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暗号:即兴!」一拍即合,爵士向两位年轻人打开的新世界

「接头暗号:即兴!」一拍即合,爵士向两位年轻人打开的新世界

做梦第一名 日韩男星 2025-02-03 19:00:34 14

钢琴

PJ:如果月光洒在水面上有声音,这是Jazz Piano。

秦九词:像喝水一样,流入体内。


sax

PJ:萨克斯像开炮,像耳语。

秦九词:从耳朵,冲进了大脑。


bass

PJ:从你能够分辨出贝斯暗流涌动的音色开始,已经掉进性感的低频律动中。

秦九词:内脏随着bass,不断传动,直到心脏。


PJ:坚实的后盾,有时火花四溅。

秦九词:双脚,随之不断地打着节拍,稳定着全身。

Co-produced by PJ、秦九词

Q:2025年第一篇,秦九词成为第30位做梦第一名好友的理由是什么?

PJ:遇见喜欢同一件事情的同好,原来不仅可以有回忆,还有对未来的期待——来揭开「Evidence of Life」的新注解。

Part 1

Q:那天晚上在BlueNote,那个人给你什么样的第一印象?

秦九词:我在等待,有人来,分享我的手账,刚好来的是一个年轻人,想,应该是同好。后面,我在想,该如何展开话题呢,那个人,应该知道《蓝色巨星》,我刻意翻一下我的手账本好了,他可能就会感兴趣,开始交流了。

一起看看秦九词的手账本吧!

PJ:每次来BlueNote都是看对眼了随性买,一点都不了解Blue Giant。依旧是来老地方早早候场抢前排座,看到坐在旁边的人竟然掏出了爵士手账本,“这也太厉害了”,往旁边瞥了很多眼。这哥应该是学生,如果他今天也一个人来的话,今晚就有一起拼桌的搭子了。问他看看他的手账本吧,话题就来了(嘿嘿)。


秦九词:果然如我预想,打开了话题,然后我便展示了,我jazz手账里的内容,接着再寒暄了一下,然后我说,刚刚我好像碰见了,下来smoking的马场,但想着,先上厕所,出来再问是不是他,结果,人抽完,溜了,后来正式演出开始,一对比,还真是,真叫一个可惜,vocal,检票的已经排上队了。明明最早来的,聊忘了(扶额苦笑)。接着,就排队拼座,出去吃饭了。

一般PJ占好座喜欢去哪里吃饭?(绿柠食堂)

PJ:接过了手账本,越翻越惊喜,我听他对每一页如数家珍,也向他翻我的相册,聊得越多越投缘,对面前这个热血青年“肃然起敬”,一直到回家才想起来跟人家说,“虽然比你大,但要向你学习”。不过等演出开始,两个人就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看,打起十二分精神听,话也不多讲了。

让我和秦九词相遇的演出(马场智章,电影《蓝色巨星》主角宫本大萨克斯演奏者)

Q:什么样的缘分了解到爵士乐,又是怎样爱上jazz?

PJ:事实上是根本没有了解,初印象是西装革履老爷爷吹萨克斯。后来回想,第一次我看的爵士乐简直王牌开局,一个人在东京的冬天,只是把Intro当一次普通的探店,推开门却彻底掉进爵士的热闹里,原来这是Jam Session,坐在这里,每个感官都在使劲。到了第二次去东京,jazz已经是必去理由之一,面前70岁爷爷在激情鼓solo,坐在一堆正经的日本社畜中间激动地喊了。自由、即兴是爵士的精神,面前鲜活发生的表演更触动人心,坚定了我要去爱jazz这件重要的事情。回上海之后,就把BlueNote当我的贵替老家常去了——话说回来,至于了解,其实还是没系统了解过。

我给秦九词看的东京相册有什么?

秦九词:我就是从《Blue Giant》——蓝色巨星,这部电影了解到jazz,故事中对爵士乐,刻画得非常的自由,尤其是主角宫本大,想让0基础的玉田当鼓手,显得极其自由没有拘束,简直是梦想中的音乐。在此,我想,就给我埋下了爱上爵士的种子。后面,再去找了一些爵士乐听,就真正爱上了jazz。

电影《BLUE GIANT》

PJ:那么蓝色巨星到底是何方神圣,让旁边的青年粉丝看上去这么热血?看完马场智章的表演,我时隔不知道多少年终于看了一部动漫影片,宫本大上来一句“我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爵士乐手”真是直白了当,就怪自己常常以旁观的角度来评价“真是热血”。虽然理想化,但热血就是在提供让人充满希望和积极情绪的情绪价值,或许抱着这样的心态,做什么真的都会成功的。

电影《BLUE GIANT》

秦九词:如同PJ所说,是这样的,《蓝色巨星》如同大部分日漫一样,热血富有激情,青年人的热血和奋斗,最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沸腾。正如,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如同青年人一般的激情,正是国家和社会的活力所在。这或许,可以说是,我爱爵士乐,更深层的原因。

Part 2

Q:用一句话推荐大家去看现场吧?

