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欣 | Being is always the being of a being

谢雨欣 | Being is always the being of a being

版四 内地女星 2024-05-09 19:11:41 67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

谢雨欣

作品尺寸:装置本体:60*200cm,含铁粉: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不锈耐酸钢、高纯铁粉、柔性磁铁、

步进电机、重力滑块结构、八音盒

指导教师:李帆


此装置的灵感来源是干式黄金磁选机,原机器的用途是分离黄金。在此本人利用了原机器的运行逻辑,以三句话的形式呈现了我们一直追溯的问题。三句话的作者分别出自不同年代、地域、性别,看似人类中心主义的话语之间相互联系,这些动机贯穿着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直至对未来的影响。展厅中回响的旋律是《哦,苏珊娜》,这首歌曲的含义在人类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迭变,由早期的情歌转变为淘金热时期的传颂歌曲,直至今日,此歌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正如历史一样。

Being is always the being of a being

Yuxin Xie 

Work size: Installation sculpture body: 60*200cm, 

including iron powder: variable size

Material: Stainless steel, high purity iron powder, flexible magnetic, 

stepper motor, gravity slider structure, sound device

Tutor: Fan Li 

The inspiration for this device is the dry magnetic gold separator,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machine is to separate gold. Here I use the operation logic of the original machine to present the problem we have been tracing in the form of three sentences. The three sentences are written by different generations, regions, and genders, and the seemingly anthropocentric discourse is interlinked, and these motivations run through every stage of human development, right down to their impact on the future. 

The melody reverberating through the gallery is "O Susanna," a song whose meaning has changed over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from an early love song to a Gold Rush anthem, and to this day, the meaning of the song has changed, just as history has.




现场图片

无解说版视频


解说版视频






创作线索梳理


三本书的写作   2021-2022


书籍渲染图

书籍实拍图

本人研一的学习生活是由三本书的写作学术研究构成的,关于自我,剖析艺术家案例,对自身创作线索的梳理,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本书《左行上线》(2021.9-2021.11.15)

客观地对自身进行剖析和了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第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本人阅读了大量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相关的理论,试图用一种客观的视角剖析自己,让“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从而形成客观理性的分析。在此期间本人也阅读了有关地域、人类学、存在主义、本体论等等相关书籍,如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加斯东·巴什拉的《火的精神分析》等。在阅读内容的同时也学习各位老师的写作手法,为日后的学术工作进行技能铺垫。


第二本书(2021.12-2022.6)

在第一本书写作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有关于本体论的话题还是一直深深地吸引我(本科时的论文研究对象),在第二本书选择艺术家分析的时候,我便想从不同角度去进行艺术家的个案研究。

首先,本科的毕业创作于我来讲是一次挑战,作品中用了一种从未使用过的金属材料——镓。在与材料博弈的过程我思考了很多,对于怎样驾驭媒介是一个我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材料的属性和想表达的观念是否匹配,我总是在思考怎样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去利用材料,而没有用一个应用者和发现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因此,我在选取想要研究的艺术家的范围的时候,便从材料的角度出发,去寻找相关的案例。

其次,在第一本书写作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有关于本体论的话题还是一直深深地吸引我(本科时的论文研究对象),我的本科毕业作品的呈现是以事件作为主导,作品的题目取自一个新闻标题,但其最后是想讨论一个关于本体论的话题。艺术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我想持续从本科阶段发展来的创作线索,因此,最后我选择了三位艺术家,分别是雷切尔·伯威克、伊莲·斯图尔特文和雷切尔·怀特里德。

在全文的结构上我想分成前篇和后篇,前篇主要是以雷切尔·伯威克作为主要艺术家分析对象,以研究她的创作方法论为主,后篇是以伊莲·斯图尔特文和雷切尔·怀特里德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其观念与材料的结合为主,也就是创作本体语言的研究,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对于艺术与社会的融合探讨。其中参考了艺术家官网,参展资料、外网文献以及一些国内外的艺术研究文章作为依据,以艺术家的作品作为时间梳理线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研究使自己的创作思路更加清晰明确,能更好的驾驭媒介材料及社会公共话题。


