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再发新作:《千字文》《宋词》《元曲》

窦唯再发新作:《千字文》《宋词》《元曲》

淘漉音乐 内地男星 2020-09-21 19:28:44 1325


日前,在《乐队的夏天》里,野孩子坚持选择改编自认为的国风歌曲《竹枝词》而退赛,一度引发热议。



野孩子坚持自己理念的选择之余,也将一个问题抛到了大家的面前——什么是“国风歌曲”的标准。

简而言之,互联网上讲的“国风歌曲”,主要是专指一些在乐器、歌词、曲韵方面刻意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流行音乐。

但一切又不是这么简单,文化和文明——其中当然包括摇滚乐——从来都是个融合的过程。

所以当摇滚乐进入中国之后,必然将和中国的一些原生文化再次融合,焕发新的神采。

崔健

比如崔健很早就尝试将古筝和箫笛加入乐队编制,有效的融合形式之中,民族乐器不仅是功能上的补充,更是一种中国精神的体现。

说到对中国精神的体现,窦唯自然是绕不开的名字。
 
窦唯自从《雨吁》开始,即在摸索用摇滚乐的乐器去表达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意蕴,是一种更有层次的“国风歌曲”。


从“不一定”,“译乐队”到“不一样”,“暮良文王”,再到和文智湧的新组合“朝简”,窦唯的音乐越来越安静,剥离了热闹的现实,通往音乐本体。
 
他的作品和生活都极有传统文人士大夫式的气质与情趣。

创作中,他是一个极其勤奋,音乐至上的人;生活中,他也很符合中国人对“竹林七贤”式古意的幻想,比如刘伶、嵇康那样的无欲无求却放浪形骸,不修边幅。

大多时间他低调地大隐于市,缄默从容,但在重大社会事件面前也会偶然发声。


今年初夏,朝简就用《后疫》等3首歌做了2020年家国记录的注脚,清晰地表明窦唯仍时时将目光投向社会与现实,并非一个拘于小我的山栖谷隐之人。
 

8月初,朝简组合又以“蒙学”经典为题材出版了《三字经》和《百家姓》。

今天,“蒙学”题材第三曲《千字文》,以及另两部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宋词》《元曲》也在网络首发。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

窦唯以此1000字作为歌词文本,既非叙事也无抒情,仅以他儒雅沉稳的嗓音逐字念完。

若想理解窦唯的创作意图,这千字文本基本是份无效的说明书。

窦唯近年时常做无词之曲,但和后摇滚又有所区别。

后摇滚中,情绪意境是最核心价值。而窦唯的作品,意境情绪固然是重头戏,但他喜欢草蛇灰线的布局,布置一些干扰人注意力的其它内容于前,反而让人觉得他的意图远不仅在那一点乐器声音的追求上。


窦唯是个纯粹的音乐人,绝不是一个只关心音符而思想狭隘的乐手。
 
《千字文》是国学启蒙经典,本来就没有具体真实的情节内容,所以除了窦唯磁性的声音,不去关注歌词其实也无妨。

歌曲刚开始有点像他在《艳阳天》即已熟练拿手的,一种从New Age,World Music或者Trip Hop中来启发,被窦唯玩出他独属的迷幻味,有时无声胜有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背景噪音才是真正的主角。
 

这首歌长达45分钟,内容庞杂宏大,第一个变化在第8分钟前后,如果说一开始的迷幻还比较平静优美,那么这时候一些矛盾惶恐晦涩的情绪溢了进来,连他的嗓音也加上了失真的效果器,仿佛就要败退到最远的暗黑处,不知不觉天地间下起了湿答答的雨,好像今天有什么不安之事将要发生……

