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年轻的时候一个导演劝他改名:“孩子,你这名儿太难认啦,你要改个名儿,早火啦!”
还有个歌手帮何炅分析:“何炅拆开看就是何日火,哪天才能火,多不吉利啊!趁早改了吧~”
后来虽然没改成,但何炅不光火了,还火的热烈又持久!
何炅一家四口人,爸爸毕业于武汉大学,在湖南某哲学所任研究员,
因为不用坐班儿,家里从煎炒烹炸到做衣服绣花儿,都能小露一手;
初中毕业的妈妈,在湖南化工研究院上班,
凭借着勤恳热心努力的个性,从勤杂工到打字员再到后来的科长、处长,甚至退休后多次被返聘。
因此何炅和哥哥何昊,从小就在化工大院儿长大。
何炅出生的时候尤其瘦小,脑袋上没一根头发,邻居阿姨给他起名“小和尚”,哥哥受他的连累被叫“大和尚”。
可能是受搞哲学的爸爸影响,何炅是个少年老成的孩子,四五岁他就开始用拼音写日记了:
“在桌子那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因此每到晚饭的时候画面都很喜感,别人家都是父母满院子找孩子吃饭,
只有他们家是5岁的小何满院子呼唤爱玩儿的哥哥:“昊昊,回来恰饭喽!”
现在看来应该是没有特别淘气特别叛逆的阶段,用他自己的话说:
“有个平淡无奇、四平八稳的童年。”
1980年9月,6岁多的何炅成为了长沙市南区长塘里小学的一名学生。
这时候的何炅不仅成绩优秀,还热爱文体活动,设计主题班会、出黑板报、给舞蹈队编舞、写快板词,没有他干不来的。
有段时间学校组织吃课间餐,会给学生发一些面包桃酥之类的零食,
很多胃口小的女生吃不完,剩下没有动过的零食,何炅都会收集起来,
拿去分给放学路上沿途生活困难的住户家的小孩吃。
于是他在那条路上人缘特别好,经常有小孩儿老远喊着“何炅哥哥”扑过来。
现在我们看到他各种高情商救场瞬间,应该都源于骨子里的善良。
时光一晃就到了1986年,小何跟爸妈宣布:要考上当地最好的师院附中。
认真的备考期间被老师通知:学校决定推荐他免试直升。
于是那年盛夏暑气未消,小何拎着爸爸当年上大学的小红箱子就走进了附中校园,展开了为期6年的校园生活。
托素质教育的福,小何同学文武兼、吹拉弹唱样样不落,最终放弃了不少爱好,专心投身于主持和演讲。
除了英语和化学这两科较弱,成绩方面也算如鱼得水。
1992年北外来师大附中招阿拉伯语保送生,本打算成为律师或者记者的何炅,意外表现非常出色,反倒是英语尖子生“患得患失”发挥失常。
于是小何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保送。
初到北外的小何凭借着一腔干劲儿,从宣传干事做到校宣传部长再到校文艺部长,
甚至参与了1994年的“中央电视台大学生毕业晚会现场直播”。
当然付出的努力也比别人多了不少,排练厅里忙忙碌碌的小何回到寝室,会默默点上蜡烛学习,
常常是舍友醒来发现他还在学习,硬拽着他上床休息。
这时和在在校园里苦读的同龄人比,他已经在外面的花花世界闯出了不小的名堂。
但临近毕业的两年他决定回归校园,朋友都说他傻,眼瞅着就迎来胜利的果实了,怎么这么想不开。
但也没能动摇他,何炅从此开始教师-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两年时间,最后成功留校。
当然成为辅导员的何炅,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他几乎能记住每个打过交道的人的名字。
北外的同学爆料:非典时期学校封校,学生不让出门,他自己开私家车花自己的工资帮同学们买吃买喝,搬运日用品。
《栀子花开》上映前何炅回母校做宣传,同学们在合唱环节颇为冷淡,何炅好不尴尬,
直到音乐重新响起,原来是同学们为他准备了9国语言的《栀子花开》。
虽然在2015年因为被举报吃空饷,何炅主动申请辞职,但他为同学们做过的一切,同学们都没忘。
当然也有人觉得他“人好到圆滑”,大概是没看到他有棱有角那一面。
其实我也是在《奇葩说》上第一次见他黑脸,
一个名叫陈翰宾的选手和何炅是旧识,上场先讨了个拥抱,随后讲述自己环游世界的经历。
何炅越听表情越凝重,最后当嘉宾讲完何炅开口,大家才知道:
当初卖掉车房,陪陈翰宾一起去环游世界的女孩儿,是何炅的朋友,最后因为男生半路出轨,女生自己回国了。
现在何炅的事迹总被到处传颂,谁都知道他是个爱护晚辈、德艺双馨的人;
凡是提到他,必要赞一句高情商,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高情商呢?
坦白讲,不管是何炅还是我们身边的人,能够包容你的暴躁,耐心安抚你的炸毛,不爱和人计较一厘一毫,愿意放低自己来放大你的人,都只是善良!
今日头牌 | 狼来了
素材来源 | 何炅自传、《向往的生活》、《奇葩说》、《GQ专访》
===相关推荐===
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