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法学生撒贝宁刚主持《今日说法》,头发用发胶抹得油光水滑,穿干练老成的西装,却仍掩饰不住初出茅庐的青涩模样。
影棚内,七八个聚光灯集中照在脸上,他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原因无他,每天几千万人都在收看,纵使只有细微处说错,后果也不堪设想。
沉重的心理压力下,每次录完节目,他都会不停流汗,仿佛从水里捞上来一般。
到了2019年,撒贝宁仿佛画风突变,换了一个人,坐立不安与坦然自若的撒贝宁之间,相差了整整二十年时光。
1
1976年,撒贝宁出生于广东湛江,住部队大院,性子顽皮。
父母是部队文工团的话剧演员,受家庭环境熏陶,撒贝宁从小就渴望舞台,戏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位置,这很重要。
他领着一帮大院里的小孩演戏,召开各种会议,商量着如何拯救世界,这些虚拟场景变换不停,唯一不变的是,他永远是带头冲锋陷阵的主角。
幼儿园时期,小朋友们排练节目,演大灰狼与小白兔,所有孩子都想演小白兔,纯真善良,讨人喜欢,只有撒贝宁愿意演反派角色大灰狼。原因很简单,老师告诉他:小白兔有七个,大灰狼只有一个。
去采访他的记者发现,撒贝宁自小便有很强的“角色感”。
随着父母转业,由广东行至武汉,读的学校不停变更,照理说,这种天然的“角色感”会随之削弱,撒贝宁却总能迅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交到朋友,当上班干部,混得如鱼得水。
小学最后一次转学时,撒贝宁五年级。对熟悉领域中的外来者,人们总是充满好奇,这种好奇不分年龄。
刚下课,一群小男孩围了过来,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指着他衣服上的图案:咦,这里有只小企鹅。
新人融入集体,有种微妙的气氛。如果经得起这种并无恶意的玩笑,便会逐渐被容纳,如果经不起,无形中则会失去融入集体的机会,小学五年级的撒贝宁深谙这个道理,他挺起胸,态度不卑不亢:怎么样,好看吗?
这种“角色感”在初中二年级攀至巅峰,他参加市里的演讲比赛,拿到第一名。
站在舞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万众瞩目”的感觉令他着迷。这位得意洋洋的中学生想着,以此为生也未尝不可。
直到三十年后,撒贝宁依然眉飞色舞地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随着父母转业,不断换成新的环境,他早就看得透彻:
你被扔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抱怨有什么用?我有能力在任何地方找到快乐。
2
或许由于活得通透,一个“顺”字便能总结撒贝宁的前三十年。
饱足的家庭环境令他不必为生计发愁,由于如同“照相机”的记忆力,成绩能始终保持上游。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坎,他轻轻松松获得顶尖名校保送名额。
在当时的北大夏令营中,全国最优秀的一批高中生都聚集在一起,撒贝宁唱了一首《小白杨》,文艺天赋吸引在场几位老师的注意力。撒贝宁起初也没当回事儿,老老实实地回来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就在某天上晚自习时,一个同学跑进教室,上气不接下气对他喊着:快,下楼,年级主任找你。
撒贝宁纳闷,自己最近也没做什么触犯校规的事情。揣着不安走进教师办公室,所有老师都坐在一起,平时严肃的几位老师眯着笑眼,其中有位老师笑意盈盈地打趣他:回去告诉你爸妈,让他们请客,不然北大的通知书不给你。
那时正值三四月份,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所有人都如同紧绷在弦上的弓箭,蓄势待发。突然有人说,不用上战场,最好的结果已经被轻而易举地纳入囊中。
撒贝宁的脑袋一时陷入空白。怎么形容呢?人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几个这样的瞬间。
他深深地向老师鞠躬,回身跑上楼立刻收拾书包,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同学一股脑围了上来:“你终于被开除了?”撒贝宁也顾不上仔细解释,一路狂奔,跳上回家的公交车。好不容易回到家里,隔着老式铁门不停流泪。
撒父惊讶,你这是又打架了?待他细细解释,父母也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
直到上了北大,撒贝宁的“角色感”依然存在,按着《花样年华》中梁朝伟的发型一个劲儿地倒满发胶往后梳。成绩优秀,身兼广播电台台长,戏剧社社长数职。
路途太顺遂,会令人陷入一种深深的迷惘,等到毕业后,踏出校园该如何选择?做法学生相关的工作,日复一日上班下班,过所有成年人都过的生活吗?
