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4天近3亿的背后:”逐渐靠谱”的韩寒和“他的国”

《乘风破浪》4天近3亿的背后:”逐渐靠谱”的韩寒和“他的国”

娱乐资本论 内地男星 2017-01-31 23:51:20 849


作者/曹乐溪 编辑/ 郑道森


2016年的一个秋天,《乘风破浪》悄无声息地开拍了。

 

当时,韩寒已经下定决心,这部临时“插队”的电影一定要赶在春节档上映。看起来这是一部为了春节档而“赶工”、“速成”的电影,但事实,并非如此。

 


与很多只有几页纸剧本就仓促开拍的电影不同,看起来“吊里郎当”的韩寒在开拍前写了3万字的剧本,并做了充足的准备,甚至老戏骨金士杰也夸赞韩寒团队的工作效率:“导演的决策和执行方式,有一种明快的感觉。”

 

“我敢打赌,到大年初三,《乘风破浪》将凭借充分的好口碑实现逆袭!”这是电影出品方之一的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上映前的豪言壮语。目前已是大年初四,拿下接近3亿票房的《乘风破浪》口碑确实蹭蹭往上涨。


 

时间,让曾经自称“既不想当CEO,也不想当董事长”的叛逆作家,磨砺成为一个尊重商业规律的创业者。

 

“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拍电影的好时代,”韩寒这么说。而随着韩寒旗下亭东影业、ONE的合并,曾经的“叛逆少年”也在搭建自己的“IP商业帝国”。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你要是躺在鲜花里一动不动,那么你就是一具尸体了。”这是如今的韩寒的座右铭。

 

倘若放在10年前,他也许会不屑一顾,反正“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关于《乘风破浪》的2个误解:

不务正业导演的速成品


一个最主要的误解是,《乘风破浪》是一部速成的电影。

 

2016年10月开机,12月杀青,不到两个月后就上片,如果这样还能拍出一部好片,让五年磨一部的墨镜王怎么办?

 

但这部“插队”电影的诞生,真的有传说中这么仓促么?制片人于梦回忆,早在《后会无期》的宣传期,韩寒就给他讲过一些《乘风破浪》的片段。后来的日子里,在候机楼、出租车上,甚至赛车后场的空隙,他都有断断续续地补充。

 

后来韩寒召集了路金波、白玉侠等好友吃饭,比起几年前只写了一页纸就计划开机的冲动劲儿,韩寒递到他们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三万字的剧本。

 

在《乘风破浪》的拍摄手记里,韩寒透露这部电影的实际拍摄时间在90个工作日,这在国产电影中算是长的,只是留给后期的时间非常短。这是因为像《后会无期》一样后期被前置,即剪辑师就在拍摄现场,坐在导演和监视器旁边快速粗剪。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剪辑师拼接素材,如有素材没拍到可以及时补充。

 

 

此外,由于多数制作人员都来自《后会无期》剧组,团队默契再加上导演本身的习惯,造就了电影拍摄进度的高效:大部分演员采用同期录音,拍摄场地也尽量选择离家近的,主要场景都发生在亭林镇和距离不到50公里的嘉兴丁栅镇。

 

不过省时并不意味着省事。据了解,《乘风破浪》的成本高达1.6个亿,其中特效部分的合作方是奥斯卡视效团队PIXOMONDO,以及每日视界影视动画团队。电影中汽车撞火车的镜头,观众注意不到这场戏是由50%的实拍和50%的特效结合完成的,因为撞击看起来太逼真。

 

《乘风破浪》剧组的制作人员基本上都是80后,而电影故事也发生在1990年代,是大家生活和成长经历中熟悉的,美术指导王阔甚至感觉,整个美术设计的过程“与其说是创造,倒不如说是在挖掘记忆”。

 

 

另一个误解,则来自导演“吊里郎当”的传言,因为拍摄现场的他看起来总是很轻松,“特别爱玩”、“特别能跑”,甚至有人说他根本不过问后期剪辑,宁愿坐在家里打游戏。

 

事实上,导演韩寒的确是个调皮甚至无厘头的人,有时他会骑着平衡车大大咧咧地差点撞上别人的车尾,忘记自己还拿着麦,就大喊“谁给我一个鸡翅”;在开车带着邓超兜风时,一边聊天一边突然炫个车技,“让人很想打他”。但大多数时候,他仍是个导演的样子,温和克制、喜欢冷幽默、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演员们对他形成的普遍印象。

