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郭敬明又出圈了。
继作家、杂志主编、导演之后,大家期待他的下一个身份——《奇葩说》辩手。热搜上了好几轮,话题阅读量1.7亿。评论都在说,这次被郭敬明圈粉了。
看罢,Sir缓缓打出一个……?然后点看了这档刚上线的国综:《演员请就位》。
导演选角真人秀。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担任导师。新老演员加入导师战队,抽剧本,PK演技。然而第一集看下来,导演比演员戏多,最有热度的,还是那个名字——
郭敬明翻身仗来了?
比起网上一边倒的叫好,Sir更想说:嗨,这才哪到哪。开门见山——郭敬明赢了吗?赢了。但,有用吗?不好意思,没啥用。
先来看battle的双方是谁:李成儒VS郭敬明。
没有印象的Sir先提示一下,李成儒就是《大腕》里贡献了名场面的那个精神病人,代表作还有《重案六组》。
一句话,老戏骨了。
这次来《演员请就位》是担当助演嘉宾,在陈凯歌组演员明道PK陈若轩的《破冰行动》片段里,扮演东叔。没悬念,全场最佳。
然而,引爆火药桶的是下一幕演出,郭敬明小组董力、郭俊辰的《悲伤逆流成河》片段。同为助演嘉宾的王迅还好,推了一下眼镜掩饰尴尬。但一旁的李成儒显然已经在暴走蓄力中。
试演结束后。他终于憋不住,率先开炮。“坐在这儿看这个,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为何?来看这段表演中的两次观众欢呼。一次是这样。
一次是这样。
无关演技,只因发糖。而这也是《演员请就位》整集中,唯二的欢呼。在李成儒看来,这是最糊的一组表演——“我没听见他们三个人说什么台词。”
如果说以上只是针对演员表现的评价。那么接下来的一番话,直接让全场氛围跌到冰点——“这就是畅销书?是吧?”话锋指向谁,已经不言而喻。郭敬明当然不可能假装没听到,他选择欣然迎战,唇枪舌剑后胜负已经了然——场内掌声雷动,李成儒老师再次如坐针毡。场外郭敬明获封最佳辩手,李诚儒则被指责倚老卖老。
从现场的尴尬可以看出,这一幕并不是节目的剧本。
而郭敬明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能迅速组织语言进行反击,确实是思维敏捷。正当主持人沙溢难以招架,请陈凯歌出面打圆场的时候,郭敬明一秒抢去了话头:“我觉得不用凯歌导演先说,我来先说。”
然后先替新人解围,自己主动背锅,以退为进。“这里面百分之七十,甚至是百分之八十,其实不是他们,是我的责任。”这两个举动,已经拉到现场的好感,然后进入“明式逻辑”时间,转守为攻。
指出李诚儒不了解作品,《悲伤逆流成河》的小说、电影,都是“中国一个认真探讨校园暴力的题材”的作品,言下之意“你不懂别乱说”。
接着为自己的作品辩护,抛出了引发网友认同的“金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接着,进一步拔高。指出自己的作品也是良好电影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电影有成千上万个故事。也正因为如此,电影的世界才迷人,才让我们可以不断地做梦。
《演员请就位》最佳辩手当之无愧。最重要的是他说得很正确,没有给你留下多少反驳的余地。尤其最令他动容的那句“不喜欢,也不能不允许别人喜欢”,这简直正确得令人发指。
然而,在Sir眼中这篇让现场观众以及海量网友集体声援的满分演讲,看似一篇满分作文,剖开中心思想,实则是诡辩式的反击。
场下李诚儒有反思,自己当时在气头上,表达不清。自己并不反对青春题材,只是反对廉价青春——“不是说校园恋爱不能作为文艺宣传的事情,我只是认为,不能挪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共鸣。”
而郭敬明恰恰抓住了这个漏洞作为突破点,步步为营。场内的多是年轻演员,不少还是演青春偶像剧出道的,郭敬明的一番反击,岂不让他们如释重负?同时郭敬明又把自己姿态降到和场外网友一样的立场,说出“文化平等”“存在即合理”的论点,岂不得人心?
