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的洗脑歌单 听着它们在太空待400天也不会孤独

《火星救援》的洗脑歌单 听着它们在太空待400天也不会孤独

Mtime时光网 欧美女星 2015-12-01 18:09:49 270



电影《火星救援》是继《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后的又一部太空“灾难”片。与前两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轻松欢乐得多, 促成这种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剧本与马特·达蒙演技之外,响彻火星的迪斯科音乐也是“神来之笔”。


这些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动次打次”金曲,把马达苦哈哈的火星求生和内心独白诠释的有滋有味,也正是它独有的“乡土气息”陪伴着马达在火星上种植了一片小土豆。“一旦你在某地种下了农作物,你就正式成为了‘殖民者’。”正当马达在火星温室大棚里嘚瑟庄稼收成时,我们猛然发现,“马达殖民火星不只用了小土豆,还有迪斯科”!




《Turn the Beat Around》

Vickie Sue Robinson



《火星救援》中的迪斯科音乐大多是遵循安迪·威尔笔下的原著小说原样引用的。这些歌曲不是载入史册就是Billboard榜留名,绝对称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Turn the Beat Around》作为一首典型的迪斯科打响了当头炮——音乐节奏强烈,每一拍都很突出,结构短小,歌词简单,有很多重复的段落,这些都是迪斯科音乐的突出特点。


而强劲的动力和分明的鼓点节拍会让你不自觉的和着音乐点头、跺脚、扭动身体,甚至是摇摆舞动起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迪斯科起初会在舞厅或俱乐部爆红。


通过这首1976年的作品,我们可以依稀洞察到Funk与Disco的流变渊源,而那段采用快速唱词对主歌进行发展变奏的部分简直是帅爆了,类爵士的拟声唱法与背景鼓点配合的天衣无缝,Vickie Sue Robinson提名当年格莱美最佳流行女歌手那是妥妥的。




不过话说回来,孤立无援的马达在火星上听这首歌也真是醉了,本来就只能对着摄像头发表离世感言,惨兮兮的与发芽的小土豆扯闲篇儿,这时候再来一个“过气的老女人”各种喋喋不休的高能轰炸,一遍又一遍引诱他跳舞,怪不得连他自己都觉得再这样听下去他就离死不远了。




《Hot Stuff》

Donna Summer



这首歌的旋律一出来,资深球迷绝对会暗爽。没错,它的曲调曾在阿森纳足球俱乐部1998-1999赛季夺得双冠王后,作为官方的球迷曲使用过。当然,阿森纳队歌的歌词是经过重新改写的,它用心地嵌入了球员的名字,因此唱起来特别的激动人心,歌曲由Stephanie倾情演绎。


但谈及影片中使用的《Hot Stuff》原作,我们需要追溯到1979年。它是迪斯科女王Donna Summer最成功的冠军单曲,也是正宗迪斯科乐迷居家旅行之必备。Donna Summer曾斩获过5次格莱美奖,2次全美音乐奖。她的这首代表作具备了浓郁的摇滚精神,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老娘我最大”的摄人气魄。歌曲不仅为迪斯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面貌,也在1980年为Donna Summer带来了最佳摇滚女歌手奖的殊荣。



《火星救援》里用到它也是心机好重。从歌名上看,它与剧情的结合绝对是“一语双关”:《Hot Stuff》出现的段落正好是马达在火星车上取暖成功的那场戏,目的在于用“Hot Stuff”的“热辣”之意对应获得热源的“暖气”——“核动力发电机”。而用“Hot Stuff”的“牛人”之意彰显马达成功之后的自鸣得意。


此时此刻,我们的男主角终于不用对着镜头用独角戏的方式刷演技了,乐翻天的内心戏早已通过歌曲表达出来了,看他那沾沾自喜的小眼神儿,终于随着歌曲摇摆起来啦~




《Rock the Boat》

Hues Corporation



《Rock the Boat》是一个音乐为剧情暖场升温、营造氛围的例子。它的出现让原本有些苦逼的火星生活瞬间明快起来,亦为马达搭建了一个耍酷拉仇恨的秀场。伴随着歌曲轻松惬意的旋律,马达以“火星上最伟大的植物学家”自居,围绕着“如何为地球人拍摄一些记录火星生活的萌照”而自编自导自演自嗨,实现男神与男神经的无缝连接。



难为了这首1974 年的作品,把我们从“马达”的精分模式中治愈过来。它就如同一个阳光大男孩般,将开心与喜悦娓娓道来,出色地发挥了音乐渲染气氛的优势与职能。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曲本身的命运,是和影片主人公颇为相似的“逆袭”传奇。


《Rock the Boat》是乐队The Hues Corporation的歌曲,最早收录于专辑《Freedom for Stallion》中。起初这首歌一直不温不火,电台不买账,单曲唱片销量不佳,怎么看都难逃被Top 100踢出局的宿命。


不过或许真是命不该绝,这首歌随后开启了暴走模式,于1974年6月6日顺利问鼎Top100排行榜,并在榜单上停留了17周之久(在第14周的时候还位列前40名),就连英国Top 10排行榜它都没有放过,傲娇的位列第6位。


《Rock the Boat》还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历史上首支雄踞Top 100排行榜榜首的迪斯科歌曲,是早期迪斯科的代表作。抛开这种论断的正确与否,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现如今它依然是怀旧风格电台最喜欢播放的歌曲之一。




《Don't Leave Me This Way》

Thelma Houston



用作火星“温室大棚”的居住舱意外炸毁,小土豆们都壮烈牺牲了。原本还美滋滋过着农耕生活的马达“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时候没有什么比《Don't Leave Me This Way》更应景的歌曲了。如果你仔细聆听这首作品,你会发现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的良苦用心。