 

“指导演员的时候,他看到一个片段想要有所调整,会立即向演员传达他想要的效果。”老戏骨金士杰认为,韩寒团队的工作效率,导演的决策和执行方式,都给他一种明快的感觉。

 

 

首次“触电”的李荣浩惊讶于导演的洞察。他并没有想过,自己拍广告空隙跑去厕所保暖,顺手拍下的一张自拍照也会被韩寒看到,认为这就是他理想中黑社会老大的样子。

 

而已经和韩寒成为好友的邓超,则是被韩寒的认真所打动:“他讲剧本会按对白的方式,一句一句地讲解,中间还会穿插播放他觉得合适的音乐。”在拍摄赛车的那几场戏里,韩寒都会亲自帮演员去测试,给他们当替身,以确保安全。有剧组人员注意到,一向以“可以自由决定睡眠时间”为追求的韩寒一旦进入拍摄,就成了全组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

 

还有人质疑,电影抄袭1993年的港片《新难兄难弟》。其实看过片子的朋友们,更容易想起的是1985年的《回到未来》,这类影片的主题往往都是父子关系和解:

 

儿子一开始看不起自己的父亲,但因为某种原因穿越会出生之前,遇到了与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样的父母,发现印象中古板的他们也有青春年少的叛逆时光,参与其中的儿子回到当下后,对长辈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乘风破浪》的片尾字幕,对这些影片进行了致敬。其实在小娱看来,虽然故事很套路化,但韩寒的特点在于他融入了本土化的元素,电影里的正太帮青年目光短浅、傻里傻气而不恶俗,甚至带有些许赤子之心,单纯得可爱。

 

而熟悉韩寒的人会知道,电影中邓超饰演的赛车手徐太浪的原型,是韩寒的好友、已故著名赛车手徐浪。2008年6月17日,徐浪在“穿越东方”越野拉力赛上遭遇意外不行身亡,韩寒曾写文纪念记忆里徐浪家的茶。和他那条“追杀”母鸡的拉布拉多。

 

“他是我见过的最调皮但最稳重最坚强的中国车手,也是最好的朋友。”韩寒说,“我们的生活依然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他是最先接触到地面的人……好风光似幻似虚,多一分钟又如何,你丫把它留住了,但我不会输你的。”这一次韩寒终于兑现承诺,他选择留住时光的方式,是电影。

 

韩寒的“电影之路”:

从卖百万IP,到3亿拍科幻片


平心而论,此前韩寒作品的改编之路并不顺畅。

 

最早被卖出的是《三重门》,同名电视剧由金琛执导,于2001年开播。但韩寒本人对该剧非常不满,认为“这只是一部碰巧和我小说同名的电视剧而已”:“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拍得太丢人了,真希望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这部电视剧。”

 

 

在2011年,他的三部小说《他的国》、《长安乱》和《光荣日》都曾传出改编电影的消息,出版人路金波也透露,韩寒的小说改编费每部都卖了百八十万,但最终都没了下文,其中《他的国》被关锦鹏买走,甚至演员一度敲定麦浚龙与周冬雨,后由于改编剧本未过审而搁浅。

 

而真正被改编成电影的,无论《一座城池》还是《喜乐长安》,都在票房上惨败,这多少也让韩寒动了自己亲自操刀的念头。

 

韩寒在拍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时,股份算在路金波的“果麦文化”旗下。这部电影在2014年暑期档获得了6.5亿的票房,也坚定了韩寒进入影视业的决心。通过《后会无期》,他的朋友圈也扩充了不少影视文化行业的大佬们。

 

2015年7月,韩寒自己的电影公司——亭东影业成立,公司名字来源于韩寒的家乡,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东村十三组。韩寒是法定代表人,股东里还有结识于《后会无期》的著名投资人曹国熊。



但是尽管已经有了《后会无期》的成功经验,亭东影业成立后,韩寒并没有急于拍摄自己的作品,而是从投资别人的作品开始学习。第一部是联合出品叫兽易小星的《万万没想到》,另一部则是2017年的动作片《贪狼》。

 

