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正陷入舆论危机的百度除了正常的危机公关以外,还开了一个不正经说话的微信公号用于科插打诨,以及对外宣布李彦宏将和贝尔去参加一档叫做《越野千里》的野外生存类真人秀,引发了一时的刷屏…到了2017年2月3日(春节假期最后一日),这档“纪实类”的户外真人秀《越野千里》在东方卫视播出了第一期,当期的嘉宾是韩庚。
作为泛文娱的新媒体,读娱更关心这档节目背后由SMG成立的以专注纪录片为宗旨的云集将来传媒的表现——这家公司成立不过两载,但在“纪录片”之外,已经拉着贝尔做了两档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和《越野千里》,不知道是纪录片市场空间太小,还是云集将来的综艺冲动更大,且听读娱君一一道来。
由《跟着贝尔去冒险》到《越野千里》
回归“贝尔模式”为何未能赢回收视率
2015年底,云集将来制作的《跟着贝尔去冒险》在东方卫视播出,播出期间因为参加的明星嘉宾的表现“不给力”也引发了部分的关注。这档节目以“亚洲首档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为节目主题,拉来了野外生存第一人贝尔·格里尔斯(以下简称贝爷),携手蒋昌建,带领张钧甯、谢天华、张丹峰、大张伟、吴倩、白敬亭、韩雪、刘语熙的明星版“荒野求生”。
大神贝爷在国内电视屏幕首秀的收视率很惨淡,基本上没过0.5…不仅如此,参与节目的明星的表现也引来了相当多的批评。这档以“首档记实真人秀”和贝爷为主打的真人秀在首季播出后,就此告别,没有第二季。
资料显示,《跟着贝尔去冒险》的制作方是云集将来、纪实频道、Discovery。也可以看成是上海文广和Discovery的合作。在经历了不那么成功的《跟着贝尔去冒险》,2016年云集将来再度携手Discovery,将更原汁原味接近原版的《Running Wild with Bear Grylls》的模式搬到中国, 并将节目名字叫做了《越野千里》(中国版),模式也更贴近“贝爷模式”。
《越野千里》和之前的《跟着贝尔去冒险》相比,综艺的色彩去掉了很多,更强调野外生存本身;而且和《跟着贝尔去冒险》中每一期都是一群明星相比,《越野千里》保持了美国版的1VS1的模式(美版嘉宾有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贝爷每次带领一个明星/名人,深入自然荒野求生。除第一期的韩庚外,还有姚明、李彦宏、傅园慧、韩庚、陈意涵、陶喆、柳岩、范志毅等涵盖了中国娱乐届、体育届、商业届的名人。
但和美版的良好口碑和收视率来看,云集将来打造的中国版《越野千里》的第一期表现持续了《跟着贝尔去冒险》的低迷状态。从收视率来看,比《跟着贝尔去冒险》还惨淡,收视率不过0.256,排在当日收拾率的16!爱奇艺平台播出量168万,搜狐平台的播放量更是仅有5万多。
以豆瓣为例,美版评分高达8.1,中国版截止日前没有评分,评价人数不超过50人,而且多数是吐槽向的。
从第一期的收视率和口碑来看,读娱君认为韩庚离“流量担当”这个中性词有点远了,以及这档以“纪实”为卖点的真人秀的起步就更踉跄了,没有赢得大多数观众的青睐。
背靠SMG的云集将来,“纪录片综艺化“前景如何?
作为一家名声并不彰显的电视制作公司,云集将来的来头还是蛮大的。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云集将来,是由SMG(上海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控股,专注精品纪录片制作与运营的公司。背靠SMG的大树,使得云集将来的动员能力还是相当强的,不仅可以拉来贝爷和Discovery,作为综艺新兵也能拉来李彦宏姚明等精英人士的参与。虽然云集将来的宗旨是“纪录片”,但从《跟着贝尔》和《越野千里》等真人秀来看,纪录片的综艺化可能是其突围方向之一吧。
除了《跟着贝尔》和《越野千里》,云集将来自认成功的一档纪录片《本草中国》(见下图),读娱君小范围的调查了一些从业者,竟然都没有听说过。可见,云集将来的“纪录片”虽然专业,但并没有成就“爆款”——纪录片是有爆款的,前些年有《舌尖》系列,2016年也有《故宫修文物》等。
读娱君认为,从资料可以看出来,云集将来是一家拥有专业制作能力的内容创业公司,在制作能力、专业性、明星动员能力等都展现出了足够的实力;但在方向上,或者说成为头部内容供应商的道路上,并没有展示出足够的“诚意”。
《跟着贝尔去冒险》和《越野千里》,这两档节目作为“户外真人秀“,这两档节目的收视率都相当不出彩;而作为野外求生类综艺,这两档节目的收视率和话题度,甚至还不如安徽卫视引入韩国版权的纪实类生存类真人秀《我们的法则》(韩方为《金炳万的丛林法则》)——数据显示,《我们的法则》首播收视破1、网络点击量超过7亿。
事实上,如果比较《跟着贝尔去冒险》、《越野千里》和《我们的法则》这三档生存类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更接近《金炳万的丛林法则》,是1带多的模式,更注重综艺效果。复盘来看,《我们的法则》的收视率和话题度明显好于《跟着贝尔去冒险》,可能不仅是节目模式的问题,而是安徽卫视从嘉宾选择,到节目本身等,都更注意国内明星的生存技能不太足这一特点做了改造。而从宣发上,黄子韬等小鲜肉的梗明显比大张伟等的对观众的吸引力要大。所以,引入韩版模式的《我们的法则》收视率和口碑不错,还顺带着实现了帮黄子韬洗白的功能——而引入贝爷这位大神的两档节目却未能实现口碑和收视的丰收。
而《越野千里》,虽然有百度大BOSS加持,但爱奇艺作为视频播出平台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推广力度,可见,对这档节目似乎也是信心不足。综上,云集将来的“纪录片综艺化”的探索并不算明朗。
内容风口下,纪录片会成“飞猪”吗?
