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视频
中英文《送别》
《 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沙宝亮与中美混血的欧宁安娜双语全新演绎《送别》,让人非常难忘。
一段情景剧,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时代余音绕梁的课堂。
著名演员佟瑞欣先生用这段演绎出了一百年前的课堂上传出来的歌声。这其实就是当年李叔同先生,第一次和学生们一起将这首《送别》作品唱出来的情景。
歌曲融合中西方音乐元素,展现了民族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早在一百多年前,这位来自于中国的先锋人物就在践行着这样的创举。
李叔同(弘一大师)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也是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者。
同时,他也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将欧洲歌曲重新填词,洋为中用。
因此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
歌曲《送别》原曲作者是美国J.P.奥德韦(John Pond Ordway,1824-1880),歌曲英文原名为“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
李叔同先生以西洋音乐为曲调,以中国的诗词为歌词,用西方的音乐来表达我们的心境。
直到今天,后人仍然还在沿着他的脚步在前行,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这曲《送别》从美国流传至日本,经过李叔同的改编而风行于中国。
而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沙宝亮与欧宁安娜双语全新演绎《送别》,让103年之前的经典再度活跃于舞台上。
百年流传,洋为中用的两首歌,却写意了人性共同的认识,也看到了文明互鉴的桥梁。
我国电影《早春二月》(1964)和《城南旧事》(80年代中)曾将《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
以下这些号,每一个都有值得你关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