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纪录·大时代》将于3月14-18日17:20-17:50播出《马可·波罗现代启示录》,请锁定凤凰卫视中文台。
历史的魅力在于作为偶然事件的个体,虽然它在历史长河当中只有短短的惊鸿一现,却足以摇曳千年,历久弥香。七百多年前,一个威尼斯人,用他的步履震惊了世界。他就是马可·波罗。有人的说他是第一个把中国介绍到欧洲的使者,也有人说呢,他是个招摇过市的骗子。然而撇开争议,马可·波罗对世界的影响力,是无可否认的。不仅仅在欧洲,在中国和日本,最晚在二十世纪初期许多中小学教科书中,就已经有了马可·波罗的身影。此后关于他的研究一度成为显学。许多学者成了马可·波罗的粉丝。赵启光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一次,赵教授远赴了威尼斯,他想实地探访马可·波罗的足迹。赵教授不是第一个试图与威尼斯的历史对话的人,但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学者凤毛麟角,他只为求索其奥秘对他和他的国人意义何在。
赵启光
教授
马可波罗的书,我读了无数次。虽然他生活在750年前,在这个离我万里之遥的城市,但我总感觉可以看到他的影子。《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非常的重要,可以说当时的欧洲人,甚至在现代的西方人对中国和东方的了解,都来自这本书。这本书在1299年一发表就风行欧洲,现在被翻译成一百一十九种文字。我这次去威尼斯有很大期待,我想看马可·波罗的出生地,看他的故居,想看最早的《马可·波罗游记》的版本。而我最想看的东西,是马可·波罗写在羊皮纸上的遗嘱,这个遗嘱是所有研究马可·波罗的人都想看到的。另外,我还想追随马可·波罗的游记,从元大都到威尼斯追寻他的千古足音,走完他走过的这条道路。
威尼斯
马可·波罗出生于1254年,当时威尼斯是欧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它的财富来源于频繁的商贸活动,每一年有超过三万五千名的水手和近三千艘威尼斯商船从这里驶向地中海,它们带回来自中国的丝绸和香料。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前后,中国整体发展水平比欧洲的中世纪要先进。在中国,富贵人家穿丝绸是正常的事情,然而欧洲的许多富贵人家却仍然穿着麻布,丝绸在欧洲仍旧十分罕有。
十字军东征
十三世纪,世界正处在混战之中,十字军对伊斯兰教的圣战已经打了二百多年。而在东方,忽必烈汗率领的蒙古铁蹄正在创建一个横穿欧亚大陆的帝国,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与忽必烈汗打过交道,现在他们的使命是帮助促成蒙古和欧洲的联盟。这一次,他们带着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出发前往东方。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他们原本打算在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乘船直驶中国。但不幸的是,在霍尔木兹一直没遇到去中国的船,两个月后他们只好改走陆路,从霍尔目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翻越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
We’ve been climbing mountain after mountain forthree days. They seem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No birds, flew there; our fires did not give the same heat as they would onthe ground.
我们接连三天都在翻山,它们仿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没有鸟从这里飞过,这里生火也不像在山下保暖。-《马可·波罗游记》
没多久,马可·波罗进入了丝绸之路。在长达1500年里,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通道,传送的不仅是商品、还有人、思想和信仰。欧洲人将对东方财富的追求比作寻找天堂,而马可波罗已经来到了商贸天堂的大门。
This country is the starting point. From which many merchants set out to market their goods,all over the world.
这个地区是源头,无数商人从这里把货物销往全世界。-《马可·波罗游记》
古代丝绸之路
旅程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继续向东深入,穿过兰州,穿过戈壁滩,到达蒙古帝国的中心。一路上马可波罗听说很多关于蒙古凶猛的传说。然而,他吃惊地发现,蒙古帝国里的商道其实是很安全的。
赵启光
教授
我们总认为游牧民族只知道征服和掠夺,但是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后马上就开放商务,为商人提供机会,尤其是外国商人,丝绸之路变得格外畅通无阻。因此马可波罗也在游记中写道:“蒙古帝国对商人有利”。
中国和欧洲,分别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横亘期间的,除了绵延的沙漠、高山还有掺杂着神话、传说以及神秘与陌生。公元前死五世纪左右,由于草原丝绸之路的诞生,古罗马人知晓,有一个盛产丝绸的民族,在遥远的东方。他们称之为“赛里斯”。据说这个词源于“丝绸”一词的拉丁语,学者们认为这里的“塞里斯”指的就是中国。从地中海到黑海到两河流域,再到中国的河西走廊,不难发现,马可·波罗的旅行线路和一千多年前就存在的陆上丝绸之路多有重合,这似乎在提示人们马可·波罗的旅行有着周密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按照丝绸之路来设计的。在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用自己的脚步重新丈量了这条古老的欧亚交通线,并带回了东方的信息。
赵启光
教授
