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千源
1999年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一个叫《打气儿》的小品,让很多本就没有过年气氛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小品中扮演街道办官员的句号,对下岗分流的政策有怨言,而黄宏却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谁都能一帆风顺呢?谁这辈子不遇上点事儿。就拿我来说吧,我十八岁毕业,就到自行车厂,是先入团后入党,上过三次光荣榜,厂长非常器重我,眼瞅要提副组长,领导跟我一谈话,说单位减员要并厂,当时我就表了态,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一句台词便让很多家庭抹着眼泪关掉了电视。
1.东北往事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数以万计的工人下岗待业,上万下岗家庭意味着失去工作,衣食无着,以及生活的迷茫和没有经济来源的不安。那年的东北到处是唉声叹气的工人,他们早已习惯了工厂的一切,他们在工厂上班,在工厂吃饭,在工厂结婚,在工厂安享晚年,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无数东北人在痛苦中找不到自救的路。黄宏在小品中高喊:“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刘欢在歌中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但真正承受痛苦的人,却往往没机会说些什么。
九十年代东北的下岗潮,也就是2011年7月上映的电影《钢的琴》的故事背景。电影一开始一男一女笔直地站在镜头前,各自望向不同的远方。男人身后是残破的工厂和标志性的烟囱;女人身后是柏油马路和一片洋房。陈桂林和前妻小菊用极其戏剧性的方式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
下岗工人陈桂林失去工作后组织了一个小型乐队,以红白喜丧来维持生计。当他和前妻结束婚姻后,孩子的抚养权成为了陈桂林努力的目标。为了能够争取到女儿,陈桂林需要一架钢琴,他想过借钱去买,想过去学校里偷,在种种的尝试都失败之后,陈桂林组织了曾经的工友决定共同制作一架钢的琴。而电影就是围绕这一过程,在一个天空灰蒙、土地焦黑的衰败工厂,所发生的一系列荒诞且悲喜交加的故事。试想,一个又一个的白天和黑夜,一群被生活压得疲惫不堪的中年人,一群曾经为这工厂挥洒汗水却被工厂抛弃的人,重新启动起重机燃起炼钢炉,只为给朋友的女儿造一架钢琴。
随着改革从理论和口号一步步变为现实,一度以重工业为荣的东北沦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和重灾区。电影的最后工人们注视着两个大烟囱被拆除了,尽管人们留恋它,热爱它,为它申诉为它签字,却也只能接受并深情地注视它的倒塌,因为他们清楚,这已然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目送工业时代的消逝,以及目送属于工人们的工人阶级随之湮灭。
电影《钢的琴》的导演张猛、主演王千源、秦海璐都出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并完整经历了九十年代的东北下岗潮。他们对于东北的感情几乎让电影真实到仿佛那就是当时发生的东北往事。东北的种种特质都在王千源身上得到了印证,他有东北人的耿直豪爽和幽默感,也有与生俱来的安逸和洒脱,他既带着东北在工业文明时代的固执和忧郁,也带着社团文化所遗留的庄重感和仪式感。电影《钢的琴》也成为了王千源演艺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钢的琴》成就了王千源,王千源更成就了《钢的琴》。
2.小火熬制的人生
