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他们也发现,这个艺人不太一样,喜欢搞怪自拍。可能他们觉得要换一种形象,就找我。”彭于晏这样调侃道
年近三十五岁的彭于晏看起来仍是明朗男孩的模样。这两年,他在演艺圈以刻苦自虐、口碑演技和戏路宽广著称。在大银幕上,他是英勇悲情的缉毒警察方新武、粗犷邋遢的浪人高手马锋、忍辱负重卧底黑帮的黄飞鸿、邪魅心机的护爹青年李家俊……但当他回到自己的样子,你会看到脸上掩饰不住的少年神采。也许二十岁出头时,这会让他的脸显得温和可爱,使得扮演的角色总是各款阳光男孩。但到了三十几岁,脸部的棱角与弧度调和到一种微妙的程度,可以同时显得青春和成熟。
“我觉得我这样太阳光。”他提到给最近代言的vivo手机拍的广告,在里面,他即使一身正装,也会调皮地挑眉头,“我看人家代言都是酷酷的”。他边说边拿手机一角斜抵住下巴,露出点睥睨眼神,“我却是……”然后做了个瞪眼咧嘴的鬼脸。
严苛自律和松弛搞笑同时属于彭于晏。严苛自律助他一路打怪升级,从偶像剧小生闯荡为中生代支柱,每拍一部戏就学会一两种新技能,俨然全能学霸。松弛搞笑则让他享受过程,发掘乐趣,远离苦大仇深。二者合一支持他去实现蓬勃的好奇心,他总是什么都想试一试,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不一样的自己,也许那是更好的自己。
彭于晏近两年常被问到:“你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为什么还要那么拼?”
他会回答:“曾经我想过靠脸,但没有饭吃。”
其实怎么可能没有饭吃。因为长得好看,彭于晏从幼儿园起就被挑去演各类广告。但妈妈觉得小孩子还是应该多念书,即使她一个人带三个小孩,为此一天得打三份工,她还是从彭于晏三年级起停止给儿子接广告。又在他14岁时送他去加拿大读书。后来彭于晏考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那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之一,全世界排名二三十。妈妈和外婆商量着给他选了经济学专业。听起来像奋斗家庭的乖巧小孩终于走向主流人生的故事。
可这条路在彭于晏大二的时候拐了个弯。2002年,彭于晏的外婆去世,彭于晏回台湾参加葬礼。小时候给他拍过广告的导演杨大庆现在拍偶像剧,找他出演男二号。他同意了,他要拍给外婆看。外婆是彭于晏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之一。外婆喜欢周润发,她一直希望家里出个明星。
从第一部偶像剧《爱情白皮书》开始,彭于晏就已经很拼。他扮演的角色有时会用硬币变魔术。这只是个小花活,算不上角色的重要属性。但彭于晏每天都会练硬币魔术,一定要真的学会把硬币变不见。拍《海豚爱上猫》,他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拍《我在垦丁天气晴》,他提前去垦丁,一边学冲浪,一边跟当地人打成一片,晒得像烤焦的面包。街上遇到问路的粉丝:“请问你知道彭于晏拍戏的地方在哪里吗?”愣是没认出他来。
虽然在偶像剧的道路中发展顺利,但彭于晏更想选择能让自己学到不同东西的戏。他不想重复自己,不想停留在那个偶像剧大男孩的形象里。
2010年彭于晏拍摄电影《近在咫尺的爱恋》,角色是大学拳击社社长,不是专业拳击手。导演程孝泽记得,他只是让彭于晏练习一些拳击就好,毕竟这是爱情片,不是纯运动片。但几个月后,彭于晏再出现,程孝泽吓一跳。教练说,彭于晏的水平已经能去打业余比赛了。
彭于晏对此却轻描淡写:“那时候你就只有一部戏嘛,告诉你说一个月后要拍了,我就想把拳击练好。可是种种原因,开拍时间就变成了两个月、三个月,你也不可能不练啊。慢慢发现拳击挺有意思,就真的喜欢了。”
这部电影是彭于晏为角色进行严苛身体训练的开始。但公众要到2011年的《翻滚吧!阿信》才会对这一点印象深刻。虽然他1米82的身高根本不适合练体操,但他真的练会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等体操六项。因为这部戏,彭于晏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之后,他拍摄《激战》学习了MMA(综合格斗),魔鬼训练加节食长达三个月之久,三个月中,学会了泰拳、巴西柔术、锁技等技能;拍摄《破风》每天骑行6、7个小时,拿下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拍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学会南拳,拍摄《危城》学会双刀……
除了炫目的武技,还有花样繁多的文技:拍摄《听说》学了手语,拍摄《匆匆那年》学了吉他,拍摄《湄公河行动》居然还专门学了泰文及缅甸语……以致彭于晏每次拍新电影,记者都爱问:“这次你又get到了什么新技能?”