其实这段音乐还挺符合大家对窦唯“弃世成仙”的想象(愿望)。

第12分后,有古琴和钟吕的声音进来驱逐了那种不安,此时窦唯的朗诵腔调从一开始的无动于衷,也变得带上了信徒的虔诚,音乐寂寥,时间于此流转慢滞。

直至第20分50处,随着低声部和节奏组的逐渐回归,我们才终于又回到那个祥和安宁的,波光粼粼的开篇意境中。
 

无论古今汉语的变迁多大,文中有多少字你不认识,只要你对中国文化已经有所辨认,那么你是能听懂这首歌的。

你能听出这首“歌词无用”的歌,它的主角确实也就是“中国文化”,而不是“某个熟悉中国文化的人物(所遭遇的故事)”。

窦唯在做的事,就是用当代的乐器去表达已经沦丧异化的,抽象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博尔赫斯曾经写过一篇以“时间”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书中出场的人,都是博尔赫斯为讲述他的时间观而设置的RPG人物。

因为是为抽象观念而写作,而不是为戏剧性冲突和具体人物命运而写作,所以博尔赫斯是被称作“为作家写作的作家”的,那么窦唯呢?


也许窦唯确实是个有着“遗世独立”想法的人。

所以在《宋词》中他挑选了数首宋代名词为之谱曲,并且留言:“借古人文采,荣幸以配乐相和。”

《宋词》中收录的包括《宴山亭》《望海潮·八六子·满庭芳》等几首作品。

此《宴山亭》为宋徽宗赵佶所作之《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徽宗是宋代著名的踢球皇帝,艺术家皇帝,有后人评论他“做其它事都可以,就是不堪当皇帝。”该词是赵佶被人掳掠北去途中,见杏花而怀念故国的伤怀之作。

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对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感怀,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第二曲则集结了三篇宋词《望海潮·八六子·满庭芳》等等,作者秦观,和柳永相似,都以“婉约”词风著称,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窦唯也贴近秦观之“慢词”特点,朗诵语速始终维持很慢。

另外,这首曲子中使用了很多钢琴的成分,有点意外。
 
当代中国人对“清平乐”、“渔家傲”这几个词牌名比较熟悉,可能是因为毛泽东填了大量的“清平乐”词牌的词。

第6曲则是集结了4位宋代词人的词作的《清平乐·忆少年·渔家傲·洞仙歌》。

其中《清平乐》借景伤怀,表达了对昔日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忆少年》乃作者为告别历城所作;《渔家傲》情感较为复杂,同样是借伤春惜春的感怀,去表达作者思想中及时行乐的豁达,以及人生失意的哀愁。
 
宋词一向以淡淡的忧伤感著称,这种婉约感也贯穿于宋代艺术领域中,成为人们欣赏宋代艺术的原因之一。

窦唯此次制作《宋词》专辑,规避了豪放一派,选的尽是哀婉的词作,有种宿命的感觉,音乐中也总带着北方秋天的那种澄澈。


《元曲》中收录了《朝天子·梧叶儿》《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小桃红》等8首作品,窦唯此次选择的都是散曲。

《朝天子》是首小令,“真山真水真图画”,文字重叠在窦唯意境安详的吟咏中呈现出一派规律之美。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中提及的苏东坡与“梅妻鹤子”的林逋,都是有高节又有情趣的人,听窦唯念及,很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水仙子·四块玉·红绣鞋》则恰好体现了元散曲的晶莹婉丽与痛快淋漓,《水仙子·讥时》冷峻尖刻;《水仙子·乐清箫台》壮阔清丽;《四块玉·闲适》参破红尘;《红绣鞋·湖上》恬淡悠游,钢琴叮咚间,窦唯的嗓音又多了一份悠然的旷达,同时建立起新与旧的氛围。
 
《醉太平》来自于元代文人汪元亨的《醉太平·警世》,窦唯取来谱曲,氛围音乐的底色上,名为警世,实为抒怀,还是那句话,隐士在一直冷眼看着世界。
 
《宋词》与《元曲》中,合成器的旧音乐带有暖意,而文智湧的小号则带来一丝凉意,但又在氤氲的氛围内扩展开空间,所谓合作与融汇,这大约就是最好的一种。

“极尽古朴雅趣,以求本土源韵。”窦唯如此说也是如此做。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朝简主页收听。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