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以前,身边人给我安利月之暗面,我以为是个噱头,转瞬即逝!
一周前我自己发布了AI 产品榜单,看到它月访问量环比涨了106%,我以为只是一个小小上升期!
感谢AI 产品榜官网 aicpb.com 的大力支持!
上周末听了一个业界大哥对应用的解读。我知道,我太轻视了,可能kimi是个转折点!从它开始!国内大模型转变了思路,从卷基础模型能力演变到对产品本身,客户需求细节的理解!
国人卷基础模型能力不一定能超越 海外,但是卷产品应用体验,绝对遥遥领先,前提是模型也达到了能用的标准。
(一)kimi基础
kimi的模型大小 技术路径 训练数据都没有对外披露、即使有人知道,也不能讲。但可以肯定的是transformer架构,上下文溯源10万汉字,其参数量肯定不会小,大于gpt3.5是肯定的,有没有gpt4 过万亿参数不得而知。
业内的评价是“问的问题基本没错的回答”
这很牛逼!
这是一个100人团队的产品,他们调侃、真正牛逼的ai模型一定出在百人公司!openai是这样,kimi也是,人不在多,在精!ai时代最不缺的是60分的人,缺的是90分的人!
除了惊人的上下文溯源,kimi的成本也很夸张!只有zhipu的1/8。gpt4的1/18比3.5turbo低。
它怎么做到如此低的推理成本?我们也很关心,目前只知道它优化了架构,工程能力强,底层用的哪颗芯片,目前都是未知数。
kimi就是moonshot的唯一产品,公司也准备走单一产品,做精做专。目前数据爆棚!
目前月访问量跃居第三,但这表里面没有app数据,没有微信小程序访问。所以真实的数据里,kimi应该绝对值更大!
目测5月榜单里面,kimi保二争一!
(二)kimi产品为何成功?
Kimi核心团队来自清华计算机,模型基于清华系,团队小但优秀;产品上线四个月,用户增长18倍至300万,小程序和APP不在里面。
kimi作为一个对话聊天机器人,保持客户时长上花了心思。chatgpt C端月活2.5亿维持几个月了。但KIMI通过优化模型的体验和上下文力留存用户,着重个性化构建,可能对增加客户留存有新的作用。
通过用户数据积累和个性化交互,可能创造聊天机器人作为个人助理的新应用场景。
就是长时间的提问,大模型对我进行了画像!更好的挖掘我的喜好和习惯,这会比普通互联网搜索仅仅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完善很多很多倍。
moonshot大概率只做这一个产品了,力求做好。其核心逻辑是利用大规模用户行为数据不断优化产品功能,避免开发新产品来追求增长。
目前的扩张方式有点微信早期的意思,kimi生成的答案,我是可以分享给身边人的。同时分享功能引入AI产品,增强用户反馈对模型训练的影响,创新应用促进数据循环,提升用户留存。
专注与体验至上:优先级高的功能(如视频高清化)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结合 AI模型能力与用户体验优化,打造差异化产品。
从kimi可以看出,国内大模型真正在琢磨客户体验了。这是国人最擅长的领域!
kimi api只有一个,年前最火的轰轰模拟器,最开始用的gpt3.5,后来改用kimi支持,用户感受不到差异!模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三)国内其它
国内有些另辟蹊径的公司也不容小觑,抖音的豆包,经常被人安利!多元化定义角色,适应不同场景!
豆包也是一款有潜力 注重客户习惯的大模型!
结语:可能我们确实应该多看看国内模型的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