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男神不止李健,还有心中自有诗与远方的高晓松!

清华男神不止李健,还有心中自有诗与远方的高晓松!

星秀丽 内地男星 2017-05-08 16:07:40 54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hello ,小可爱们,提起清华男神,你们会想起谁捏?哈哈哈,李健肯定是赫然在榜的,可殊不知你们忽略掉了一位重量级的清华男神——高晓松



高晓松也是清华毕业的,从小生长在书香名邸的他走路自带BGM,身上永远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质。


虽然长胖了可他依旧说自己很帅,热爱自拍无底线,某宝上还有高晓松头像抱枕。(小伙子有市场呀,还有人想抱着你睡觉~)



高晓松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如果他没有发胖,如果他依旧是年轻时那个长发飘飘的美男子的话,小编我肯定是高晓松的颜粉。


可高晓松偏偏是一个外表“狰狞”、内心柔软的中年大叔,不过这也不妨碍高晓松持续上涨的人气,人们依旧喜欢他。



大概这是真正的喜欢一个人的内心和才华吧,高晓松有才有想法,随便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就是一档爆款节目,像《晓说》《晓松奇谈》等节目备受年轻人青睐。


互联网第一脱口秀达人高晓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知名文化人儿,高晓松自然有古时才子惯然会有的一股子傲气与不羁。而他所有的清高与通透,自然与他特殊的家庭离不开关系。



他的爷爷高景德是清华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机工程学家;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


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母亲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张克群。


(猜猜哪一个是小高晓松?)


他的妈妈,是梁思成的学生,小时候经常去串门,而且看过梁思成的日记——



他的妈妈还和粟裕的儿子同桌学习过,小时候经常去粟裕家里玩,听粟裕讲故事,不过粟裕普通话说的不太好……



父母离婚后,继父黄二陶还是开国副总理黄炎培之孙,水利大师黄万里之子。


高晓松外婆的助教是何东昌——



高晓松一家还和张学良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学良非常喜欢晓松,曾经说晓松来劝我回国的话说不定就回来了。



高晓松说他小时候,喜欢看书研究东西,一有什么不会的,家里人不告诉他,就让他去谁谁谁家,问那谁谁谁去。


而他们让高晓松请教的那些人,几乎都是中国各领域的学科奠基人……



燃鹅,恰恰是因为他从小在这种精英人群的呵护下长大,造就了他从小与同龄的孩童不一样的早智,而早智的直接影响就是性子里的孤傲了。



而这份孤傲,如果放到文化圈的话,那就是风骨;但如果放到娱乐圈,那就是注定会因此引来连绵不断的争议。



比如说,对于美国,高晓松(美国国籍)总是一味的夸赞,这些言语让他一度站在舆论的风浪口。



风平浪静之后,高晓松还有静若处子的一面,他信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青春期时凭着这句话拼了命的放飞自我,长大后回想起往事也是觉得自己有些可爱。



高晓松出生的1969年,又正是十年浩劫时期,家里条件艰苦,母亲于是常教育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不局限于当下的生活,而是要心怀“诗和远方”,听起来文艺到天边的一句话,放在生活里也自是一套生活哲学,这是高晓松从母亲身上学来的影响他一生的道理。


所以,当别人都在应试教育下埋头苦读心中只有课本时,高晓松还要鼓捣一点“副业”。

他创办了北京四中的校刊,又办诗社当社长。

老师都说,当时的高晓松在学校那是活跃分子。开主题班会,好学生们不知除课本外还能聊什么,高晓松张口就是世界军事武器,听得同学们一愣一愣的。

到了大学,他的心思便全栽在了音乐上,不管自己读的系有多么牛掰,他就是不喜欢,不喜欢就弄点自己喜欢的,所以他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那个年代正是摇滚时代,高晓松想做个摇滚音乐人,但又苦于经费,高晓松不得不向家里要钱,无奈父母一毛钱都不支持:“你得先证明自己有凭此谋生的能力”。


高晓松咬咬牙就自己“讨生活”去了,那会正值假期,高晓松的父母让他一个人去天津呆一个星期靠自己挣钱,临走时高晓松身上没有半毛钱,唯一傍身的是一把吉他。

尽管如此凄凉,高晓松还是屁颠屁颠的上路了,可没想到的是,在天津自立更生的第一天,高晓松弹了一天的琴只收到了5毛钱,其中有3毛2还是一北京老乡给的。

第二天高晓松又去天津大学流浪唱歌,却被当成流氓抓了起来,最后他灰不溜秋地回了北京。

回到家的他没了面子,可家里人也没有因此嘲笑他,高晓松也就打消了从家里拿钱玩音乐的想法。


但你以为高晓松就这么放弃音乐梦想了,当然不可能,高晓松的音乐之梦才刚开始启航!

