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晨:为医之道

王晓晨:为医之道

杭商传媒 内地女星 2018-11-30 16:14:21 3

杭商编辑部邹   芸/文     徐青青/摄

责任编辑  何影丹


专家名片

       

       王晓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美国City of Hope癌症中心及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及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年委员,中国肿瘤外科微创治疗与腔镜手术联盟华东区负责人。主要从事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于大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特别在消化道肿瘤的微创手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手术、各种乳腺癌一期二期整形手术以及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转移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基础研究方面,近年来一直从事乳腺及胃肠道肿瘤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从事核苷酸还原酶(RR)的3D结构、活性调节、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甄选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还从事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中的表达和预后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Letters”等肿瘤学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从踏入医学殿堂的第一天起,这句镌刻在美国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生墓碑上的名言,就也镌刻在了王晓晨的心底。

       从医十余年,身为浙二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的他,看见过太多的生生死死。从绝望到希望,抑或从希望到绝望,那些面对生死时最直白流露的表情,似乎已经不会在他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其实并不是他的心里没有感触,在他静如澄潭似的心里,克制情绪的翻腾起伏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功课。保持冷静、客观、理智,以最专业的态度为病人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是一位优秀医生的职业素养,也是王晓晨一直以来的坚持。



       这份坚持,在2017年4月25日,被一张随意抓拍的照片记录并传遍了杭城“朋友圈”——那一天,为了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他跪地四十余分钟,为一位60多岁的早期直肠癌患者做了“经肛直肠肿块局部切除术”,而这台手术是他当天4台全麻大手术,10台局麻小手术中的最后一台,手术结束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第二天,当大家都在为他的行为深深感动时。利用手术间隙仅有的十几分钟时间,面对数十家前来采访的媒体,王晓晨却淡然地说:“在手术室里,这不过是很寻常的事”。

 



博学而后成医



        学医,本不是王晓晨的初衷。

       出身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和姐姐都是浙大毕业。他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最初的人生设想中,他的志愿是学IT,探索变幻无穷的网上世界。但是,他的父母却有着另外一番打算。“我爸妈都是学理工科的,我姐姐是学文科的,家里没有人学医,所以他们就挺希望我能去念医学院。”

       这个简简单单的理由,让王晓晨在十八岁的夏末秋初,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成为了一名临床医学本科生。

       与许多学科相比,医学是一门既艰深又枯燥的学科。在中国,医学院的本科学生,就连学制都要比其他学科多整整一年。而在美国,医生更是社会精英中的精英,只有本科成绩最优异的学生才有资格去申请医学院进行深造,医学院毕业拿到博士学位,才能去考医师资格。

       尽管从填报志愿开始,就不断有亲戚朋友以及学长学姐给他做“心理建设”,但真正入学之后,医学院的学习任务之重,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想。

       “相对于班上很多用功的女生,我们班的男生当时都不算太用功,但比起其他很多非医学专业,我们就真的是很用功的了。”从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到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王晓晨已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日夜泡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那些夙兴夜寐的辛苦付出,让他渐渐地对这门本非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科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也让他感受到了学医要担起来的沉甸甸的使命。



       带着兴趣与使命感,结束了五年的本科学习后,他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并决定将自己未来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放在肿瘤学专业。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由我国著名肿瘤专家郑树教授在1977年创建,拥有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在国内肿瘤学界处于领先水平,是集教学、临床服务、科研为一体的开放式基地,承担着不少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对于每一个医学院学生而言都是极具诱惑力的,王晓晨也不例外。2000年,本科毕业后,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大医学院肿瘤学专业,并从此成为了一名与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及结直肠癌做斗争的“斗士”。

       当被问及选择肿瘤外科作为终身奋斗领域的原因,王晓晨坦诚地告诉记者,本科实习时在肿瘤外科轮转期间,见到不少肿瘤病人初闻病情时的崩溃,治疗期间的艰辛,以及最终离开人世的痛苦,自己很想做点什么却又那么无能为力,但他总想尽自己所能,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当然,他也曾被问:大外科的夜班,总有很多急诊手术,是不是因为肿瘤外科的夜班手术稍微少一些呢?”

