑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记录,所以没有进行棚拍,没有邀请摄影师拍摄高清的照片,全程用手机进行拍摄,甚至有些照片是我妈妈拍的,是一个非常日常的琐碎记录。
©《浪漫扩散》
但在这些记录的基础上,我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小想法:我把照片全部压成了反色,看上去很像 X 光片。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认为人在 X 光下都是一样的,是不分种族,不分性别的。这也跟作品本身想分享的一些小思考有关。
©李霄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旅行是在轮渡看海
流浪是把自己丢海里
在2017年,你开始了“三十禁”流浪路演,当时的起因和背景是怎样的呢?
李霄云
当时觉得自己好像处于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中,或者说进入了某一种觉得过这一天和不过这一天没有什么区别的巨大恐慌感中。这种恐慌感是无形的,无法看到,但内心想做点什么去冲破一下。
我从小就有一个小理想,就是去流浪。当时的时机正是我最想要出去的时候。所以就在一张白纸上面写了想去往的城市,查询了需要开多久车,然后就规划了一个路线,不到一个星期买好所有需要用的物品,我们便出发了。所以《三十禁》基本上是一个特别随性的举动,因为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三十禁》
随着艺人的身份时间久了,我会发现周遭的一切都需要考虑很多,我很想冲破TA。当然因为平时也比较宅,我也很想看看跟陌生人交流会怎么样。
音乐对于我的存在应该是非常自由和随机的,它不分年龄,不分人群,不分文化。我可以在任何一个允许表演的街道进行表演,大家可以随意停留,担当我的观众。
©《三十禁》
为什么是以30岁作为节点呢?
李霄云
我到现在其实仍对年龄有着一定焦虑,这可能也是出于我自己对数字的偏见。当周边的人已经过着非常稳定、无须飘来飘去的生活的时候,我会一眼看到他们80岁的样子。
我心里也很明确,那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也很厌倦世俗意义的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那我就想,为什么不以身作则,来看看 30 岁又怎样呢?
©《三十禁》
你说“去流浪”是你从儿时开始的梦想,旅行和你所说的“流浪”有什么不同?
李霄云
比较直白的讲:流浪没钱,旅行有钱。我觉得旅行是一个更加阳光积极的动作,但流浪可能更多是一个逃避的动作。就我已经有点受够了目前的生活,我无法面对现在的自己,所以「流浪」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浪漫。
至于旅行,我们联想到的可能更多是比较正向的意象,我们可以去吸收更多的能量,或者是散散心、看看更大的世界。对于我来说,旅行是坐在轮渡上看海,而流浪则是把自己丢进海中。
©《三十禁》
“三十禁”计划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作品/项目,你想通过这个它传达或者达成什么呢?又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李霄云
其实本身没有希望以此向大众传达什么,更多是希望可以通过《三十禁》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路上的收获很多,比方说有些人会停留很久,其中不乏一些年长的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很难用语言诠释的某种跨时空重叠。其中有一位保安大哥,我们都以为是来赶我们走的。结果他留下了他的文字,以至于后来他还在公众号给我们留了言。
©《三十禁》
还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他们说以后也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所提出的事情很多并不复杂与困难,甚至不需要有硬性条件的支持。这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这些看似幼稚、自我、不务实的事情,是不分任何职业、年龄的,大家可能都会在某个时间点激发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三十禁》
你带着一系列的期待上路,旅程结束后你有找到想要的东西吗?遇见突破单一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了吗?
李霄云
老实说真的没有任何变化,旅程结束回来后所有需要面对的事物与问题仍然需要去面对,但旅程所带来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比方说我现在巡演或者在其他的场合,往往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会突然说“霄云,当年我有在你的《三十禁》现场。”
他们其实并不是以前的电视受众或者粉丝,就是因为我做了《三十禁》,他遇见了并且记在了心里。那一刻我会觉得原来《三十禁》这么厉害,我们有一种互相挖到宝的感觉。
©《三十禁》
我现在对于《三十禁》很有成就感,可以说对其没有一点遗憾,甚至有点庆幸是在2017年的时候我30岁做了这件事,如果再后两年,这个企划可能都无法实现。
能分享下旅途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瞬间吗?