“你干嘛总做那么多超出常规要求的事情?”我问。
“有吗?还好吧。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在我的追问下,他承认,“其实说实话我也可以不学啦,很多人不学也可以找替身做一做。但我就是觉得,我喜欢当演员,就是因为我可以学这些东西啊,要不然我可以不接这个戏,我接不用学任何东西的戏就好。”
彭于晏觉得,要演一个角色,他得真的沉入角色的生活,只有亲身体验了才会明白,骑脚踏车的累和跑步的累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如果不跟他们相处,我可能想象他们是这样,但如果你跟他们相处,会发现他的世界跟我的世界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没有一天骑过一百公里,你不晓得那个累是多累。”
对台词也是如此。彭于晏喜欢给台词准备十几条不同演法,然后演给导演选。“老是找我讨论。”程孝泽导演笑说,“找的次数太多,多得我都跟副导演讲,他再来就说我不在。哈,开玩笑。导演就喜欢这样的演员。”
就连代言,彭于晏都会很“敬业”。聊着聊着,他会专门掏出手机来,滔滔不绝的给我介绍起功能:“开始接到这个手机,还有在拍广告的时候发现它主打的是双摄。通常自拍只能聚焦自己,这个手机可以前景虚化,后景很清楚。所以你可以装作要自拍,点一下屏幕,实际在拍后面的人,或者后面的景,那个人在挖鼻孔。你会觉得这很有意思。很像专业相机了,很有景深。”看的出来,他自己私底下有专门研究怎么拍照,甚至会研究怎么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打广告:“如果特别打广告,微博就会被禁掉。所以要用比较特别的方式去拍,用心良苦”他笑着说。
为了拍好广告,彭于晏还专门修炼了一个绝技——单手秒转手机两圈再插到兜里,这个画面播出后让一众粉丝为之疯狂。“多少人因为这个广告买了多少台vivo摔地上了。哈哈,因为他们不是我。”他自顾自地high起来。
因为每拍一部戏总能get到一个新技能,彭于晏渐渐被媒体称为“get”王。被问到如何才能做到,彭于晏给出的方法却很简单:“如果你有设定一个门槛,会有目标的。例如拍这个戏,我想要变成这个样子,往这个目标走。”当然,这个过程往往并不顺利,会有诱惑和困难,但彭于晏看得很开:“这个过程就是辛苦的过程。但都是你自己跟自己啦。所以如果你放弃了就放弃了。但你不放弃,你一直坚持下去,奇迹也可以有。”
因为被偷拍,彭于晏近期上了热搜。人们以为狗仔又拍到名人新恋情,看到的却是彭于晏在街头旁若无人地蹦跳,手臂晃到最大幅度,还猛然停下打一套拳击。被评价为“心理年龄三岁”,“想偷拍新恋情不料拍到了新病情”,“偷拍界的一股泥石流”。
那时彭于晏在舟山拍《乘风破浪》。“我拍戏的时候从没遇到偷拍。我也没喝醉。”彭于晏一脸无辜,“我吃完饭在街上走,还挺高兴跟同事说,你看我这个造型,没有人认得我,然后在街上跑啊,打啊,跳啊,真的没有人发现我。但没想到一个月后,它居然上新闻了。”
“有什么好奇怪咧?”他哈哈笑:“就跳舞不行?谁规定的?在街上不能这样走?我根本没想到大家反应有这么大。平常我都没有机会上热搜,原来上热搜这么简单,都不用拍戏拍那么辛苦,哈哈哈,也不用花钱买。”
彭于晏还用“谁规定的(不能这样做)”来解释为什么热爱搞怪自拍,为什么肆无忌惮地挤出抬头纹、双下巴,露出鼻孔。他在微博发骑自行车照片,强调“图六,照亮你的美”。图六却用vivo X9的拍摄新功能虚化掉前景的自己,只看得清后景的朋友。
“可是得有很高的颜值才能驾驭这些角度吧。”我说。
“其实不用颜值。”他说得一本正经,“因为你不用去想,它只是记录我在哪一个场景,哪一个环境。这样一拍,可以看到后面或天空或旁边的东西。也算认识你自己嘛。大家觉得你为什么要这样拍。没有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什么都有规定?对吧?没有规定。”
2015年电影《破风》里,彭于晏扮演专业自行车运动员。一次练习时,他整个人飞出去,骑行服大片磨破,背部臀部全是血。他的第一反应是呼唤旁边的窦骁,赶快拿出手机帮自己拍照。
“为什么不是先擦药之类的?”我问。
“记录这一刻啊。”彭于晏回答:“之前是小摔,没什么。那次摔得太疼,起不来。骑行服本来很难磨破的,是纳米科技。教练都说,你居然把衣服整片磨破!我说:真的假的?证明我很厉害,那赶快拍照。”
想象那个画面,我自己都会感到血淋淋的疼,但对面的彭于晏却回忆得眉飞色舞:“很好笑啊,很笨哪,可以摔成这样。”彭于晏的自拍多是在记录自己生活的时刻,他说,几年后再回过头去翻的时候,同一天可以看到自己在做什么事情,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在有手机方便嘛,以前没有手机的话,其实很多东西记不下来,对吧?”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vivo他们也发现,这个艺人不太一样,喜欢搞怪自拍。可能他们觉得要换一种形象,就找我。”彭于晏这样调侃道。
“Eddie走在马路上动作慵懒得像走在沙滩。明明是在棚内打光,他的表情像是在海边晒太阳。只要他一出现,工作都变得像在度假;随便跟他聊个两句,整个人都变得懒洋洋。”大S在彭于晏2008年出版的垦丁旅游书里如此评价他,听起来完全不像现在这位励志型男。
既努力又松弛的秘方大概是,把那些学来的经历融入生活。“我的生活没那么精彩,”彭于晏总结,“所以我挑的角色一定要给我许多经历。”
彭于晏从不爱运动变成了一两天不运动就不舒服。因拍戏而学的拳击、冲浪、自行车等等,真的成了他的爱好。他出门旅行都带着自行车,喜欢去完全没去过的地方骑车。有时候倒时差,凌晨出门骑车,听着音乐,看着陌生风景,骑两三个小时,觉得世界真精彩。
“你更喜欢那个对自己特别狠的你,还是更喜欢那个童真得乱跳舞的你?”我问。
“我都挺喜欢的。”彭于晏回答,“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自己,还在开发中。我也是因为工作拍戏才了解,原来我有这样的意志力。以前总觉得,我没办法,好累哦,不行。以前我也不晓得,原来我花点时间学什么,真的是可以学会的。”
本刊记者|刘珏欣 摄影|姜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