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复兴语境下的中国读书会

文化复兴语境下的中国读书会

江苏人民出版社 日韩女星 2017-07-20 16:37:09 84

一个人自己读书,或许只是一种自我教育与提升;一群人一起读书,则代表了城市社群和亚文化团体的兴起,也是构建一个成熟的开放社会的应有之义。


——摘自《领读中国》


        十多年前夜读春秋,常写书评,近二十篇文稿散见《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和《金陵晚报》。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重做冯妇,那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午后时光,我在布朗石餐厅喝了一杯咖啡出来,心情愉快。回到办公室就给金晶拨了一个电话:“《领读中国》出版后我写一篇书评。”金晶说:“我很感动。”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喝酒如此,喝咖啡也不例外。虽然从2015年以来,我主要以喝茶为主。何况金晶在《领读中国》的扉页上,用质朴整齐的字体写下了“师友丁老,为学为人,足称楷模”。“足称楷模”后面还是感叹号!




1

性情中人







金晶和我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经历类似,爱好雷同。我们还同是南京图书馆的优秀读者,我获评是南图第一次举办优秀读者评选的2012年,金晶获评是2017年。从经历而言,金晶曾经在国内大报任职财经记者,然后考入某机构从事经济调查工作;我在离开某杂志社以后进入现在的研究所,从此过上了人岗匹配的幸福生活。我曾经在《青年研究》杂志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摇滚乐史论文,金晶先后发行了两张民谣专辑——《中山北路上的诗意》(2013)和《光》(2016),其中多有南京元素,表达了金晶对古城南京的喜欢和热爱。


我大学时就长期担任班团干部,后来又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期间参与组建多个青年社团,包括华东地区最早的户外社团——南京野外活动俱乐部。把臂高歌,交游广阔,来往者工农兵学商社会各阶层凡数千人,南京这座城市精力过剩的朋友大都认识。金晶是益友中比较特别的一个。


金晶的特别,在于他兴趣广泛,敏则多功。金晶爱读书,不完全统计,购书赠书加上在南图的借书,一年阅读量在两三百本书。读完书之后,金晶还文思泉涌,一不留神就成了书评人。至于其他爱好,举凡音乐、电影之类,金晶涉足以后,就成了专业人士。听了音乐,金晶不觉手痒,出了一张《中山北路上的诗意》,又出了一张《光》。里面《南朝四百八十寺》《孤独的鼓楼》《竹林七贤》《瓦官寺》几首歌,是我比较喜欢的。


金晶的特别,在于他阅世而不世故,用老子的话就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在这样一个波谲云诡的互联网技术时代,金晶几乎完全袒露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网络世界,他没有秘密可言。2015年2月以后,金晶开通微信公众号,他的个人状况、工作进展、业余生活大都现场直播,包括他和爱人的恋爱故事,也有专文回忆。宋老师评价:“性情中人。”我深以为然。


金晶的特别,还在于他襟怀坦荡,爱憎分明。金晶身上有着不少优秀的品质,比如正直,包容,诚信,守时。我认为,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是和上述品质密切相关的。多位朋友和我提到,但凡给金晶留言沟通,他都会及时回复。这个细节体现了金晶的尊重他人、重视情义。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我是一个慎言语的人,凡事没有思考,不会轻易发言。近年因为转基因食品问题乱象丛生,危及民族生存,我为此发表了数万字的论文和评论。2015年9月的一天,金晶和我对转基因食品问题有不同观点,我找了一篇习作《公共政策过程的利益表达研究》供金晶参考。金晶很快回应,并称被“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所打动”。君子以义交,小人以利交,家国情怀也是我们友谊的共同基础。



2

存史之作







谈了金晶其人,再论金晶新著《领读中国》。

拿到《领读中国》,我就联想到汪继芳老师的《最后的浪漫》和《断裂》。汪继芳大概是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撰稿人。我当时在为写作《中国摇滚乐十年简史》准备资料,然后就读到汪继芳发表在《钟山》杂志的纪实文学《京城摇滚人》。没多长时间就结识了汪继芳,不久受赠《最后的浪漫》,关于北京自由艺术家的一本生活实录。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最后的浪漫》是我最早读到的用新闻写作方法问世的作品,金晶的《领读中国》可以归入这一类。《领读中国》选取十六个中国读书会的案例,意图窥斑见豹,对当下中国读书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有所描绘和报道。中国读书会历史最悠久者也不过十年时间,对这一新生事物进行关注,既得益于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经理徐海的慧眼,也是金晶曾经记者生涯的一次深耕。关于读书会,就我收集的资料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都有过报道,然而像《领读中国》这样大篇幅全景式的完整记录,可以说是第一次。中华民族复兴初期的读书会,从小荷尖角到风生水起,媒体人和出版人没有缺席。


另一方面,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23日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一见解是深刻的。工作之余,我以研究历史为乐,既编撰了《金庸小说研究史略》《南京户外运动十年大事记》等史稿,另外发表了中共党史和抗战史的近二十篇论文。以我历史研究的经验,我认为《领读中国》是一本存史之作。金晶在《领读中国》后记中说:“在一个几乎相同的时间节点上,对于全国主要城市的代表性读书会的田野实录和文本实录,至于读者和研究者根据这些素材,得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则完全属于他们的自由。我也很乐意把这种阐释的权力,留给读者们去完成。”由此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自觉。



3

金陵读书







我读《领读中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和大江东去的慷慨,耳畔时常响起昔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惜夸雄风,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观诸白鹿洞书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朱子教规,王阳明“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的手订教条,在我看来,中华民族复兴初期的读书会,是古代书院在现阶段的传承和探索。


现阶段的教育积弊甚多,真正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其一是膜拜西方。君不见,无数莘莘学子在英语上耗费无限精力,多少学术评价以在国外发表论文为荣!殊不知,不但英语晚出,直到15世纪英语才逐渐形成,其时郑和已经率领庞大的舰队从南京出发,文明之光,耀及全球;而且被视作西方学术源头的所谓古希腊文明疑点很多,已经有何新《希腊伪史考》、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等论著予以揭露。被尊为神圣的“古希腊文明”可能是个笑话,历史就是这么幽默。


其二是分科过细。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也是二十世纪以来受西方学术影响所致,最终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基因不见活人。这个问题在现阶段占有主导地位的西医中尤其突出。中医治则是治病务求治本,讲究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讽刺庸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阶段的治疗分科越来越细,其症结恰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历史上的大师研究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治学纵横捭阖,触类旁通。今天的学术评价画地为牢,自我设限,非本学科的研究常常不算成果。试问:孔子学的是什么专业?先秦诸子又学的是什么专业?


当下中国读书会的探索和创新,对上述教育之弊端有着纠正和调节之功。诸多读书会坚持多年的中华经典解读,就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初期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当前现实问题纷繁复杂,单一学科的某个二级学科的某个专业方向,根本无力作出理论解释或者供给解决方案。中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重视决策理论和跨学科研究,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通览《领读中国》,全国各地读书会多有打破学科藩篱的尝试。北宋哲学家张载呼唤的能够“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一定是博览群书后断以己意的学者。


作者在《领读中国》自序中热情洋溢地说:“这些风格和形态各异的读书会,是中国当下都市文化的最佳代表,也是日趋开放、文明的中国社会的缩影。透过他们的执着和努力,我们理应对中国的文化复兴进程持乐观态度。”我认同作者的期许,并认为中国读书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建议把“凡事惟论是非,不循好恶”作为聚焦讨论的原则,把“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作为读书会诸君人格成长的动力。


《领读中国》

许金晶  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5月版

58.00元




本期编辑 | 蔷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