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来源:精读(ID: Jingdu999)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01
而就在这样的大型演出中,一向很稳重的汪涵大哥,竟然在直播中翻车了。
三位主持人聊到这个特殊时期下,各自的生活爱好和乐趣时,汪涵谈到了陪伴亲人,并表示这段时间最大的精进就是学会了怎么哄孩子睡觉。
这样表达自己的收获本身没问题,但汪涵在这之后又补了一句:“连我儿子都说,他要感谢这个疫情,让爸爸有时间陪他”。
不管这句话本身是否出自汪涵的孩子之口,但汪涵在这种情况下,如此直白地表达出来,的确很不妥,也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吐槽:
但在国难面前用“感谢”这个词,似乎有些不尊重那些受灾受难的同胞。
白岩松意识到这句话的不得体之后,连忙圆场说,“有的人面对疫情就是收获,”这才把话题岔开。
越是站在高处,就越是要注重细节。
否则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毁了所有。
前段时间,李佳琦就差点因为一句话在直播中翻车。
有一场直播,杨幂去了李佳琦的直播间。
李佳琦和杨幂推荐一款吸吸果冻,给大家展示效果的时候,李佳琦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
直播结束后,李佳琦就赶紧在凌晨发了一个道歉微博。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收到了许多网友的恶意。
有人攻击李佳琦的人品,有人直指李佳琦开黄腔是“毒害社会”。
02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马蹄铁上的钉子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最终却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
听起来有点夸张,却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细节的重要性。
毕竟所有的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
在处理这些小事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细节,就可能在细节里翻船,要么失去机遇,要么造成损失。
日本一家株式会社经过考察后,打算和一家知名的汽车公司合作。
这家汽车公司喜出望外,派出公司的总工程师高桥去洽谈签约。
株式会社的副总百惠亲自到机场迎接,他注意到一个细节:高桥在上下车的时候,每次都是重重地关上车门。
于是,百惠找到总裁铃木,建议取消合作谈判。
百惠说:“这些天我一直陪着这个高中工程师,我发现他每次都重重地关上车门。
他之所以养成这样的习惯,可能是因为他们生产的轿车车门,用一段时间后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不容易关牢。
我们同这样的汽车公司合作,不等于毁了我们自己的品牌吗?”
这个推论,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却合情合理,足以引发百惠的不信任感。
很多人觉得,细节就是鸡毛蒜皮,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但生活中,很多这样的鸡毛蒜皮,发生在别人身上是听故事,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可能酿成事故。
比如卡在你喉咙里的鱼刺,从来不是粗的那根,它一定是细到足以让你忽略它,才会出事故。
注重细节的人,会在各方面做足功课,直到形成习惯,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我们很少听说横渡长江,或是横渡某海峡的人会出意外,因为他们做足了功课。
但是,每年因为在小河小溪中野游而丧生的人,却不在少数,因为他们疏忽大意。
所以说,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03
但如果对细节不敏感,他的高情商和好口才也无处施展。
有一期《向往的生活》,任泉到蘑菇屋做客,到了之后赞不绝口:“这个院子太漂亮了,比电视上看到的漂亮很多。”
但此时摄像老师就在他们后面,听了以后难免不会多想:这是在内涵我们拍得不好吗?
细心的何炅一下就发现了不妥之处,当大家进屋后,他走到摄像老师面前,故意搞怪又轻松地对他们说:
“各位摄像老师别介意,代任泉跟你们说对不起啊,他不是那个意思。”
难怪马东会这样评价他:“那种周到和八面来风,都在他的掌控之间。”
注重细节的人会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能轻易说。
比如,在他人遇到困难、悲观沮丧的时候,不大肆宣扬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当他人满脸倦意时,不滔滔不绝,给别人带去困扰。
注重细节的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说话方式和处世态度。
但反过来,说话方式也会反作用于一个人的行为。
因为我们说出来的话,反映了我们的思想,而思想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语言对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因为思想也能塑造生命,我们所说的话将变成生活经历回到自己身上。
你言词温暖体贴,行为也会变得细心周到;你言词粗鄙,行为自然野蛮鄙陋。
我们在看一部电视剧的时候,有时会有这样的体会:一开始很喜欢的某男女主角,到后面突然人设就崩了,说出来的话一点也不符合其形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编剧对人物的描写不够精彩,导致人物 “立不住”。
一个好的剧本,除了故事和人物设计精妙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台词”的编写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这个人物具备可识别性。
在一部精彩的剧本里,即使有众多人物,在好的编剧的笔下,也几乎没有哪两个人物的“台词”是同样的表达风格。
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台词”特点。
04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抑或是成为一个细心的人,不妨从设计你说出的每一句话开始。
你可以不知道怎么说出动听的话,但一定要知道,哪些话会让你减分。
沟通教练张心悦在《学会说话》一书中,提到了2种让人减分的语言:
“这是规定,我没有办法。”
“这事你可别找我/这事和我没关系。”
“这件事我没办法。”
面对这样说话的合作伙伴、同事、服务人员,我们内心总会升起一团“无名火”,我们生气的原因不是被“拒绝”的事实,而是对方“拒绝承担”的态度。
如果想要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就要警惕这样的表达方式,当你确实无法帮助别人时,可以用下面几个技巧妥善表达:
A、把“我”换成“我们”:“这个是规定,咱们都没办法。我们都理解一下吧。”
B、坦述事实在先,给出方案在后:“这件事是客票中心在负责,您看我要不要帮您转接一下?”
C、减少绝对,降低焦虑:“目前在咱们这个部门,这件事暂时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结果?”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限制?”
“是谁的责任?”
问题导向的语言会让我们无休止地纠缠于问题之中,而答案却不会自动出现。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把问题导向型语言转化为资源导向型语言,去寻求解决的方案和更多的可能性:
“我想要什么......”
“我怎样做才能达成结果......”
“我有哪些可以用的资源......”
“我可以向谁寻求帮助......”
请记住,当你产生一个思想或者说一句话时,实际上就是在自我暗示。
不断的暗示会成为现实,或者会为你打开新的思路。
当你用正确的方法有意识有选择地和自己说话,你将会在生活中清除或重建一些行为,直到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