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狗年重视港股市场机会,千万不要过度举债

姜超:狗年重视港股市场机会,千万不要过度举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内地男星 2018-02-16 14:11:44 8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俗话说,狗能旺财,狗年旺财。


但是狗年也不是没有风险,狗年恰逢2018年,而在历史上逢8的年份都容易出黑天鹅,比如说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18年会不会有危机?这个谁也不知道,但是从年初全球股市的大幅震荡来看,今年的黑天鹅可能也不少,如何守住财富,我们今年有这么几条建议。


本文来源丨姜超宏观债券研究(jiangchao)


一、重视港股市场机会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什么是未来?十九大提出来,中国居民未来会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什么是更加美好的生活?


30年以前,中国居民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美好生活就是求温饱奔小康,要买家电、买车、买房子,什么都想买,数量越多越好,这是工业化的时代,也是简单模仿就能赚钱的时代。


但是30年以后的今天,大家彩电早就不看了,车子和房子也都有了,美好生活的目标就不是什么都要了,而是什么都要用好的,学术点说就是消费升级,通俗点说就是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想要高大上,靠简单模仿就不行了,得从桑塔纳升级到宝马,得提高质量,而提高质量的核心是创新。


所以说,面向未来,美好生活的根基是创新。从最早的电灯、电视,电话,到汽车、电脑、手机,创新早已让我们这代人过上了比古代帝王更好的生活,也创造了无数的财富。诸不见美国股市的持续新高,靠的就是Google,Facebook,Amazon等一个又一个创新的伟大公司,而另一个传奇人物Elon Musk,不仅开创了电动汽车的时代,最近又成功地把他的Telsa跑车用超级火箭送上了火星的轨道。


我们也有创新,新时代有四大发明:“网购、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高铁”,我们每天都在用淘宝购物,用微信交流,百度搜索,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但绝大部分创新企业都不在境内上市,而是在海外上市,尤其是在美国上市,为什么大家喜欢去美国?


美国股市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安排,就是同股不同权。而包括Facebook,Google,Baidu,Alibaba等在内的很多科技公司都采取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因为在创业初期,科技企业需要资金发展,要牺牲股权换取融资,但同时又不愿意失去控制权,因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有助于激励创新企业发展,美国市场也就是凭借这一制度优势吸引了全球大批的企业。


而对于香港市场而言,这几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错过了阿里巴巴上市,核心也在于香港股市当时不愿意修改同股同权的制度安排。


而这一切,在今年即将发生巨变,香港交易所彻底反思,将正式允许同股不同权,而这对于中国内地创新型的企业将是巨大的福音,诸如小米、蚂蚁金服等新一批创新企业而言,去香港市场上市将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而这也就意味着香港市场未来不再是一个以地产、银行为主导的周期股市场,而有希望变成以腾讯为首,同时一大批新兴创新企业聚集的市场,成为代表成长与创新的市场。


所以,如果你相信中国的未来,相信未来的希望在于科技、在于创新,就一定要重视港股的投资机会。



二、重视中国国债和黄金的机会



在塔勒布著名的《黑天鹅》当中,他说大多数人的资产配置都是错误的。


首先,世界是不确定的。哥伦布为了寻找印度,结果发现了美洲。泰坦尼克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日本在80年代号称要买下全世界,绝对没有想到后面会失去30年。2007年全球经济欣欣向荣,没有人想到2008年就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描绘希拉里的传记式小说《为总统而生》,肯定没有想到特朗普会当选总统。


既然世界充满了不确定,那么投资的原则要么是超高的回报,要么是绝对的安全,绝对不能中庸。


很多人的资产配置是橄榄型,即资产配置集中在中庸的资产,比如都是普通房产、普通股票等的组合,觉得风险不是特别大,回报也不会特别差。殊不知一旦黑天鹅事件发生,中等风险和高风险资产的表现其实没有差别,都是大幅下跌。