前篇:存在的最后一刻:Rachel Berwick 雷切尔·伯威克

全篇的行文逻辑是以雷切尔·伯威克作品的完成时间作为线索进行梳理。在此篇中,本人将从三个角度对雷切尔·伯威克的作品进行讨论。

第一个部分是 《“遗失”》,本人从伯威克的童年切入,寻找到了支持她创作的源泉和方向。并且探讨了伯威克是如何找到适合创作的媒介材料,着重探讨材料的推进转换过程——从固体材料转向非实质材料,实现观念上的传递;

第二部分是《是那只鹦鹉却又不是那只鹦鹉》,本人从“复数性”的角度切入分析作品的创作形式和媒介语言,和伯威克观念中“存在”和“遗失”的解读;

第三部分是《合作》 ,主要通过具体作品讨论艺术家的合作模式。

—— 向右滑动 ——


后篇:复制 复制:Elaine Sturtevant 伊莲·斯图尔特文

第一章《复制不是复制》,首先,本人从斯图尔特文创作时代背景切入,借由波普艺术的发展佐证斯图尔特文创作的初衷——“重复”即物质占有和艺术的关系上;其次,本人主要从斯图尔特文所关注的话题以及斯图尔特文创作形式的变化进行讨论;最后,文章会介绍斯图尔特文与同时代人的思维平行,包括本人对“复制”一词与“隐喻”概念联系的理解;

第二章《重复的重音》主要想探讨斯图尔特文与其时代的关系,斯图尔特文与挪用艺术的发展,以及斯图尔特文从被时代质疑到被时代认可的经历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进行详细说明。

—— 向右滑动 ——


后篇:由此可见及由此不可见:Rachel Whiteread 雷切尔·怀特里德

与前篇伊莲·斯图尔特文主要由其当时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探讨作品的方式不同,本人会以一种更加个体化的方式,去研究雷切尔·怀特里德的作品,她作品中细腻又克制的表达与其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她用一种非常公共性的表达创作出了一件件私密而又隐晦的作品。本篇本人会以两个章节来对雷切尔·怀特里德进行分析与讨论:《对立性存在》与《个体的无象征性》。

在《对立性存在》的章节中,本人会以两组对立的关系词来进行阐释:第一组是坚硬的、柔软的。在这组关系中,本人主要由其作品介入进而分析怀特里德的性格特点以及作品所选择的材料属性;第二组是私人的、公众的。在这组关系中,本人从怀特里德的童年回忆和生活经历的角度出发去谈及其对作品的影响,包括怀特里德是如何通过作品重新界定私人与公众的关系。在当本人梳理完她的作品脉络时,她的性格和“本体”存在于她的每件作品之中,宏观的主题下藏匿着属于她独特的个人气质。

在《个体的无象征性》的章节中,本人主要想探讨怀特里德是如何利用“无象征性”的表达与自己的创作观念结合,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提炼成一种公众感受,这也为本人今后的创作带来新的思考方向。

—— 向右滑动 ——


部分研究过程、阅读书目、文献来源

—— 向右滑动 ——



第三本书《原版 身份 边界》(2023.1-2023.3)


全篇文章分为三个章节,以原版、身份、边界作为三个主要视角展开对于版画概念的延伸讨论:

在《原版:何为“版”》章节中,本人会从版画本体语言的角度,从复数性、间接性等版画传统语言中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和延展,试图拓宽版画思维的边界。《版画的复数性》一节中,本人通过东西方版画发展史进行对比论述了不同时代“复数性”至于版画的内涵,并以徐冰老师的作品为例作证“复数性”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转换;《版画的间接性》一节中,本人从个人实际创作经验出发,从五个角度分析了版画间接性带给艺术家们如何具备当代创作的能力。此文章也成为了日后毕业论文的雏形。

在《身份》章节中,本人主要想通过自身平时的创作思考和具体案例分析当代版画家们是如何利用自身版画思维能力进行创作的。

在《边界》章节中,本人主要从宏观的时代进展历程的视角下出发,寻求新的社会性的创作方式,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 向右滑动 ——


其他研究(2023-2024)

关于箴言版、艺术介入社会话题等研究

—— 向右滑动 ——





材料试验(媒介角度)   2022.10-2023


‍‍

一些可能关键词:
解析、尖锐和柔软的矛盾对立、轻盈

经线与纬线的拆分与重组

有形的线至无形的线——关于磁的实验

—— 向右滑动 ——

部分实验记录





毕业创作过程


资料调研(地貌)


