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为排解学习压力写下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入围新概念作文大赛;
17岁,给《最小说》杂志供稿;
20岁,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刚上市半年销量就超过了百万册,成为成为和安妮宝贝、饶雪漫、顾漫等齐名的青春文学代表作家;
随后陆续出版《澜本嫁衣》、《平生欢》、《无生之境》... 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与郭敬明、贾飞合称“巴蜀三剑客”。
后来七堇年“消失”在大众视野,偶尔看到她的消息,也是“不务正业”的跳伞、攀岩、进山区保护野生动物...
她“消失”的这段时间,在做什么呢?
七堇年原名赵勤,她可谓出道即巅峰,20岁写的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出版半年销量突破百万。
但她的人生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小时候,父母离婚,七堇年跟母亲生活,母亲勤劳持家,希望七堇年时刻努力,长大后能生活得更好。
学钢琴、学画画、各学科竞赛、还要成绩优异....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七堇年都努力做到了,可并不开心。
再加上高中学业压力,这些都让七堇年难以呼吸,也是在那时,她找到了让自己放松的消遣方式,写作。
对七堇年而言,写作是生活之外的“隐秘生涯”,在这片自由天地,她是不受拘束的。
2004年,七堇年从同学那儿听到“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句话,以此为题写了篇小说。
这篇小说被同学拿去投稿新概念作文大赛,没想到一投即中,她直接通过大赛初审。
随后,她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决赛拿到一等奖,获得清华自主招生的机会,那一年,七堇年16岁。
文字得到认可,让七堇年看到了自己写作上的天赋,她想要朝这个方向发展。
可母亲不满意,她认为七堇年要努力备战高考考名校,写作是不务正业。
一向听话的七堇年,这次十分叛逆,她坚持写作,签约郭敬明旗下并为《最小说》供稿,闲暇之余玩音乐、看电影。
2006年,七堇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直接卖爆了,半年超过百万销量。
同年,她将以前写的作品整理汇成随笔集,这才有了80、90后熟知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书。
还有那句激励了不少人的经典语录:“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哪怕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七堇年的文字充满对青春肆意喧嚣的描写,击中了众多80、90后的内心,她一跃成为无数人青春记忆中难忘的作家。
可母亲并不认可她写作上的成就,反而对七堇年的脱离“掌控”非常不满。
加上七堇年高考失利没考上清华,母亲嘴上说没事,对七堇年的态度还是冷淡了下来,“每次打电话不超过三十秒”。
七堇年也不满意,之前拼尽全力得不到母亲认可,这种压抑的生活她不想过了。
和母亲僵持着,七堇年过快成名的隐忧逐渐浮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郭敬明与青春文学成了她撕不掉的标签。
于是她寻求转型,先进入香港浸会大学深造,也没和郭敬明续约,文字风格也从青春伤痛转向严肃文学。
刚开始,她的书粉不能接受转变后的作品,给她留言,想叫停转型。
可七堇年却很清醒:读者终究会成长,青春文学不能写一辈子。
转型严肃文学并不容易,但七堇年没有放弃,加入作协和主流作家打交道,还成为《青年文学》杂志主编。
这期间,她出版主编了文集《近在远方》,还翻译了爱尔兰作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寄养》。
2014年,七堇年推出新长篇小说《平生欢》,获得“紫金·人民文学之星”长篇小说奖。
转型成功后,七堇年陆续推出《灯下尘》、《无梦之境》...
成功转型后,七堇年和母亲的关系一如之前冷淡,她不会告诉母亲自己的近况,也不让母亲看自己的作品。
直到《无梦之境》出版,她开玩笑表示“要练习原谅的姿势”,尝试与母亲和解,“母亲看到她过得真的饱满与开心后,就慢慢放过她了”。
2019年推出《晚风枕酒》后,七堇年突然“消失了”。
当大家逐渐遗忘她时,她携首部旅行笔记《横断浪途》重新出现。
这时大家才发现,她不是“消失”,这三年她过得无比精彩: 跋涉30000多里路,走过40多个地方,从“华西雨屏”以东,到横断山脉以西,七堇年与朋友一起,数次往返于中国最长、最神秘的南北向山系。
她们徒步、攀岩、攀冰,行走在雪山、冰川、森林、荒野中…… 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巡护,还顺手完成了首部旅行散文集。
“旅行不是为了穷尽天涯,而是为了穷尽自我。”
七堇年还在新书里对三年旅行作了总结:“这不是完美的旅程,但我依然愿意从头再来一次。”
在一本本书的叠加下,七堇年始终坚守对文学的初心,而新读者也不再纠结她的过往,而是被文字所吸引。
郭敬明与青春文学的标签,随着曾经看她书的80、90后的青春,停留在那段逝去的时光。
某种意义上,七堇年和读者都成长了。
也许可以借七堇年荣获紫金奖颁奖词来总结她的成长:“不再是轻浅的自怜与合唱,而是七堇年对生活所作出的一次低沉抗议”。
七堇年是难得的清醒人,她年少成名后没有死磕青春文学,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果断转型,让自己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
最关键的是她的人生也不断成长,每个阶段就尽力去做好相应的事,每一步走得又好又稳。
我们普通人也是一样,可以像七堇年一样,不计较一时得失,而是用时间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持续沉淀,细水长流下走得踏实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