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炸(珞思节目研究组)
因为首期52城收视率排在周六档第七,占据东方卫视这样的一线平台,背靠北京文化这样的实力出品方,对定位于“励志”“成长”的少女组合养成综艺《加油!美少女》来说,如此首发成绩,不得不说小有遗憾。
胜利表现是最大亮点,这句话你收了没?
其实是说:他生气了……
前有《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的先声夺人,后有《夏日甜心》的虎视眈眈,夹在中间段起跑的《加油!美少女》,心理负担感应该还是蛮重的。
对比以往的类似综艺,《加油!美少女》不设淘汰、志在打磨少女们从原石成长为钻石这一过程的立意,充满励志感却貌似又少了戏剧性。导师之一的黄晓明,在节目开始就宣读基调:“这里没有一夜成名,只有放手一搏的坚持和蜕变。”
在处处充斥成功学鸡汤的社会风气下,在讲究反转、冲突的综艺环境中,《加油!美少女》的“和平宣言”,颇有点“背道而驰”的意味。强调努力过程,淡化竞争结果的“皆大欢喜”,让看到众多妹子同台就自动进入“甄嬛传”模式的群众各种不适应。
首期过后,网友对节目的槽点主要集中在“山寨”和“剪辑”。
前者指控的是与韩综《PRODUCE 101》的“外形”类似,少女墙,自由选座,才艺展示后划分实力等级等环节设置雷同;后者针对的则是少女墙背景人数忽多忽少的穿帮,后来的网络版将自由选座环节放在了开头,其实才是更自然合理的叙事思路。
客观说,作为事前被寄予超高期待的《加油!美少女》,开篇亮相的确不太符合部分人对一支“绩优股”的预判。尤其在54名候选少女颜值超高、实力过硬的前提下,首期节目的松弛,出乎看客的意料:这哪里是印象中充满残酷厮杀、心机黑幕的竞争舞台,完全没有体现出怀揣星梦的少女们“我要成名”的迫切需要嘛?
如今已建立口碑的《PRODUCE 101》
播出之初也被质疑抄袭AKB48总选形式
先聊聊与《PRODUCE 101》的“撞脸”。这档由韩国Mnet推出的综艺,于今年1月播出,共11期节目,由在中、日、韩三国存在感均不低的张根硕主持,朴嘉熙、裴允静、Cheetah、JeA、金圣恩为练习导师,是韩国第一个“经纪公司企划女团”的出道选拔计划。
韩国46家经纪公司向节目输送了共计101名女练习生,通过竞争比赛,最终,获得导师和观众投票数最多的前11名,以Mnet旗下艺人的身份,用I.O.I组合的形式出道进行为期一年的演艺活动。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因为同是从上百名候选少女中选出女团成员,相同的三角形构造舞台,握手粉丝见面会,还有给成员们注射感冒预防针,测试成员们的人性等高度重合的设计,《PRODUCE 101》一播出就引来韩国网友的质疑,认为节目照搬了日本AKB48总选形式。
上面是《《PRODUCE 101》
下面是AKB48总决选
这就尴尬了……
彼时,《101》制作团队统一的灭火口径,是“我们节目是101个练习生中留下11人出道,是不同公司的练习生竞争的国民投票节目”。
是不是很妙?这情景看着实在眼熟。眼下汹涌席卷《加油!美少女》的口水,原来在几个月前,就“淹”过一次《PRODUCE 101》。
可是,随着节目的一期期播出,韩国美少女们开启圈粉雷达,曾经的“槽点”慢慢蒸发,粉丝滤镜过滤掉一切不和谐杂音,余下的是良好口碑——节目立足韩国娱乐土壤,玩出了思密达气质。
为什么敢这么讲?众所周知,韩国是娱乐化程度十分高的国家,在韩国,每20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已出道的艺人,真正做到了:男神多如狗,女神满地走。特别是韩娱圈根深蒂固的练习生文化,遍布该国大大小小、专业性质各异的娱乐经纪公司,无论是演戏还是唱歌,都要先从“练习生”做起。
《PRODUCE 101》TOP22 练习生
《1st Look》制服画报
《PRODUCE 101》的聪明之处在于,将韩国的举国“练习”成名体制,作为节目的核心看点:最厉害的与水平一般的经纪公司,他们的练习生会怎么PK。说白了,看似一场少女们“肉搏”争夺出道名额的排位战,隐藏于背后的,是众多经纪公司和电视台的各取所需。
节目对选拔出的女团的出道细则值得玩味:以Mnet旗下艺人的身份,用I.O.I组合的名义发表单曲,进行为期一年的演艺活动。
看到没有,少女们拼得头破血流的出道机会,有效期不过一年。一年之后,I.O.I成为“历史”,11名成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经纪公司达到了替旗下新人刷存在感的目的,电视台则通过节目赚到吆喝和广告。
要知道,本身就具备强悍运作实力的SM和YG两大造星工厂,根本没去捧场Mnet的这场“女团养成运动”,正如《PRODUCE 101》第一期节目里暴露的,参与其中的绝大多数经纪公司,都是默默无闻之辈,因为自身缺乏捧红新人的能量和途径,才会和电视台结成利益同盟。
《PRODUCE 101》的本质,是基于韩国庞大的练习生资源以及练习生迫切出道渴望之上的名利产物。
从这点上来说,在缺乏练习生制度的中国娱乐环境里,电视台和节目出品方在策划《加油!美少女》之初,决心要走的,注定是一条和韩综截然不同的路子。
深入全国80多所艺术院校,寻找有潜力、有资质的苗子;反过来,对于那些就读艺术类院校的姑娘们而言,参加《加油!美少女》,更接近于一次青春成长期的自我试炼,而非从小以当明星为目标投入练习生涯的殊死一搏。
对呀,都夸上天了
这是一个没有巨星的平民化时代。“邻家偶像”成为流行,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的蜕变成长,努力证明我可以。在54个少女的身上,每位观众应该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她们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各有特点的。