高晓松说,他最讨厌被生活压迫。

“从小就觉得生活肯定会把我打得劈头盖脸,我会变老,爸妈会没有,我会变得痴呆,反正最后都是生活赢,可是你不能那么早赢。”

所以高晓松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音乐梦想。他找来几位好友,又认识了老狼,给乐队取了一个“特别重”的名字叫“青铜器”。

没钱买乐器?有多少钱就干多少事儿呗。吉他和贝斯都不到100块,鼓槌就用刷子柄,排练时就着白开水吃大饼。最值钱的,是键盘手赵伟从家里偷来3万块钱的合成器。

当时女生以供养男生为荣,一个宿舍六个女生拿出她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凑足了400块钱给他们买了一台音响。

没想到这样凑合着发展起来的乐队,竟也混出了名堂,成为了全北京高校圈数一数二的乐队,他们还和崔健、黑豹、唐朝同台演出过。

唯一可惜的是他们只是来为他们暖场子的,不过能为北京城最好的乐队当暖场,他们几个心里也是自豪的很。

但若这么老老实实的继续在乐队里待着,高晓松也不会成为今天受人喜爱的“矮大紧”老师。

他一生最难忘的岁月,来自于一次海南大冒险。

1990年暑假的一天,海南一家酒吧向他们发出了演出邀请,从北京到海南,乐队的几个人觉得路途遥远恐遭不测都不打算去,只有高晓松和老狼拎着包就上了车,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惜海南人民对摇滚不感兴趣,他们也不愿迎合人们去唱唱粤语流行小曲,所以没多久他俩就被炒了。

被炒了之后,两人算算挣来的钱,勉强够一个人回北京的车票,高晓松发挥了革命的大无畏气势,对老狼说,“你先走,别管我!”

老狼走后,高晓松买了一张去广州的末等舱船票,兜里揣着仅剩的10块钱就去了广州。

到了之后又找到中学时期的一男同学,这位男同学还一度怀疑自己的女友和高晓松有染,但没办法,高晓松还是厚着脸皮去蹭饭蹭床,直到“情敌”实在忍不下去了,给他买了去厦门的船票,赶快把这位爷送走。

去了厦门之后,高晓松“流氓”的一面始终如一,到了厦大就先摸到了女生宿舍(那个年代女生宿舍对男生开放),随手敲开一门,自称“流浪歌手”,让几位姑娘兴奋不已,赶忙请进去,还用酒精炉给他煮了巨香的粥,姑娘怕不够香,还往里放了些桂花。

当时的高晓松脸只有现在半扇大,长发飘飘,还颇有几分气质。高晓松说,他就像一个掉了队的红军战士,一不留神进了革命老区。

后来高晓松被一厦大的青年教师夫妇收留,在他们的教工宿舍里住了一个月。

除了帮忙打扫、刷碗,英语极好的他还帮那位教师应付了考职称时的英文考试,一天高晓松想买个礼物送给他们,但手里已经没钱,便终于拿起电话给家里打了电话。

这时清华已经开学,高晓松已经和家里失联了几个月。但高妈妈的反应极为镇定:

高:“妈妈——”

妈:“你在哪?”

高:“厦门。”

妈:“干嘛呢?”

高:“没事,没钱回来。”

妈:   沉默。

高:“你借我一千块钱吧。”

妈:“我的地理知识没出错的话,厦门应该是个码头。”

高:“是的。”

妈:“我没记错的话,你20岁了。”

高:“是的。”

妈:“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在有码头的地方活不下去吗?”