       王晓晨说,尽管肿瘤外科的夜班急诊手术没那么多,工作量却一点都不比大外科少。加之这个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从学生时代起,王晓晨几乎就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了出来,偶尔的休息成为了生活中最奢侈的享受。

       硕士毕业后,王晓晨成为了浙二医院肿瘤外科的一名医生。真正走入了临床的实践战场,工作三年后,他觉得自己的学术积累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又报考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并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奔赴美国City of Hope癌症中心,师从美国著名肿瘤学专家Yun Yen教授(全美最顶尖的肿瘤学医生之一),在这所美国顶尖的癌症治疗与研究中心学习,取得了博士学位。



       学成归来,王晓晨回到了浙二医院,回到了肿瘤外科,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在临床的实践中,以自己强大的专业素养,让许多面对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患者,得到了高水准的治疗。


厚德而后为医



       医为仁术,必具仁心。外表看起来不苟言笑的王晓晨,内心深处其实有着一个非常柔软的角落。

       刚穿上白大褂的日子里,他也有过面对突发情况一时间慌了神的时刻。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更精湛、内心更从容,他在一台又一台的临床手术中不断磨炼自己,积累经验。

       到如今,他已经能够要求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可能保持冷静。“如果我自己的状态都保持不好的话,我怎么去安慰病人。作为医生,我最需要做得是怎么样尽最大努力去治疗我的病人”王晓晨说,“哪怕是觉得已经不可挽回,也要想着在病人最后的时间里,怎么样让痛苦尽可能减少,让病人可以有尊严地、安静地离去。”

       在他的从医经历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台手术,便是这种类型。

       那是一位晚期复发性肠癌病人,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年龄只有40多岁,生命却仅剩最后的几个月了。此时的手术,对延长他的生命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但王晓晨在与病人家属沟通后,还是决定要为病人手术。“如果不手术,他的最后几个月会无法进食,万分痛苦,生活质量非常差。如果我们给他做了这个手术,解决进食的问题,他生命最后这段时间会舒服一些,能够比较安静地走向死亡。”

       那一场手术,情况非常复杂,王晓晨从早上10点走入手术室起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十个小时不间断的手术,对医生的体力、精力都个大考验。好在最终手术效果达到了他和他的团队的预期目标,让这一位病患在生命的尽头,少受了许多病痛的折磨。

       在这位患者去世一年多以后的春天,有一天王晓晨收到了患者爱人寄来的两盒茶叶,里面夹着一张卡片:“王医生,谢谢你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永远感谢你!”他说:“这也许就是做医生最幸福的时刻,这样的成就感其他职业很难感受到”。



      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就是王晓晨的日常:“去年,我们团队一共完成了一千多例手术。”大大小小的手术、门诊、白班、夜班,几乎并不给人以喘息的机会。同时,作为浙江大学的硕士生导师,王晓晨在临床工作之外,还承担着很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他每周还必须拿出时间指导他的学生做课题、写报告。

       但医生也是有着血肉之躯的普通人,也会有格外疲倦的时刻。在某些疲惫不堪、似乎难以坚持的瞬间,王晓晨的心底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记忆片段,那些片段里,有最终勇敢战胜癌症的年轻姑娘送来的喜糖,有已康复许久的患者每年元旦寄来的贺卡,也有逝者家属因为他给予了病人生命最后的尊严而含泪说出的那句“感谢”……

       于他而言,这些就是医生这个职业给他的最真挚的温暖。

 



来自王晓晨博士的专业建议:

       1、遇到恶性肿瘤不要盲目恐惧。恶性肿瘤虽然死亡率高,但早期的患者治愈的机会也比较高。目前,除了宫颈癌之外,大部分恶性肿瘤并没有非常有效的预防方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面对恶性肿瘤时最积极的态度,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2、体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成年人每年都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普通胸片很难发现早期肺癌,尽量做低剂量胸部CT。女性建议常规行乳腺B超检查,40岁以上加做乳腺钼靶检查。年过五十岁,如果从没有做过胃肠镜,建议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因为胃肠道恶性肿瘤如果表现出症状或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则一般不会是早期。

       3、直系亲属中有两位或两位以上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的女性可考虑进行BRCA基因筛查。如筛查出潜在患癌风险,也不要惊慌,有风险不等于一定会患病。可通过增加检查频率等方式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必要,部分女性也可以选择在40岁以后,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4、虽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能保证一定不会患癌症,但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更低。比如对于肠癌而言,常食用高纤维、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瓜果蔬菜等,会使其发病率几率降低,而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则会增加患罹患肠癌的风险。

       5、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国内一流医院的技术、设备等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准,且部分医院与国外顶尖癌症治疗机构已建立良好的远程会诊合作,比如浙医二院就与美国UCLA医学院共同建立了联合诊断学术中心,可以实现远程会诊。所以患者无需盲目迷信国外医疗机构,赶赴国外就医。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如果部分病症在国外正好有创新药在进行临床试验,则患者可考虑前去尝试。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