在观感上,《加油!美少女》很明显的一点是:从学员到导师,都是快乐的气场,几乎没有让人狂捏一把汗的紧张刺激,综艺感强过了竞争感。
一般来说,心直口快的导师会构成节目戏剧冲突的重要来源。《加油!美少女》的四位导师尽管也有自己清晰的评判标准,该直白表达的时候也不弯弯绕绕,但更多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气氛,鼓励为主,肯定居多。
这种画风对于观众来说是迥异于过往的。羽泉和黄晓明不算是综艺新鲜面孔了,这一次的风格更接近年轻人的萌,让人耳目一新。
胜利带来了很大一部分的节目原始粉丝群,BIGBANG是亚洲乃至国际当红的组合,他应该算是其中最有综艺感的成员,在节目里有点燃全场气氛的能力。虽然是韩国人,几乎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
经纪公司包装下的偶像人设有风险
观众伴随式成长起来的原生态“邻家偶像”生命力更持久
什么角度笑起来最好看,上节目需要怎样的谈吐,面对粉丝要保持何种状态,谁是舞台中心,谁是艺能担当,谁负责撑起组合门面——成熟的造星工业环境中,一个偶像组合从出道伊始,面对公众的,就是举止严丝合缝、分工细致明确的完美包装体。
比如他咯
现在流行的说法,叫人设。也就是说,经纪公司在团体的前期打造中,对组合的人数,成员的外貌、性格、才艺,甚至少男少女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方方面面,都经过精准周密的打磨和改造。
拿韩国造星大拿SM来讲,从Super Jounior到EXO,人海战术+中韩市场,团体在诞生之前,已经朝着要征服的文化区域来打造。动辄上十个成员,除了外形,让观众如何区分,短时间内找到记忆点?鲜明的性格设定尤为必要。
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从韩国“回巢”的EXO中国四子,起初给中国大众的印象,无非是“在韩国出道的中国欧巴”。能够让观众对四人形成清晰的、对号的认识,得益于韩国造星流水线精密的设置。
鹿晗的阳光,吴亦凡的高冷,张艺兴的呆萌,黄子韬的鬼畜四次元,这些鲜明的个性标签,毫无疑问,帮他们迅速打开市场认知。
至于是否他们各自本身的真实性格,重要吗?
而这套经无数爱豆验证过的人设体系,最大的危险系数在于,偶像在笑纳其带来的大把名利的同时,也背负着“人工养成性格”随时坍塌的风险。毕竟,如果包装而成的“设定”和本尊个性相距甚远,能维持多久,便是考验。
国外的有金贤重、朴有天,近的有这两天承包热搜的李易峰、吴亦凡,一旦负面事件与偶像的一贯人设背道而驰,完美形象所产生的利益链条,就难以避免受到波及。
目前看来,《加油!美少女》伴随式成长的节目进程,呈现出来的,是完全有别于成熟造星体制的原生态放羊式养成。
前面说了,由于国内目前还不具备成熟的练习生氛围,入围“天团储备”的54名少女,除了少数从事过社会工作,绝大多数妹子,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类院校。
这意味着,呆在中国式“象牙塔”环境里的姑娘们,还保留着最珍贵的原汁面目。三个唱生日快乐歌都走调的女生搭成组合,这在造星工业成熟的日韩偶像节目里,绝对是要被“拉黑”的对象。
可反过来说,三个妹子的大大咧咧,“无知者无畏”,恰恰正是她们那个年纪的标配。弹着吉他,哼唱着Tfboys歌曲的彭歆媚,这位马来少女还没来得及校正牙齿,但东倒西歪的虎牙,谁说不是少女纯粹的天真。
颜值超高的郭小炜并没有一帆风顺
长相平凡,可以通过化妆变美;唱歌难听,可以借助学习改善;不会跳舞,可以加强练习提高——舞台提供给少女们的包装,唯独不包括的,就是改变性格。
TFboys三小只为什么那么红?因为广大姨母饭、姐姐饭,视他们为儿子、弟弟,陪伴着他们经历从网友群嘲到蜕变为正能量偶像的成长日常。
第一期要给这个坐上王者之位的妹子
给你勇气打满分,你狠!!!
这不是一个巨星霸屏的时代了,包装式艺人很容易形象分裂,在真人秀想尽心思钻研实境、逼出明星真实人设的当下,偶像形成的过程,正好就是最信手拈来的真实环境场。对待少女,不必像成年人,拖去遥远的无人荒岛,等到饥渴生理需求的边缘,才能“逼”出人到极致的条件反射。
就表象而言,部分观众“嫌弃”《加油!美少女》是因为过程平淡、少女们还是平凡的原石,可这个表象恰恰说明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平凡自有其可贵之处,一夜成名的童话故事或许会降临在极少数人生赢家身上,但“无法万事如意却还要非常努力”,才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成长日常。
成长本身就需要超越平凡的勇气,而只有经历过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知道,其实成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足以令人傲娇眷恋,而观众伴随式成长起来的“邻家偶像”,生命力才更历久弥坚。
然后,不管是节目还是少女,你们继续努力~~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联系我们】
我们是一群专注于电视综艺的研究者以及爱好者。
这里聚集了若干资深节目解说员。
深钻业务,精于八卦,透视情怀。
你没看过的节目我们帮你看,你看过的节目我们陪你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