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沿着丝绸之路从威尼斯到大都到杭州到云南的。也可以说没有马可·波罗对丝绸之路的描写,欧洲人乃至中国人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也是不够全面的不够清晰的。丝绸之路不只是经济带,还是一个文化带,沿着丝绸之路沿线的这些国家呢,都有一种共同的历史的感觉。在文化上,在经纪上,我们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丝绸之路的意义呢是非常重大的,马可·波罗正是从丝绸之路上走过,他对丝绸之路的描写呢,是超过任何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丝绸之路见证着马可·波罗的付出与收获,也见证着两千多年的中欧交流历程。值得高兴的是,七百多年后的今天,这条漫漫长路又开始承载起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举行的演讲中,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马可·波罗画像
1295年,当41岁的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站在自家老房子的门口时,亲友们拒绝让他们进入家门,阔别十七年,家人实在不敢相信,眼前这些满脸风尘一身蒙古装束的男子就是马可·波罗父子兄弟,多年音讯皆无,亲友们以为他们早已客死他乡,直到马可·波罗一一喊出家人的名字,亲友们的情绪才由疑虑变成喜悦。正当父子两人准备安享晚年时,一场战争又给马可·波罗带来了牢狱之灾。1296年,威尼斯和热那亚爆发海战,应征入伍的马可·波罗在这次战争中被俘入狱。为了消磨牢狱时光,马可·波罗开始向狱友们讲述自己过去亚洲旅行的经历,没人知道他的讲述将开启一个时代。
赵启光
教授
这本游记不光是一本游记,它还是一本启蒙读物。在这本书出版以前,欧洲人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基督教世界是世界上得最发达的地区。这本书出版以后,欧洲人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游记中,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在那里,我生活了十七年,那里太阔绰了,宫殿设计精巧,装饰豪华,整个建筑无与伦比。宫殿的墙壁都镀了金,富丽堂皇,连大街上的普通百姓也身着丝绸。凡是世界上最稀奇最有价值的东西,都会集中在这里。凡是有值钱的也都运到这里东西。
马可·波罗在监狱中向鲁斯梯谦口述游记
1298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后被俘,他被关在热那亚监狱里。在监狱里当马可·波罗描述自己被中国皇帝任命为地方官员时,连监狱的长官也被迷住了。马可·波罗因此受到优待,从散发着恶臭的大牢房,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小狱室。在那里他遇见了来自比萨的狱友鲁斯梯谦,鲁斯梯谦是一位小说家和诗人,马可·波罗把他的经历告诉了鲁斯梯谦,很显然人们相信是鲁斯梯谦鼓励马可·波罗将这些经历写下来,马可·波罗是个文盲,当然不会写字。于是他让鲁斯梯谦代笔写下这本游记。这个名叫鲁斯梯谦的比萨作家,惊叹于中国人能用黑石头烧饭取暖,更对他们用小纸片当金钱充满好奇。他把马可·波罗的旅行见闻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可能连鲁斯梯谦也没有想到,他这本在监狱中仓促写成的书,会被广泛抄写、翻译、改编,赢得了世界第一奇书的美誉。
赵启光
教授
对于当时闭塞的欧洲人来说,这本书有着振聋发瞆的作用。从而欧洲人对自己对世界有一个再认识,开创了新的视野。所以这本书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地理大发现,都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才开始的。1492年哥伦布扬帆远行,随行的行李中就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伴随着哥伦布走完了地理大发现的全过程。
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几乎可以说是承载中国人想象力的神圣境地。在过去2000多年里,无数文人墨客被西湖感染,他们的传世佳作蕴涵着中国魂。
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这座华贵美丽的城市,名叫“金赛”,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她气质出众、庄严秀丽。“金赛”的意思是“天城”,因为它是世上可见最伟大的城市,那里有太多的快乐,让人疑为人间天堂。我会如实描述,因为这是我,马可波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实。-《马可波罗游记》
赵启光
教授
所以,对马可·波罗来说,西湖就成为一个目的地,甚至某种境界的升华。对中国人来说,这里是天人合一最完美的体现。但也许最初让马可·波罗动情的,是杭州勾起了他的乡愁。
传说杭州有一万两千座桥,大部分是石头制造。这是因为,整个城市坐落在水中,就跟威尼斯一样。-《马可·波罗游记》
但是那时的威尼斯不曾发明火药,也不懂得活字印刷术,甚至没有纸币。比起威尼斯,当时身为南中国统治中心的杭州更加广阔、更加富有、更加精妙。对马可·波罗来说,杭州的街道仿佛是用金子铺成,任何人都能发财。
赵启光
教授
在元大都,马可·波罗为蒙古人的强悍而折服。但到了杭州,他感受到一种新的力量。这不仅是杭州人如何赚钱,还在于他们怎样花钱。这是中华腹地,他欣赏的不是权利,而是中国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七百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始终如一。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计划”,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如今的中国,不仅是世界的银行家,还取代了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
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令人期待!
猜你喜欢
丹凤朝阳:专访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长乐 | 王冰汝:看凤凰成长的凤凰人 | 胡一虎:我虽二,做人实 | 仝潇华:记者应是社会活动家,如果不是,就把家搬到社会上 | 程鹤麟:凤凰卫视多奇葩, 奇葩朵朵向阳开|影响世界的华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本期编辑:伊梵 李楠(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