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场电影见面会上,观众入场时收到一张特殊卡片:正面印着电影海报,背面是手语教学——「谢谢」「称赞」「麻烦」的简单手势。当张艺兴用手语比出「大家好」时,台下几位聋人观众举起手机,屏幕里同步跳动着欢呼的表情符号。
这部电影里,张艺兴演一位聋人父亲,全程没有一句台词。 为了演活角色,他消失两个月:搬进听障社区同吃同住,对着镜子练手语到凌晨,甚至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体验无声世界。片场里,聋人演员王先贺成了他的「考官」。「艺兴第一次打手语像机器人,但杀青时准确率超过95%。」这位聋人演员在见面会上比划着,手语翻译的声音带着笑意。
技术团队为听障观众埋了颗「彩蛋」 。普通字幕只有白色,但助听版字幕用不同颜色区分角色,还添加了「风吹树叶声」「远处汽车鸣笛」等声音描述。4DX版本更绝——当画面出现雨景时,座椅会模拟雨滴震动,听障观众能通过触觉感受环境氛围。一位聋人观众在社交平台写道:「第一次‘听’懂电影里的脚步声。」
导演沙漠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三年走访的见闻:菜市场的聋人摊主用计算器讲价,无声外卖员把手机备忘录当沟通工具,听障学校的孩子靠触摸喉咙学发声……这些细节被揉进电影。有一场戏,张艺兴饰演的父亲在工地被克扣工资,他反复拍打胸脯示意「我有身份证」,对方却甩来一张「残疾人补贴申请表」。「我们不是不幸,只是不便。」王先贺的台词让现场突然安静,接着响起一片拆纸巾包装的声音。
电影之外的故事同样动人。见面会上,一位从南京赶来的姑娘说,她看完点映后用刚学的手语向聋人司机道谢,「他愣了三秒,笑得像收到情书」。上海某手语咖啡店老板发现,最近总有人指着菜单上的「木木特饮」问:「是不是电影里那杯父女一起做的果汁?」
六岁的李珞桉是剧组最小的演员,见面会现场突然有观众哽咽。她眨着眼睛说:「要是可以,我想抱抱你们。」这句话后来被做成表情包,在各大平台传了三十多万次。张艺兴谈起这段父女戏有点恍惚:「有时觉得是木木在照顾小马,当爸爸的给不了更多,只能把整个世界调成静音模式陪她。」
放映厅灯光亮起时,大银幕滚动播放着观众投稿的手语视频:有人比划「爱是看见」,有人对着镜头教「需要帮忙吗」,还有个男孩用手语对失聪的母亲说「下周带你看电影」。座位上的手语卡片被悄悄带走,有人塞进钱包,有人夹在办公室隔板——那些手势像一粒粒种子,等着在现实世界开出花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做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