秦九词:永远是现场的音乐,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呼吸。


PJ:现场一定是最好的版本,不如第一次就看一场过瘾的演出,再问问自己的心有没有喜欢上。

Q:演出中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PJ:第一次去Intro弹Double bass的小哥太帅,当时其实锣鼓喧天,我一上来就在分辨bass。到了Bluenote这样的大舞台上,bass通常摆中间,虽然基本主打sax,但眼睛跑到bass上。Double bass一般立在地上,但轮到要solo的时候,人感觉要俯身抱着,两只手来来回回地拨。作为颜控来说,西装革履、做好发型是爵士乐的仪式感(不过看完马场也就接受休闲装了),观察乐手投入演出时的各种习惯性表情和动作也有意思,Kenny(Kenny Garrett)吹萨克斯是前仰后合的,上次在JZ看到的年轻法国男大吹到高潮还会后踢腿。

至于PJ说的Double Bass(低音提琴)是什么东西?

PJ在ins上聊过天的Motoi(金森もとい)老师

秦九词:可能是比较热爱摄影的缘故,我看演出,首先就关注我的位置,适不适合拍摄,在演出进行时,会更加关注到,演奏者的神情和动作,很有意思的是,目前看过的4场演出中,两个电bass,神情都很有跟你互动的感觉,虽然常理上,bass受到的关注度会比较低,但他们的神情,可真的是滑稽有趣;若是碰到,不能拍摄的地方,我也应该会关注到他们的,面部神情。

Q:坐在舞台下,有哪些想分享的独特记忆?

秦九词:分享一下第一次去看演出,Sauders Sermons的演出,这场演出完,大家都非常热情,各个乐手,就在现场和观众们攀谈,我就只和鼓手Pascal Nagom聊上了天,本以为没机会与Sauders Sermons聊天,下到一楼,不巧,下大雨了,也是第一次来,即忘带了伞,又没想起去对面便利店,买一把用用,我就只想着等一会儿,雨小点,再走;很巧,等雨等了很久,Sauders Sermons下到1楼,于是,我便聊起了天,向他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并加上了联系方式,将我拍的照片发了给他。

题外话:9个月后,我打开ins,才发现我当时拍的照片,Sauders Sermons发了好几个ins。

PJ:在吉祥寺的名店Sometime里看70岁老爷爷精彩鼓solo,顺便和旁边的日本阿姨聊起来,原来那位70岁爷爷是这位60岁阿姨的老师,OMG!阿姨介绍了他儿子曾经在上海工作的经历,还有相册里外滩、朱家角的照片,原来两座城市之间可以这么有缘。托了阿姨的福,演出结束之后她带着我介绍给那个爷爷,成功握上了手,对方还字正腔圆地说“谢谢”。到了第二天再二刷Intro,这群人Jam到高潮之后,所有人都站起来跳舞转圈,店长老头子看我还坐着,便直接上手抓我头发,妈耶!只能说因为在Intro,这种事情才可以完完全全的合理。

“亲爱的Intro”

Part 3

Q:日常听爵士乐的话,有什么具体type吗?

PJ:Bebop?Swing?Ballad?(丢人)我也分不清。总体来说我的type很固定,不听有vocal,也不听融合的,但和舞池音乐remix一下就又可以high了。因为上次看Eric Alexander & Vincent Herring的演出觉得特别特别对胃口,我应该喜欢的就是这种风格,尤其是节奏快的,像赶火车一样十万火急才最过瘾。很多日本乐手也是经典标准曲路线,正好记下来,下次过去看看。 


秦九词:Cool Jazz和Bebop较多,最爱John Coltrane。

Q:在哪听jazz?

秦九词:几乎随时。吃饭没看电视时,晒太阳时,学习时等等。


PJ:上班公交车上,下班走回家路上,尤其是后者,正好是一张专辑的时间。不过刷刷步数弥补运动量才是走回家的主要目的。

那就和我走回家吧...

Part 4

Q:除了爵士乐,还有什么日常听的音乐风格?

秦九词: R&B,Citypop,Jazz-hiphop,ye。


PJ:90s的J-POP,R&B,喜欢有感情的人声。等听jazz之后,更会关注到老歌里耳朵一亮的萨克斯即兴段落。碧梨、匠妹、小程序我听,NewJeans我听,Kendrick Lamar我也听,在这时候总算觉得自己是标准Z世代了。

Q:是否有想穿越到现场去看的一场演出(可非jazz)?

