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嚯嚯’完《脱口秀大会》,她怎么又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了?”
得知那英要上《喜剧大赛2》时,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不得不说,最近那英的露脸频率很高。在《脱口秀大会5》里,很多观众对她的表现颇有微词,觉得她不懂真正的幽默。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英上了《喜剧大赛2》,又好像恢复了正常水准。她与其他会长的互动,逗得全场捧腹大笑。豆瓣网友评论,“同样请那英,同样是第一集的效果,也差太多了”。
当然,也还是有人不买账,认为那英不适合跨界到喜剧综艺。甚至很多人并不喜欢她口无遮拦的性格。
与此同时,那英的一些微博“名言”仍然是网友们打卡的“著名景点”,年年都有人庆祝“发表XX周年纪念日”。
口碑时好时坏,那英究竟是怎么回事?
“喜剧人”当评委,被嘲了
原本,那英由于曾经贡献了互联网很多热门梗,被网友调侃为“在逃喜剧人”。
可是当那英来做领笑员时,却让不少人直呼,是“喜剧人”的,不一定就懂喜剧。
她听不懂学术笑话,也不是5G冲浪选手,更get不到普通人生活中的笑点。大多时候,她似乎不为所动,没有拍灯,连发言也失去了往日的喜感。
几期节目下来,不少网友感到“滤镜破碎”,对那英喜欢不起来了。没想到,由此抱着低期待的人,又很快平息了对她的怒火。
在《喜剧大赛2》里,那英还是很“嗨”的。热闹的气氛中,她好像还是原来那个“傻大姐”,直来直去、语出惊人,有意无意之间也贡献了不少笑料。
比如,暖场游戏中,那英帮于和伟选了“记得交税”这个词后,转头于和伟恰好就对她用上了,全场笑得人仰马翻。
“记得交税”还是那英帮于和伟选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
她一本正经地劝选手坚持创作、不要在乎年龄,拿自己举例说“可能四十五岁才受人追捧”,黄渤就接过话茬说“选手心中一凉”,她还试图找补解释一下,顿时就有些“天然呆”的好笑了。
那英仍然对那些贴近自身经历的内容来劲,但表现得更恰到好处了。
对作品《我不唱》里的麦霸,她深感共鸣,台上演着KTV,她在台下手舞足蹈,一副“把自己的一生都回想起来”的样子,惹得弹幕笑哈哈。
弹幕:那姐看着要去抢麦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
看样子,那英这“人设”,好像也不算“崩塌”得彻底。
“真性情”,未必都有好评
长久以来,那英的标签都是“真性情”。那句“最烦装X的人”的名言,如同她本人的写照。
作为天后级别的歌手,她有“凡尔赛”的资格,不需要“装”,所以她在专业领域的骄傲,他人无法反驳,甚至还自带笑点。
图源:安徽卫视
2016年那英出新歌,粉丝号召打榜,那英本尊直接评论:“姐不需要。”
图源:微博
她去《中国好声音》做导师,上《乘风破浪的姐姐》,在专业上实力过硬、耿直的个性更是圈粉。
那英打算“震惊歌坛”,结果震惊了桌台。/《乘风破浪的姐姐2》
《浪姐2》里,张柏芝演唱《星语心愿》之后,得到了现场大多数姐姐们的投票,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那英十分大方地拥抱安慰她,同时还补了一刀:“没事,你别哭,我都没投你票。”
《乘风破浪的姐姐2》
不过,要说那英的性格曾经颇受网友欣赏,其实是不准确的。大家对她本人的评价,从来都不是“一边倒”的正面。
喜欢的人会夸她“有血有肉”,讨厌的人会觉得她是“没素质”。
那英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大概是当年逼林志玲喝酒。2007年某次慈善晚会上,林志玲主动向那英敬酒,那英爽快地一口干完,却见林志玲不喝酒。
在北方,敬别人酒而自己却不喝酒,的确是不礼貌的。林志玲解释自己酒精过敏,那英仍不依不饶,要求她喝。最后确实导致了林志玲过敏,她皮肤发红的样子被媒体拍到,引发热议。
对这件事,有的人批评那英欺负人,但也有人认为是林志玲主动敬酒在先,还不事先说明,不能全怪那英。
那英在综艺中模仿林志玲敬酒的样子。