《万万没想到》显然是一笔成功的投资,名义上,韩寒还是这部电影的“艺术指导”,因此在多个场合都非常卖力地为该片站台。这部成本只有3000多万的电影收获了3.2亿票房,作为出品方之一的亭东影业也小赚一笔。

 

 

也许是作为回馈,叫兽的万和天宜成为了韩寒《乘风破浪》的出品方之一。《乘风破浪》据称投资成本1.6亿,除了亭东影业之外,还有邓超的橙子映像、博纳影业、淘票票等8家出品方,从目前4天3亿的票房走势来看,肯定不会是赔钱之作。

 

细数亭东影业目前公布的待拍片单,有斥资3亿的《天空制造》,《三重门》的改编,还有ONE旗下作家张皓晨的《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蔡崇达的《皮囊》,应该说内容储备充足。而且按照韩寒的性格,突如其来又整出一部电影“插队”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亭东影业、One、李海鹏

韩寒构建“IP帝国”

 

现在的韩寒清楚地知道,与其写写杂文针砭时弊,拍电影、做投资这些闷声赚钱的事情更有意思。

 

当很多人对韩寒的印象,仍停留在那个讽刺社会的穷酸作家时,他其实已经在乐此不疲地开公司:上海有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有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有竹投资中心、上海有石影业有限公司….在企业信息查询中搜索韩寒的名字,出来的一串公司名多到令人咋舌。

 

 

2011年成立的有树文化算是最早的一家,这家公司听起来远不如郭敬明的最世文化出名,但它旗下的产品“ONE·一个”APP,似乎如今已经成为豆瓣之外,文艺青年的又一个创作平台和社群,拥有3000多万用户和百万的日均阅读量。

 

迄今为止,ONE已经孵化了诸如《很高兴见到你》、《女王乔安》、《南极姑娘》等作品合集,捧红了张皓宸、陈谌等一批青年作者,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韩寒当年的影子,更多“韩寒”正在被打造的路上,未来两年,ONE将会签约近一百名作者。

 

 

据了解,出自于ONE的精选集书系销量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册,签约作者书系也超过了六百万册,这让在2014年仅有十几个人的ONE团队,利润就超过了8位数。

 

2016年初,有树文化获得华创资本6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看重的显然不止是ONE这个造星平台,还有它的IP发掘功能,据了解,有4部短篇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在2015年卖到了两百万。

 

通过ONE发掘的优质IP,借助亭东影业将其电影化,韩寒也在一点点构造自己的内容变现产业链。

 

如今,亭东影业和有树文化已经合并,成立了亭东文化。韩寒还带走了中国最好的特稿记者之一,前《人物》杂志主编和《时尚先生》的总编李海鹏。据说,李海鹏是带着整个《时尚先生》特稿部门,跳槽到了亭东文化,职责就是为亭东文化寻找好故事。

 

而亭东影业投资火山映画(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或许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

 

这家公司法人王溥是《后会无期》、《万万没想到》、《让子弹飞》、《推拿》、《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多部电影的分镜作者,同时也是漫画家,其漫画作品《一品芝麻狐》计划被改编成电影。

 

 

闲不住的韩寒依然在改变。他的下一个身份是电影监制,要把饶雪漫的小说《沙漏》搬上大银幕。


 

曾经的“叛逆少年”

18年间经历的多重身份

 

撇开导演的身份,韩寒身上有很多时代烙印与标签:从初代网红到赛车手、从主编到演员、导演、从公司老板到国民岳父,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的一个身份是作家。

 

看起来他好像“不务正业”地在做很多事情,但其实赛车手、音乐家甚至演员的身份,对其而言都只是提升附加价值,“韩寒”的名字频繁出现与媒体,无疑也增加了电影作品的曝光率。

 

距离韩寒凭借《杯中窥人》获得“萌芽”新概念一等奖,已经过去了18年。尽管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就一鸣惊人,但那时的韩寒还是人们眼里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七门功课中有六门挂红灯,被认为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叛逆者。

 

 

他的高产几乎可以用“笔耕不辍”来形容,从2000年到2016年,韩寒出版了21本小说和文集,基本上每本都是上百万的畅销书,最低也有40万,即使是在被方舟子质疑“代笔”的2012年,他照旧出版了杂文集《脱节的国度》,只不过出版地选择了香港。

 