秦九词:当然是John Coltrane Quintet,德国,杜塞尔多夫,1960.3.28;因Miles Davis的生病缺席,使两位次中音巨匠John Coltrane和Stan Getz不可能般地,汇聚到了一起,也是两位传奇人物共同演奏的唯一已知录音,录音已听了n遍的我,只能说,对这场演出有着无限的向往。

John Coltrane和Stan Getz

PJ:如果是正在活动的话是林忆莲,如果要穿越就是陈百强。要么去看一次久保田利伸或者中西保志,虽然60岁的嗓子肯定不如20岁、30岁、40岁了。

Part 5

Q:关于爵士的意义...?

秦九词:借用Nina Simone的话:Jazz is not just music, it's a way of life.


PJ:爵士乐是把我们聚在一起的理由。我在高马的地下小店(指Intro)惊诧于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圈、不同年龄的人一同沉浸在同一片热闹里,看上去普通的大叔开始打鼓就变帅了,路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坐在Intro就无话不谈了。似乎jazz的大盘终归小,坐在这里的人才更惺惺相惜。我也非常轻松地入坑,非常不系统地听,跟着自己的感觉买演出,以一种即兴的方式(这是秦九词概括的)来偶遇爵士世界的不同风景。也正是第一次就被如此感染,更坚信身为都市音乐的爵士乐,身在都市的所有人都有权利去享用(流媒体的发达更是打破了音乐的所有边界,包括城乡),不带任何偏见和门槛,自由的人们便团结到一起。

Q:让更多年轻人听爵士,让更多爱jazz的人聚在一起,有什么想法和期待呢?

秦九词:jazz总给大众留下一幅 “老年人” 的印象,实际上jazz的音乐,是非常年轻鲜活的。现在Laufey的爵味儿音乐,非常受人喜爱;也希望专业jazz粉,不去排斥这类爵味儿,让大众走向“爵”路,而非jazz走上绝路。


PJ:那天晚上在对面海南鸡饭店里,听秦九词提到Laufey,我说嗯我听过,但我不咋听vocal,哎呀真的很惭愧,虽然是Z世代但完全是下班社畜大叔的品味。就像刚刚自己讲的,爵士是把人聚在一起的音乐,但如果要联结得更紧密,更应该满怀诚意地尊重当下这代人百花齐放的各种喜好。看了蓝色巨星,觉得这部漫画更符合年轻人入坑的流程。Blue Giant里的原创曲很“爵”,但没想到呈现出来这么有激情,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做日漫主题曲。如果大家喜欢摇滚,喜欢独立乐队的话,也有更大概率通过这部电影入坑。


秦九词:在中国,jazz如果想引起更大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听jazz,可能需要某个天才,创造一个世纪无敌爆梗,在网络上流传。我真挚的希望有一天,这个事件能够发生,并且是个充满趣味,但不恶俗的梗。


PJ:我还记得当时高中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在电子琴上弹了短短不到一分钟,就跟旁边争分夺秒写作业的同学感慨“好帅啊”,不过等兜兜转转开始听jazz,已经是大学最后一年。音乐的魅力一直在那里,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是要创造机会,当时音乐老师的一个小炫技,路边听到的小乐队,或者是一位主流歌手的爵士尝试(张学友、莫文蔚都做过这样的专辑),都会让听众潜移默化地发生转机。要不咱们直接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里加上爵士、舞池音乐、R&B吧!现在我或许也在慢慢改变身边的磁场,小红书发的很佛系,但总是能看到新人乐手,甚至是外国友人的点赞关注,说不定在我这里,也正聚集一批有趣的爱好者——什么都要慢慢来。

Part 6

Q:假想平行世界的你,有没有可能会错过爵士乐?

秦九词:我想,是有极大可能的。我和jazz相遇来源于《蓝色巨星》①这部音乐动漫电影,去年我有看另外一部摇滚动漫电影《摇滚吧,中二乐团》②,里面讲了,三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高中生,突发奇想,组了个乐队的故事,有可能,我会就此,爱上了摇滚。(但因为②中主角三人毫无基础,他们演奏的音乐,其实很像Free Jazz即自由爵士,我可能还是会爱上jazz)

电影《摇滚吧,中二乐团》

PJ:作为在都市中汲取享乐和获得感的能力拥有者,爱上都市性极强的爵士乐是早晚的事情(也是本打工人的盼头之一)。但如果没碰到拿着手账本的热血青年,我会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喜欢就是未知数了,至少在之前,我从来没把“热血”和这个音乐类别联系在一起。(END)

Evidence of Life

@做梦第一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