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郑恺最新回应

演员郑恺最新回应

济南时报 内地男星 2024-01-09 18:10:56 51

星标“济南时报”,及时接收每篇推送文章。

《繁花》播出的这些日子,很多剧中人物都“住”在了热搜上,其中就包括郑恺饰演的魏总。
“纯爱战神”“东北大姨”“金句王”“阴阳大师”……顶着一头波浪卷的魏总上线后就成了剧中的笑点担当,从不内耗的他为大家提供情绪价值,还被总结出“十大美德”,成了《繁花》中独特的一抹亮色。
魏总是个怎样的角色?参演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近日,郑恺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对多个问题进行了回应。
“一开始人傻钱多,后面越来越可爱”

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繁花》是大男主剧,看了才发现群像更精彩。从出场那一头带喜剧氛围的卷发开始,魏总就开启了他的喜剧人生,谈起自己的“东北大姨”新造型,郑恺表示身为演员要做的就是“去配合导演的决定”,一开始没想太多。

以为是反派,没想到很可爱。很多网友对魏总描摹起人物画像——中二、热血、浪漫,像樱木花道一样的存在,还总结了一份“魏总的十大美德”,包括豪爽、嘴甜、从不内耗、能屈能伸、尊重女性等,讨论氛围热烈。
对此,郑恺回应说,自己最近一直在关注网友的评论,在他的心里也有一份魏总的人物小传,“刚开始出来的魏总好像人傻钱多,前期导演确实说过就是要赋予这个人物一些特点,让他显得很浮夸或者很表面,但是恰恰是这种直球式的性格才造就了他,不论是面对工作、生意还是面对感情的时候,他就是毫不掩饰、毫不伪装的一个人物。”

郑恺认为,《繁花》开播以来之所以热度不断攀高,是因为导演把每一个人物,不论大小,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一个角色都有他的色彩所在,“不管是宝总和三位女主角,还是周边的陶陶、卢美琳,包括像魏总、范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抹色彩。”而魏总身上最吸引郑恺的,是他的敢爱敢恨、单纯率真,面对事业和爱情的执着,“他身上其实有一点儿阿Q精神,面对困难挫折,他永不退缩,他是这种人。”魏总的身份,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他是海宁皮革城的一个公子,“用比较流行的话说,这是一个混不好就得回去继承家业的一个富二代,我是觉得后期还挺可爱的。”为了拍好这个宁波来的“沪漂”,郑恺在现场请教老师加了几句海宁话的台词。

随着剧情发展,魏总和汪小姐的感情戏也越来越有看头,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合作搞事业,“纯爱战神”魏总成了汪小姐最坚强的后盾,把一场隆重的开业仪式搞成一个人的婚礼承包了一整集的笑点。

在复盘两人感情转变的时候,郑恺说,两人的所谓的针锋相对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只因为汪小姐和宝总一开始是一个战队,魏总突然之间冒出来想要在黄河路上出人头地,势必就造成了两派人物的矛盾,但是后来发生了转变,他们之间的台词也是在矛盾基础上去创作的。比如,其中很经典的“你讲一遍,你再讲一遍”,就是他和唐嫣现场加的,“因为这个梗好像只有上海的80后、90后知道,我们用上海话拍,在演的时候会时不时带出一些记忆当中的一些俚语。”郑恺说。

《繁花》剧照
颠覆了过往的表演经验

郑恺和王家卫导演结缘是在2018年,《繁花》试镜是在3年前,地点就在王家卫位于上海的办公室。郑恺回忆说,“大家很随意地聊聊天,然后开始试镜。其实是在很小的一个空间,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正式的一种会面,拿着剧本就开始对台词试镜,导演就在旁边。试了得有一下午,导演不断地给出各种意见做调整。”

和大部分演员一样,郑恺在跟王家卫见面的时候还不知道要演哪个角色,“当时有几个角色导演还在挑选斟酌,试完戏之后回去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定的(演哪个)。”至于会拍成这么样,郑恺也无法预想,“气氛或者是内容,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都是在导演的脑子里,他比较清楚。”

从观众变成演员,郑恺表示,拍摄现场的王导和想象中的国际名导是有很大反差的。“我自己以前看王导的戏,我觉得王导是很文艺的,就是文艺片男神,但实际在现场一起工作下来发现,他是一个很好沟通的人,性格非常和蔼,特别像一个家里的长辈,沟通起来非常顺畅,为人很接地气。”