比如说次贷危机前很多人跟风购买了度假房产,结果涨的幅度不大,但是跌起来比谁都快,因为这类资产大家都是买来投机的,等想起来要卖的时候也都是大家都想卖的时候,肯定也是卖不掉的时候。还有比如说现在流行把买银行股当做价值投资,但是当年美国花旗银行在70年代也曾是漂亮50当中的一朵明星,但是在07-08年金融危机中跌破了1美元,原因在于银行赚的钱很多时候是账面价值,因为贷款没有到期,但是贷款到期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如果碰到一次金融危机可能就全部赔光了。


所以,真正的资产配置应该是哑铃型。一头是高风险的资产,比如说代表创新的资产,高风险也有高回报,过去几年大家如果持有腾讯、Google这些科技股都是数倍的回报。而另一头应该是低风险资产,这里就包括了国债和黄金,哪怕发生了天大的事,这两类资产还是能帮你的财富保值。


而从18年以来,意外的事件就很多。比如说美股突然大跌,而且连带着全球股市下跌。数字货币在两个月内跌去了一半,而美元的大幅下跌也令人大跌眼镜。


首先,在不确定性增加时刻,黄金具有巨大的价值。过去十年,经过全球央行长期放水,各种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而随着全球央行货币政策逐渐收紧,风险资产价格也高处不胜寒,大家突然发现有时候资产价格不跌也是一种幸福,全球迫切需要避险资产,但是真正的避险资产又是极度缺乏。海外欧洲、日本的国债还依旧是零利率,美国国债利率也在往上走,看上去也不太安全。而过去大家讲了许多数字货币的逻辑,也有各种稀缺的故事,但是数字货币最大的缺陷就是可以无限复制,你发明比特币,我发明莱特币,本质上供给是无限的,其实跟历史上最大的郁金香泡沫没有差别,所以今年也开始被打回原形。而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真正长期稀缺的是黄金,因为储量有限,开采成本持续上升,所以在今年全球风险上升的环境下,我们认为黄金的价值值得重视。


其次,中国国债具有巨大的价值。我们在18年年初以来持续推荐中国债市的机会,也一直被很多人看笑话,觉得1月份股市那么好,我们推荐债市显得很滑稽。而中国国债的所有期限利率均比年初下降,也就是说买中国国债的话你到现在是赚钱的,赚不赚钱这就是巨大的差别!


为什么中国国债有价值?因为中国的国债利率高。现在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接近4%,由于机构买国债可以免所得税,相当于5%的税前无风险利率。


国债的另外一个价值与去杠杆有关。大家都知道去杠杆是未来政府的重要目标,但是去杠杆到底谁会受益?


首先,我们要知道去杠杆是在做什么。杠杆其实就是负债,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靠加杠杆。如果按照央行的说法,以后为了去杠杆,货币低增成为新常态,那么就可以理解人民币从去年以来的升值,而这也就给买中国国债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因为你得到的不仅是4%的利息,而且还有不再贬值的货币。



三、小心房地产泡沫,提防商品下跌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上面两个我们都是在提示机会,而这一部分我们要开始提示风险。


首先是房地产的风险,熟悉我们观点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对房地产市场一直非常谨慎,对地产泡沫非常担忧,虽然过去经常被打脸,但是我们的观点不变,要警惕房地产泡沫。


从全球各国的历史来看,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尤其是房地产,只不过因为房地产周期太长了,涉及到的利益太多,而且专家众多,人多嘴杂,所以在短期很难看清方向。但如果看的长一点,方向其实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认为,决定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因素不是供给,而是需求!


但有人不同意,说你看统计局的数据,现在的房地产库存不是历史新低吗?这不是说明房子的供给少吗?甚至有专家据此判断说18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房价上涨,我听了实在是无语了,我想反问一句:“你知道统计局的房地产库存是什么吗?”


我们统计局的房地产库存,指的是新房库存,而不是所有房子的库存。因为房子不是快速消费品,不是造完就被用掉了,而是从企业手里转到了居民手里,这个过程中房子并没有消失,只是所有权发生了转移,难道房子在居民手里就不是库存了吗?


既然房子不是消费品,那么就涉及到房子的另外一个属性、投资品。我相信在过去两年买房的,肯定有很大比例是投资需求,原因很简单,如果是刚需,为什么不在15年房价便宜的时候买,非要等到16、17年房价大涨了以后冲进来买?买涨不买跌,这不是投资又是啥呢?