一眼,便望到了尽头。想到这里,撒贝宁觉得惊慌。
“我一直很爱讲故事,那时明明才二十多岁,我突然觉得自己讲不出任何故事了。”
好在这份惊慌没有持续多久,他便被保送研究生,在北大这座象牙塔中获得了“续住”的资格,老师见他能言善辩,当《今日说法》需要招募主持人时,未多思考,便选了他。
这个面试机会在当下显得弥足珍贵,仿佛溺水之人握紧最后的稻草。
3
为了准备面试,一米七的撒贝宁问一米八五的大高个室友借了身西装,穿上“哐哐当当”,白衬衣上配一条鲜红的领带,特意问人借了个黑色公文包拿手上,在门口四处溜达。
别人第一眼看到他,撒贝宁迎上去打招呼,满脸堆笑,眼睛挤在一起,分明炎炎夏日,肖老师打了个寒颤,接着淡定地走回办公室,门哐当一声合上。
直到多年以后,撒贝宁才知道当初肖老师关上门后放声大笑:外面有只猴子,谁给招来的?
同期进来的张绍刚对他的印象与之相似:特别瘦小,精,逢人就叫老师,永远咧着厚嘴唇笑。
专业相近,谈吐不俗,撒贝宁最终还是被录取了,那时他才23岁,梳着与年龄不符的发型坐在《今日说法》的演播台上,甚至有人告诉他:“你长得特别像未成年人保护法”。
以案说法的形势导致收视率超过《焦点访谈》甚至快赶上《新闻联播》,成为收视奇迹。甚至在转型后期的综艺中,撒贝宁也常常见缝插针,普及一些法律常识。
直到改版,《今日说法》被归到综合频道,撒贝宁才开始出现在不同综艺中,无论哪档节目中,他都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如果我在,大家不开心,我会觉得是我的失败,尽管跟我没关系,我把所有责任扛到身上。我不能让别人尴尬。我天生就是个打圆场的人。”
正是这种性子,被《开讲啦》策划人杨晖所看中。
策划人杨晖首先确定,《开讲啦》的核心是理想、价值观,需要传递正能量,其次再加上一些“轻娱乐”,权威话语与娱乐之间的度很难把握。撒贝宁是其中最好的人选,他能恰如其分地在演讲者和观众口味中充当粘合剂。
其中有一期嘉宾是钢琴家郎朗,最后的提问环节,台下有个女生问了时下观众最关心的问题:您弹钢琴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夸张或者表演的成分在里面呢?
朗朗多年来弹琴时的面目表情曾被调侃多次,可真在本人面前提出,多少带有一定意味的攻击性,反应时间不过短短几秒,面向嘉宾朗朗时,撒贝宁的转述非常巧妙:这是你的一种真实状态,或是多年演出的经验形成了一种习惯?
用词分明没有多大变化,语义却温和了不少。
还有一期,嘉宾是张信哲,被问到“过气歌手”这个话题,张信哲坦然接受,带着几分无奈,撒贝宁立刻回复观众:
你让乔丹现在回去和20多岁的小伙子争NBA总冠军,科学吗?不,可是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依然是NBA的神。
嘉宾张信哲此时状态才逐渐放松,站在一旁不停鼓掌。
4
在电视与网络普及化的今天,娱乐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当形象尚未固定,是一团软和的泥,可以塑造自己成任何模样;一旦形象固定,这团泥也愈加僵硬,能够被塑造或者重建的可能性越来越少,最终会变成一座雕像。
张绍刚以《吐槽大会》扭转负面印象赢得观众喜爱,马东自己创业推出综艺《奇葩说》;张泉灵从记者到投资人再是董事长,完成商业的完美蜕变。
只有撒贝宁会在提到台里的时候称这是“家里”,他在不变的环境中寻求公众印象中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
从《今日说法》到《开讲啦》,再到《了不起的挑战》以及一些网综,撒贝宁的严肃形象逐渐被瓦解。
在《开讲啦》舞台上,马云一脸正经地说完“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站在身旁的撒贝宁似是忍笑,他或许没想到,观众对这类话的调侃多于争议,正如撒贝宁曾对《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说过的那样:
这个时代有趣变成了一个难以捉摸的标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元了。
不久后,他在舞台上故作惆怅,“很多人都是主动北漂,而我是被迫北漂的。北大当时发来录取通知书,去的话太远,不去的话,北大……”说到这儿他顿了下,眯起眼,“也还可以”。
紧接着,在综艺《明星大侦探》中,撒贝宁的“不正经”形象,令很多人觉得他是主持人中的一朵“奇葩”。
他并不是始终如此,当谈论到“抑郁症”时,有嘉宾认为尊重他们选择结束生命是解脱时,撒贝宁又会转作严肃状:
没有人能够决定他人的生死。走向死亡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解脱。请相信科学,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
合作多年,那些同事比谁都清楚,撒贝宁的那些玩笑与段子有自己的底线。
最初形容撒贝宁为“猴子”的张绍刚离开后曾说过:
小撒也会装,有时他要装正确、装宏大叙事、装对所有人表现出人文关怀等等,但他能在装和让人舒服之间找到合适的表达。
5
永远保持“何时表达”的撒贝宁并非每次如此,2012年前后,他与影星章子怡传绯闻。当事人并没多作回应,只是那段时间撒贝宁常发一些意味不明的微博:
宫墙无言高耸,默立于墨。柏松的枝桠攀附着夜色,谨慎刺探墙外的微光。若焰晨星,无量黎明……放,飞龙在天,拾,降龙有悔。
起初,没人能懂其中含义,直至后来,章子怡在电影《一代宗师》中饰演的宫二作为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电影。人们才发现,这是一首藏头诗,开头的每个字藏起来是:
宫二若梅,柏林绽放。
诗句不算上佳,令人惊讶的是看上去极善言辞的撒贝宁,原来喜欢这种闷钝的浪漫。
后来,绯闻逐渐消失,撒贝宁沉默了一段时间,再在公开场合提起择偶时,他说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两人处在同一频道,要有对生活的共同渴望。
比如后来的妻子——加拿大姑娘李白,后者出身北大教育学博士,有自己的事业,与撒贝宁成长路径相似。在婚礼上,他牵着李白的手,曾说过:
“我们生命还有很多空白可以一起去冒险,去尝试生活中最开心和最美妙的东西。让我们把彼此的生命变得更丰富,虽然我40岁,但是请让我从今天开始,像一个14岁的男孩儿一样陪着你,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守护你。”
坦诚而浪漫。只是他的微博停在了2013年,不再更新。
如今,撒贝宁的生活回归极简状态。
临睡前,他往往有个小习惯,躺在床上放空自己,总结这一天下来收获了什么。这种收获并非量化的某种事物,更多是精神上的收获。倘若没有记住任何细节,他会觉得这一天是不完整的。
相反,若是遇到一个有意思的人,做了一期有意思的的节目,甚至只是和朋友吃一顿有意思的晚餐,便能心满意足地沉沉睡去。
他保留着少年时期的习惯,有时也会无奈,走在街上遇到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后辈,见到他会脱口而出:小撒。
在撒贝宁身上,时间似乎停摆。
合作多年的同事杨晖很意外:“我认识他14年,他身上一点变化都没有。我是说他的气质,老给我一种少年的感觉,有种浓厚的少年气息,非常健康。”
外形如此,事业亦然。纵使不同节目中,撒贝宁的形象不定,可如果非得让撒贝宁为自己选择一个标签,他仍然会选择“法制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与记者又不同,他坦诚自己没有那么明晰的新闻理想,他享受的是传播者的乐趣。
至于乐趣之外的疲惫时刻,他曾在一天内连吃几包润喉糖,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令他在后台吸氧后继续主持。但只要开始拍摄,镜头对准他的脸,他又能会恢复成那个时而玩笑时而正经的“小撒”。
荧幕上的撒贝宁多数时间看上去仍是“不太正经”,爱用玩笑消解很多严肃议题。松弛中又始终带着隔阂。他极少参加一些深度访谈,在自己与公众之间,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
私下里,他最喜欢的书是《小王子》,微信昵称也一直与这本书同名。
这个简单的故事里,小王子独自活在自己的星球中,直到经人指点,才来到人类居住的地方,人类世界全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他叹息:
人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外表,而最重要的东西,是瞧不见的。
作者简介:芝士咸鱼,白日梦爱好者。十点人物志(ID:sdrenwu)在这里,遇见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
《槽值》招聘新媒体内容运营坐班实习生,工作地点北京,三餐免费、提供班车。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单篇稿费300-1500元。点击☞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推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