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出发》凭借轻快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早已超越综艺舞台,频繁响彻体育赛场。吉克隽逸充满爆发力的嗓音唱出“当我唱起这首歌,感伤快乐都为你找到出口”,不仅传递出果敢直前的决心,更成为无数人在运动时刻和人生赛道上奋力一搏的助推剂。
而在更具标志性的《彩色的黑》中,她掷地有声地唱出“是你看我的方式不对”。这句一度席卷网络的歌词,背后实则是一份不妥协的自我宣言——它关于被误解的肤色、被定义的审美,更关于一个女性重新夺回解释权的主体性。
当她转而用彝语吟唱《不要怕》时,我们又听见了她与土地最深的连接。在这首流传于大凉山的民谣中,她没有使用任何炫技式的演唱,仅以质朴而深情的口吻,便传递出彝族文化中面对苦难时特有的豁达与韧性。
吉克隽逸的走红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她不是天生“被选中的人”,更没有什么“星二代”光环,面对排山倒海般的关注,她曾经历漫长的适应期,不仅困惑于如何成为一名艺人,也不得不处理许多音乐之外的工作。她甚至一度心存疑虑:为何观众在作品之外,还渴望了解更多舞台下的自我。
“我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无法匹及收获的鲜花、掌声和无条件的支持,直到我逐渐经历了很多事,慢慢想通之后才又有了新的体悟。就是我不要只做我自己,我要为我的民族再多做一点,因为只有我最了解自己的民族。”
你可以在一位歌者的作品中,清晰地阅读她不同阶段的心路轨迹。它们像一本用旋律写就的日记,记录着挣扎、觉醒与蜕变。
创作本身,往往是一场孤独的远征。那种孤独,并非来自无人相伴,而是某些表达注定暂时不被理解、无法共鸣。但创作者同时又是被眷顾的。他们最大的幸运,在于不必沉默地消化一切;他们拥有一种特权:能够将自己热爱艺术形式,化作叙述的容器。生命中有意义的碎片——一次日落、一次离别、一片故土的烟火、一个民族的记忆——都可以被写进歌里,被旋律接住,被声音打捞。
吉克隽逸的音乐以及表达方式随着她的成长逐渐发生着改变,但真正预示她音乐方向的,是她近年来愈发鲜明的“土地意识”。
在2025年发布的新歌《妈妈的星星》中她写下:“星会送你离开/星星会把你接回来/戴上银耳环穿上我的大裙摆/山脉如脐带。”从此,她不仅仅是一名唱将,更成为一个用声音编织文化的叙述者。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吉克隽逸,从小就浸润在彝人“万物有灵”的观念之中。她对家乡的索玛花、银饰、毕摩文化乃至母亲的教诲,始终怀有深沉的眷恋。在她看来,音乐和凉山的老建筑一样,“新的房子一定不是最漂亮的,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岁月的沉淀,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丰富过往的地方。”
之后,关于土地的歌不再只是怀乡,而是将个体生命与山川星辰、民族记忆与母系传承彻底联结在一起。正是这种奇特的文化融合,成就了她独一无二的音乐气质:既民族,又国际;既传统,又现代。
2025年10月7日至8日
吉克隽逸将把这种叙述
带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现场
2025塔克拉玛干沙漠音乐嘉年华
在阿拉尔的“沙漠之门”,不仅有沙丘、星空、胡杨林,更有一种近乎原始的、属于大地本身的震撼力。在这里,吉克隽逸要唱的,不是“个人的成长史”,而是一个民族、一片土地、一种文化穿越时间的声音。
她唱的山脉,阿拉尔有
她唱的星空,沙漠更亮
她歌声中的生命力,正需要一片无垠之地盛放
她说:“我不要只做我自己,我要为我的民族再多做一点。”
而从凉山到塔克拉玛干
从索玛花到沙漠篝火
她正在用声音搭建一座桥
让不同土地上的回响
最终在音乐中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