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他比其他明星跨界投资人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类与“创投”相关的论坛、真人秀上;用百度搜索他的名字,从他投的项目到他的投资理念,甚至他备考基金从业人员资格都成了新闻。
那是二月底的一个午后,约莫一点钟和胡海泉见面时,他正独自在东二环一家酒店的咖啡厅吃午饭,采访被嵌到了下午漫长的例会前,这是上午他亲自协调的结果,虽然有三个助理分管各项事宜,但碎片时间只能靠自己,随机应变、见缝插针。
“吃货”曾是他的一个标签,而此刻,他正毫无明星架子地拿着刀叉将面前的番茄蛋包饭迅速送入口中。这是他高速运转生活中短暂的上发条阶段。过去一年,一句话被他经常提及,“时间是我最大的敌人。”当天凌晨他发了两条朋友圈,一条是3点46分为某档他参与的真人秀节目的宣传,而1点左右的那条则是他和几位投资界大咖的小聚。
这是他生活的常态。过去一年,身兼歌手、音乐制作人、公司老板、天使投资人于一身的胡海泉娴熟地穿梭于不同的角色之间,不同身份给予他的惊喜和挑战在汇聚。然而,击碎“玩票”偏见,撇开荣誉和奖杯,如何在“跨界”和“专业”间寻到一条游走自如的通道,注定是一场钢丝绳上的云中行走。
IP抢位战
“我觉得他(胡海泉)不是运气好,有今天的成绩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他超出常人的付出。”汪文忠很笃定地说。他是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海泉基金”)的合伙人之一。羽泉组合刚成立不久,两人因为工作认识结下了友谊,那时的他还是一家国字头演出公司的负责人。在汪文忠眼中,胡海泉“情商很高”、“对新兴事物有好奇心、使命感”、“很拼”。2010年,两人就共同创办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
早期,胡海泉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投资方向,而那时候他身边的明星朋友的投资还主要是“买房、投资个4S店、开个餐厅什么的”,“初有涉猎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认知,也没有当作是进入了一个行业,只是觉得有好奇心,有些事情很有趣,就通过投资参与。”
那个阶段,他的投资大多围绕主业需求。他举了个例子,2014年,羽泉策划第十张专辑《敢爱》,他们希望做出些改变,“我想把公司艺人发布的产品变成消费品,而不是传统的CD、书,我们就开始寻找这样的合作伙伴。”那次他们的“新品发布会”上,音乐与充电宝、蓝牙音箱、罩耳式蓝牙耳机、入耳式耳机等不同类型的硬件产品嫁接起来,以硬件产品的形态发布。其中就有胡海泉参与投资的蓝牙音箱。
那是羽泉组合出道的第17年,这一年诞生了“小鲜肉”这个词,鹿晗、吴亦凡、TFBOYS等代表了当下的流行风向。同年9月,另一个词的提出则奠定了未来数年中国经济的“流行风向”,那便是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一时间,“双创”似乎被赋予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举国上下掀起了一波波浪潮。
2013年,《我是歌手》栏目大火,胡海泉的主持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被“盖戳”。当时央视财经频道推出全国首档创投节目《创业英雄汇》,相较当时央视的备选主持,他的明星身份和过往的投资经历成为加分项。经过努力,胡海泉最终担当了栏目主持人。
经过了这场关键的抢位战,“后面的就很顺了。”因为央视的平台效应,歌手胡海泉和“创投”的字号开始越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投资人”的标签也成了他明星身份上最有价值的加持。因为双创政策的主导,各地卫视顺势而动,纷纷向胡海泉伸出了橄榄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深圳卫视播出的一档“大型商业竞赛创投电视节目”《为梦想加速》,胡海泉不仅是节目的主持人,他旗下的巨匠视觉还是节目的制作方之一。
2016年,胡海泉入职互联网美股券商老虎证券,出任其旗下老虎股票学院的“财富导师”
海泉基金没有公关部,胡海泉作为核心IP是所有信息出口的“箭头”,最近两年,他比其他明星跨界投资人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类“创投”相关的论坛。用百度搜索他的名字,占据新闻前十条的几乎全是创投相关的内容,从他投的项目到他的投资理念,甚至他准备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都成了新闻;在他微信的朋友圈里,除了尽力为自己参与的各种节目宣传之外更多出没的是各位商界名人创投大佬,他称李竹为“竹帅”,他称吴晓波是“小波兄”,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为“玮哥”……在3月份由清科集团和投资界联合主办的那场投资界顶级圈层齐聚的 “投资界百人论坛”上,他的位置被安排在第一排,毗邻“东家”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美图秀秀董事长、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源政投资创始人杨向阳,在同一排的还有徐小平。
你的脸能敲开门,然后呢?
