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母亲吸毒、认毒贩当干爹,却打动了奥斯卡评委

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母亲吸毒、认毒贩当干爹,却打动了奥斯卡评委

猫眼电影订阅号 港台男星 2017-02-02 17:09:52 536

在不久前刚公布的奥斯卡提名名单中,《爱乐之城》以14项提名领跑,也无疑是拿下最佳影片的最大热门,《月光男孩》和《降临》也以8项提名紧随其后,《海边的曼彻斯特》《血战钢锯岭》则分别囊获了6项提名。


叔曾经分析过,这种单部影片包揽多项提名的状况,其实正说明了这一年的佳作何其匮乏。


人们如今都更加讲求“效率”,整个电影工业也越来越“流程化”,商业片经典IP翻拍层出不穷,几部奥斯卡“大热门”则多少有些为了奖项而“量身定做”的嫌疑。


作为奥斯卡“大热门”之一,《月光男孩》自打一出现就掀起了美国评论界的“集体高潮”。



纽约时报早在2016年10月就打出了这样的标题,“这会是今年最好的电影吗”?


烂番茄新鲜度由最初的100%变成98%,至今也只是低了两个百分点,出了名苛刻的电影评论网站Metacritic更是给它打出了99分的高分。


但这样一部在美国得到了万千宠爱的话题性电影,在中国反响却比较平淡,也有不少怀疑的声音出现,《月光男孩》会不会只是因为汇聚了美国人特别喜爱的“政治正确”元素而受到欢迎呢?


如果没有了“种族”“毒品”“同性”这样的标签,《月光男孩》究竟还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否“过誉”,毫无疑问,《月光男孩》确是一部少见的佳作。


《月光男孩》以三段式的结构讲述了一个黑人男子一生的三个片段。


第一章 Little(小个儿)


小男孩Chiron被几个同伴追逐,逼上了迈阿密的毒品区街头,恐惧之下躲进了一间没有锁门的废弃住宅,遇到了当地的毒贩Juan。


Juan和女友Teresa收留了他,想尽办法才让他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也知道了“Little”是其他男孩给他起的绰号。


Chiron不愿回家,第二天早上才说出了家里的地址,让Juan送他回家,但Chiron的妈妈显然并不是很乐意见到Juan。


后来我们才知道,Chiron的单亲妈妈因沉迷毒瘾而喜怒无常,时而对他和颜悦色,时而对他大发雷霆。


从那以后,Juan和Teresa似乎成为了Chiron的替代父母,给了他缺失的关爱,Juan还带他到海边,教他游泳。


但上学对于Chiron来说仍然是一件苦差事,Chiron和一帮小男孩在踢足球,但其他男孩都不愿意带他玩儿。


Chiron有些失落地离开了,一个叫作Kevin的小男孩却跟了上来,告诉他不能任由其他人欺负自己。


有一天,Chiron的妈妈毒瘾发作变得歇斯底里,骂Chiron是“Faggot”(对同性恋的蔑称),Chiron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妈妈当时的嘴脸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第二章 Chiron


转眼间Chiron长成了高高的少年,依然是皮包骨,也依然总被欺负,但世界对于他来说,也越来越让人迷惑。


Juan已经离世,原因不难猜测。Teresa仍然是他温暖的港湾,母亲的毒瘾却每况愈下。


唯一的朋友Kevin也给他起了个外号“Black”(小黑),包含的情感却不再是Chiron所熟悉的轻蔑,而是亲昵。


Chiron在被人欺负之后坐大巴来到海边,遇到了Kevin。


两人聊起了各自的人生目标,情不自禁地接吻。


第二天,Kevin却迫于同伴压力在众目睽睽之下羞辱他,而Chiron也因为暴力反抗而被扔进少年监狱。


第三章 Black


成年后的Chiron和Juan一样,成为了亚特兰大的毒贩头子,但他却沿用了Kevin给他的外号,“Black”。


给自己配置了大金牙、大金链子和一身腱子肉,完全没有了当初那个懦弱少年的影子。


一通来自Kevin的电话却把他打回了原型。


驱车前往Kevin所在城市的路上,Chiron去看望了母亲,她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愧疚,Chiron也在心里原谅了她。


再次与Kevin相见,两人都已不再是少年模样,Chiron成了毒贩,Kevin成了厨子。


但在Kevin面前,Chiron卸下了防备,再次成为了那个柔弱的少年。


他勇敢地告诉Kevin,那一夜之后,再没有人触碰过他,他也没有再触碰过别人。


在温柔的海风中,Chiron轻轻地靠在Kevin肩上,让苦痛随风而逝。


这本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表现形式却让人耳目一新。


整部电影虽然是以美国黑人生活为背景,却处处透出浓浓的东方气息,呈现出了一种奇妙的“混搭”感,却丝毫不显违和。


导演巴里·詹金斯是王家卫的骨灰级迷弟,影片的用镜、配乐也可见对王家卫的致敬:


