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去世,享年80岁。
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笔者的童年可是没少了这位笑星的陪伴。在我的印象里,严顺开个子不高但倍儿精神,长相不帅却特和善,笑眼弯弯似小桥,一对浓眉向上飘,每每想到都顿觉心情舒畅。
严顺开虽然其貌不扬,扮演的角色也多为底层小人物,但他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和揣摩,常常赋予角色一层真实生活的质感,逗笑观众的同时,也让观众对故事感同身受,甚至会不自觉地代入个人的经历,从而在笑过之后,转身去理解和同情这个角色。所以,严顺开的表演风格可以概括为“笑中带泪”,也正是喜剧的最高境界。
1937年6月6日,严顺开出生于上海,高中毕业后,本来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他,却由于长相平凡,在最后一轮被刷下来。
严顺开并没有气馁,转而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考试时演唱的一首《真是乐死人》给当时表演系主任白英老师留下深刻印象,1959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第一学期的表演课成绩是满分。
1963年,严顺开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回到家乡上海滑稽剧团当演员,兼任编导工作。
与其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喜剧演员不同,严顺开可是受过正统专业训练的学院派,这也解释了为何他创作的笑料很少有低俗的内容。
1980年,严顺开出演了他第一部电影《阿Q正传》,这部电影获第3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提名,是首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大陆影片,意义非凡。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严顺开演活了鲁迅书中那个自卑又自大的阿Q,那一句“吴妈,我想和你困觉”实在是把这个悲剧人物内心潜藏的欲望和压抑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正因这一经典形象,严顺开获得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届瑞士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
严顺开和他的金手杖奖
初踏银幕就取得这般佳绩,严顺开再接再厉,又出演了《阿混新传》(1984)、《女局长的男朋友》(1986)等片,合作的也都是王为一、桑弧这样著名的导演。
1988年,严顺开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阿谭内传》上映,讲述了一段跨越海峡两岸的动人爱情。
尽管塑造了不少生动鲜活的影视角色,但真正让严顺开家喻户晓的,却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毕竟全国人民都在看嘛~
严顺开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是1983年,最后一次在春晚表演节目是2007年,可谓是陪伴无数80后、90后长大的老朋友了,即便你不熟悉这个名字,也一定记得那张滑稽又慈祥的面孔。
能在24年间多次参加春晚,要归功于严顺开的普通话水平,这方面他远高于其他沪藉喜剧演员,从而成为春晚上受众最广的海派笑星,即使在盛行东北方言的90年代,也无人能掩盖严顺开的光芒。
1983年,在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严顺开一个人就表演了两个节目。
一个是单人小品《阿Q的独白》,趁着当时《阿Q正传》的热度,严顺开很好地活跃了会场的气氛。
另一个是哑剧《弹钢琴》,严顺开如痴如醉的忘我表现,连以豪迈激情著称的郎朗都自叹弗如。
1990年的春晚舞台上,严顺开和黄宏合作小品《难兄难弟》,这个节目是同年元旦晚会小品《超生游击队》的后续。严、黄二人作为南北两派喜剧演员的代表,在这个小品里配合得天衣无缝,严顺开还称自己是“阿Q和吴妈的后人”,引发一大波回忆杀。
到了1993年春晚,严顺开的《张三其人》成为他最著名的小品,他扮演的张三忠厚、正直,但凡事总爱钻牛角尖,以至于经常弄巧成拙,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这也是大多数普通人在日常生活里的一个缩影。
《张三其人》反响很好,半个月后的元宵晚会上,严顺开又和搭档们合作了《张三过十五》。
1998年春晚,严顺开与杜宁琳、赵玲琪、蒋小涵合作小品《我在马路边》,在他演绎的这个人物身上,除了以往的朴实和善良,我们还看到一个上海丈夫的惧内和体贴。
1999年,严顺开在小品《爱父如爱子》里扮演张凯丽的父亲,由于当教师的女儿喜欢说教,加上父亲又是个老顽童,令这对父女实际上看起来更像母子,让人忍俊不禁,他的一句“我不骗人,顶多就是个蒙”更成为当年春晚的金句。
2007年是严顺开最后一次在春晚上表演,小品《假话真情》讲一个老父亲为了让儿女多陪陪自己而谎称自己下肢瘫痪。观众欢笑鼓掌的同时,才突然发现严顺开也老了,原来这个熟悉的老朋友默默陪伴了我们这么多年。
没有英俊的长相,也没有伟岸的身姿,为严顺开关上了扮演英雄人物的大门,但他却用毕生的心血,演活了一个个生活中的巨人,他可以是勤勤恳恳的小职员,可以是“妻管严”的好脾气的丈夫,可以是挂念儿女又童心未泯的慈祥老父,用他对表演的热情,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欢笑与感动。
感谢您的陪伴,一路走好。
独家原创小视频
作者:赛东施
小视频:孙垚奇
编辑:给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