1972年出生于沈阳演艺世家的王千源却说:“演员是我最不敢想的梦想,我一开始没想干这行。”高中时王千源因为文化成绩的不理想,父母便送他去了职高学服装裁剪。当时的王千源已经学会了制作服装,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他决定要考上大学并专修服装设计,但是由于美术功底薄弱,1992年20岁的王千源两次从美院落榜,却在母亲的多报多考的建议下,机缘巧合被中戏的表演班录取,于是王千源便放弃了“裁缝”之路,掀开了银幕之旅。就是这样的阴差阳错,成就了一个东京影帝。
表演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了四年表演的王千源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演了整整四年的太阳、大树、石头、风。当时拿着300元的月薪,却住在月租450元还漏雨的屋子里,他为了赚些外快补贴家用还和同学开过餐厅。看似耽误演艺事业的一段经历,在王千源看来都是宝贵的,这一段表演风、石头、太阳的经历,让他学会了怎么把人的感受赋予在这些没有生命的事物上,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变的尊重每一个角色。如今的他,很感恩那段在儿艺表演的时光,感恩人生中的每一次遭遇,那些遭遇如今看来都是奇遇,他回想从前觉得没有一点是浪费,都拼凑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就像张猛评价的那样,王千源是慢工出细活,小火熬制的。
王千源接受了中央戏剧学院四年的教育,又在儿童艺术剧院得到了演员品格上的再造。十余年的配角生涯,他沉潜打磨了自己的演技,一遍遍端正自己对艺术和角色的态度。他是一名演员。
王千源第一部出演的电影是霍建起导演的《赢家》,他饰演一位胳膊有残疾的运动员,是男四号。为做到真实,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练习用牙齿和右手系鞋带,不幸的是,偏偏这段表演的胶片在洗印的时候洗坏了。但剧组为此又专门在北影厂里面搭了布景,让他重新演了一遍,这让他更加坚信,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在《解救吾先生》中,王千源为了体会罪犯华子的眼神,观察夹克上豺狼弃狗的眼神,揣摩豺狼般的感觉。他为营造亡命匪徒的心境,三天断水,七天不洗头,熬夜不睡觉,数天不和人交流,甚至不敢回家体验家庭的温暖。他说:“一个人熬夜不睡觉的状态,不是化妆能够呈现的,一个人不睡觉强打起精神的样子,也不是靠表演能够呈现的。为了去演好这种状态,你只能去体验。体验是很重要的,有时体验大于表现,但也需要你去表现;但也有时表现大于体验,但你还是要去体验。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戏的风格等很多因素在体验和表现中灵活转换。”
王千源演了十余年的配角,《荆轲刺秦王》里的赵使,《金锁记》中阴险的陆荐云,电影《漂亮妈妈》中跟巩俐吵架的路人甲,这些一瞥而过的小角色,王千源都会用心体验并精雕细琢。他一路埋头前进,直到《钢的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才受到真正的关注,他却对多年的沉潜心怀感激:“幸亏没早成,慢慢来才稳得住劲。”
3.“上此虐了刘德华,这次虐了郭富城。我很过瘾。”
由连奕琦执导,王千源、郭富城主演的电影犯罪题材电影《破·局》已在8月17日上映,电影《破·局》改编自2014年的韩国电影《走到尽头》,韩版跌宕起伏的剧情受到了广泛好评,令人惊喜的是这次改编的电影《破·局》不论是从演技还是剧情,相比韩国电影《走到尽头》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破·局》在故事上采用很常见的“双男主对决”的情节模式,但出彩之处在于《破·局》不同于以往的“双男主对决”情节上的明确正邪之分,无论是郭富城所饰演的高见翔还是王千源所饰演的陈昌民,两人在剧中都是警察的身份且都有自己的阴暗面,两人之间的争斗不存在正邪之争,更多的是小邪与大恶的争斗。
