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童蕾,绽放如初

光影童蕾,绽放如初

Vlinkage 内地女星 2018-12-20 18:31:01 27

风物长宜放眼量,即便身处黑暗的谷底,也要相信有光,奋力拥抱生活和未来。《那座城这家人》中的顶梁柱“杨艾”,便是一束照亮远方的光,童蕾用有温度的表演,诠释了有力量、质感和厚度的新时代女性,靠实力与才华点燃角色能量的童蕾,何尝不是一束璀璨而耀眼的光?


像一束光,驱走阴霾,照亮寒夜


夜幕降临,新雪初霁,扎着两个麻花辫的“杨艾”在这绝美的夜色与雪色中乘风而来,初次亮相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到“王大鸣”的背影时,“杨艾”的眼前浮现了“海子哥”的身影,她小心翼翼地靠近对方,当发现认错人时,恍惚间,眼神变得空洞起来,脸上渐渐显出失望和不甘,童蕾将角色拿捏得颇有层次感,为后续故事走向埋下了伏笔。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23秒夷为废墟,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碎石瓦砾中……灾难虽无情,人间却有延绵的爱。


《那座城这家人》开篇将惨烈的“唐山大地震”原景重现,血淋淋的场景让观众潸然落泪,电视剧将视角放在震后痛失所爱、7个姓组成9口之家。“杨艾”是这个异姓之家的纽带,也是顶梁柱,她像一束光,充满能量,熠熠生辉。



“你娶了我吧!”


说这话的“杨艾”右脚不停在地上画圈圈,忐忑和局促一目了然,眉宇间也透露出这是深思熟虑后的请求。和一个刚见了两面的男人说“你娶了我吧!”,这放在今天也够“离经叛道”,更何况是70年代。但它发生在刚刚经历地震浩劫的“杨艾”身上,却显得有据可循、顺理成章。



作为特定时期的特殊女性,“杨艾”的所作所为要用多面立体的思维去看待。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她失去了至亲至爱,“如何活下去?”成了摆在她面前最大的难题。童蕾分析:“肉体活着已然不易,心灵的存活更为艰难。”


“命运把她推到了这一步,她不得已做了非常之举。她在寻找生的意志,重组家庭这个选择,可以说慰藉了她的心灵。”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正如萨日娜在剧中的台词:“旧人不能忘,但日子总要继续下去!”



半路夫妻、露水情缘,“杨艾”与“王大鸣”的感情线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最初的开始,他心里装着“燕”,她难忘“海子哥”。新婚敬茶,“杨艾”哭着对李建义饰演的林兆瑞说:“我不是来取代燕的,我的爸妈他们都不在了……”说完叫了一声爸,扑通跪在老人面前,这段戏真挚而感人,让人感受到了童蕾含而不露、隐而不发的表演功底,历经时光淬炼,方才成就如此柔润的质感表演。



成婚后,她信守承诺,将上有老下有小的“9口之家”照顾得井井有条;得知“王大鸣”去找活着的“燕”她意外小产,但依旧接纳“小霜”;孩子长大她鼓励认回亲生母亲。如此博大的胸襟,已然跳脱出儿女情长与小情小爱,而是一种海纳百川殊途同归的大爱,“她一生追求平凡的幸福,却有不平凡的付出与担当,是个值得尊敬和怜爱的女性。”童蕾如是总结。


幸福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漫漫人生路,“杨艾”最终以真挚的情感融化了“王大鸣”。


对爱情、亲情敞开心扉的她,同样有一颗积极上进的事业心。“我17岁进厂,19岁就是技工了,21岁就升为高级技工,33岁就是彩绘组的组长,几乎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连89年的参加博览会得奖的那套作品都是我画的。”下岗风潮没有将她打倒,她带领工友开陶瓷作坊,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兼具厚度和韧性的温柔


这部剧跨度四十余年,完整呈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历程。唐山大地震、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下岗潮、非典、信息大爆炸……四十余年像条宽广的河流,裹挟着时代里大大小小的人物。童蕾精准而纯熟拿捏着角色,以反脸谱化的表演,赋予“杨艾”人性温暖与人间烟火气,自然又贴合时代。


从20岁演到60岁,童蕾首度挑战年龄跨度如此大的角色,“杨艾”从震后饱受摧残的旧式女性演到改革开放的先进模范,于童蕾而言,难度不小。



表面上看老年戏最让人头大,实际上少女戏也让她犯怵:“一开始很担心观众不能接受我演20来岁的‘杨艾’,没想到播出后反馈还可以。”事实上,精雕细琢的剧组真实还原了时代变迁,让童蕾完全融入到创作氛围,“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看到剧组的场景和造型,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老年时期的“杨艾”罹患癌症VI期,每天都在走向死亡,对童蕾来说,演老年不算费力,难的是“不仅要把这些戏演好,还要让观众相信。”——“杨艾”这一辈子,一直在奉献与牺牲,有人说她太苦了,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但童蕾认为,她也在付出中找到了活下去的支点,“她的爱得到了回应。”