胡海泉看得很明白,“行业里面最简单的,真的要看江湖业绩,就是看项目到底给投资人带来什么回报。就只有这么一个指标,证明你是否优秀。不是因为天天上节目、天天做讲演。”
胡海泉至今的“代表作”是在2014年天使阶段投资了“短途智能代步工具”Ninebot。后者曾在2015年完成对“全球自平衡车开创者”Segway的全资收购。根据Ninebot创始人高禄峰去年在媒体上的公开发言,该项目将在美国上市,正在推进IPO计划。
对于胡海泉来说,这不是一个得来容易的项目,却是奠定他投资方法论的关键一役。根据胡海泉早前在媒体上的介绍,他是在2013年的一次音乐节上第一次见到Ninebot的试用机,当时Ninebot是作为赞助方为演出提供试用机,胡海泉在后台试用完便产生了兴趣,“觉得值得跟一下”。他很快要到了项目创始人的联系方式并直接把项目转给了团队,评测调研的结果是“值得重点关注”,于是羽泉团队主动联系Ninebot说,“给我们备两台,只要羽泉上演出就骑着这个出现”。当年年底,羽泉组合连续在平安夜演唱会和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上骑着这款平衡车出现,增加了Ninebot的曝光。
市场的增长吸引了更多资本的目光。在2014年3月,当海泉准备正式提出投资意向时,项目方却说,天使轮已经敲定,投资方是一家上市企业,“当时又是钱又是资源,说不需要我们投了。”尽管如此,胡海泉还是带着团队去了,希望再争取一下。对方很客气,但是并不准备松口。这无疑是一场对峙,最终胡海泉如愿获得了投资的机会,“后来对方在第二轮就退出了,但是我们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一直有资源对接它。”
投资Ninebot不仅带来回报,也让他们总结出来了一套精准娱乐营销方法——-“羽泉的礼物”。在胡海泉团队看来,这是“针对TO C(注:to customer,即针对消费者市场)类产品的一套培养客户迅速打开市场的方法”,即利用羽泉及团队积累的庞大人脉关系网,瞄准不同行业的领袖,通过赠送被投产品,这些被选定的具有影响力的人会在个人微博上展示,形成曝光。
有时,如果遇到了“神队友”,这种策划还会以一种更巧妙的形式出现,比如海泉基金曾和小米合投了一款智能硬件,“羽泉的礼物”散出去后,雷军跟了一条微博,大意是“为什么我的礼物还没到”,“人家会问是啥礼物呀,然后就把这个晒上去。”最近基金团队正在为一款定档六一儿童节推出的儿童智能自行车制定推广方案,他们策划在5月份以“羽泉的礼物”的形式把这款产品送给他们资源库里“一百个有孩子的名人”。 “现在是抱团和打群架的时代,因为每个机构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我们可能比较擅长消费升级、品牌营销领域,别的机构也愿意找我们。”胡海泉说。
“鸟进化成鱼”
作为音乐人,在乐坛行走十九载,羽泉组合从1999年推出首张创作专辑《最美》到2015年最新一张专辑《不服》,共发行了11张专辑。胡海泉认为创作者追求的始终是共鸣,“为什么爱情歌曲可以永远共鸣,因为这个东西是超越现实生活很多东西的。除此之外的主题,如果你抓取的时候是无感的,那就是自嗨。”
