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真的是中国古诗词的有声名片了!

《经典咏流传》真的是中国古诗词的有声名片了!

八卦词典 港台女星 2018-03-07 13:58:43 292

前段时间,小编对期待4年却扑街而归的《舌尖3》大失所望,一度对央视爸爸失去信心。


近期中央电视台又出了一档堪称为文化和审美的标杆音乐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强烈安利给各位喜欢音乐和古诗词的朋友们。



比起《舌尖3》在某视频网站上单集1900万+的播放量,《经典咏流传》的人气不及它的零头,豆瓣至今评分人数也不过4000+。



9.0的评分足以说明一切,这档致力于“让经典再一次流行”的节目,捕获了观众们的芳心。


《经典咏流传》,顾名思义,就是将经典古诗词以咏唱的形式,使得它们再次流传开来。


我们知道,早在古时候,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每个词牌名下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只不过音乐逐渐失传。




将古诗词为歌词,重新谱曲演唱的做法之前也不是没有。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旧词谱新曲的歌。


《经典咏流传》除了总导演是之前导演《朗读者》的田梅外,主持人和嘉宾阵容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北大还行”撒贝宁担任节目主持人,可沉稳镇定,也可放飞自我。



康震,北师大教授,百家讲坛唐诗宋词嘉宾,《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点评嘉宾,在《经典咏流传》中担任节目诗词文化历史的解读者,如果只是把旋律和古诗词简单的词曲编配起来,肯定有很多观众理解不了背景含义,这个时候康震老师的作用就出来了,会第一时间把诗词的历史环境、诗词意境、寓意展望等给观众们介绍的清清楚楚,这样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欣赏了音乐,而且还会有一定的思考启迪,是节目文化性的担当;


王黎光是央音的院长,某种程度是节目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资源的代表者,不论是科班的音乐剧还是大陆的电影电视和流行歌曲都少不了王黎光的影子,可以说是体制内和流行音乐文化的纽带,王黎光的到来代表着这档节目的权威和高度。


曾宝仪和撒贝宁算是老搭档了,在节目里承担女性视角、观众视角、半主持人角色,是节目重要的揉合剂;


庾澄庆哈林更多是音乐性方面的体现,会在一些R&B、说唱音乐等音乐性方面分享一些看法,反正和音乐相关的节目他都会很开心参加。


传唱人方面,节目更是邀请了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凤凰传奇、孙杨、胡德夫等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




为了让晦涩难懂的古诗词更贴近现代人,节目邀请的“经典传唱人”也是老少皆宜。


比如第一期就邀请了王俊凯,演唱一首旋律简单、曲调活泼的《明日歌》。


本来这首诗有点悲叹时间流逝之意,而在轻快的编曲,清脆的声音下,少年的朝气呼之欲出。


有小鲜肉也有老艺术家。


王俊凯之后,央视又丢出了杨洪基老师这样的重磅炸弹。


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开口就让小编直起鸡皮疙瘩。


77岁的老爷子,底气却依旧十足,将歌词中那种气势雄浑与大气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演唱的85年的小哥王晰,虽然也有气场,但就远不及老爷子的大气磅礴。


正如后来庾澄庆所点评,杨洪基老师的歌声是陈年老酒,越久越香。


歌曲收尾的时候,一老一少两种声音融合在一起,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的传承。


《经典咏流传》这四期看下来,每一期都能找到几首可以称之为“绝唱”的歌曲。


最喜欢的一首还是第4期中,曹轩宾演唱的《别君叹》。




《别君叹》是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改编而成。


曹轩宾一开口,那地道的关中腔唱词,伴以瑟瑟的古琴音,将古诗中的离愁别绪娓娓道来。这一首《别君叹》宛若唐音重现,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一句歌词出来,我们几乎是听到了原汁原味的陕西话。