王家卫的创作方式颠覆了郑恺以往的表演经历。开拍之前,郑恺做了大量准备,认真阅读了原著,但因为剧本改动幅度较大,很多的创作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边拍边完成的。“导演的创作方法跟以往我们的创作方法不太一样,他可能不太习惯把全剧本、全部故事在一开始就给到你,会随着我们拍摄的进度不断添加一点东西,再添加一点东西。”

就连魏总和汪小姐的感情线也是在拍的过程中一边拍一边加出来的,“在魏总这条线上,他是不断地在加内容,拍着拍着觉得魏总和汪小姐之间可以有一些故事,就又写了一些戏,写完之后我们又去拍,拍完了他回去看一看剪辑可能又有灵感了,再写一些新的戏。”剧拍了三年,编剧也创作了三年,“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一个戏一开机所有人拿到剧本,然后就按照剧本拍,不是这样的。”

一部戏拍三年,这对很多演员来说,都是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体验。郑恺说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某一场戏断断续续拍了又拍的情况很常见,每个演员都遇到了相同的创作挑战,“比如一场戏在第一年拍了,过了两年之后又重新接着这场戏拍,会有一点陌生,我们可能会看一下之前拍的剪辑成片,找一找感觉,想想当时是什么样子的,尽管可能已经过去一年半载。”

对于传言中的每个镜头要拍三五十遍,郑恺回应说,“差不多吧,三五十条的也有。我记得好像有一个那种氛围镜头,不是台词镜头,是王家卫特有的那种《花样年华》式的镜头,我拍了很久。”当时,郑恺也不明白为什么导演一直在拍,后来拍得多了,郑恺也在尝试着领悟导演的意图,“我自己猜的,可能他是想要那种三五十条之后的疲惫感。刚开始上来就是那种情绪还比较饱满,比较充盈。慢慢拍多了,演员肯定会有变化,他就是想要那种变化之后的东西出来。”

《繁花》剧照
“《繁花》是起点而非终点”

网友之间流传着很多关于魏总的梗,比如魏总到工厂请大家吃肯德基,很多人由此想到,有着“广告小王子”之称的郑恺曾拍过肯德基的广告,这一剧情是不是为了呼应现实?对此郑恺澄清说,“这是一个巧合。因为20世纪90年代请客吃饭,好像请大家吃肯德基已经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了,是纯属巧合,是剧情需要才有的梗。”

“我这个人有个原则,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是金子,但你是钻石”“面对竞争,我这个人就一个字,越博越精彩”“跟你交流起来有点吃力是我的问题,我层次太高了”……出自魏总之口的金句,剧中数不胜数,剧外网友也进行了大量的二创玩梗,郑恺说当时演的时候并不觉得,现在看才发现魏总金句频出,“这些句子能被大家摘出来广为流传,我觉得我还挺幸运的。”

《繁花》大部分起用上海籍演员,郑恺用“闹腾”来形容这个欢乐的剧组。剧播之后上海掀起追剧热潮,郑恺家庭群里的亲戚也加入了追剧大军,讨论得非常热烈。郑恺说,“黄河路代表的就是那一代人的这个故事,我爸妈、叔叔阿姨那个年代,他们当时三十几岁,刚好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他们对于《繁花》里面的情节是非常有共鸣的。”自己能有幸出演一部沪语剧,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郑恺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概括拍摄《繁花》的过程,“每一个创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三年当中,我相信都学习到了不少,我们笑称这是一个‘王家卫繁花影视学院’。不管从光影、道具、场景、美术,还是编剧、演员、执行导演等每一个工种,在这趟旅程当中都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网上说《繁花》的出现是降维打击,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儿,就是把整个的制作水平给拉高了,未来尤其是在《繁花》工作过的、实习过的这些主创,再出去拍别的戏的时候都会用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觉得这是一剂强心针。”

郑恺希望,《繁花》是自己的起点而非终点,对整个影视行业也是如此。“我们传统的剧当中的人物可能比较单一,脸谱化,但是《繁花》让大家看到了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未来我更希望我们影视行业的编剧、导演、演员去创作的时候,多去创造一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让人物活起来,生动起来,那《繁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大家的反馈也证明了这样的戏、这样的人物,观众是爱看的,未来我会把它视为一个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留言区分享

推荐阅读

?它要在4月结束!很多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

?济南新添20处古树保护园,快来打卡吧

源: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任晓斐
编辑:邵猛 校对:汤琪

提醒更多人看到,点赞点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