而对于投资品,我想说的是,用新增供给决定价格的逻辑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可以简单拿股市做个比方,如果有人告诉你说,A股的IPO暂停了,所以股市要大涨,你会不会觉得他说的很对,还是觉得很无语。如果是后者,那就对了!因为股票是投资品,不是消费品,所有的存量股票都是潜在供给,股价大涨如果没有基本面支撑,存量股票就会有人倒给你。


所以,用低库存的逻辑,大家可以去买工业品、买茅台,唯独不能买房!因为工业品、消费品的库存低,那就是真的低,因为都被用掉了。而房地产的库存低吗?房子去年都卖了近2000万套,库存怎么可能越来越低呢?只不过大家都相信房价永远涨,不愿意卖,但等到房价真的跌了,库存就出来了。


所以,消费品的价格可以由供给决定,但是投资品的价格绝对是需求决定。是因为房价涨所以供给少,而不是相反。反过来说,如果房价跌,那么供给一定会多。


而在决定需求方面,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这是中长期永恒的逻辑。从人口出生率来看,放开二胎以后的生育率也没有显著回升,这意味着未来年轻人口数量的减少不会改变。而从城市化来看,目前已经接近60%,而70%是公认的城市化率顶峰,这也说明目前城市化进程也到了尾声。


而在短期内,决定房地产需求的核心指标是利率。按照央行最新的数据,17年年末的房贷利率是5.26%,相当于基准利率平均上浮约10%,比17年初相当于3次加息。而且目前房贷利率上行的趋势并未结束。


而从居民部门贷款的增长来看,15年中国居民部门一个月商业贷款不到3000亿,到17年就到了6000亿,全年7万亿的商业贷款,再加上1万亿的公积金贷款,相当于一年10%的GDP都被居民借走了。


但是现在贷款利率天天往上走,再加上银监会明确提出来要抑制居民加杠杆,居民举债的行为还能持续多久呢?如果贷款利率都回到了15年水平,那么举债会不会也回到15年的水平呢?


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中,特地提到要抑制资产泡沫。



四、千万不要过度举债,努力奋斗才有幸福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习近平主席告诉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反过来说,幸福不是借来的,不是靠投机搏出来的!


桥水公司的达里奥有一本名著《原则》,讲述了他对经济体系运行的理解,其实对现实经济的刻画入木三分。


首先,他说决定经济长期发展的是生产的进步,以个体来说,就是你的劳动创造了经济增长,你创造了多少价值,就能支配多少消费。


但是,他又说人民不满足于消费自己创造的东西,于是就发明了举债,通过举债,大家可以消费的比生产的要多,这就是举债加杠杆,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会增长得更快,资产价格也会涨的更多,每个人都会很快乐。


问题是,举债是要还钱的,等到了还债去杠杆的时候,大家就被迫节衣缩食,压缩消费,消费的比生产的要少,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会下降,资产价格也会下跌,每个人都会不开心。


最可怕的是,因为担心去杠杆经济下行、资产价格下跌,所以所有人一直都在举债加杠杆,而不愿意去杠杆,一直到了所有人的债务都加到了极限,而不得不去杠杆,就会出现失去的十年,比如日本90年代以后,美国的08年以后等等。


而现在政府明确提出来要打赢防范金融风险的攻坚战,降低宏观杠杆率,其实也就意味着靠举债加杠杆发展的模式到了尾声。


所以,为了财富和资产的安全,建议大家以后一定要慎重举债投机,只有靠努力奋斗才能真正幸福。


(本文不代表21世纪经济报道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风险自担)



21君

小伙伴们,新的一年你有怎样的投资规划呢?


百万读者都在看……


人才去哪儿了?35万“一流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出炉!最大赢家竟是…


从刘鹤68篇论文及23次讲话中读懂中国经济格局(信息量巨大!)


16000多家上市公司数据揭示:你家乡这三年的真实变化!


本期编辑 刘巷


21君

老铁们,给21君点个赞再走呗~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