拍戏之前,童蕾来到唐山。在唐山地震博物馆前,她踟蹰许久,终究没勇气走进去。“我不敢进去,不太能承受那个画面。”采访时她言语间透着几缕哀思。


灾难带来的苦与痛依然历历在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国默哀,童蕾在震后两周赴汶川零片酬拍摄《震撼世界的七日》,面对满目疮痍,站在废墟旁的童蕾不禁落泪:“这场突如起来的天灾,对人的身心打击是巨大的。”当致敬英雄城的《那座城这家人》找到童蕾时,她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戏里“杨艾”是异姓大家庭的顶梁柱,戏外童蕾与剧组的同仁们相处融洽。李建义、萨日娜等老戏骨在剧中奉献了教科书级演技,童蕾对他们十分敬仰,“李建义老师是活宝,每次回家都给我们带自家种的新鲜蔬果,萨老师给我们带防晒霜。我们一家人有个群,大家现在还经常在群里说话。”


生长于江南水乡的童蕾,有着南方女孩特有的温婉,清秀、水灵又端庄。就像带着生活灵气的灵魂演绎者,她身上兼具厚度与韧性的温柔,一脉相承地贯穿在角色中。“杨艾”如此,《亮剑》中敢爱敢做的护士“田雨”亦如此。



追溯到之前,《隋唐英雄传》中温文儒雅、美丽坚强的“李蓉蓉”;《我的小姨》中有责任有担当的青衣演员“秋虹”;《红色记忆》中善解人意的红军女政委“廖学书”……还有未播的《宣武门》,一人分饰二角,她参演的角色,无不是质感底色与精良班底加持。


这些柔情似水的女性角色,内里蕴含着巨大能量。如同快餐时代的精神食粮,浓茶淡水,细斟慢酌,于浅显出得深意,余味无穷。


演戏是演员与角色互相统一的过程,童蕾在每个角色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观众在众多角色身上看到了她的影子。或是坚忍不拔、或是厚积薄发,或是励志如冰、或是凛然正气……一人千面、千面入心。这离不开童蕾对剧本的严要求:“我更想拍有内容、有养分的戏,不光要好看,还要有精神传递。


精致的生活家,清醒而洒脱


游走于书香江湖的童蕾,遵循开卷有益的哲理,科幻、言情信手拈来,尤爱看亦舒全集,书中的人物精致有品又自立自强,童蕾身上,亦有几分这样的味道。



老舍爱花,也爱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是他的乐趣所在。童蕾也经常在微博上分享插花教程,妥妥的“花艺博主”无疑。


让人意外的是,“花艺博主”不仅爱插花,还爱养花:“我喜欢动植物,由于拍戏的缘故,不方便照顾动物,所以我就种花,当你看着植物从很小的苗,慢慢长出花苞,再剪下插花,过程虽漫长,却是不错的人生体验。”



春华秋实,生生不息,青嫩的色彩涌动着,童蕾在这一花一叶的世界中,耕耘着,洞察着。


爱看书、爱养花的童蕾,就像一个精致的生活家。她还讲究动静相宜:“人要保持活力,就要动静结合,除了看书、养花,我也喜欢做烘焙、打网球。”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童蕾应如是。


聊起星座时,童蕾坦言,自己是典型摩羯座,外表高冷、内在火热,严谨而内敛,对待目标执着又专一,“有朋友说第一次见我时,那个高冷的劲儿啊,仿佛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接触之后发现,反差蛮大的,我挺热情一人啊。”



出道十余年,童蕾算得上高产“劳模”。但结婚生子后,她的人生进入了新阶段:“一个人时,工作就是你的全部。成家后,工作之余,也把时间分给家庭、孩子和爱好,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慢下来,去成就更好的自己。在这个崇尚速度的快节奏社会里,童蕾用“慢生活”的姿态,挖掘花之美、品评茶之香,内省己心,外察世界。对于演戏,她也时常劝诫自己,别着急。


演员到最后,拼的是什么?


是演技吗?不,童蕾言,“是耐力。”演员倘若光用技巧,没有真情实感,并不能打动观众,“我第一部戏拍《台湾海峡》,当时赵友亮和朱茵老师演我的父母,他们告诉我,演员到最后拼的是耐力,谁比谁有耐力谁就赢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句话又何尝不适用于每个像陀螺般运转的社会人?


“大学时汇报演出,老师看了我的表演后,说我的演技还很稚嫩,但我身上有一样可贵的东西,希望以后千万不要弄丢,那就是真诚。”从上戏毕业后,童蕾把这份真诚融入角色、注入生活。



深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童蕾更将爱与温暖通过公益的形式传递给千家万户。12月初被阿拉善西北项目中心委任为“公益大使”,她说:“希望通过自身影响力,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自2008年出任云南普洱形象大使以来,童蕾将公益贯彻到生活,身体力行地传递爱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童蕾活成了大多数人理想的模样,知性、优雅,眼中有光芒、心中有梦想,有爱人、也有人爱,恣意生长、畅快活着,卷舒开合任天真。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