但核心问题——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表演)上的品质如何?被巧妙的绕过去了。一场嘴仗,郭敬明赢在了嘴上。想着实话实说的李诚儒,挑错了对手。
那可是郭敬明。这场面,他见得少了?为了宣传电影,郭敬明曾上过一次《锵锵三人行》,场面暗流汹涌。坐在对面的两位,都不是善茬:代表传统文学届提出疑问的许子东,和人见人爱的老油条窦文涛。
两个人憋着弄清楚:郭敬明,你是怎么成为郭敬明的?
张嘴提问,直接得见血见肉。有的关于郭敬明“抄袭判决”;有的关于小说题材的“错误价值向导”;有的关于创作初心......郭敬明,同样一一解答。但没过多久,看似融洽实则汹涌的气氛还是被许子东拆穿了:你的回答啊,是不是太正确了?
你这个回答啊,是非常政治正确的。
非常符合我们正统文学理论教科书的手法。跟传统的关系吧,说大作家虽然很伟大但是你要做回自己。比方说跟读者的关系吧,你不要去考虑读者,你坚持表达自己。这都是非常正宗的文学理论的观点。
所有的问题都回答的很好,只是我们的疑问都没有得到回答。
听完了这段,郭敬明没有回答,接过话头的是窦文涛,总结出了一句:80后开始成熟了。许子东也笑了,跟着附和:对,真是厉害。
这样的“成熟”与“厉害”,夸的是什么?是能力,还是机智应对。是才华,还是口才圆滑。说白了,是这个人,还是这张嘴?Sir并非贬义,这张锋利的嘴,恰恰是年少成名的郭敬明,在黑红之间反复磨炼出来的本能。
在郭敬明唇枪舌剑的“胜利”中,Sir看到的是他的危机。郭敬明在节目中圈粉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表演分析得(看似)头头是道。以至于大家怀疑:导师席上说话的,还拍《小时代》的,是同一个郭敬明吗?看看郭敬明在节目中说了什么。
点评陈凯歌小组的《破冰行动》时,他指出明道和陈若轩的问题——你们的表演是话剧式的表演。接着一番论述,抛出一个概念:“表演的虚荣心”,结论:演员要学会克制。
听完你点头如捣蒜?看看其他导演的反应——李少红抿嘴,陈凯歌挑眉。
最精髓的是这个“薇表情”。
什么意思:不敢苟同。郭敬明说得有道理,没错。但根本没有说到这场表演真正的问题所在啊。
前提就错了——这可不是什么话剧表演,虽然是舞台上,可表演的环境相当于一个“胶囊摄影棚”,和拍影视剧的区别只在于“一镜到底”而已。
郭敬明的道理是说得不少,可你看最有资格说戏的陈凯歌是怎么做的?
点评陈若轩,他说:“我在你眼里看不出对方是你的父亲。”点评鄂靖文,他说:“我在你眼里看不到求生欲。”看到没,陈凯歌永远只说具体而微的细节,从不掉书袋。每次只说一个问题,但一说,就是说透一个问题,解决掉一个问题。
所以你看,听完郭敬明的道理,演员永远一头雾水,在领悟“上级精神”。陈凯歌的话,是让你豁然开朗,秒懂,一下就说中最核心的所在。
为什么说郭敬明的话术“没啥用”?
因为他说的话,是面向传播的,你听完会觉得好有道理,忍不住想点赞。但真正有用的话,是面向创作的,能够让演员获得实际的进步。这就是郭敬明弱点所在:他是“胜利”了,源于他太想赢,太想证明自己。而这,恰恰不是导师的心态,郭敬明是导师席上,唯一一个需要通过证明自己来获得底气的人。
他其实也是一个学员,一个来参赛的“导演学员”。
虽然自成名以来,一路大开大合的发展路程,不断的身份变化中,一直备受质疑。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耀眼而出的少年天才,到针对青少年市场的畅销书作家,再到开辟出版帝国的精明商人:开办杂志《最小说》、签约大量作者、搞作文竞赛......