剧中郭富城所饰演的黑警高见翔谨小慎微,从电影的一开始高见翔便在脸上写满了一个“丧”字。因为母亲去世,要回家奔丧,但在奔丧路上又不小心撞死了人,回家之后还要接受疑似受贿的调查取证,同时还要处理尸体,终于将尸体藏进棺材之后,棺材内却想起“我等着你回来”的手机铃声。每一个事件都能引起一个戏剧冲突,在高见翔终于认为万事大吉时,作为双男主之一的王千源,才哼着“我等着你回来”粉墨登场。相比高见翔的胆小怕事,王千源所饰演的反派陈昌民鬼魅嚣张,像个疯子。两个男主在性格上的极大反差制造了一种戏剧的张力,王千源的登场将这场游戏正式摆在了明处。一个设局,一个破局,这场“猫鼠游戏”才刚刚开始。
而在2015年9月30日上映的电影《解救吾先生》中王千源所饰演的反派“华子”真实而邪恶,将一个亡命之徒呈现在荧幕前。电影《破·局》中王千源在《解救吾先生》之后再次奉献出炸裂演技,一边狂虐郭天王,一边高呼“你怎么不心疼我”,疯狂中流露出一丝变态。当问到两次饰演反派的区别时,王千源说:“在电影《破·局》中所饰演的反派陈昌民不同于《解救吾先生》中的华子,是写实的你能感受到他是真实存在的。但《破·局》中的陈昌民是一个脸谱化的风格化的坏人,生活中不存在的,虽然都是反派但他们的差别也是很明显的。我有信心,这次的表演不会比《解救吾先生》的表演差。”
电影中王千源继电影《解救吾先生》之后再次出演反派,王千源在采访中也笑道:“上次虐刘德华,这次虐郭富城,演的很过瘾。”问及再次和天王合作在电影的拍摄中,和郭富城有没有发生什么其他的趣事时,王千源说:“其实我和郭富城在一起工作我们都会很认真很专注。每天白天工作过后郭富城都会去锻炼骑单车,为他之后的演唱会保持体力,他是一个很刻苦的人。我本以为他已经可以吃老本了,但他确实没有,拍戏过程中他骑摩托蹭伤了胳膊,马拉西亚的天气炎热,他也坚持穿着长袖,本来三天可以恢复的胳膊十几天都没有完全恢复。从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认真、坚持、忍耐等。而且郭富城是一个善于调节别人情绪的人,比如早上一开拍他就会跟大家聊聊天,跳跳舞,让大家一天都保持着一个好的情绪,所以和他在一起创作我们都会很放松。”
电影《破·局》中悬疑迭起的剧情环环紧扣,影片的后半段逐渐将故事引向动作片类型,特别是在洗手间那场打斗戏,拳拳到肉,极具写实感,郭天王被王千源拿厕所水龙头插到嘴里狂灌,惨不忍睹。然而,即使在如此紧张刺激的暴力场景中,导演仍然不忘为影片增加一些黑色幽默的调侃,让王千源奉献了一记温柔的“摸臀杀”,还充满爱意地加了一句:“你这大屁股可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对于这样剧情的设计王千源说:“摸屁股那段让很多人记忆深刻,但其实那一段是我们拍摄中的一个即兴发挥,因为我要去看他身上有没有抢,我们贴的很近,我摸完他的腰正好可以摸到屁股,其实那一段就是一个即兴发挥。记得我们第一次摸屁股的镜头很短,说完话我们就分开了,所以没有继续往下演。但第二次在洗手间的那段打戏,我又摸了郭富城的屁股,这次他就有反击了,他说:‘我最讨厌别人摸我屁股,还摸的那么久。’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场的一个即兴发挥,包括我甩着手绢起跑的那一段也是即兴发挥。”
演员是个特殊的工种,在很多方面都受到的了很大的制约。打个比方,一位40岁的演员完全有能力演18岁的少年,但当观众看到这段表演时就会跳戏,演员他可怜就可怜在这儿,他们是在用肉体表演。王千源说:“我做这个工种,在自身努力前提下,特别希望得到大家尊敬。我真的对演员这个职业没有特别的爱,对表演没有死去活来的那种爱,可是我干这行还是挺认真的,对自己的每个角色不会糊弄。”
王千源对名利没有太大的感觉,骨子里便透着一种泰而不骄,不务空名的气质。不论是做服装设计还是做了演员,他始终不把个人情感上的喜好放在第一位,而是始终把活儿精放在首位。当娱乐圈中越来越多的人都深信“出名要趁早”时,当许多还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气偶像加入到演员行列中时,王千源不着急,他知道他是演员,他只想演戏,好好演戏。
撰文:狄仁六、安心
采访:狄仁六
编辑:Maggie Lin
排版:单小惟
部分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