高:“好吧,我懂了。”

打完电话之后高晓松还真去找了工作,但因为那个年代找工作不如现在方便,他在厦门是“没有身份”的人,没有各个单位给开的证明,没有工厂肯收他。

他当然也不会厚脸皮到再回收留他的地方,便向那位老师借了50块钱,在厦大租了一间能住人的空间,只有5立方米。

说是住处,其实就是一个楼梯下方的斜角,五面体,唯一的家具就是两块木板。

高晓松还乐观的想,“幸亏有那块小木板,不然还真不像个知识分子的居所。”这是他一直保持的豁达乐观,即使生活再低谷时他也凭着这股劲儿捱了过去。

就像小时候高妈妈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蜷缩在这么小的地方,为的也是他的“诗和远方”。

在厦大他还遇到一位他称之为“知己”的女孩,恋爱四年,分手时女孩要求高晓松不曝光两人之间的故事,高晓松照办,于是这位代号“X”的姑娘成为高晓松感情史里最神秘,但也最让高晓松难忘的一个。

分手前,他们又结伴回了一次厦大,在依稀能辨认出的小巷拐弯处接了一个长达五秒钟摄氏36度的吻,然后两人平静的笑。

虽然在厦门流浪的那段日子真的是狼狈,但因为有一群和他同样有梦想的人,聚在一起低吟浅唱,给予了他莫大的灵感,也是在这段时期,他写出了《同桌的你》、《麦克》还有《流浪歌手的情人》等好歌。

很多人评价高晓松时,说他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出身,他生在那样的家庭,无论是关系还是物质上都有常人无法拥有的支撑。

这样的理解有一定道理但重点却放偏了,因为好的家庭给予的不仅有物质,还有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他在厦大的半年,没有人知道他是所谓“名校生”,也没有人因为他是清华教授的孩子而高看他几分,他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歌手,没有钱只有音乐梦想。

高晓松回到北京后,学是肯定不上了,又萌生了做导演的念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

但在最终考试时落榜,只得再另谋出路,便去了亚视做了实习编导。一次意外地机会,他开始为外面的公司拍广告片,还凭此发了大财。

高晓松想起那时候的自己,说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那时候他才20出头,一下挣这么钱让他急速膨胀。

买林肯车,穿带大毛领的皮夹克,左夹一公文包,右手拿一3万块钱的大哥大,还要在上面绑一大个儿的BP机。

连传呼号也是最贵的,当时的传呼号一般都是几位数,而他的只有一个“6”。

高晓松说那时候一说“呼6”,就感觉自己特洋气,要多显摆有多显摆。

事业上升期的他,音乐之路也开始走上坡路了。黄小茂找到他,拿下《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的版权出了专辑,这些歌也传遍大街小巷,火得一塌糊涂。

那一年老狼和高晓松拿下了所有音乐奖项的一等奖,这可把两个人膨胀到了极点,有时候在颁奖台下还嘀咕,“要是给我们二等奖,就不去领了。”

名利来得太快,人就膨胀了,黄小茂的老婆李静回忆说,高晓松接受采访时,他们一坐下就是“北京瘫”,回答问题吊儿郎当。

李静问他们,“你们那首《同桌的你》是写给哪个女孩的吗?”,高晓松抬着下巴眯着眼睛回答,“什么哪个女孩,就是泡妞呗”,李静耳机里马上传来导演的声音:这俩人完了,播不了了。

龙丹妮和汪涵也受过高晓松的气。当时汪涵还是台里的摄像师,采访约在了高晓松的家里。

谁知他们到了之后,发现高晓松竟然就穿着浴袍缩在沙发里,毫不尊重他们。这也导致那次采访无法播出,让龙丹妮和汪涵气到说,以后再也不要采访这个人。

这是高晓松的膨胀期:骄傲、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那个时期的高晓松是狷狂书生、风流才子。

他有两面性,写的歌词既纯情又学生气,但现实中他确实另一番模样:却既轻佻又贫嘴,说自己的青春,就像个痞子流氓,浮夸到别人都要忘了他还是个才子。

高晓松说,”那个时代的女生有一颗巨可爱的虚荣心:一定要比你洒脱比你牛B比你有胆比你有钱提上裤子比你还不幽怨分手之夜比你还不爱你!”