《我的青春我的城》是羽泉组合2011年发行的专辑《@自己》的主打歌,这首歌曾获得第十一届音乐风云榜内地最佳作词、内地最佳作曲。胡海泉说这首歌的创作初衷是想表达80后(羽泉的主要听众群体)在这个人生压力很大的阶段是如何承受并缓解压力。“这是一个创作的诉求,但我的确不知道坐地铁上班是什么感觉。”那天他戴上墨镜第一次在上班高峰把自己投入了北京地铁10号线,写出了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的那句歌词——“被挤进充满人肉味儿的地铁车厢”。因为“没有时间”,后来他没再尝试。“这个群体很尴尬,创作者要引起听众共鸣,必须深入并超越他们的现实生活,但这恰恰是这个阶段最大的难点。”
2016年,胡海泉(左)、黄晓明(左二)、陈羽凡(右)在《加油!美少女》总决赛上表演
胡海泉认为流行文化的作用在于两点,“要不就是发人深省,但又不好为人师;要不就是解压、带来快乐。”近年来,伴随着这轮真人秀、网综热,胡海泉成了音乐人中当之无愧的综艺“劳模”。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6年这一年,胡海泉参与的娱乐类综艺节目就包括《王牌对王牌》《加油美少女》《穿越吧厨房》《来吧冠军》《中国好歌曲》《梦想的声音》《快乐大本营》,覆盖央视、地方卫视、网络视频等多块荧屏。这一方面保证了他的知名度和活跃度,另一方面也帮助他连接了很多资源。而在汪文忠看来,这是一种必然,“在艺人上要永远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导流,如果你不红了,你的跨界也不好做。”
“心里的精力会慢慢调整到一般投资和文化产业投资领域上”,胡海泉说。大约38岁,2013年,胡海泉给自己定下了方向,“我想做一个相当不错的文化投资者,用投资的力量去参与文化产业。”因为音乐人的出身,他很自然地把这个看作是“一件有使命感的事情”,另一方面,商业的理性很快占领高地,他紧跟着说,“但首先我们得测量出来,它是值得投资的,因为基金是有周期的。”
2017年1月,海泉基金正式发布首支文创产业基金——巨匠文创壹号基金,这是胡海泉管理的第4支基金,这年胡海泉42岁,距离他给自己定下的方向已过去了4年。
“在投资行业里,我可能相对最懂的是文创行业,像音乐、视频、影视综艺、版权、文艺演出、媒体等。文创产业投资完全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投资,它的逻辑、思路、整合资源的方法和其他的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其他传统行业的投资人,现在都在努力涉猎文创的原因。”而胡海泉认为,经过几年的积淀,此刻的他是最容易推开这扇门的人。当然,在这个行业的投资不会耽误他作为“羽泉”成员的工作,在胡海泉的规划中,音乐人、投资人、创业者等不同身份和“羽泉”一样都是他一辈子的事业。
受父亲的影响,胡海泉从小爱写诗,只是现在,创作的时间大多在午夜时分,那些短句里的带着统一“色号”的词汇暗合黑夜的基调,透露出绷紧的琴弦在舒张一刻的微妙心境,胡海泉把它们描述为“印象派的隐喻”,是“加了封条的日记”。
采访刚开始,海泉送给记者一本他2012年出版的诗集《海泉的诗》,根据扉页上的介绍,“本书收入了胡海泉从学生时代至今所创作的三百余首从未发表的现代诗。”一次翻起,偶然入眼的五个字让人为之一动,“鸟进化成鱼”,说的似乎是他自己的故事。
本刊记者 陈洋
实习记者 孔德淇 肖泽健
编辑 孙凌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