从本体论的观念角度出发,我总是试图阐释关于本体存在的话题,怎样才能佐证个体的存在?这让我联想到研究生一年级时从地域角度对自身的剖析,在阅读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看见与被看》一书中,我得到了启发,个体的存在和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顺着这条线索,我便好奇从卫星图片上寻找自己老家(黑龙江大庆市)的住处。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湖泊一一展现在我的视野中。

家乡卫星图片


我的家乡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城市,由于石油的开采原因,很多村子都会搬迁,因此也能在卫星图上看到一些城市搬迁遗留下的痕迹。

那么,有没有其他地域也是如此?我扩大了搜索范围。顺应找到了如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貌变化问题。


部分资料调研


此时我便发现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金矿开采问题,以及黄金金价持续上涨的社会现象。我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一种“对于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物质性依恋”


于是我便搜集了大量关于黄金和淘金热时期的资料和历史,发现了很多很有趣的线索,在查询的过程也很像侦探破案一样。


—— 向右滑动 ——
部分资料调研





媒介材料试验


—— 向右滑动 ——
关于磁的选择和3D打样实验



关于铁粉的选择和实验


建模及工厂制作


装置图纸


现场测试图


创作过程


部分其他作品



2020年6月10日位于波士顿市的哥伦布雕塑被毁



(116.4°E:39.9°N)



Ten thousand impacts

You can hear me

STAR

Instantaneity and Immutability I/II


从附中至今,我已在美院读书11年,借此机会也是对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做一个总结。

本人很幸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良师与诸多好友,在生活学习中给予我力量。感谢李帆老师六年的栽培,在学习生活期间为我提供了很多关键性的建议,感恩遇此良师。也感谢武宏老师在学习期间对我的关照,我会一直牢记于心。感谢程毕迪斯在毕业创作期间对我的陪伴和支持,创作期间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你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面前,和我共同思考解决办法。感谢家人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您们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感谢读研期间认识的朋友们,我附中的老同学们,感恩遇到善良的你们。最后,我想和不在的爸爸说,你的女儿又成长了。


幸运的,热爱的,充满热忱的。左行上线,心怀暖阳。







谢雨欣

1997年

黑龙江省大庆市


教育履历
2013-2017年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同年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2017-2021年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
                同年以全系综合成绩第一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2021-2024年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方向:版画概念研究,导师:李帆)

参展经历

2024年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4年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精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3年 “千维之梦”(马来西亚吉隆坡MIACC美术馆)

2023年 课展融合 中央美院五号楼旋转楼梯展厅(中央美术学院)

2021年 中央美术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精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廊坊美术馆)

2021 中国青年版画展(中国版画博物馆)

2021年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0 九大美院在校大学生优秀作品展(广东省玉明美术馆)

2020年 第十届青春·足迹中央美术学院主题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

2019年 第九届青春·足迹中央美术学院主题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

2018年 第八届青春·足迹中央美术学院主题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

2015年 附中下乡作品展 中央美院附中美术馆(中央美院附中美术馆)

收藏经历

2024年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收藏于悉尼白兔美术馆(White Rabbit Gallery)

2021年《2020年6月10日位于波士顿市的哥伦布雕塑被毁》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

2020年 《瞬时性与永恒性》、《艾洛斯特拉特》收藏于广东省玉明美术馆

2018年《时代·工业·我们》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

获奖经历

2023年-2024年 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22年-2023年 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21年-2022年 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21年 本科毕业作品《2020年6月10日位于波士顿市的哥伦布雕塑被毁》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

2021年 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21年 获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优秀毕业生

2021年 本科毕业作品《2020年6月10日位于波士顿市的哥伦布雕塑被毁》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一等奖

2019-2020获得国家奖学金

2019-2020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一等奖

2018-2019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三等奖

2019-2020学年中央美术学院三好学生

2018-2019学年度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二等奖

2018年获第八届青春·足迹中央美术学院主题创作展罗工柳青年创作一等奖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半步奖”,“一步奖”







THE END

感谢观看

添加注明来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