Chiron和Kevin重逢的画面,让人想起了《春光乍泄》中的张国荣和梁朝伟;


《春光乍泄》里那首西语插曲“Cucurrucucú Paloma”也被用在了《月光男孩》中。


对于主人公Chiron的三个人生阶段的描绘,影片采用了大量留白,很多东西没有明说,都让观众自行猜测,这一点在Chiron的童年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Chiron从地上捡起的针管和封闭的门窗,点明了他偶然撞入的住宅“毒窝”的性质。



Juan第一次送Chiron回家时,我们可以看到屋内的电视,但有一天Chiron放学回家,家里的电视已经没有了,暗示他妈妈拿去换钱买了毒品。


洗澡一幕,我们看到Chiron先在灶台上烧水,然后倒入浴缸,侧面说明了家里的贫困。


对于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影片并没有呼天抢地的哭诉。反而正是在这些不足言说的小细节中,观众感到了隐隐的刺痛,从第一人称的主观描述中,我们仿佛和Chiron一起亲历了他的童年


若要论继承王家卫的风骨,比起张嘉佳那部徒有其表的《摆渡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很明显,并不是和王家卫吃过几顿火锅,就能当导演。


不过这也是导致中外观众对影片观感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


对于美国人来说,影片东方式的风格或许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但中国人自己则不以为然,毕竟王家卫也算是耳濡目染;


对于美国人来说,全民政治正确的大旗下少数族裔的生活困境无疑刺中了他们痛点,但中国观众由于缺失了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丝毫不为所动。


然而抛去了“种族”“毒品”“同性”这些标签,我们更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是他面对这个并不友善的世界,从无助到反抗,从困惑封闭到放下心防的过程。


他人生中三个时期的片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我,正如海报上那个黑人男孩,由三个不同时期Chiron的扮演者的脸孔拼接而成。


三个篇章的标题是他在不同时期的三个名字,每个名字又都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第一个名字Little来自欺负过他的小孩,却也是替代父亲Juan对他的爱称;


第二个名字Chiron则来自虐待过她的母亲,却也是替代母亲Teresa对他的称呼;


第三个名字Black来自背叛过他的发小,但也代表着他整个少年时代罕有的温存,以至于成年后的他也将其当作外号。


就像这三个名字一样,在他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让他如此困惑,有时也很受伤。



在他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也难以用非黑即白的是非观念一言蔽之。


Juan对他来说如同父亲,却也是母亲沉迷毒品的帮凶——她的毒品来源。



作为同辈中唯一的友善面孔,Kevin给了他最近似友谊与爱情的东西,却无法为他遮风挡雨。


母亲的沉沦对他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但当多年后他终于说出“我恨你,妈妈”时,母亲的回应却是“我知道我搞砸了,但你要知道我很爱你,你不需要爱我,但我很爱你”,让他不忍苛责。



在电影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很容易意识到经历对于一个人性格构成的影响:身形瘦小、缺少父亲、母亲沉迷毒瘾、深受校园霸凌困扰,都是造成Chiron内向脆弱的原因。


而成年之后的Chiron选择使用重重盔甲包裹自己,则是从儿时经历中发展出的一套自我保护机制,他对肌肉线条的偏执追求、在他人面前刻意表现的男子气概,都是对于少年时代屈辱历史的补偿。


但也许也正是因为母亲正常时刻的温柔、Juan和Kevin的出现,让他最终还是成长为了一个坚强的男人,他为自己选择的名字,是带着少年悸动温度的Black。


作为一部极其个人化的电影,主人公Chiron的经历虽然没有普适性,但影片传递的讯息却是全人类都适用的,而这,也是《月光男孩》打动人的原因:


即便生活曾给你带来再多困惑苦难,你仍然可以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这一点,电影并没有采用说教式的口吻,而是通过Juan在海边对Chiron讲的一个故事,润物无声。


“小的时候,我像你一样喜欢疯跑,有个老太太指着我说,月光下奔跑的黑人男孩,看起来像是蓝色的,所以我就叫你布鲁(blue,蓝色)吧。”


Chiron问他,所以你的名字是布鲁吗?Juan回答,当然不是,你最终要成为什么人,应该由你来决定。


月光下的蓝色黑人男孩,也许是整部电影中最美的一瞬,影片扣题,这一刻,我们都是那个男孩。


月光下蓝色的黑人男孩,现在你还不必知道你的名字,但总有一天,你要做决定,也只有你能决定。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