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电影的“七小福”,那无疑值得每个功夫片的影迷津津乐道。
那个从京剧名伶于占元的戏校中走出的这一群弟子,台前幕后,各个成就非凡。不仅开创了功夫喜剧、僵尸片类型片等潮流,更开枝散叶,撑起了整个功夫片的半壁江山。
但人气有高低,对一般的影迷来说,最熟悉的“七小福”成员,终究是三个在前台主演电影最多的人——
成龙、洪金宝、元彪。
这三个人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开始发力,在整个八十年代,为我们贡献了无数令人瞠目结舌、血脉贲张的经典影片、打斗场面。
令人至今想起,都有风云际会,龙争虎斗的豪迈感。
可是在那之后呢?
成龙在整个90年代越走越远,终于成为一线的国际巨星;
洪金宝到海外走了一圈之后,虽然未能更进一步,但回来之后,以黄金配角的身份,重新在华语动作片中焕发了第二春,令他在香港影坛的“大哥大”身份,更加令人信服;
而只有岁数最小的元彪,却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偶尔拍一两部电视剧,才让人想起那在《A计划》、《快餐车》、《飞龙猛将》中,和两位师兄战成一团,丝毫不落下风的轻捷的少年。
那,不由令人生出“同人不同命”之感。
1、
事实上,元彪曾经真的很红。
这个原名夏令震的少年,从小就是一帆风顺。
家境优渥,父亲是毛衣厂厂长的他,进入严厉苛刻的戏校学习的理由,与成龙、洪金宝截然不同——居然是真的是因为兴趣的。
据说是他五六岁时,随父亲去看戏,散场后跑去舞台上翻跟头,由此被发现了天赋。
而那俩货,则一个是因为顽劣到父母放弃治疗,索性丢到戏校碰运气;一个实在是家学传承,祖母是中国电影第一代女打星,别无他路可走。
据成龙的《还没长大就老了》回忆,元彪在进入戏校后,因为是这拨师兄弟中最小的,但偏偏翻跟头翻得才华横溢,备受师父称赞,而没少挨欺负。
比如被大师兄洪金宝(当时还是“高大帅气的美男子”)借钱不还;
比如被元奎(就是在《方世玉2》中,念叨着“安全第一”的窝囊师伯),抢小人书……
成龙看不过去,经常为他出头,然后两个人一起被洪金宝打得抱头鼠窜,练出了一身蹿房越脊的好功夫。
不过这孩子天真、仗义,有一种没心没肺的大度。
除了和成龙关系好,被洪金宝欺负了,也不耽误他下一次在洪金宝溜出去玩时,赶上师父查岗,急忙钻洞出去通风报信,帮大师兄免了师父的一顿藤条;
和元奎拳脚相加了几个月,打出感情,两个人额外还拜了把子,反倒令成龙吃醋不已。
所以你可以想象,这个右颊上生着一颗痣的豆丁,俨然戏校里的一个小交际花,最后和谁的关系都好。跟在那一群生冷横冲的混小子后面,所有的人都能敲他的头,踢他的屁股,但所有人都很喜欢他。
喜欢到所有人后来有机会,都想着拉他一把;
喜欢到后来戏校倒闭,于占元去了美国,也仍然带着元彪……虽然每天只能靠卖录像带度日。
那之后的故事,便是多次被人提起的“七小福”发迹的历史:
洪金宝受伤、发胖,黯然退出七小福;
进入电影圈,反而因祸得福,在戏剧日渐没落的时候,在电影圈站住了脚跟;
然后戏校倒闭,一群是兄弟无家可归,陆续入圈投奔,成龙、元华……元彪是他们从美国拉回来的。
这一帮日后在世界范围内,刮起功夫旋风的传奇人物,在这时青涩稚嫩。
一个个有着黝黑的皮肤,永不磨损的身体,留着半长的头发,穿着圆领汗衫,一边被李小龙们踢飞,一边懵懵懂懂地开始了自己的银幕之旅。
那是香港功夫片的蛮荒时代。
李小龙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传统的套招流的功夫片,被他的截拳道打得摇摇欲坠,人人都知道,必须到了求新求变的时候;
但李小龙一死,截拳道后继无人,求变之道,却又没有了标准答案。
市场巨大而混乱,许多梨园弟子、武术爱好者,或单纯就是不怕死的年轻人涌入进来,怀着做“李小龙第二”的梦想,从武行开始,开始了自己的奋斗。
对成龙这样的胆大包天的人来说,那是一条疯狂的超车道:只要做过几部电影的龙虎武师,就可以升级为动作导演;只要做过几部电影的动作导演,就有人找你做导演;只要做了导演,主角就可以由自己演!