李霄云
有一个细节印象十分深刻,就是每一站我都会坐在地毯上,把每一根线归纳整齐,放进箱子中,然后再把它们一个一个拿出来,然后铺平地毯,把30的路牌立好。后来因为走了太多站,那个路牌都歪了,但就是这一个看似很枯燥的准备工作,在每一次做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很满足。
©《三十禁》
因为在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我会听到周围人的声音,我仿佛身在这个场景中,但又似乎不在这个场景中。那一刻好像成为了我审视自己内心的瞬间,但却会让我收获满足。
©《三十禁》
几年过去了,你对于当时的体验和选择有什么新的理解,在这几年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霄云
我很感恩当时的自己选择去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因为我觉得如果让我再一次我可能还是要想一下,但是那一刻就是不管不顾地完成了这件事。微微有丝遗憾的事是我应该多带点人一起,至少可以换个司机~
©《三十禁》
至于自己的变化,以前的我是有点恐惧与人交流的,完成了《三十禁》的我,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没有那么恐惧了。而且我变得越来越极简了,就是会越来越想把周遭的事物进行简化,转而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真正想要投入的事情上。
©《三十禁》
即便无法预知结果
跨界仍然值得一玩
你对音乐创作的心态一路以来有怎样的变化?音乐和创作现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霄云
随着年纪的增长,在心态上最大的改变应该就是不会那么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也可以比较清醒地看待外界的评价。
以前提到我,大家可能更多是说我曾是「选秀明星」;后来提到我,可能觉得我现在做的东西太过自我。但现在的我知道最终我所需要面对的是我自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其中花费了多少的心思,所以现在的我可以用比之前更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些评价。
©《浪漫扩散》
至于音乐与创作,则是我跟自己交流、跟世界交流的一种语言。它在形成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人的在某种状态时的产物,我也一直认为音乐与创作,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怎么看待音乐人跨界合作,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是否可以相互激发和赋能?
李霄云
我觉得是可以相互激发和赋能的,因为除了自己画「丑画」以外,我也会与真正懂摄影、懂艺术的人进行分享与碰撞。
可能因为我在这方面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更喜欢用「玩」这个词。如果能遇到可以和我一起「玩」的人,即使我们并不能预知最后的结果,也值得一试。
今年和中法纵横合作了跨界影音现场《Bonjour,小怪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李霄云
因为《Bonjour,小怪物》是我第一次做声音总监,也是我第一次不需要唱歌的演出。我也十分感谢这次合作的制作人王婧,邀请我并给到了我创作上很大的自由度。
©中法纵横
这种现场拟音的表演形式目前在国内比较少,所以我找到了专业的拟音师与我的鼓手,组建了小团队来为《Bonjour,小怪物》进行配乐。
在第一次演出前,我想的是“如果演砸了,就不演了”。但没想到第一场的反响很好,我们也很快接到了国家大剧院的邀约,在连续3天的时间里完成了4场的演出。
©中法纵横
还有哪些其他的跨界合作体验可以与我们分享?
李霄云
其实近两年也一直在进行一些艺术跨界类的尝试,包括和一些装置艺术家,进行音乐与艺术的跨界合作,还有刚才提到过的「丑画」。
可能因为我常常会有一些七七八八的想法,当这些想法与其他朋友进行分享、碰撞,就有可能成为可供大家共同创作、共同玩耍的基底。
下一步有什么计划,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音乐、有趣的项目或者跨界呈现?
李霄云
《Bonjour,小怪物》与《摘星辰》的巡演还在继续,我自己的《浪漫扩散》巡演也在进行中,希望可以前往更多的城市,当然还是要考量很多的客观因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也开始创作自己的下一张专辑啦,最近在家进行着创作的工作。至于下张专辑的主题是什么,这还是个秘密~
李霄云在U2 by UCCA“HiShorts!音乐影像周”现场
人物介绍
李霄云
李霄云,音乐唱作人,跨界艺术人。2009年参加「快乐女声」获得全国亚军正式出道,发行专辑《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房间1501》。
2015年,李霄云以独立音乐人身份重新出发,发表全创作专辑《正常人》。2017年,她带着音乐、文字、画作踏上了一段为期九个月的流浪展演之旅——「三十禁」,途经26座城市,举办了50余场即兴Live。「三十禁」的概念纪录片受邀参与2020年Hishorts!短片节的展映。2019年,她作为特邀Vocal参与了孟京辉导演的话剧《茶馆》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的驻场演出。2021年,李霄云在疫情期间词曲编制全揽的专辑《浪漫 病》发表,而后身兼策划人、制作人、表演者,完成了主打沉浸概念的「浪 漫 扩 散」全国专场巡演。
近年,李霄云还在持续做跨界表达:和不同艺术家共同创作装置音乐、连续100天声音采样并整合成实验作品、参演音乐剧、做动画短片的现场配乐等。
欢迎加入「U2友友群」
?
群内将不定期掉落专属福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U2微信立即加入
(备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