“高台孤矗昂首望”中的“昂”字,和古琴的“噹”的声音很近。


用陕西话来改编演唱,不止有“豪”更浓于“情”,让人感受到凝结沉淀在祖祖辈辈使用的语言里的情感。


听这首歌,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两个人对坐,时而畅快,时而苦闷地饮酒。


一杯干完又一杯,喝了整整一夜的酒,直到外面的天色渐亮下起雨来。



然而千里相送,终须一别。


送到最后,主人公也不得不停下来,站在高处,望着一辆马车在铺满黄沙的荒漠里渐行渐远。


心里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是深厚情谊的缅怀,是送别知己的悲愁,也是遥相祝福。


曹轩宾带着陕西方言的音,合着大小提琴,加上现代钢琴与古琴的碰撞,才有了这首古朴悠扬,荡气回肠的歌曲。


曾宝仪在听这首歌的时候眼泛泪光,事后她这么评价——



我刚刚已经没有办法去分辨谁是谁,哪个部分是哪个部分,因为融合得太好了


尤其是它刚好后面配了一个大漠,那种风沙的感觉,你闭起眼睛你就进去了,就迅速地被那个歌声就吸进去了,那个画面里面的感觉。


这首歌之所以能做到哀而不衰,怨而不怒,还跟一把拥有800年历史的南宋古琴相关。


曹轩宾唱歌时,一旁演奏古琴的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老师


她带了一把真正穿越时空而来的仲尼式琴。这是一把真正拥有800年历史的古琴,珍贵到就连排练的时候,赵老师也没敢用这把琴。




前段时间,有位中科院教授用吉他改编弹唱李白的《将进酒》,一时火遍网络,凤凰传奇也深受启发,重新创作改编,在节目中展示了这个版本。此版本可以说是既保留了摇滚教授潇洒自如的诗仙精神,又结合丰富的配器把歌曲的层次和强弱凸显了出来,演绎的淋漓尽致。


当1200前的豪迈诗词遇上辽阔无边的现代音乐,时而万马奔腾的壮观,时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就像现场能感受到李白的刀光剑影、潇洒飘逸一样,让人豁达不已,沉醉不眠。鉴赏嘉宾康震直呼“一直在燃烧,然后凤凰涅槃”,赞其为“李白传奇”。



节目现场还把摇滚博导陈涌海请到了现场,演绎了这首歌,也是非常震撼,气势磅礴。





《三字经》--王应麟


原文文字较多,恕不展开,请见视频歌词。



王力宏这个版本可以说是非常经典,旋律简单好听,不愧是科班出身,而且歌词全部是三个字,对于Rap而言歌词就是现成的,慢板的部分像儿歌,充满耐心和爱心,Rap部分轻快畅然,动感十足,经王力宏这么一改编演绎,好像背三字经突然变得酷炫起来,估计不少人学了这首歌,三字经很快就会背了。



《苔》--袁枚


诗词原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个节目,不是以这样的一种音乐形式演绎这首歌,我可能不会发现这首诗,更不会理解一首诗对于人生可能的意义。


苔尽管生长在阴冷潮湿不被人注意的地方,苔花叶尽管只有米小一样被人忽略,但我们不忘记拥有像牡丹盛开一样的坚持和追求。对于我们普罗大众可能有丰富的精神激励方式,但对于这些山区的孩子们,这样一股精神清流,能支撑他们一生为梦想坚持,为品格坚守,真是伟大的不得了。


这四句歌词的旋律也是极其好听,歌曲是我觉得诗歌和音乐以及人本身融合的最美、最自然的一首,反复听了几遍,越听越好听。



值得一提的是,《别君叹》中所有的古琴演奏部分,都是赵家珍老师的即兴创作。


印象格外深刻的还有一位艺术家,谷建芬老师。


可能大家对她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我想没有人会对她的音乐作品感到陌生。


《歌声与微笑》,《烛光里的妈妈》,甚至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几首代代传唱的经典作品,都是谷老师的创作。



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在她的歌曲陪伴下成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谷老师得知现在的孩子没有他们的歌可唱。


于是,2005年起,70岁高龄的她开始全心投入到儿童歌曲经典的创作。


谷老师历时13年,创作《新学堂歌》共50首歌曲,平均每年创作大约4首,每首费时3个月左右。



我们足以看出,谷老师极为用心地投入创作。


在节目中,孩子们用童声天籁,演唱了三首《新学堂歌》的歌。一句“慈母手中线”,甚至听哭了撒贝宁。


除了经典的咏唱,小编喜爱这档节目,还有一个原因是欣赏节目的创新。


比如在模式上,《经典咏流传》去掉了评委席而增设鉴赏团,没有投票计分制,而是让观众点亮胸前的“红心”作为取代。




在《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这样的节目火了后,后面的节目容易跟风模仿。


但《经典咏流传》却想到了结合音乐推陈出新,用歌声来了一场诗词文化的复兴。


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追逐着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却逐渐遗忘了古典的韵味。


许多优异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传承,但却因为追不上时代的脚步而被人忽略。


《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赋予了时代的特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传播,让经典,以流行的形式重新演绎。


王黎光说,这档节目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高端的思想境界,心平气和地走近百姓。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小编也希望,我们能够用心创作更多这样的节目,而不是总是购买国外节目的版权,制造而不创造。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看完了,扫一扫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