韩寒曾表示,“我写一本书,无论卖多少,我和出版商都不会亏,无非赚多或者赚少。”当然,最近出版的两本《告白与告别》和《乘风破浪》,更像是拼凑起来的电影拍摄手记,也难怪有人吐槽韩寒和出版《小时代全记录》的郭敬明越来越像。

 

 

很多人认为如今这个年代,写书并不赚钱,但不可否认的是,写书仍是成名作家的一个相对稳定、且细水长流的收入来源。比如韩寒,《三重门》累计销量500万册、《零下一度》累计销量100万册,后期虽然作品卖得一般,但据小娱统计,最近十年他光拿版税就有超过6800万的收入。

 

 

在“作家”位子上坐稳的韩寒并不甘心于只做个作家,他的目标是做“最会写作的赛车手”。


从2003年开始职业赛车生涯,最初3年成绩并没有起色,韩寒将写书得来的稿费全部投入到赛车里,据说最穷的时候,他连赛车的轮胎都换不起,只能靠朋友赞助。

 

 

勤勉与努力终究还是换来了成绩。2007年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1600cc的比赛,上海大众333车队的韩寒最终夺取了该项目年度车手总冠军,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此后,他一再斩获佳绩,到2009年12月收获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N组2009年度总冠军,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也成为了中国赛车手中最赚钱的人。

 

 

不过赛车手的吸金能力比起娱乐圈还是小巫见大巫。韩寒自己也说,一个车手一年参加13场比赛,如果拿到所有冠军,再拿齐两个年度总冠军,加上年薪和奖金,也仅仅相当于明星拍一集电视剧的钱。

 

除了作家和赛车手,韩寒乐此不疲的一个身份是演员。有人喜欢在自己拍的电影里出镜,韩寒则喜欢跑到别人的电影里客串个小角色,从《海上传奇》、《分手大师》到《煎饼侠》,切莫以为他只是玩票儿性质的友情客串,这其实是积累圈内人脉的重要手段,邓超成了他的好朋友,贾樟柯甘愿出演他的处女作。

 

韩寒和贾樟柯

 

尽管公认有才华,韩寒并不是玩什么都玩得转。比如他主编的杂志《独唱团》,这本文艺读本堪称大咖云集,有罗永浩,有蔡康永,有石康,也有如今火遍微信的毒鸡汤大号缔造者咪蒙。据韩寒透露,《独唱团》这个名字他原本想用于一本小说。

 

不过只出版了一期的《独唱团》很快夭折。2010年6月创刊,4个月后,韩寒发博文宣布“独唱团”解散:“本来想用精力有限等原因搪塞过去,但总觉得为了避免各种猜测,应该向大家有个交代,事实是由于我能力有限,《独唱团》的第二期乃至未来各期均无法出版,所以特此宣布独唱团之团队解散。”

 


如今也很少有人记得,在《乘风破浪》里一展歌喉的韩寒,10年前曾出过专辑《寒·十八禁》。这并不是一张单纯的音乐CD,而是涵盖了韩寒的个人资料、照片、一段拍摄实录+7首MV的“大礼包”,封面是彼时仍长发飘逸的韩寒,很像偶像明星出的写真。据了解,这张专辑最后卖了30多万张。

 

 

“包装上写了奉送8部MV,但其中翻唱的《追梦人》的MV最后没有通过审查,所以只留下7部。因为事发突然,包装已经开始印刷,难以改过,”韩寒在博客上有些抱歉地写道。另外,“《十八禁》中,CD和DVD的封面是我设计,那才是最重要的两样。”

 

尽管专辑不出了,韩寒倒是一直游走在音乐人的梦想边缘,只不过由歌者变成了作者。这几年,他先后做过《观音山》、《二次曝光》主题曲、李宇春的《似乎年华》等歌曲的词作者,当然最火的一首,还要属他自己的电影《后会无期》里的《平凡之路》。

 

如今,距离韩寒“成名”已经18年,下一个18年,他又会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是不是还在拍电影,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想象他依然义无反顾地走着,因为“就算没有风,没有浪,我们也要去到那个地方”。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相关精彩


李宇春|王宝强离婚案引爆舆论|王宝强离婚事件之前发生了什么|微博的复苏|专访好妹妹乐队|奥运“体育明星经纪战”|TFBOYS三周年|中影IPO|《战狼2》保底发行|“限韩令”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