近年来,“内容制作”备受瞩目,成为资本关注的风口。电影、电视剧、网剧、网综、网大、动漫等领域均是热热闹闹,投资、并购、高估值频发,电影票房高、综艺带流量,网生内容付费也是红红火火,而这背后都使得内容制作公司的日子也是一片大火,上市、融资、高估值“不亦乐乎”。
即使是纪录片,作为小众的市场,虽然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但也在此风口下,无论是电视台还是视频网站,都在纪录片市场试图有所作为,试图搅动这一商业化并不明显的市场。
传统电视台方面,以央视为例,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后,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爆红,读娱在《纪录片的一股清流:《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何如此爆火?》一文中曾经提过,这部纪录片在完全没有营销的情况下,就在 B站收获6万条弹幕,200万点击量,并且在口碑的逆袭上,以大电影登陆院线;虽然票房一般,但足以验证纪录片是可以吸引到年轻观众的。
电影方面,《地球四季》和《我们诞生在中国》都是年度口碑之作。尤其是《我们诞生在中国》,作为中国导演执导,迪斯尼团队拍摄制作的良心之作,不仅豆瓣评分在8以上,票房也有 6654万。作为一档纪录片相当难得,更难的是这部电影引发的刷屏效应。
视频网站侧,以优酷和腾讯为例,2016年在纪录片也各有亮点。优酷的《了不起的匠人》,抓住工匠精神回归这一热点,全球范围内找到了20位匠人,并找来了林志玲作为分享人,娓娓道来,为吸引用户也是费劲了心思,第一季的播放量也有播放 6886.7 万。腾讯视频方面,引进了BBC的大制作《地球脉动2》,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亿。
读娱君观察到,虽然互联网时代,“娱乐”成为最主流的方式,促成了大剧和综艺热;但互联网时代,同样使得小众的纪录片有可能突破原有受众群的桎梏,寻找到更广阔的空间,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在90后聚焦的B站火爆的。
但这对纪录片制作者而言,无论从选题、拍摄和宣发等,也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碎片化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找到观众群找到引爆点,对于纪录片内容商而言至关重要。
最后,说几句似乎无关本文题旨,却是回归纪录片初心的话:1922年,《北方纳努克》上映,成为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也使纪录片真正跻身于电影艺术行列,其导演弗拉哈迪也由此被称为“纪录片之父”“电影界的卢梭”“行吟诗人”。《北方的纳努克》通过长期跟拍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其中对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生活场景的再现,可谓纪录片中最早的“野外真人秀”,而该片真正打动世界观众之处正在于人在残酷环境中顽强生存的伟大主题。时至近百年后的当下,纪录片综艺化不失为纪录片漫长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崭新尝试,但身为纪录片,其初心——以影像记录、展示、传播真实、善意、美好情感等等,亦不可被完全摒弃吧。
所以,摆在云集将来等纪录片内容创业公司的路,比电影电视综艺,要更坎坷,也更充满挑战,但不可替代性也更强。So,你看好纪录片市场的内容创业吗?
更多文章:
看点 | 都是从《快本》出来的,为何维嘉吴昕会败在《爱in思谈》上?
观点 | 《三生三世》网播量秒杀《大唐荣耀》不仅是多平台碾压单平台…
看点丨赵雷带给音乐平台的红利 即使QQ音乐拥有独家live版也没能干过网易云音乐
热点 | 华谊兄弟等30家机构涉江苏广电受贿案 这条地下黑产业何时才能被掘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