成龙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向前猛冲。
赔本、被骗、玩命再来……其中还老拖着元彪,时不时地坑自己这个老实师弟,让他在自己的片子里玩各种高难度,然后动不动连上映都做不到。
就这样,成龙很快自导自演出了《笑拳怪招》这样的成名作。
甚至抢在了比自己入行更早的洪金宝的前面。
元彪就不一样,作为一个新司机,他并不太想超车。
他岁数小,身板小,野心也小。
当两位师兄一路攻城略地的时候,他则按部就班地把自己的梦想,定在“武术指导”上,继续在各种片子里演小角色,被几个师兄拉着这边演个龙套,那边混个武指,一点都不着急。
甚至有机会到眼前了,还要推一下,因为自觉演戏方面还没有准备好。
幸好1979年,洪金宝生拉硬拽,硬把他弄来拍了《杂家小子》,元彪才从此一炮而红。
那时,他才22岁。
走红并非没有原因:他是几个师兄弟中,身架最好的。洪金宝太胖,元华太瘦,成龙刚猛有余而轻灵不足……
元彪则不同,虽不高大,却有着更为合理的身材比例。
加上他后来有意练习的跆拳道腿法,那让他的动作看起来更为舒展好看,也区别于更擅拳劲的成、洪二人,有了别具一格的观赏性。
戏校扎实的功底,也成了他的特色:《败家子》中,他从架起的高桌上一个侧翻,稳稳落地,令人叹为观止;《东方秃鹰》中,他从移动的卡车上一个侧翻,稳稳落地,令人叹为观止;《富贵列车》中,不得了,他从三层楼上一个侧翻,稳稳落地,令人叹为观止……
他总从各种高处,一个侧翻,稳稳落地。
那个过分戏剧化的动作,成为了他的一个标志,虽然在新式动作片越来越写实的打斗中,不免令人出戏,但每次出现,却都令人拍案叫绝,又不得佩服他的功力深厚。
他是师兄弟中,最灵巧的。就连成龙也说,他给元彪设计的高难度动作,无论多么过分,元彪总能百分百完成,但相较而言,元彪却是他们这群动作巨星中,受伤最少的一个人。
游刃有余,那恐怕正是他真正的非凡之处。
实力过人,又有师兄们不住提携,元彪的从影之路,几乎算得上一帆风顺。洪金宝的《杂家小子》之后,是《夏日福星》;成龙的《A计划》之后,是《快餐车》。
和两株已经独立的参天大树相比,元彪更像是林间飞鸟,自由自在,左右逢源,独享着师兄们的宠爱与荫蔽。
两位师兄越红,作为铁三角之一的元彪就越红。
到后来,他独挑大梁的《波牛》,这部更古早版的《少林足球》,更让他红到当时的亚洲娱乐中心日本,还主演了由经典日漫《孔雀王》改编的真人电影《孔雀王子》、《阿修罗》。
那,大概就是他作为一个电影人,最辉煌的时候了。
2、
辉煌背后,元彪的职业生涯,其实一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首先就是他的形象问题。
元彪可以说是吴京之前,第一位受困于“功夫小子”定位的人:
1979年的《杂家小子》,他以演小徒弟的形象出道;1983年,徐克的《蜀山》里,他又是小徒弟,为救郑少秋四处奔走;1991年,成龙、洪金宝早已是各种宗师范儿,而在李连杰那一版的《黄飞鸿》里,他居然又跑去演梁宽,扮演比他还小六岁的李连杰的徒弟;直到1994年的《六指琴魔》,已经三十七岁的他居然还在扮少年,在剧中的身份分别是儿子、徒弟、弟弟……
他不是没演过其他的角色,但最受人认可的,居然始终是那种热血、跳脱,不知世情险恶的少年。
可那实在太违和了,他的长相很难说是英俊,甚至连稚气都算不上。
反倒方正有加,更接近于老成木讷。
和吴京天生的娃娃脸不同,元彪之前能演“功夫小子”,更多的是由于他年轻时,作为一个青年的天然的锐气;