歌词诠释了男主角的心理状态,音乐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马达内心的孤独和挣扎。不过,深究歌曲的意义,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传递生存的信念,安抚脆弱的灵魂,它的“陪伴”属性让它的自身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尽管马达一直在电影中口口声声的抱怨迪斯科很土,但是正是这些歌曲在外太空给了他慰藉,给了他支撑下去的理由,让他觉得自己承载着那些队友们对他的惦念,不至于沦落到一个人在外太空孤军奋战。


因此,我们可以说,音乐在这里不仅代替了旁白或独白去解读人物心理历程,它还可以有生命,有能量,有力量。



《Don't Leave Me This Way》这首歌的原唱是Harold Melvin & The Blue Notes,后因被Motown Records旗下力捧女歌手Thelma Houston重新演绎而大红大紫,Houston也正是凭借此曲,抱回了葛莱美“最佳节奏蓝调女歌手”的奖杯。如果你想领略蓝调女神的昔日辉煌,不妨在《火星救援》中一窥究竟。




《Starman》

David Bowie



《Starman》是一首少有的在电影中完整播放的歌曲。它的存在,实现了影片从此影像切换到彼影像的平滑过渡——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串联起了很多细碎的画面镜头,比如地球人聚全世界之力在部署救援任务、积极筹措物资;马达的小伙伴们因决定实施营救计划而在太空和家人们视频“告别”;马达在火星严格遵循指示,为能在火星成功获救而奔波忙碌……


这些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彼此之间有交集却又各自独立,画面包含了凌乱、复杂却又庞大的信息。因此,它们急需被一种媒介有序的整合在一起,由此确保影片的叙事得以连贯顺畅的进行。


音乐此时便恰恰履行了链接纽带、填补空白的职责。在视听语言的范畴内,我们把这种音乐配合影像的电影手法称为“音乐蒙太奇”。



再来说说这首神曲的唱作人大卫·鲍伊,他身上的标签和光环着实无法让人们忽略他的存在:“金银眼妖瞳”,双性恋取向,入驻摇滚名人堂,20世纪地位最显赫的摇滚明星……


但作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永远是“他的歌曲及音乐被无数电影导演引用”的荣光。《无耻混蛋》《七宗罪》《摇滚校园》《红磨坊》《美国骗局》甚至是去年上映的《银河护卫队》都出现了鲍伊的声音。


而时下《火星救援》的走红则势必会让《Starman》重焕光彩,同样出自他之手的《Life on Mars》也一定会被拿出来再次疯传。




《Waterloo》

Abba



经历了上述这么多歌曲之后,电影终于在《Waterloo》的引领下逐渐走向高潮。依照地球人的安排,马达不得不把小飞船卸到只剩下一个空壳,以便获得能够脱离火星引力的足够速度,继而与不在火星航线上的赫尔墨斯号接轨,与小伙伴们团聚。


这个计划无异于“裸奔”出火星,怎么听都觉得不靠谱。就在观众还在为马达是否能顺利脱险费神纠结时,歌曲在这里早已为后续的跌宕起伏埋下了伏笔——“滑铁卢”这歌名带有强烈的“不详”色彩,但音乐情感却又是如此的欢快激昂,所以不用想都知道马达一定是在历经各种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之后,最终拥抱一个happy ending。



《Waterloo》是瑞典国宝级流行乐团Abba的代表作,它助力该乐团赢得了1974年欧洲歌唱大赛冠军,并跻身英国单曲排行榜冠军、美国单曲排行榜前10名。随着Abba在欧洲迅速蹿红,他们亦逐步把迪斯科发扬光大到全世界。(对了,片中可是出现了ABBA经典唱片封面哦)




《Love Train》

The O'Jays



《I Will Survive》

Gloria Gaynor



结局幸福美满,自此进入世界人民合作发展唠家常阶段。于是,《Love Train》和《I Will Survive》作为点题作品相继登场。《Love Train》所属乐队The O’Jays已位列“摇滚名人堂”和“人声团体名人堂(Vocal Group Hall of Fame)”。歌曲倡导世界大同,通过歌词向俄罗斯、中国、非洲各国、埃及、以色列发出诚挚邀请,提出了携手加入“爱的列车”的美好愿景。


聆听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费城灵魂乐(Philly Soul)的热情洋溢,寻觅到“爱”与“希望”的力量,因此该曲作为电影的收尾堪称画龙点睛。



《I Will Survive》的前奏响起时,电影已经黑屏出字幕了,马达在地球上看到这个曲名估计都要泪奔了,满纸苦逼史,一把辛酸泪啊!这首歌的创作者Gloria Gaynor和马达同病相怜,她曾在1978年不幸从舞台上跌落摔伤,在病榻上沉寂了9个月,再加上复健期间母亲又去世,众多打击几乎让她身心崩溃。


不过,经过努力振作,Gloria Gaynor最终还是找来了两位制作人 Dino Fekaris、Freddie Perren 共同写下这首《I Will Survive》,证明自己战胜了怯懦,而这首歌正是她的重生之歌。


随后,女权团体与同性恋组织也纷纷的看上它,把它当作活动的主题曲,象征着作为社会上的弱势族群争取自我权利的决心。此外,它也是滚石杂志、告示牌、VH1频的经典金曲,含金量那是相当可观,也请一定要听完再离开影院。


作者:暖暖辰曦


时光网出品



↑↑↑长按二维码,或扫描指纹即可关注时光网



求评论!求吐槽!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推荐文章

《星球大战7》中国内地定档1.9

定档海报发布 鹿晗担任中国大使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