有些时候,那英口无遮拦,确实伤人。在《中国好声音》上,与那英同为导师的张惠妹招揽选手,说:“来我的战队,我们以后可以一起研究……”那英马上接了一句:“你们可以研究一下怎么胖的。”
一句不合时宜的玩笑话惹了两个人,连一旁的汪峰都说:“老那,这就是你不对了。”
《浪姐2》火了之后,网友们扒出那英的恩师谷建芬过去的采访,发现连谷老师都说她:“长了一副好嗓子,但是说话不贴谱。”
那英倒是有自知之明。她说话不过脑子,也不会斤斤计较别人对她的批评。好友王菲给她起外号叫“那大傻”,她认。她曾经坦言,自己这性格,能在圈子里存活下来,确实不容易。
图源:《非常静距离》
无论他人喜欢还是不喜欢,真性情的那姐,都算得上是没有偶像包袱的“内娱活人”。
当明星一个个都开始贩卖人设,在一众无趣地转发着广告的“机器人”中间,我们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网友一再提起那英那些直爽的吐槽了。
“内娱活人”,
哪里需要哪里搬
同样一个那英,一会“翻车”,一会又“上道”了,她的口碑怎么就差距那么大?
上节目之前,那英可能也没想到,看脱口秀还有这么多门道。毕竟上节目不需要考试,大大咧咧的她接受邀请,似乎也很正常。
曾经,那英当着章子怡的面,对媒体直言不看好她去音乐类节目当导师,因为隔行如隔山。
图源:新娱乐在线
遗憾的是,多年后,那英自己也忘了“跨界需谨慎”。或许是喜剧看似低的理解门槛,给了她一些错觉。
然而,想听懂不同的脱口秀,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网络梗,还要能体会草根生活的小心酸。
她低估了脱口秀的难度,又没有认真做足功课,被观众“嫌弃”,也在情理之中。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人间的悲喜原本就是不相通的,但我们不想在哈哈大笑的时候,突然发现人群中有一张冷漠严肃的脸”。
《脱口秀大会5》
到了《喜剧大赛2》,那英能更加融入热闹的氛围,这类喜剧也比脱口秀更好理解。
而这里的赛制是观众决定去留、会长决定最佳,那英以和观众平等的身份,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分,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观众就容易接受得多。
那英模仿其他歌手唱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
那英始终是真实的她自己,但她的位置变了,人们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
过去,她的犀利吐槽能让普通人感同身受、直呼“我的互联网嘴替”。
可是再“真”的性情,放到一位评委身上,那种俯视感也许就会令人觉得不适。
当“没把我逗笑,我就不拍灯”的“真性情”有了影响,人们反而更能代入那些站在台上被审视的选手,心疼他们的付出被轻易地毁掉。
大家喜欢的“内娱活人”,既要鲜活可爱,又要掌握分寸,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接地气”的位置。
那英在《浪姐2》中的“名场面”
一旦人们发现,“嘴替”与自己的距离过于遥远,滤镜自然就容易破碎。
“内娱活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那英的这次“翻车”,或许也是娱乐行业追求话题度,把“砖”搬错地方的一个结果。
那些喜欢自由发挥的明星,其实最容易出节目效果,但他们又是最难把握的“不确定因素”。
就像《五十公里桃花坞》中的宋丹丹,本来是和蔼可亲的长辈想与晚辈们套近乎,炒热气氛,却弄巧成拙。一句“你有什么代表作”,问得张翰说不出话来。
后来要搞晚会,九分钟的讨论会直接尬上热搜。
宋丹丹被骂,可她不过是拍节目时在敬业地督促其他人工作而已,事实上也制造出了节目效果,起到了“整活儿”的作用。
说到底,有时候所谓的“人设崩塌”,也许只是观众的自我投入,而这种反差或话题也可能是节目本身就预设或期待的结果,没必要太过较真。综艺也好,明星也罢,都是为了看个乐呵。
作者:阿瑞,编辑:晏非,校对:杨潮,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