而之后能演,则更多地是他较为稳定的票房号召力。
但岁数大了,锐气渐失,他的演技就实在难以无中生有,演出不在年龄内的少年感。
于是《黄飞鸿》系列里,他就只演了第一部《壮志凌云》里的梁宽。
虽然作为线索人物,戏份极多,但却难说精彩。
反倒是之后换了比他更年轻,更娃娃脸的莫少聪,这个吹牛又善良,机灵又没用的“梅县梁宽”,才登时成为影史经典。
那就是典型的元彪式的尴尬了。
他的功夫很好,并且头脑灵活,点子多多,很善于担任动作指导。
1983年就因电影《败家仔》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到1993年时,又因担任电影《新龙门客栈》的武功指导,与程小东共同获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武功指导奖。
电影之外,甚至还指点了1989年拍《龙行天下》惨遭滑铁卢的李连杰,转变动作风格。
可是他的功夫却又不够好——因为自始至终,他都只把自己局限在了功夫中。
当成龙一次次搏命演出,在道具、场景、创意上不断突破,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终于将港式功夫片拍成了全世界都可以接受的“大片”的时候,元彪其实还在自己的安全区里待着。
所谓的“不太受伤”、“游刃有余”,恐怕更多地是真的还留有余力。
他的演技也不错。早期虽然是典型的野兽派演技,一哭一笑,都豁得出去,恨不得做到五官挪位,卖力十二分。
后来浸淫得多了,其实也渐渐形成了一种宜古宜今,很从容、很轻快的独特气质。
90年代的《六指琴魔》、《新碧血剑》、《马永贞》里,都表现得很好。
可是那演技却也没有突破一个功夫演员的范畴。像洪金宝那样热爱演戏,在《龙的心》里卸下一身的横练功夫,专心去演一个痴肥仔的事,他却也是没干过的。
这就是元彪辉煌中的第二个危机,他从没像两位师兄那样,豁出一切地去突破自己。
反正只靠着拳来脚往,喑呜叱咤,他的票房也不差,那就无论是现代、古代,功夫、武侠,都保留着天塌下来,也靠和Boss一对一单挑解决问题的质朴套路吧。
他有那么好的天赋,那么好的人脉,那么好的运气,一切似乎都可以很轻松地得到,却因此而显得进一步奋斗的动力不足。
虽然也会有《执法先锋》、《急冻奇侠》那样的尝试,但却还会显得摇摆不定,浅尝辄止。
和专注于打造自身品牌的两位师兄相比,元彪则更随性得多。
除了一样擅长都市警匪片之外,他还在古装、奇幻的电影中,交出不俗成绩,留下不少经典作品。
在各个领域,他都是一流。
——而终究未能如成龙、洪金宝那样超一流。
离开了两位师兄,他的星光其实往往会被这些电影本身所遮蔽了。电影是好电影,但他的角色换个人来演,却未尝不可。
在这一点上来说,他甚至不如自己的另一位旁系的师兄林正英,毕竟后者几乎成为港式僵尸片的完美代言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演艺圈。
这种缺失的“不可替代性”,最后爆发出来,正是最终导致了元彪事业下滑的直接原因。1986年,元彪成立了嘉禾下属的子公司“泰禾”,和元奎合作拍摄《执法先锋》并大获成功,在那之后,便动了模仿洪金宝的“宝禾”,脱离嘉禾的念头。
结果这一来,却引发了嘉禾高层的震怒!
——毕竟你又不是“大哥大”,你的宝禾又没给我拍出那么多卖座片子回本,你这说走就走,当我是过家家吗?