以及跨界导演,四部《小时代》累积票房近18亿。成就了一个国产青春片郭字开头的“小时代”。与此同时。他也在成立影视公司、艺人公司,企图建立起一个他本人“深度绑定”的娱乐帝国。
但随着四部《小时代》的过去,也迎来了真正的“反郭敬明时代”。《爵迹》首映期间,口碑遭滑铁卢。和以往的质疑不同,这次,真正切中郭敬明的要害,以至于近乎崩溃说出:“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然而市场,从不信任诡辩,也不再信任郭敬明。几乎一边倒的口碑也让《爵迹》票房扑街,最终定格在3.82亿。以《爵迹》超过1.5亿制作成本计算,加上长达十个月的宣发费用,票房要达到五六亿才能够达到盈利点,亏钱板上钉钉。
即便如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再来。与《爵迹》几乎同时拍摄的《爵迹2》,褪去页游质感,视效上明显升级,再次定档。后来,一个众所周知的变故...与此同时,郭敬明的娱乐帝国也在被不少财经媒体唱衰。公司被注销、几位金牌艺人跳槽、包括《最小说》,曾经策划发行的几本杂志已经接连变相停刊。
回看最初起点,那个曾在几年内,连续霸占中国作家富豪榜头筹的“郭敬明”,早已消失在各种榜单中。而我们关于郭敬明的话题,早已从:郭敬明又怎么了?慢慢变成了:郭敬明去哪了?
对于《演员请就位》这个机会,身为评委的他或许比演员们还要珍惜。
一期《演员请就位》,能看到太多瓶颈之中的挣扎:比如明道,曾经的偶像剧一哥。却只能坦然回答:“刚才我演的,是我今年的第一场戏。”送给晚辈那张写着“尽全力”的纸条,也狠狠地刻着他想再次成为男一号的愿望。
还有包文婧,也坦言:戏龄11年,从未出演女一号。却从青春少女的戏路,熬成了娱乐圈家属的title。关于表演,她拼了命地想证明的两个字,是“自己”。
原以为是大牌,此处却再下修罗场。让他们选择残酷赛制,暴露目的、欲望和追求的是更加残酷的瓶颈。这其中就包括演了《新红楼梦》的于小彤;演了星爷《新喜剧之王》的鄂靖文;《我的少女时代》中的“林真心”宋芸桦;还有“阿娇”钟欣潼......
郭敬明,也一样。另一场竞赛就发生在评委席上,没有赛制,由观众直接打分颁奖。令他奔跑、奋战的不是冠军的奖赏,而是身后追赶的危机。
一场与市场的竞争,郭敬明需要的是一次次证明。证明自己是个合格导演、证明自己对电影有发言权、证明自己的牌子不会倒下,绝不能输。
他紧张、专注、小心谨慎、当仁不让。观察过所有拍摄现场的陈凯歌,给郭敬明的评价是:“严谨型,事无巨细,在拍摄现场事必躬亲。”
坦白说,这句评价没听出能耐,也没听出本事,只有苦劳。但这也是证明了,郭敬明拼了,先拼到手的,是一个“最佳辩手”的称号。然而,从掌握大把资源、在市场上风生水起的文化操手,摇身一变成为奇葩说辩手于他的事业发展而言,真的是一种胜利吗?
一套套学习委员式的影视术语串烧,可以唬住路人;一句句码得整齐的金句,可以博得好感。坐在写着导演称呼、靠作品说话的评委席上。只有成绩,没有作品的郭敬明,还剩下什么?
灯光、音响,准备好。
郭敬明请就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