他的青春没间断过姑娘,曾经有姑娘还为了他卖血支持他做音乐,尽管当时他旁边已经搂着别的姑娘。

浪子也有想成家的时候,他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和一个叫欢子的姑娘。

他在对外经贸大学门口第一眼见到她就虎躯一震,通过好友介绍,他们第二天就在一起,三天后就结婚,老高这第一次结婚玩的是闪婚。

高晓松求婚的方式也疯癫,直接拿烟头往手腕上戳,烫到第三个欢子同意了。

可惜他们的婚姻如烟花,绚烂之后很快又结束,维持了不到两年,高晓松称这场婚姻的失败是“基础性的崩溃”。

第二段婚姻也是源于一瞬间的“看对眼儿”。2004年,高晓松去当了南方都市报“深圳小姐”选秀的评委,认识了当时年仅16岁来自河南商丘的徐粲金,当时她还叫徐珊珊。

不知中间经历怎样的曲折故事,2007年12月高晓松宣布女儿出生,大家这才知道老高2007年2月就在美国结婚了。

因为有了女儿,高晓松这段婚姻要“老实”的多,和女儿也是父女情深。因为酒驾蹲看守所时,妈妈、老婆去看他时他都没哭,唯独看到女儿哭了。

然而,他和徐粲金还是在2013年离婚了。徐粲金说,“我像从童话世界被忽然扔进倾盆大雨,浑身湿透”。

2011年,高晓松栽了一个大跟头。

当年5月1日,新交规刚开始实行,即酒驾从原来的行政违法变成了刑事犯罪,最高处罚6个月拘役。而高晓松,就在5月9日晚被查到酒驾,造成4辆车追尾。

他的律师本想以证据瑕疵为由为他辩护,但被他拒绝,“有没有执照我也喝醉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高晓松说自己之前太顺,正好这下冷静冷静。

他说自己困于牢狱不过就是6个月时间,也不就是“一片落叶的时间”吗?

而在看守所这6个月,他把这难熬的生活又添了几分情趣。

有人说知识分子去了看守所会很寂寞,那里不是小偷就是杀人犯,无法交流。但高晓松不一样,他是带着痞味儿的知识分子,对另一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问室友们的来历,听他们的故事,有一个人的故事他听了太震撼还想拍成电影。

他还和睡在自己旁边的黑社会大哥成了朋友,吃光了别人私藏的一罐酱豆腐。甚至还和一位拜了把子,说等他出来了要带他环游世界。

在牢狱里,他教两个孩子写诗,给他们默写十三韵,有一阵子还掀起了一股人人写小诗的小高潮。

因为看守所的笔芯都是最柔软的,他便把早上喝的粥涂在纸上卷在笔芯外头,自制了笔。

没有表,便自制了一个“沙漏钟”,以水瓶里水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后来太无聊了,他便开始找书看。

他坚持不看触动心灵的书,否则那样的场景下让人的内心太绝望,于是他读《大英百科全书》,同时还翻译了马尔克斯的晚年小说《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书名他译成《昔年种柳》。

结果,他要看的书还有翻译工作都还没做完,六个月的时间就到了。

高晓松说,那半年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犯错受罚天经地义,但因为他认错及时又态度诚恳,高晓松出来后身价还比之前翻了倍。

最特别的是他把牢狱生活也过的别有一番情趣,一般进去过的名人都对里边的生活绝口不提,只有他把那半年的生活描述的绘声绘色,不仅有虚的还有实的,那本《昔年种柳》就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便是刻在他脑子里的坚持。

醉驾事件后,高晓松像变了一个人,他开始忙碌做综艺,《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都出自他手。

他也做评委、监制电影,出任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

高晓松说,经历了那半年的铁门生活,他开始妥协了。对自己的作品,不再像之前那么较劲,投资方要删就删,连陆川都说他,“你现在怎么一点个性都没了?”

他说自己就是一根筋,要么什么都不听,要么什么都听。

对四十不惑他也有自己的理解,“不惑”不是说什么都明白,而是有些事不想去明白。

他说,“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情你都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现在,青春不再48岁的他还想再跟生活比划两下,4个回合已过,还有些气力可以开始第5个回合了。


 

小编结语:


对于高晓松,小编一直以来都对他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触。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歌、他的文字影响了我的整个青春期,其实说实话,他整个人从小到大的人生阅历都是曾经的我羡慕不已的。


然而如今长大了的我再回头看看他的这些年,实在是无法把他和“娱乐圈”这三个字联系起来。


他教会了我如何认清自我、如何倾听不同的声音、如何正确对待生与死……


小时候,我认为上天是对高晓松不公平的,为什么给了他这样一副不怎么美观的皮相;


长大后,我觉得上天的确不公平,给了他这样一副容貌,就等于是又赐予了他一项天生的技能,让所有世俗在他面前无所遁形,让所有苟且显得云淡风轻。



——END——


星秀丽

看都被你看了

长按扫描加个关注呗~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