于是,嘉禾一声令下,成龙的电影里,从此以后不能再出现元彪;之后到了90年代,更进一步,全面封杀了他——毕竟,你又不是“不可替代”的。
一直以来,作为铁三角中,只负责锦上添花的那个人,在资本面前,终究不堪一击。没有根基的左右逢源,只能发生在一帆风顺的时候。
在嘉禾这样的巨无霸面前,个体演员的力量,几乎不值一提。
在那之后,元彪便每况愈下,与此同时,和他各方面高度重合,却又全面加强的李连杰终于彻底成熟,动作片市场由此被重新划分,变成了成龙、李连杰双雄并峙的局面。
洪金宝尚可支撑,却再也没有一部电影能够杀入年度票房十佳;而元彪在再一次自组公司,拍摄《西藏小子》失利后,越来越无片可拍,终于于1993年,移居加拿大,再过三年,更彻底息影。
历史永远是最现实又最功利的裁判。
传奇可以被铭记百年,超级巨星可以在几十年中被人津津乐道,而“一流”可能只需几年,就会被人慢慢淡忘了。
3、
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局面,我们回头去看,也许仍是要说到元彪这个人的性格。
从小较为优渥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和、仁厚的性格。而之后师父、师兄的宠爱,则更令他多保留了一些天真和耿直。
这让他在做事时少了些执着,多了些随遇而安。
所以他不会像成龙那样百折不挠,即使被古龙说丑也决不放弃,即使重伤濒死也绝不动摇,即使在好莱坞三起三落,也仍然在积极地准备着第四次杀回去。
反而是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子,演了很多不痛不痒的作品。
他也不会像洪金宝一样,长袖善舞,恩威并重,熟练地摆平新艺城、嘉禾、宝禾、德宝……诸多电影公司的关系,调得动大半个娱乐圈的人脉。
他始终只是一个拿捏不太好人情世故的人,得罪了嘉禾,竟一直无法缓和。
而他到底为此付出过多少努力,也殊为难说,因为他之后移民加拿大,也并不如何难过,反而觉得那样就可以更好地陪伴家人。
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未能从一流明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也因为这样的性格,他遭遇到那样的挫败后,未能死磕到底,再也没能翻身。
可是还因为这样的性格,却他成了一位极为独特、有趣的动作明星。
之前曾经说过,都是不合群,甄子丹是“孤傲”,吴京是“孤愤”,而元彪是“孤独”。
很有趣,这个在戏校的集体生活中长大的,前半生一帆风顺,有口皆碑的老好人,他身上最强烈,也最迷人的气质,居然是孤独。
表现在几乎在所有的故事中,他都是和别人不在一个频道上。
《师弟出马》里,他是一个又懒又拽的少年高手,手持一条长凳。成龙亡命天涯,争分夺秒;他半路拦截,却懒洋洋得连一句话都不想说,就把成龙打得乱七八糟;后来输了,也只是不屑地耸一耸肩。
《蜀山传》里,他是误闯剑仙世界里的凡人小卒,为仙人的生死四处奔走,却并没有仙人关心他所求的人界平安。
《东方秃鹰》里,他留着非主流的长刘海,穿着滑稽的长衫,古怪刁钻,市侩狠辣,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自我得宛如一股清流。
《飞龙猛将》里,他是屋里装着1米X1米的大电灯开关的神经宅男……
说起来,洪金宝这位从小欺负他的大师兄,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是他发现了元彪身上,那种对于“正义”的执拗信仰。
——有点幼稚,有点轴,却极其真诚和动人,因此而和这个含混、暧昧的世界格格不入。
说起来,这世上的“侠”,也许有两种:
一种,是历尽人间苦难,感同身受,因此锄强扶弱;另一种,则是纨绔不通世务,而只觉正义永存,不畏强暴。
前者,是属于英雄的坚韧与厚重,而后者则是侠少的尖锐与天真。
元彪的出身和经历,正将他打造出了这样一种罕见的气质,并有意无意地贯彻进他的大部分片子。偶尔反射光芒,令我这样的功夫片爱好者,越是回味,越是喜欢。
元彪之后又曾复出,客串过电影,主演了两部电视剧。
迄今为止,他最新的新闻,是他在2015年嫁女,已经58岁的他,咧着嘴哭得像个孩子。
2017.5.24
“银侠列传”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