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倪大红回家:每一个角色都很“走心”

专访|倪大红回家:每一个角色都很“走心”

哈尔滨新闻网 内地男星 2023-07-18 07:40:44 109

在话剧《安魂曲》中文版中,以“苏大强”角色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倪大红尤为出彩。无论是演技,还是其对语速、动作、道具等各方面的拿捏,都让观众惊喜。“虽然仓促了一些,但回到哈尔滨、回到自己曾经成长过的地方我的心情很激动。”倪大红说,小时候从外地回到哈尔滨,看到舞台上制作出来的、还原真实的生活物品,就觉得演戏非常有意思。倪大红表示,正是因为家乡哈尔滨的浓厚艺术氛围以及自己对表演的喜爱,才让他坚持演艺之路走到现在。


【回归舞台不断 " 汲取能量 "】

根据契诃夫三部小说《洛希尔的提琴》《苦恼》和《在峡谷里》中的片段,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 · 列文将它们糅合改编成话剧《安魂曲》。“《安魂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品,这是一部表达生与死、向死而生的作品,我非常荣幸能够跟如此优秀的团队合作。”倪大红说,三年前以色列导演雅伊尔曾来到中国与他们共同完成中文版《安魂曲》的排演。尽管已经是公认的 “老戏骨”,排练《安魂曲》的经历依然让倪大红感到久违的新鲜和满足,“就好像回到学校里排戏的感觉,让自己成为一张白纸,不断地吸收。”


在《安魂曲》中,倪大红出演剧中的老人,一辈子做棺材,命令妻子干活。有一天,69 岁的妻子忽然因为喘不上气而连连哀叹,她意识到自己的死亡。老人给妻子做好棺材,在屋后柳树林里埋葬了她。“《安魂曲》的舞台是非常写实的,观众看到舞台是由一块一块板子拼成的大圆台,每一块板子都有可能是用来安息的棺材,非常沉重。” 倪大红说,这次复排就是在以色列导演雅伊尔排练的基础上恢复成原型,但他觉得这次复排导演杜悦丞给他们“拔高”了,“《安魂曲》中有 12 个人物,但观众可能感觉有第 13 角色,那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大自然。或许我们很难去读懂它,但每个角色的台词里都有与大自然有关的重要的台词。”


从《三国演义》《大西北人》《老人的世界》《走向太阳》《磨坊女人》《乔家大院》《大明王朝 1566》《三国》《天盛长歌》等影视剧里的出色表现,到凭借《都挺好》中贪财、吸血子女、让观众恨到牙痒痒的“苏大强”成功翻红,再到电影《我爱你》“甩鞭毁孝宴”频频登上热搜,倪大红一直没有忘记演员的初心。“我也痛苦过,也有很多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我撑住了。很多人说‘你没有表情’,但我觉得我创作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非常走心的。走心很累,真的非常累。我真的特别喜欢表演,也坚持住了没有忘记初衷。”

【从小“混”在哈尔滨话剧院后台】

倪大红从小就想当演员,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1960 年,倪大红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演艺世家”,父亲倪正华在上世纪 50 年代便活跃于话剧圈,出演过《保密局的枪声》《末代皇后》等多部影视佳作,倪大红的母亲也是一位话剧演员。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倪大红从小就喜欢表演,小时候更是经常“混迹”在哈尔滨话剧院后台,耳濡目染地喜爱上了话剧表演。

但是因为长相、嗓音等原因,倪大红连续三年报考北电、中戏、上戏都以失败告终。屡遭失败打击的倪大红都要放弃演员这个职业了,但父亲倪正华没有用自己的人脉给儿子找关系,也没有因此劝说儿子放弃,而是亲自指导儿子的表演,母亲也充当观众随时给予意见。就这样,在两位老艺术家的加持下,1982 年倪大红成功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与演员张光北成为同学。


中戏毕业后,倪大红来到了国家话剧院。从一个小角色做起,在小角色中不断磨练演技。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倪大红在多年后成长为话剧院的顶梁柱,主演过《生死场》《赵氏孤儿》等多部戏剧佳作。倪大红称自己其实“一直在戏剧舞台上游走。”而戏剧的表演经验也成为他后来转战影视重要的底气来源。


“我认为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没有太大的区别。演员拼到最后比的就是自身的文化素质,所以一定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要多学习。”倪大红说,“戏剧舞台戏和影视最大不同在于,影视拍摄对演员来说是有遗憾的,因为在拍摄完成后就不能改了,就是已经被记录下来的那样了。戏剧舞台就不一样了,演员自己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随时在演出中填补进去,尽量的丰满、丰富所创造的这个舞台形象。为什么我喜欢戏剧舞台、喜欢戏剧?有了舞台的演出经验你就会在影视表演中撑得住镜头的拍摄,你的文化水平、内心的积累,在镜头里都是能够看得到的。”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于秋莹 / 文 / 视频拍摄
图片由陈嘉轩提供
实习生张瀚予 
编辑:王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